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s84橢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央大學 太空科學研究所 朱延祥所指導 林廷翰的 中壢特高頻雷達系統初始相位偏差估計與應用 (2018),提出wgs84橢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壢特高頻雷達、同相散射雷達、空間域雷達干涉法、系統初始相位偏差、相位校正、散塊E層、場沿電漿不規則體、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風切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陳士麟所指導 黃國良的 輸電鐵塔雷擊遮蔽之模擬與分析 (2009),提出因為有 雷擊遮蔽、滾球法、輸電鐵塔的重點而找出了 wgs84橢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gs84橢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壢特高頻雷達系統初始相位偏差估計與應用

為了解決wgs84橢球的問題,作者林廷翰 這樣論述:

數十年來,中壢特高頻雷達利用空間域雷達干涉法,對散塊E層場沿電漿不規則體(Field-aligned Irregularities (FAIs))進行空間定位與頻譜特性分析,已累積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過程中,若欲對FAIs進行精確的空間定位,則雷達系統的初始相位偏差估計與校正就非常重要。過去,中壢特高頻雷達利用FAIs的場沿特性,配合國際地磁參考場(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 (IGRF))模型,計算FAIs的理論來向角分布,再與觀測到的FAIs來向角分布做比較,用以估算各接收頻道間的系統初始相位偏差。本研究針對此種演算法進行改良,並利

用蒙地卡羅方法(Monte Carlo method)模擬FAIs在來向角平面上的分布,結果顯示,此模擬分布與真實分布型態相當一致,足以用來表達真實的FAIs回波分布。此外,本研究重新推導FAIs回波點與中壢特高頻雷達站址,在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WGS84)橢球坐標上的幾何關係,以期計算出更精確的FAIs預測回波區域。另一方面,本研究引進新型態的觀測目標物,包括搭載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 Broadcast (ADS-B)系統的民航機與搭載Real Time Kinematic (RTK)系統的多軸飛行器,用以做

為參考目標物來進行系統初始相位偏差的估計。結果顯示,利用民航機與多軸飛行器所估計出的系統初始相位偏差相當一致,經由此交互驗證,顯見若以民航機與多軸飛行器做為參考目標物,皆能提供基本且可靠的系統初始相位偏差估計結果。然而利用FAIs的場沿特性所估計出的系統初始相位偏差卻與前兩者不同,本研究就此估計結果間的差異進行了詳細討論。利用所估計出的系統初始相位偏差,本研究對2017年與2018年夏季,共四個月的FAIs觀測資料進行精確空間定位與頻譜特性分析,除了發現FAIs平均都卜勒速度有明顯的日變化,還發現層狀FAIs的高度日變化有雙層結構。此外,利用精確的空間域雷達干涉法,本研究得以對FAIs結構的垂

直都卜勒速度切變進行估算與統計,發現都卜勒速度切變與FAIs發生率、平均頻譜寬、平均回波強度三者之間,各有統計上的相關性。

輸電鐵塔雷擊遮蔽之模擬與分析

為了解決wgs84橢球的問題,作者黃國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利用遮蔽角法與滾球法模擬輸電鐵塔的雷擊遮蔽範圍,並檢測各鐵塔塔型與塔號遮蔽能力,其中影響輸電鐵塔遮蔽能力的因素有二:(1)鐵塔架構,(2)地形坡度變化,坡度的變化對於滾球法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傳統估算坡度的方法是利用等高線地形圖進行計算,此方法除了耗時之外,在估算坡度方面也會與實際地形產生相當的誤差,為改善此缺點本研究利用電子圖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取代等高線地形圖,去估算輸電鐵塔兩側之坡度,提升坡度估算速度與精準度,使模擬鐵塔遮蔽的範圍更接近實際的狀態,本研究亦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進行鐵塔及其兩側之定位與量測。 本文針對天輪-龍崎區段#100~#121鐵塔進行雷擊遮蔽能力的模擬分析,根據鐵塔架構與地形坡度作為雷擊遮蔽能力的指標,係利用上述兩項指標將此區段之輸電鐵塔按遮蔽能力加以分類並制定遮蔽等級,等級越高者表示遮蔽能力越強,並與台電所提供之雷擊事故相比較,驗證此檢測法的可行性與可靠度,目前台電公司已制定「輸電鐵塔基礎汰換與維修計畫」並自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分二十年進行,由於經費相當龐大,執行期間冗長,因此適可依據本研究,所制定之遮蔽能力等級,提供台電作為汰換、維修或是加裝避雷措施之優先順序,達到經濟與安全的目的。關鍵字:滾球法、雷擊遮蔽、GPS、輸電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