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s84座標格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吳義林所指導 洪偉軒的 使用酒精汽油對台灣空氣品質之影響分析 (2015),提出wgs84座標格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酒精汽油、Models-3/CMAQ、臭氧、臭氧敏感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gs84座標格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酒精汽油對台灣空氣品質之影響分析

為了解決wgs84座標格式的問題,作者洪偉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彙整美國環保署及國內之研究結果,對汽油小客車、汽油小貨車及機車使用酒精汽油之尾氣污染物排放係數及尾氣組成分進行計算,進一步參考並修正Taiwan Emission Data System 8.1 (TEDS8.1)內提供之移動源排放量,應用三維空氣品質網格模式Models-3/CMAQ分析使用E3、E5、E10酒精汽油前後對台灣本島地區於2010年4月及10月之空氣品質影響並分析原因。排放係數彙整結果顯示,TEDS8.1之新車零里程排放係數較文獻量測結果為低,於使用E0汽油之車輛中,TEDS8.1與文獻彙整結果之汽油小客車THC、NOx、CO排放係數比值分別為0.458、0.747、0

.485,汽油小貨車分別為0.295、0.505、0.241,機車分別為0.312、0.296、0.345。本研究以上述比值對TEDS8.1之線源網格化排放量進行修正做為E0案例,並以同樣方式計算E3、E5、E10情境之線源排放量進行空氣品質模擬。 模擬結果顯示,原生系污染物NOx、VOC濃度變化較高之區域皆位於交通源排放量高之區域,其變化趨勢與排放量變化趨勢相同,CO則因車種之排放量變化趨勢相反,各測點之濃度變化趨勢主要受鄰近排放網格點的車種組成影響,E3油品情境之全台NOx、VOC、CO濃度平均變化分別為-0.20 ppb、7.03 ppb、0.61 ppb;E5油品情境之全台NOx、VO

C、CO濃度平均變化分別為-0.24 ppb、5.28 ppb、0.52 ppb;E10油品情境之全台NOx、VOC、CO濃度平均變化分別為-0.34ppb、0.32 ppb、0.22 ppb;PM2.5的濃度模擬結果顯示,E3、E5之全台平均濃度增量皆為0.00 ug/m3,E10情境則僅0.03 ug/m3;臭氧部分,4月之E3、E5、E10之O3全台平均濃度變化分別為0.11 ppb、0.12 ppb、0.18 ppb,O3-8hr全台平均濃度變化分別為0.10 ppb、0.10 ppb、0.14 ppb,O3max全台濃度變化分別為0.12 ppb、0.10 ppb、0.12 ppb,

OT(NO2+O3)全台濃度變化分別為0.03 ppb、-0.01 ppb、-0.04 ppb;10月之E3、E5、E10之O3全台平均濃度變化分別為0.08 ppb、0.09 ppb、0.13 ppb,O3-8hr全台平均濃度變化分別為0.07 ppb、0.06 ppb、0.09 ppb,O3max全台濃度變化分別為0.07 ppb、0.05 ppb、0.04 ppb,OT全台濃度變化分別為-0.01 ppb、-0.05 ppb、-0.10 ppb。時間與空間分布,本研究以文獻之光化指標界定比值對各測站之臭氧敏感性物種進行判別,其中北部、宜蘭、花東空品區主要為NOx-control,可進一步

由敏感性物種之光化學反應解釋OT於該地區之濃度變化主要呈現負值的原因;各空品區之逐時臭氧及NOx的平均濃度變化圖發現兩者間存在相反趨勢關係,臭氧濃度變化之空間分布圖顯示出同樣結果,代表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伴隨之臭氧與一氧化氮之滴定效應減弱現象為致使臭氧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氣象因素影響探討,綜合MCIP及JPROC計算之結果顯示4月之光化反應速率常數約高於10月一成,可能為造成4月臭氧增量濃度較高的原因;風花圖及HYSPLIT前軌跡模擬結果顯示,氣象模擬所得之4、10月風速於高排放源地區差異不大,而高屏空品區因位於台南市區之下風處以及本身擁有較高的前驅物排放量,因此其正午時段之臭氧上升濃度較其他空

品區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