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ax故障碼5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元智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林榮彬所指導 李隆仁的 掃描測試之資料壓縮 (2009),提出xmax故障碼5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掃描測試資料壓縮、資料編碼與解碼法、線性解壓縮式壓縮法、廣播式壓縮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xmax故障碼5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掃描測試之資料壓縮

為了解決xmax故障碼53的問題,作者李隆仁 這樣論述:

現今的系統晶片結合了許多電路模組和專利電路於單一晶片之中;使用的電晶體個數因而快速增加。雖然電晶體個數快速增加,使得系統晶片之功能更加強大;然而,電路中可能的故障點數目,也隨之快速增加。為了偵測這些可能的故障點,需要大量的測試資料,以及較長的掃描鏈;結果,造成測試時間過長和測試資料儲存的問題。本論文的研究重點,在提供策略來解決當前掃描電路測試中,測試資料量過大的問題。論文中提出六種方法,共涵蓋三種主要的壓縮策略: 資料編碼與解碼法、線性解壓縮式壓縮法及廣播式壓縮法。在資料編碼與解碼法方面,我們提出三種壓縮方法。在第一個方法中,以資料段為單位,我們提供多個維度的思考來記錄資料段的特性,進而達到

壓縮的目的。第二個方法乃針對單一資料段內或連續多個資料段中相容資料的特性,做有效的壓縮。實驗結果顯示:針對ISCAS’89測試電路而言,平均可達67.64%的壓縮效果。第三個方法乃利用適當排序後的測試資料中,相鄰兩筆測試資料間差異性不大的特性,來記錄兩筆資料的差異;還原時,以前一筆測試資料為基礎,配合此差異值,來得出下一筆測試資料。實驗結果顯示,針對ISCAS’89測試電路而言,平均可達64.16 %的壓縮效果。在線性解壓縮式壓縮法方面,我們提出一種方法稱為”使用多個線性回饋暫存器來降低測試功率及測試資料量的特定內建自我測試法”。這個方法結合多個線性回饋暫存器,來達到同時解決測試資料量過多及功

率消耗過多的問題。實驗結果顯示,針對ISCAS’89較大的測試電路而言,平均可達80.92%的壓縮效果,並可同時減少87.12%的消耗功率。在廣播式壓縮法方面: 我們提出了兩種方法。第一個方法利用掃描鏈的控制,來達到減少測試資料量及測試時間的目的。使用該方法的實驗結果顯示:針對ISCAS’89的較大測試電路而言,平均可達60.39%的壓縮效果,並可同時減少59.75%的測試時間。第二個方法稱為階段式廣播壓縮法,主要的想法是反覆地廣播測試資料給特定的掃描鏈,經由多次的廣播及對廣播範圍的技巧性,來達到減少測試資料量的目的。實驗結果證明,這個方法在降低資料量、減少測試時間以及簡省硬體成本上,都比其他

方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