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a定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toa定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陸桑璐寫的 射頻識別技術--原理、協議及系統設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長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魏一勤所指導 李忠勳的 利用慣性感測輔助改善超寬頻無線室內定位系統準確度之演算法研究設計 (2019),提出toa定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線傳輸、室內定位、超寬頻、慣性測量單元、定位誤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蘇德仁所指導 方貴田的 藍芽4.0應用於 汽車主動式無鑰匙系統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汽車主動式無鑰匙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toa定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oa定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射頻識別技術--原理、協議及系統設計

為了解決toa定位的問題,作者陸桑璐 這樣論述:

本書從射頻識別的原理、協議以及系統設計三個方面入手,系統、全面地介紹了RFID 相關的基礎知識、關鍵技術、研究進展以及實踐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全書共分為六篇。第1 篇結合物聯網的背景概述了RFID 的發展歷史、主要特點與核心技術。第2 篇從原理層面對RFID 的無線通信原理、系統組件進行詳細的闡述,剖析了RFID 的實現機理。第3 篇從協議層面介紹了RFID 的防沖突算法與協議,對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協議標准EPC C1G2 進行了具體的闡述,並對其設計思路進行分析與探討。第4 篇從系統設計層面出發,介紹了系統設計時需要權衡考慮的關鍵因素,並且對實際環境下系統性

能的測試與評估結果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剖析。第5 篇介紹了當前RFID 的研究與進展,從RFID 識別與輪詢、標簽數目估算、RFID 定位等方面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重點介紹。第6 篇介紹了RFID 方面的實踐與應用,對RFID 的多種應用模式進行了綜述,並針對幾個典型的應用案例進行了分析。本書適合高等院校計算機、電子和物聯網相關專業作為專業教材使用,也適合其他專業作為選修教材使用。本書也可作為對射頻識別、物聯網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和相關企業人員等各類讀者的參考用書。

利用慣性感測輔助改善超寬頻無線室內定位系統準確度之演算法研究設計

為了解決toa定位的問題,作者李忠勳 這樣論述:

目錄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審定書致謝 iii中文摘要 iv英文摘要 v目錄 vi圖目錄 ix表目錄 xiv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環境 11.2 研究背景技術 81.3 研究動機 11第二章 定位技術與文獻探討 132.1 到達時間(TOA)定位方法 132.2 接收信號強度(RSS)定位方法 152.3到達角度(AOA)定位方法 172.4 到達時間差(TDOA)定位方法 182.5 PF改善IMU定位精準度 202.6 KF改善BLE/IMU定位精準度 212.7 LKF改善WI

FI/IMU定位精準度 222.8 KF改善UWB/IMU定位精準度 232.9 EKF改善UWB/IMU定位精準度 242.10 IEKF改善UWB/IMU定位精準度 272.11 PF改善UWB/IMU定位精準度 28第三章 定位誤差之補償設計 303.1虛擬參考點補償法VA 303.1.1 虛擬參考點I (VAI) 333.1.2 虛擬參考點II (VAII) 343.2虛擬標籤補償法(VT) 373.2.1 虛擬標籤I (VTI) 373.2.2虛擬標籤II (VTII) 403.2.3 虛擬標籤III (VTII

I) 41第四章 實驗結果 474.1實驗環境 474.2直線定位補償實驗結果與觀察 494.2.1虛擬參考點實驗與結果 494.2.2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I 534.2.3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II 594.3轉彎定位補償實驗結果與觀察 614.3.1轉90度虛擬參考點實驗與結果 644.3.2轉90度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 674.3.3轉180度虛擬參考點實驗與結果 744.3.4轉180度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 774.3.5轉270度虛擬參考點實驗與結果 814.3.6轉270度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 834.3.7轉

360度虛擬參考點實驗與結果 864.3.8轉360度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 884.4 繞圈定位補償實驗結果與觀察 914.4.1虛擬參考點實驗與結果 924.4.2虛擬標籤實驗與結果 95第五章 結論 102參考文獻 105圖目錄圖1-1:無線室內定位技術分類[7] 5圖1-2:無線定位技術對比圖[5] 6圖2-1:TOA定位示意圖 14圖2-2:TOA定位受干擾示意圖 15圖2-3:RSS定位示意圖 16圖2-4:RSS指紋定位示意圖 17圖2-5:AOA定位示意圖 18圖2-6:TDOA定位示意圖 2

0圖2-7:Lu系統流程圖[49] 21圖2-8:Jenny系統架構圖[46] 22圖2-9:Alwin系統架構圖[47] 23圖2-10:Alvin系統架構圖[41] 24圖2-11:Wang方法架構圖[38] 25圖2-12:Xu流程架構圖[45] 26圖2-13:Zeng流程架構圖[39] 28圖3-1:VA補償法示意圖(a) 31圖3-2:VA補償法示意圖(b) 31圖3-3:VA補償法示意圖(c) 32圖3-4:VA償法示意圖(d) 32圖3-5:VA補償法示意圖(e) 32圖3-6:VAI流程圖 34圖3

-7:VAII流程圖 36圖3-8:虛擬標籤I示意圖 38圖3-9:VTI流程圖 39圖3-10:VTII流程圖 41圖3-11:虛擬標籤III示意圖(a) 42圖3-12:虛擬標籤III示意圖(b) 43圖3-13:虛擬標籤III示意圖(c) 43圖3-14:虛擬標籤III示意圖(d) 43圖3-15:虛擬標籤III示意圖(e) 44圖3-16:虛擬標籤III示意圖(f) 44圖3-17:VTIII流程圖 46圖4-1:實驗情境示意圖 48圖4-2:室內無線定位系統架構圖 48圖4-3:VAI直線定位軌跡圖

50圖4-4:VAII直線定位軌跡圖 51圖4-5:VA直線定位誤差比較圖 52圖4-6:VA直線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52圖4-7:VTI直線定位軌跡圖 54圖4-8:VTII直線定位軌跡圖 55圖4-9:VTIII直線定位軌跡圖 55圖4-10:VT直線定位誤差比較圖 56圖4-11:VT直線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I 57圖4-12:VT直線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II 58圖4-13:VTI補償不同組測距資料之誤差 60圖4-14:VTI最小誤差與UWB誤差比較 61圖4-15:轉90度定位示意圖 62圖4-16:轉180度定位

示意圖 62圖4-17:轉270度定位示意圖 63圖4-18:轉360度定位示意圖 63圖4-19:VAI轉90度軌跡圖 65圖4-20:VAII轉90度軌跡圖 65圖4-21:VA轉9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66圖4-22:VA轉9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67圖4-23:VTI轉90度軌跡圖 68圖4-24:VTII轉90度軌跡圖 69圖4-25:VTIII轉90度定位軌跡圖 70圖4-26:VT轉9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71圖4-27:VT轉9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I 72圖4-28:VT轉9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II

73圖4-29:VAI轉180度軌跡圖 75圖4-30:VAII轉180度軌跡圖 75圖4-31:VA轉18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76圖4-32:VA轉18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76圖4-33:VTI轉180度軌跡圖 78圖4-34:VTII轉180度軌跡圖 78圖4-35:VTIII轉180度軌跡圖 79圖4-36:VT轉18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80圖4-37:VT轉18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80圖4-38:VA轉270度軌跡圖 82圖4-39:VA轉27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83圖4-40:VA轉27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83圖4-41:VT轉270度軌跡圖 84圖4-42:VT轉27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85圖4-43:VT轉27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85圖4-44:VA轉360度軌跡圖 87圖4-45:VA轉36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87圖4-46:VA轉36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88圖4-47:VT轉360度軌跡圖 89圖4-48:VT轉360度定位誤差比較圖 89圖4-49:VT轉360度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90圖4-50:繞圈定位實驗示意圖 92圖4-51:VAI繞圈定位軌跡圖 93圖4-52:VAII繞圈定位軌跡圖 94

圖4-53:VA 轉圈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 95圖4-54:VTI繞圈定位軌跡圖 96圖4-55:VTII繞圈定位軌跡圖 96圖4-56:VTIII繞圈定位軌跡圖 97圖4-57:VT轉圈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I 98圖4-58:VT 轉圈定位平均誤差比較圖II 99圖4-59:繞圈實驗最大誤差值 100圖4-60:繞圈實驗平均誤差值 101圖4-61:繞圈實驗誤差值標準差 101表目錄表2-1:Wang 定位誤差值比較表[38] 25表2-2:Xu定位誤差值比較表[45] 26表2-3:Yan實驗定位誤差值比較表[40] 2

9表4-1:各定位方法在不同角度定位之平均誤差 91表5-1:補償結果比較表 104

藍芽4.0應用於 汽車主動式無鑰匙系統之研究

為了解決toa定位的問題,作者方貴田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汽車的鑰匙系統設計都漸漸以無鑰匙系統來取代傳統式鑰匙,但針對已出廠的老車或是無配備無鑰匙系統的汽車是無法生產或加裝被動式汽車無鑰匙系統(PKE)套件。由於現今的車子無鑰匙系統大多運用振幅轉移調變(ASK)/頻率偏移調變(FSK)編碼系統及315MHz/434MHz射頻頻帶,進行射頻無線傳輸,相當容易受到外部電波干擾,因為此頻帶(315MHz/434MHz)被廣泛使用,因而降低了傳輸資料可靠性及安全性。本論文研究利用跳頻展頻(FHSS)技術,基於鑰匙方便性和抗無線射頻干擾之訴求,運用進藍芽4.0版本低功耗特性及(AES-128)加密機制,達到汽車智慧無鑰匙遙控系統可使用手持

式行動裝置中的BLE 4.0,來替代目前的PKE無鑰匙系統及避免防盜系統被解碼的缺點,增加系統防盜的安全性。及將來車聯網中汽車的系統設備與節能概念,也可運用BLE 4.0結合車載系統設備與網路功能,讓汽車辨識與管理應用及導入系統個人化設置更加方便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