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71掃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王錫九、陳適範所指導 洪榮宏的 磁控濺鍍法製備鉭金屬薄膜之特性研究 (2014),提出v71掃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片電阻、微結構、磁控濺鍍、耐火材料、鉭金屬。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v71掃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磁控濺鍍法製備鉭金屬薄膜之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v71掃頻的問題,作者洪榮宏 這樣論述:

本實驗以高純度鉭靶材(4N)利用直流磁控濺鍍法與射頻磁控濺鍍法,在設定的濺鍍時間下改變濺鍍功率沉積鉭金屬薄膜,分析兩種不同濺鍍方法所製備之薄膜表面特性與電性。藉由兩種濺鍍方法製得之鉭金屬薄膜,將透過X光繞射儀分析薄膜微結構;以電子顯微鏡觀察鉭金屬薄膜表面形貌及厚度;利用四點探針測量薄膜電阻。X光繞射圖譜中,直流法在不同的濺鍍條件下,都有較明顯的結晶峰值存在;而射頻法使用較低的濺鍍功率50 W製備薄膜,有寬廣繞射峰出現。由實驗結果顯示,直流法使用濺鍍功率100 W以上、濺鍍時間15分鐘以上時,薄膜結構皆有結晶相的存在,而射頻法需使用較大濺鍍功率才有類似的結果出現。最後,在薄膜電性測量方面,因射

頻法在濺鍍時間5分鐘、濺鍍功率50 W的條件下,有非晶結構出現,故薄膜電阻較高。整體而言,射頻法製備而得之薄膜電阻都較直流法高。使用直流濺鍍功率150 W、濺鍍時間40分鐘且不加熱基板的條件下,可以鍍製得到α相鉭薄膜,薄膜的片電阻最低為0.164 oh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