su-57 diecast model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林招松所指導 李國維的 LZ91鎂鋰合金之腐蝕行為與鈦酸鹽化成處理 (2016),提出su-57 diecast model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鎂鋰合金、腐蝕、鈦酸鹽、電化學、即時攝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材料及資源工程系研究所 陳貞光所指導 陳宇辰的 稀土釹與旋鍛製程對AZ71鎂合金之影響 (2012),提出因為有 AZ71鎂合金、旋轉鍛造、晶粒細化、再結晶、機械性質、退火的重點而找出了 su-57 diecast model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u-57 diecast model,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LZ91鎂鋰合金之腐蝕行為與鈦酸鹽化成處理

為了解決su-57 diecast model的問題,作者李國維 這樣論述:

鎂合金為一輕量化金屬,具有高比強度、良好的電磁遮蔽效應與生物相容性等優點,與鋰形成之鎂鋰合金更能大幅改善延展性與韌性,使其成為未來節能減碳趨勢下綠能產業中的一大發展重點。然而鎂鋰合金之活性大,腐蝕速率高,使得工業應用上難以推廣,故發展一環保、有效的防蝕處理實為鎂鋰合金研究中最重要的議題。本研究秉持此一原則,探討LZ91鎂鋰合金之腐蝕行為,並施以鈦酸鹽化成處理以期有效降低LZ91之腐蝕速率,研究內容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其一,系統性的探討LZ91之腐蝕行為,釐清LZ91本身的腐蝕機制和防治腐蝕的重點;其二,探討鈦酸鹽化成的參數,找出可於LZ91表面形成最具防蝕能力之化成膜的操作條件;其三,比較LZ

91與鈦酸鹽化成後試樣之防蝕能力和腐蝕行為,以了解鈦酸鹽化成膜對防蝕的幫助,並獲取足夠的資訊以進一步改善鈦酸鹽化成系統。 研究發現,LZ91合金中腐蝕傾向優先發生於雜質(如鐵、錳、鈣等)聚集處,而與雙相效應較無關聯性,且在施以適當的鈦酸鹽化成處理後可於底材表面生成一附著性良好的雙層化成膜,外層主要由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組成,內層則為氟化鎂/氫氧化鎂。此化成膜可有效降低動電位極化曲線中的腐蝕電流密度與提升電化學交流阻抗中的總阻抗值,除此之外,透過電化學交流阻抗之等效電路模擬與浸泡腐蝕即時攝影觀察可發現,鈦酸鹽化成膜雖並未改變LZ91的腐蝕機制,但其存在延緩了腐蝕的發生與進行。

稀土釹與旋鍛製程對AZ71鎂合金之影響

為了解決su-57 diecast model的問題,作者陳宇辰 這樣論述:

本實驗在AZ71鎂合金中添加0.5~2.0 wt.%的稀土釹,發現釹能有效抑制鑄態之β-Mg17Al12生成、細化鑄態之晶粒尺寸;當釹含量超過1.0wt%時,其細化效果減緩,在1.0wt% Nd有最佳化效果,配合旋轉鍛造及退火熱處理,更能使鑄態晶粒尺寸下降至30μm以下。本實驗針對這些含釹AZ71合金,以32%及42%兩個不同應變量進行旋鍛,採用42%高應變量之試片其開始及完成再結晶溫度較低,但完成再結晶後之晶粒與32%應變量試片並無太大差異,其維氏硬度值差異亦不大。由拉伸試驗結果顯示,其抗拉強度及延性會隨稀土釹之含量上升而提高,但是當稀土釹含量超過1.0wt%時,強度與韌性均有下降之趨勢。

稀土釹除了能提供鎂合金固溶強化、生成AlxNdy化合物提供析出強化等強化機制外,稀土釹的添加提高了鎂合金的c/a值、疊差能以及臨界分解剪應力,使延性大幅提升。但過量的稀土釹添加,導致桿狀析出物(Al11Nd3)的大量生成以及團聚之現象,使抗拉強度及延性下降。稀土釹添加量在1.0wt%時,析出物散佈均勻,常溫下最高抗拉強度達到253 MPa、最大延性為10.7%,擁有最佳韌性。本研究亦利用170°C高溫拉伸試驗確認,抑制β-Mg17Al12共晶相之生成為鎂合金高溫抗拉強度提升之主要原因,而以高溫相的析出提升鎂合金之高溫抗拉強度則為次要原因。AZ71合金在添加1.0wt%釹時,無論在鑄態或在加工退

火後,在常溫與高溫下均有最佳之韌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