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b產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uwb產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敏寫的 網路化測試儀器技術 和陳會的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UWB精準室內定位系統-台灣經貿網 - Taiwantrade也說明:查看UWB精準室內定位系統的詳細產品規格,聯絡長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即時報價,或洽詢更多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相關產品。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孫卓勳所指導 陳彥銘的 多頻段5G智慧型手機搭配WiFi 6E的MIMO天線之研究 (2021),提出uwb產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MIMO 天線、倒F天線、5th行動通信、相關係數、隔離度、多頻段天線、Sub- 6G、5G、WiFi 6E。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曾誰我所指導 方仲寧的 失智照護管理與尋路導引系統降低長照機構照護負擔研究與設計 (2021),提出因為有 失智症、照護負擔、室內尋路、使用者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uwb產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2】UWB概念股有哪些?5檔一定要關注的股票&台灣龍頭!則補充:UWB 具有高於藍芽、Wi-Fi好幾十倍的傳輸速率,因此多項電子產品都紛紛搭上這波轉換潮,超寬頻作為高速傳輸題材的關鍵技術,相關族群的股價表現也備受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wb產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網路化測試儀器技術

為了解決uwb產品的問題,作者馬敏 這樣論述:

本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自動測試系統分散式發展趨勢、分散式自動測試系統的體系結構,網路TCP/IP協定的發展、原理、應用,網路TCP/IP協定的測試軟體使用、測試流程、資料協定包分析的過程,構建分散式自動測試系統中關鍵的網路化測試技術——LXI儀器的特性、功能、軟硬體設計規範與設計實現過程,測試技術中觸發與同步技術的重要性、網路化設備中IEEE1588同步技術的設計與實現等。第6章闡述了組建網路時,經常用到的VXI-11網路發現協定及其實現。第7章闡述了無線網路技術標準及無線網路儀器的開發。 緒論 1 0.1 測試匯流排技術的發展簡史 1 0.1.1 GPIB—測試匯流排

的先行者 1 0.1.2 VXI—測量標準的開放者 1 0.1.3 PXI—測試技術的生力軍 2 0.1.4 LXI—測試與網路的結合者 3 0.2 網路化測試技術 3 0.3 本書主要內容 4 參考文獻 5 第1章 網路化分散式測試系統的形成 6 1.1 傳統集成式測試系統簡介 6 1.1.1 GPIB測試 6 1.1.2 VXI測試 7 1.1.3 PXI測試 8 1.2 分散式系統 12 1.2.1 分散式系統概述 12 1.2.2 分散式系統結構及特點 13 1.2.3 分散式系統的優勢 14 1.3 分散式測試系統 15 1.3.1 分散式在測試領域中的重要性 15 1.3.2 分散

式測試系統的組建 16 1.3.3 測試系統網路化的發展 17 參考文獻 19 思考題 20 第2章 電腦網路通訊協定 21 2.1 引言 21 2.1.1 電腦硬體發展概述 21 2.1.2 電腦網路發展概述 22 2.2 TCP/IP協議的產生和發展 24 2.2.1 TCP/IP的產生 24 2.2.2 TCP/IP的發展 24 2.3 網路通訊協定的體系結構 24 2.3.1 IP網路的特點 24 2.3.2 電腦網路架構概述 25 2.3.3 OSI體系結構 26 2.4 TCP/IP協議入門 27 2.4.1 TCP/IP協定與OSI參考模型 27 2.4.2 層與協議 29 2.

5 TCP/IP連結層 29 2.5.1 乙太網協定 29 2.5.2 MAC協議 30 2.5.3 廣播 31 2.6 TCP/IP網路層 33 2.6.1 網路層的由來 33 2.6.2 網路層協定分類 34 2.6.3 IP協議 34 2.6.4 ARP協議 36 2.7 TCP/IP傳輸層 37 2.7.1 傳輸層的由來 37 2.7.2 UDP協議 38 2.7.3 TCP協議 39 2.8 TCP/IP應用層 45 2.8.1 應用層資料包格式 45 2.8.2 應用層中應用程式分類 46 參考文獻 46 思考題 47 第3章 TCP/IP協議測試 48 3.1 概述 48 3.1

.1 TCP/IP協定測試方式 48 3.1.2 資料包捕獲技術概述 48 3.1.3 資料包捕獲軟體的發展 49 3.1.4 TCP/IP協定分析軟體類型 50 3.2 Wireshark網路通訊協定分析工具的 介紹 51 3.2.1 Wireshark網路通訊協定分析工具 51 3.2.2 基於Wireshark的協議解析 52 3.2.3 資料包協定解析工作原理 52 3.3 Wireshark網路通訊協定分析工具的基本 用法 53 3.3.1 Wireshark網路通訊協定分析工具的 下載與安裝 53 3.3.2 抓取報文 58 3.3.3 色彩標識 59 3.3.4 過濾報文 60

3.4 Wireshark觀察基本網路通訊協定 62 3.4.1 三次握手過程分析 62 3.4.2 ARP/ICMP報文 63 3.4.3 HTTP報文 64 3.4.4 TCP重傳與重複ACK 64 3.5 Statistics統計工具功能詳解與 應用 68 3.5.1 Statistics統計工具中的Summary 菜單 68 3.5.2 Statistics統計工具中的Protocol Hierarchy菜單 68 3.5.3 Statistics統計工具中的 Conversations菜單 69 3.5.4 Statistics統計工具中的HTTP 菜單 70 3.6 利用Wires

hark抓取特定資料流程 73 3.6.1 抓取特定資料流程設置 73 3.6.2 抓取指定IP地址的資料流程 73 3.6.3 抓取指定IP地址範圍的資料流程 74 3.6.4 抓取發到廣播或多播地址的 資料流程 74 3.6.5 抓取基於MAC位址的資料流程 74 3.6.6 抓取基於指定應用的資料流程 75 3.6.7 抓取結合埠的資料流程 75 參考文獻 75 思考題 76 第4章 LXI網路化測試儀器 77 4.1 LXI匯流排的發展 77 4.2 LXI測試儀器的基本特性 78 4.3 LXI測試儀器的分類 80 4.4 LXI測試儀器的結構與電氣特性 83 4.5 LXI測試儀器

的網路設置與通信 88 4.6 LXI測試儀器的觸發與同步 92 4.7 LXI測試儀器IVI驅動介面設計 方法 95 4.8 網路化測試儀器的設計規範 98 4.9 ES7111觸發盒介紹 109 4.9.1 ES7111觸發盒簡介 109 4.9.2 觸發盒功能特性介紹 110 4.9.3 ES7111觸發盒產品應用 110 參考文獻 116 思考題 117 第5章 基於IEEE 1588的網路同步 技術 118 5.1 儀器的同步與觸發 118 5.2 IEEE 1588精准時鐘同步協定 119 5.2.1 協議基本原理 120 5.2.2 影響時鐘同步精度的因素 121 5.3 IEE

E 1588 V1版協議技術實現 125 5.3.1 硬體獲得時間戳記設計 125 5.3.2 IEEE 1588 V1版協定軟體實現 設計 126 5.4 IEEE 1588 v2版協議技術實現 138 5.4.1 同步報文類型 138 5.4.2 時鐘同步過程 139 5.4.3 最佳主時鐘演算法 144 5.4.4 邊界時鐘和透明時鐘 148 參考文獻 150 思考題 151 第6章 網路化測試儀器軟體技術 152 6.1 網路化測試儀器開發涉及的主要 標準 152 6.2 IEEE 488.2標準 156 6.3 SCPI指令 157 6.3.1 SCPI命令參考 158 6.3.2

SCPI資料交換格式 158 6.3.3 SCPI儀器類別 158 6.3.4 SCPI的遵從標準 158 6.4 VPP規範 159 6.5 虛擬儀器軟體結構VISA 160 6.6 儀器驅動程式開發 162 6.7 IVI協議 163 6.8 IVI-Signal協議 166 6.9 VXI-11協議 169 6.9.1 VXI-11協定在LXI儀器中的 作用 169 6.9.2 VXI-11協議的實現 170 參考文獻 183 思考題 184 第7章 無線網路通訊協定及儀器 185 7.1 無線網路概述 185 7.1.1 無線感測器網路 185 7.1.2 無線局域網 187 7.1

.3 無線網路的發展過程 188 7.1.4 無線局域網的常見拓撲結構 189 7.1.5 無線局域網的特點及應用 190 7.2 無線網路通訊協定 192 7.2.1 IEEE 802.11系列協定標準 192 7.2.2 IEEE 802.11的工作方式 194 7.2.3 IEEE 802.11分層協議 194 7.2.4 IEEE 802.11g協議 196 7.2.5 IEEE 802.11n協議 197 7.2.6 IEEE 802.15.4協議 199 7.2.7 IEEE 802的其他協議 201 7.3 MAC介質存取控制層 202 7.3.1 MAC層的產生和作用 202

7.3.2 無線感測器網路MAC協定 介紹 202 7.3.3 無線感測器網路MAC協定 分類 204 7.3.4 無線局域網MAC幀結構 205 7.3.5 DCF和CSMA/CA 208 7.4 Wi-Fi技術 210 7.4.1 Wi-Fi介紹 210 7.4.2 Wi-Fi協定標準 210 7.4.3 Wi-Fi的特點及應用 211 7.4.4 WLAN與Wi-Fi的區別 212 7.5 ZigBee技術 212 7.5.1 ZigBee介紹 212 7.5.2 ZigBee協定標準 213 7.5.3 ZigBee的特點及應用 216 7.6 藍牙技術 217 7.6.1 藍牙技術的

產生及發展過程 217 7.6.2 藍牙核心協議 218 7.6.3 藍牙技術的應用 221 7.7 移動通信系統 221 7.7.1 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 221 7.7.2 WCDMA通信系統 223 7.7.3 LTE通信系統 225 7.8 其他無線傳感技術 226 7.8.1 UWB技術 226 7.8.2 IrDA技術 226 7.9 無線局域網組網方式 227 7.9.1 基本服務子集(BSS) 227 7.9.2 獨立基本服務集(IBSS) 228 7.9.3 擴展服務集(ESS) 228 7.9.4 無線分散式系統(WDS) 229 7.10 無線網路儀器 229 7.10.1

Android多解析度適配性的 測試 230 7.10.2 無線資料獲取測試 231 7.10.3 單點觸控操作 232 7.10.4 多點觸控操作 233 7.10.5 波形資料分析功能測試 234 參考文獻 235 思考題 236 前言 當前測試系統逐漸與網路結合,2004年IEEE就頒佈了網路儀器LXI標準,現在這種網路儀器與設備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測試儀器設備成為主流,安捷倫、泰克等國外儀器廠商已經推出了500多種網路儀器。本書主要針對最新的網路化測試技術及網路儀器的開發和設計原理進行描述。 本書中的知識點並不局限於網路儀器設計的敘述,還描述了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

知識,如TCP/IP協定、802.11協定及其網路軟體資料包的測試技術等,可擴展學生電腦網路基礎知識及測試技術;書中講述VXI-11網路發現協定的原理和實現……

uwb產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開箱三星智慧防丟器Samsung Galaxy Smart Tag Plus使用的是UWB超寬頻網絡通訊技術,可以透過手機AR Finding去找尋物件的詳細位置跟距離

現在Podcast也可以聽得到Tim哥的科技午報了
Apple https://apple.co/2IupRwH
Google https://bit.ly/3hMfwMn
Spotify https://spoti.fi/32ZflZS

訂閱Tim哥生活副頻道⬇︎
http://bit.ly/36gDKs7
加入頻道會員⬇︎
http://bit.ly/2LoUuox
我的Line@生活圈⬇︎
@237mhhsl
訂閱3cTim哥主頻道⬇︎
http://bit.ly/2MgPy4H
訂閱Tim嫂頻道⬇︎
http://bit.ly/2PEnHMZ
訂閱眾點旅人頻道⬇︎
http://bit.ly/2QaY1vS
訂閱Jade Lin林瑋婕頻道⬇︎
http://bit.ly/2D2YK8O


想知道更多3C第一手資訊?⬇
【3cTim哥趨勢預測 系列】http://bit.ly/31y57M6
【Apple 蘋果每月一爆 系列】http://bit.ly/2KPzdEd

跟Tim哥學3C小技巧⬇
【Apple蘋果小技巧 系列】http://bit.ly/2NXsIyP
【Android安卓小技巧 系列】http://bit.ly/2LE4kWy

觀看3cTim哥Apple系列影片⬇
【Apple蘋果開箱】http://bit.ly/2LE4M6R
【Apple iPhone 系列】http://bit.ly/2Z6NwsO
【Apple iPad 系列】http://bit.ly/303gknn
【Apple Mac 系列】http://bit.ly/2N5Fkqo
【Apple Watch 系列】http://bit.ly/304F5jc
【Apple其他產品 系列】http://bit.ly/2MioZiN

觀看3cTim哥Android系列影片⬇
【Android安卓高階旗艦機 系列】http://bit.ly/2LDGSZx
【Android安卓中階手機 系列】http://bit.ly/2Z1Y4JP
【Android安卓萬元以下手機 系列】http://bit.ly/2z5qF6l

觀看3cTim哥開箱影片⬇
【3cTim哥家電開箱】http://bit.ly/2v49Uai
【3cTim哥電腦開箱】http://bit.ly/2n0UM8Z

追蹤3cTim哥即時動態⬇︎
instagram☛http://bit.ly/2HCZ52j
facebook☛http://bit.ly/2JyOGGK



TIM X OLI 🛍️ 3C購物
官方網站▶️ https://goo.gl/jW7cny
App Store▶️ https://goo.gl/67foDK
Google PlayStore▶️ https://goo.gl/l6B5Zp

*圖片內容截取自Google搜尋網站
**音樂與音效取自Youtube及Youtube音樂庫
#galaxysmarttag #samsunggalaxysmarttag

多頻段5G智慧型手機搭配WiFi 6E的MIMO天線之研究

為了解決uwb產品的問題,作者陳彥銘 這樣論述:

由於科技進步和設計的技術創新,網絡在現在的社會被廣泛用於傳輸各種數據並獲取大量信息。 因此,對網絡帶寬的需求也不斷地持續增加。 隨著5G的發展,加上各種支持物聯網的移動設備也必須配備5G系統,來提升傳輸速度、提高頻寬及資料的傳輸量藉此技術便能做到即時資料傳輸 因此,本文的天線設計加入了5G使用的頻段,同時也融合了WiFi 6E的頻段。本論文提出透過兩根天線組成一個多端口輸入及多端口輸出 (MIMO) 系統,其中主天線位於智能手機的下半部分,分集天線位於智能手機上半部分。本研究的主天線採用平面倒 F 形天線 (PIFA) 設計,分集天線設計也採用平面倒 F 形天線設計。另外,透過多路徑耦合設計

,增加帶寬,減少天線設計時所需要占用的面積,使天線可以安裝在智能手機中。同時加入多分支多路徑,達到多頻段的效果。主天線饋源位置與分集天線饋入源呈現斜對面的狀態,高頻和低頻的設計路徑方向也相反,實現高隔離設計,讓智能手機在使用中具有高吞吐量。主天線和分集天線覆蓋的頻段可以滿足2G (GSM)、3G( WCDMA)、4G (LTE)的全頻段並增加了5th 移動通信(5th Mobile Communication;5G),包括5G nr 頻段(N77、N78、N79)和 WiFi 6E。本文設計的2隻天線的設計模塊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以及不同的分極效果。將信號源由網絡分析儀提

供給主、副天線,可以量測出天線本身的工作頻率,並測量主副天線的隔離度。同時,通過天線電波暗室可以測量兩根天線的效率、2D場型圖和3D場型圖。本文設計的天線具有良好的隔離性。天線之間的線性極化和交叉極化非常不同。所有頻段的相關係數(ECC)也可以達到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

為了解決uwb產品的問題,作者陳會 這樣論述:

陳會、張玉興編著的《射頻微波電路設計》講述了廣泛應用於無線通信、雷達以及遙感遙測等現代電子系統中的射頻微波電路,主要內容涉及射頻微波電路概論、傳輸線基本理論與散射參數、射頻電路CAD基礎、射頻微波濾波器、放大器、功分器與合成器,以及天線等。本書通過大量實例闡述了經典電路的設計方法與步驟,並對業界廣泛使用的電路與電磁仿真技術進行了介紹與應用示范。同時,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型微帶電路與技術也進行了介紹與討論,主要包括:微帶/共面波導(CPW)、微帶/槽線,以及基片集成波導(SIW)等雙面印制電路板。因此,本書不僅適合作為無線通信與雷達等電子技術相關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材,而且可以作為從事各種

電子技術相關方向專業人士的參考書。陳會,博士(后),副教授。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英國利茲大學進行為期1年的學術訪問與交流;2012年3月,博士后研究出站;2008年12月,獲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工學博士學位;2002年3月,獲電子科技大學無線電物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5年6月,獲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重機專業工學學士學位。先后在徐州工程集團、四川大學從事產品研發和教學科研,並於2009年1月留校並就職於電子科技大學。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與興趣:現代無線系統與射頻/微波前端電路、高速PCB的信號完整性以及信息安全與賽博空間控制技術等。主要學術或業績成果:先后

承擔或作為主研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科研論文近40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29篇。1篇關於超寬帶方面的學術論文,三年內SCI他引次數近30次。目前,已出版學術專著1部。先后主講:《射頻通信電路》、《雷達原理》以及《射頻電子線路》等主干課程。 前言第1章 射頻微波電路概論 1.1 現代無線電的系統原理  1.1.1 基本組成原理  1.1.2 射頻信號與調制技術 1.2 現代無線電收發機的結構  1.2.1 現代發射機結構  1.2.2 現代接收機結構 1.3 射頻微波概念與應用  1.3.1 無線電頻譜的划分  1.3.2 射頻微波應用 

1.4 射頻微波域中的物理現象  1.4.1 集總元件的射頻效應  1.4.2 趨膚效應  1.4.3 電磁輻射  1.4.4 電源耦合  1.4.5 噪聲 1.5 習題第2章 傳輸線理論與散射參數 2.1 基本傳輸線  2.1.1 基本結構  2.1.2 傳輸線方程及其等效電路  2.1.3 終端傳輸線方程 2.2 耦合傳輸線  2.2.1 耦合類型  2.2.2 耦合原理 2.3 散射參數  2.3.1 Z/Y、ABCD及H參數的定義  2.3.2 S參數 2.4 習題第3章 射頻電路CAD基礎 3.1 引言 3.2 RFSim99軟件  3.2.1 設計界面  3.2.2 濾波器的自動化

設計  3.2.3 容差分析  3.2.4 匹配電路的自動化設計 3.3 AppCAD系統仿真  3.3.1 功能簡介  3.3.2 射頻系統分析 3.4 Agilent ADS振盪器仿真  3.4.1 振盪條件  3.4.2 常用設計指標  3.4.3 設計步驟  3.4.4 設計實例:Colpitts振盪器 3.5 Agilent Genesys混頻器仿真  3.5.1 混頻器概述  3.5.2 混頻器的性能指標  3.5.3 混頻器的基本理論  3.5.4 設計實例 3.6 習題第4章 射頻微波濾波器 4.1 濾波器基本理論  4.1.1 設計參數  4.1.2 低通原型濾波器  4.1

.3 濾波器變換 4.2 經典濾波器  4.2.1 微帶低通濾波器  4.2.2 微帶帶通濾波器  4.2.3 微帶高通濾波器  4.2.4 微帶帶阻濾波器 4.3 基於SIR耦合的交指濾波器設計 4.4 雙面濾波電路  4.4.1 寬阻帶低通濾波器  4.4.2 (超)寬帶高性能帶通濾波器 4.5 濾波器的可重構技術  4.5.1 可調諧梳狀濾波器  4.5.2 可重構UWB濾波器 4.6 無源器件的交調特性  4.6.1 無源交調產生的原因  4.6.2 無源交調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4.7 習題第5章 射頻微波放大器 5.1 低噪聲放大器  5.1.1 概述  5.1.2 低噪聲放大器指標 

 5.1.3 低噪聲放大器設計 5.2 功率放大器  5.2.1 概述  5.2.2 偏置電路  5.2.3 A類功率放大器設計實例  5.2.4 B類功率放大器設計實例  5.2.5 D類功率放大器  5.2.6 F類功率放大器 5.3 習題第6章 功分與合成電路 6.1 引言  6.1.1 合成概念的演變  6.1.2 合成的基本原理  6.1.3 合成的網絡特性 6.2 功分與合成電路的分析方法  6.2.1 傳輸線合成器的分析  6.2.2 平面二維功率合成結構的分析 6.3 經典微帶功分與合成電路  6.3.1 Wilkinson功分器  6.3.2 耦合線定向耦合器  6.3.3 

微波混合橋 6.4 新型微帶功分與合成電路  6.4.1 任意雙頻比功分與合成技術  6.4.2 基於DGS結構的不等分功率合成技術  6.4.3 基片集成波導功分與合成電路 6.5 習題第7章 微帶天線 7.1 引言  7.1.1 天線的基本原理  7.1.2 天線的分類  7.1.3 微帶天線簡介 7.2 微帶天線的電氣參數  7.2.1 電路參數  7.2.2 輻射參數 7.3 微帶天線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  7.3.1 微帶天線的基本理論  7.3.2 微帶天線的分析方法 7.4 微帶貼片天線  7.4.1 線極化微帶天線  7.4.2 圓極化微帶天線 7.5 小型化微帶天線PIFA  

7.5.1 概述  7.5.2 倒F天線的結構參數  7.5.3 PIFA天線的設計與仿真 7.6 微帶陣列天線 7.7 現代天線概念 7.8 習題參考文獻

失智照護管理與尋路導引系統降低長照機構照護負擔研究與設計

為了解決uwb產品的問題,作者方仲寧 這樣論述:

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趨勢,失智症人口數與失智症照護需求將會持續的上升。少子化的趨勢,使得照護人力缺乏的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失智症的照護,因為患者的行為問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機構型的照護者,更是需要照顧多位高齡者,同時需要執行機構運作的日常事務。照護的負擔與繁忙的工作,往往造成照護者生理、心理的健康狀態受到影響。本研究從使用者經驗的觀點,探討「室內互動地標裝置」與「事件紀錄管理系統」的介入,能否降低養護機構照護者的照護負擔。需求探索與需求定義階段,以半結構訪談、參與式觀察、親和圖法等質性研究與分析方法,探討養護機構照護者的照護負擔與需求。設計驗證階段以任務操作、情境故事法、成對樣本T

檢定,驗證原型產品的介入差異。並觀察操作行為,評估原型產品的使用性,作為後續設計改善方針。前期研究結果,彙整養護機構失智症照護工作的需求為(1)失智住民的照護資訊紀錄與共享、(2)隨時掌握失智住民的狀態、(3)室內尋路的導引、(4)有效的人力運用。本研究基於此需求發現,設計「事件紀錄管理系統」以滿足第(1)、(2)需求;「室內互動地標裝置」滿足(3)失智住民室內尋路的導引。因研究的限制,本研究僅收案10位輕、中度失智住民與20位照護者,在此研究條件下的結果顯示,失智住民在「室內互動地標裝置」的輔助下,較「實體地標」能夠提升室內尋路的表現(p=.017)。「事件紀錄管理系統」的介入下,能夠降低照

護者在「個人反應」(p=.046)與「時間負荷」(p=.030)兩面向照護工作壓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