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歌詞日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yellow歌詞日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壁井有可子寫的 2.43 清陰高中男子排球社 和方梓勳、陳嘉恩、柯夏智、何潔賢、北島的 詞與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日文)神山羊——YELLOW - 人人焦點也說明:(日文)神山羊——YELLOW. 2022-01-08 聽歌學語種 ... YELLOW…… その日が來ないようわざと間違えて ... 【歌詞本】YELLOW-神山羊[假名/羅馬音].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蓋亞 和香港中文大學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蔡彥仁所指導 徐頌贊的 福音的修辭:以迦南詩歌為論述中心 (2017),提出yellow歌詞日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迦南詩歌、中國基督教、本土化、宗教經驗、教會認同。

最後網站Lemon/米津玄師 歌詞中文翻譯(日文+羅馬附)則補充:Lemon 米津玄師 作曲/作詞︰米津玄師 TBS金10連續劇「アンナチュラル(Unnatural/法醫女王)」主題歌 *180301部分修改 、 夢(ゆめ)ならばど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yellow歌詞日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43 清陰高中男子排球社

為了解決yellow歌詞日文的問題,作者壁井有可子 這樣論述:

  2.43公尺——少年們的空中戰場。      一生一次、無可取代的「現在」。   弱小隊伍的奮鬥之路,啟程!      日本電擊大賞得主壁井有可子最新作品      金獎導演 楊力州   體育主播 簡政光好評推薦   苦中帶甜、青澀有勁的青春小說      ☆日文版上市後即不斷再版!   ☆樂天Books「2013年隱藏名作決定戰」票選「一步步確實前進中」項目第一名   ☆日本TBS電視台節目《國王的早午餐》book corner特別介紹。   ☆新銳漫畫家山川あいじ(山川愛兒)擔任封面插畫。        《2.43 清陰高中男子排球社》是一部以高中排球隊為背景的青春群像劇,壁井有

可子老師的文字巧妙地在排球隊員的日常生活、練習與關鍵性比賽中穿梭,將少年、少女們努力在為排球煩惱、掙扎、努力的一點一滴化為文字。        2.43公尺,   是高中排球全國大賽的球網高度,   也是少年們空中戰場的高度⋯⋯      日本福井縣鄉下——   滿腦子都是排球、欠缺社交能力的天才舉球員灰島公誓,   以及身體能力超群、凡事都不多想的鄉下公子黑羽祐仁。   幼稚園之後就未曾見面的兩人,   在灰島因為「某個原因」轉回家鄉後重逢了。   排球成了兩人之間全新的橋梁,也帶來了摩擦與誤解。   他們維持著互不搭理的狀態,升上了七符清陰高中。      清陰高中男排社是個弱小社團。  

 但是個子矮小的隊長小田有著比常人多一倍的熱情,   賣力想要招攬灰島、組成最佳團隊。   已經入社的的黑羽,對此懷著複雜的心情。   在小田隊長、冷面高個子青木副隊長,   以及總是長袖長褲的棺野學長的幫助下,   他們能否搭擋,重新在球場上展翅飛翔?      目標全國大賽,地方弱小隊伍的戰鬥開始了!    作者簡介 壁井有可子(Yukako Kabei)   獲第九屆電擊小說比賽大賞,二○○三年以《琦莉》一書出道。其他另有《14歲限定症候群》、《SUMMER CIDER》、《代代木Love&Hate公園》和《五龍世界》系列等多部著作。   壁井老師除了著有大量出色的輕小說與文學

小說,近年加入了創作團體GoRA,代號「Yellow」。2012年台日同步播放動畫「K」的故事原作與動畫腳本即出自GoRA之手,壁井老師負責了該動畫最後一集腳本,以及劇中人物角色歌歌詞等等,活躍於複數創作領域;而初次挑戰運動小說題材的《2.43 清陰高中男子排球社》大受歡迎,也讓讀者們看到了壁井老師全新的一面。 繪者簡介 山川あいじ(山川愛兒)   新銳少女漫畫家。代表作為《Stand up!》;曾參與知名小說家西尾維新「大斬―オオギリ―」企畫。 譯者簡介 許金玉   東海大學日文系畢,現為專職譯者。不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會渾身不對勁。   譯作領域涵蓋漫畫、輕小說、大眾文學、實用書

籍。

yellow歌詞日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tarRingChild EP》
Mine / 曾屬於我的你
作詞 / Lyricist: aimerrhythm
作曲 / Composer:森本チカラ
編曲 / Arranger:玉井健二、大西省吾
歌 / Singer: Aimer
翻譯:夏德爾
English Translation: Thaerin

背景 / Background - 密閉空間でたくさんの百合に囲まれると眠ったまま死ねるらしい - ぺっちー :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56719604

版權聲明:
本頻道不握有任何音樂所有權,亦無任何營利,一切僅為推廣用途。音樂所有權歸原始創作者所有。請支持正版。

Copyright Info:
Be aware this channel is for promotion purposes only without any illegal profit. All music's ownership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reators.
Please support the original creator.

すべての権利は正当な所有者/作成者に帰属します。あなたがこの音楽(または画像)の作成者で、この動画に使用されたくない場合はメッセージまたはこのYoutubeチャンネルの概要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にご連絡ください。私はすぐに削除します。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不妨按下喜歡和訂閱,你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原動力!
If you like my videos, please click like and subscribe! Thx :)

粉絲團隨時獲得最新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Check my Facebook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中文翻譯 / Chinese Translation :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467655

英文翻譯 / English Translation :
https://www.lyrical-nonsense.com/lyrics/aimer/mine/

日文歌詞 / Japanese Lyrics :
二人を知って 季節を知った
心がそこに見えた
一人を知って 痛みを知った
心は色彩(いろ)を捨てた

窓辺の花びらは
五月の風に揺れて 消えた

聞かせて 君の歌を
あの笑顔で その声を
浮かぶ景色でも 同じ花を見ていた
聞こえる? I miss you
そう 泣きそうで もう 負けそうで
あれは春の頃 想う when you were mine

二人はいつも夢中になって 何かを探していた
痛みを知って 自分を知った
心は君がくれた

木陰の約束は
口づけの様に淡く 消えた

聞かせて 君の歌を
あの笑顔で その声を
奏でてた夢は 同じ夢のままかな?
聞こえる? I miss you
そう 泣きそうで もう 負けそうで
あれは春の頃 歌う when you were mine

静かに遠ざかる 陽だまりの音
もうちょっとで雨の季節
少しだけ泣いてた

聞かせて I love you
あの笑顔で その声を
あれは春の頃 想う when you were mine

夢を見ていた 歌う when you were mine

中文歌詞 / Chinese Lyrics :
體會過兩個人的生活,讓季節也有了意義
而靈魂就存在於那樣的每一天裡
體會著一個人的孤單,了解了失去你的痛
心靈也就跟著失去了顏色

擱淺於窗邊的花瓣
盪漾在五月的風中,消逝了

請用那時的笑容,用那時的聲音
讓我聽聽你的歌聲
縱使是回憶中的景色也好,我們都注視著相同的花朵
聽的見嗎?我好想、好想你
是的,我已經快要守不住眼眶,已經,快要無法堅持……
那個時候你仍屬於我,思念,在春暖花開時

兩人,總是熱衷於探尋著某些事物
知悉了心痛的感覺,也了解了自己
我才知道這份自我,是你所給予的

那時在樹蔭底下的約定
如留下的吻一樣,淡淡的消失了

請用那時的笑容,用那時的聲音……
讓我聽聽你的歌聲
現在所演奏的夢想,仍然是當時的那一個嗎?
聽的見嗎?我是如此的、如此的思念你
已經想念的快要落淚,也已經想念的無法自己……
那是在春暖花開時的事情,那個你仍屬於我的時光,我唱著

雨,是陽光悄悄遠去的跫音
再過一會兒,便是雨的季節
於是,我稍微,哭了一場雨的時間

用當時的那副笑容,用當時的那個聲音
請告訴我,說你愛我,說你喜歡我
那已是春天時節的過往,回憶著,那個你仍屬於我的季節

我沉浸於夢中……唱著,那個你屬於我的曾經

英文歌詞 / English Lyrics :
When I came to know us, I learned of the seasons,
And saw my heart there.

But when I came to know being alone, I learned of pain,
And my heart cast away its color.

The flower petals at the windowsill,
Swayed in the May wind before fading away.

Let me hear your song;
With that smile… in that voice…
Even if it’s only in my imagination, I could see that same flower.
Can you hear it? I miss you,
And I feel like I’m about to cry… like I’ve already lost it…
It’s that time in spring I think of –
When you were mine…

We always got lost in each other,
Searching for something.

When I came to know pain, I learned of myself,
And you were the one who gave me my heart.

Our promise made under the cover of trees,
Fleeting as a kiss… faded away.


Let me hear your song;
With that smile… in that voice…
Is the dream you sang of then still the same now?
Can you hear it? I miss you,
And I feel like I’m about to cry… like I’ve already lost it…
It’s that time in spring I sing of –
When you were mine…

The sound of that spot in the sun moves silently into the distance;
It won’t be long before the rainy season…
As I cried the slightest bit.

Let me hear it: “I love you”,
With that smile… in that voice…
It’s that time in spring I think of –
When you were mine…

I sing of that dream I was having –
When you were mine…

福音的修辭:以迦南詩歌為論述中心

為了解決yellow歌詞日文的問題,作者徐頌贊 這樣論述:

在中國教會廣為傳唱的迦南詩歌,緣起於呂小敏的個人靈歌。自1989年以來,迦南詩歌傳播到家庭教會、五大宣教團隊、三自會、城市新興家庭教會、天主教會,甚至海外華人教會,業已成為華人基督教最知名的本土象徴之一。本文旨在分析迦南詩歌的宗教經驗和教會認同,以揭示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基督教的互動發展。首先,迦南詩歌的生成,反映出河南教會的發展史,包括1970年代的地下聚會,1980年代的宣教團隊,以及1990年代的鄉村教會復興。迦南詩歌在傳統聖詩和鄉村靈歌之外,開創了新的詩歌空間,回應了宣教需求。而家庭教會也從唱鄉村靈歌轉變為唱迦南詩歌。其次,迦南詩歌反映了當代中國基督徒的鄉土生活、家國情懷、性別議題、身

體經驗等。更展現了遊方傳道人走出「中國的加利利」,呼喚「上帝救中國」和「中國福音化」。这些都塑造了宣教團隊領銜的福音運動的特色。最後,當迦南詩歌進入不同社群,如傳統本土宗派、三自會、改革宗以及海外華人福音派,他們因為儀式、神學、品味、認同等原因,而對「唱迦南詩歌」產生更多元的態度。伴隨迦南詩歌從河南鄉村傳到華人教會,它在宣教動員、靈修介質、信仰告白、身份認同等扮演獨特角色,可由此細緻展現當代中國基督教的多元內質。

詞與世界

為了解決yellow歌詞日文的問題,作者方梓勳、陳嘉恩、柯夏智、何潔賢、北島 這樣論述:

  Following the convening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oetry Nights 2011, The World of Words is a collection of selected works by som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poets today. Included are the poems of Tanikawa Shuntaro (Japan), Paul Muldoon (Ireland), Tomaz Salamun (Slovenia), Ar

kadii Dragomoshchenko (Russia), C. D. Wright (USA), Maria Baranda (Mexico), Regis Bonvicino (Brazil), Silke Scheuermann (Germany), Bejan Matur (Turkey), Vivek Narayanan (India) as well as leading Chinese poets such as Xi Chuan, Yu Jian, Yu Xiang, Ling Yu, Chen Ko Hua, Lo Chih Cheng, Tian Yuan, Yao F

eng, Wong Leung Wo and Yip Fai. The collection makes a treasured anthology of the finest contemporary poetry in trilingual or bilingual presentation. 作者簡介 瑪麗婭.巴蘭達   1962年生於墨西哥城。已出版十餘部詩集與八部兒童文學作品。近作為2010年出版的詩作選集《貧瘠的海》(詩歌選集)。曾獲獎項包括墨西哥的阿瓜斯卡連特國家詩歌獎與西班牙馬德裡城市拉丁美洲詩歌獎。詩作被翻譯為英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和土耳其語,並選登於多本美國雜誌如《芝加

哥評論》、美國詩年刊(Zoland Poetry)、《波士頓評論》、《圓周》、《華盛頓廣場》等,同時也被收入詩歌合集如《連接線:墨西哥新詩》(Sarabande出版社)與《可逆轉的紀念碑:當代墨西哥詩歌》(Copper Canyon出版社)。 雷寄思.邦維希諾   生於1955年,現居於聖保羅。迄今已創作十二部詩集,翻譯了多部詩集並主編一部面向美國讀者的巴西當代詩歌選集。其詩作張力十足,激情飽滿,講究以技巧來營造詩意,既盈溢自然意象,也對城市空間,尤其是聖保羅,進行了反烏托邦式的刻畫。其作品包括詩集選《迄今為止》、詩集《孤頁》、《蝴蝶的骨骸》、《33首詩》、《更多伴侶》、《宇宙的內疚》,兒童讀

物《詞語動物園》。作品《之間》還配以多位插畫家如蘇珊‧比、漢姆拉‧阿巴斯、荷西‧伊羅拉與塔佳娜‧多爾的作品。詩歌作品曾被多位詩壇名家(包括邁克‧帕爾瑪、羅伯特‧克瑞利等人)譯成英文,收入名為《蝕》的詩集(2000年由Green Interger出版社出版)。他還翻譯主編了阿根廷詩人歐利維利奧‧吉隆多的作品,並曾翻譯法國詩人儒勒‧拉弗格、美國詩人羅伯特‧克瑞利、查爾斯‧伯恩斯坦、邁克‧帕爾瑪、道格拉斯‧梅舍利,以及中國詩人北島和姚風的詩作。并編輯了巴西本土作家保羅‧雷明斯基的書信集以及卡洛斯‧特魯蒙德‧德‧安德拉德、德西奧‧皮納塔里、若昂‧德‧梅洛‧內托的作品集。他與查爾斯‧伯恩斯坦和奧迪勒‧西

斯那羅斯共同擔任Sibila雜誌的主編,其網址為http://regisbonvicino.com.br/ ,也可以於跨文化詩歌網站PennSound上找到他的個人主頁。 陳克華   陳克華,一九六一年生於台灣省花蓮市,山東省汶上縣人。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眼科副教授。曾獲得文學獎多次包括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影評等逾卅冊,歌詞創作百餘首,並多次展出其繪畫及攝影作品,其詩集英文、德文及日文譯本將於2011年出版。 阿爾卡季.德拉戈莫申科   1946年2月3日生於德國波茨坦市,1969年後居於俄國聖彼得堡市。1978年獲安德烈貝利獨立文學獎,發表

於「磷火」(Phospor)詩歌網站上的詩歌獲得“電子文本獎”,1993年獲得「後現代文化」(PMC)獎, 2009年獲得「狙擊手銀子彈」 國際文學獎。他將眾多著名詩人如林‧賀金年、約翰‧阿什伯利、羅伯特‧克瑞利、查爾斯‧歐爾森、邁克‧帕爾瑪、艾略特‧溫伯格、巴雷特‧沃騰等人的詩歌翻譯為俄文,並主編了《當代美國詩歌俄譯選集》與《當代新西蘭詩歌選集》。曾於聖彼得堡州立大學哲學系任教,並曾在美國、加拿大多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其中包括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大學、紐約大學及其布法羅分校。目前任教於聖彼得堡大學與美國巴德學院合辦的斯莫爾尼人文藝術與科學學院。 零雨   零雨,臺灣臺北人,臺大中文系畢業,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碩士。1991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現代詩》主編,並為《現在詩》創社發起人之一。   1993年她以〈特技家族〉一詩,獲得年度詩獎。2004年她應邀參加鹿特丹國際詩歌節,現任教於宜蘭大學。   著有詩集:《城的連作》(1990)、《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1992)、《特技家族》(1996)、《木冬詠歌集》(1999)、《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2006)、《我正前往你》(2010)等。   零雨的詩往往從歷史、哲學、神話中取材,反映了人類生存的處境。 羅智成   1955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   曾任報社副總編輯、電台台

長、雜誌及出版社發行人,也擔任過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香港光華中心主任。並任教於大學中文系。   作品以詩、散文和遊記為主;風格強烈,知性、感性兼具,以精確、細膩的語法著稱,以觀察力和想像力見長,對新一代詩人有極大的影響力。   主要出版作品有:詩集《畫冊》、《光之書》、《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邊陲》、《地球之島》,散文集《M湖書簡》《亞熱帶習作》、《泥炭紀》等。 白江.馬突爾   1968年9月14日生於位於土耳其東南西臺古城馬拉什的一個阿勒維‧庫爾德族家庭。曾在安哥拉大學修讀法律,但從未執業。求學期間曾在多本文學期刊發表詩作。她的詩歌被

評為『黑暗和神秘』。她的充滿異教意象的巫術詩歌曾經引起極大的關注,內容在時態上脫離當下,回歸過去,回到她的出生地和家鄉的大自然和生活中。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專輯《嘯嘯風聲響徹大宅》曾獲得多個文學獎。之後出版的詩集,包括1999年的《神絕不可窺見我手寫的字體》及2002年的《月亮撫養的兒子》和《在他的沙漠中》都受到廣泛的稱許。她的詩歌曾被翻譯成十七種語言。2008年三月出版的《阿伯拉罕的告別》被評論家喻為是馬突爾最優秀的作品,靈感來自數千年來的Sufi傳統,並成功地創造出自我的本體和個人的神話。2010年出版的《命運的海洋》收集了Mehmet Gunyeli在伊斯坦布爾和安哥拉著名畫廊展出過的

攝影作品。她最新的作品《望過山背後》於2011年二月出版,是她第一本的散文集。 保羅.穆爾頓   1951年生於北愛爾蘭阿馬郡,曾於阿馬郡及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接受教育。1973至1986年間曾在駐貝爾法斯特的英國廣播公司任職電臺及電視製作人。自1987年居於紐約,於普林斯頓大學當Howard G.B. Clark ’21教授,亦是路易士藝術中心的創辦主席。1999至2004 年間於牛頓大學任職詩學教授。2007年獲報章《紐約人》聘任為詩歌部編輯。穆耳頓主要的詩集包括《新氣候》(1973)、《騾子》(1977)、《布朗利為何離去》(1980),《Quoof

》(1983)、《遇見英國》(1987)、《瑪鐸的神秘故事》(1990)、《智利編年史》(1994)、《乾草》(1998)、《1968至1998年詩集》 (2001)、《梅沙與砂礫》(2002)、《馬緯度》(2006)和《馬嘎》(2010).   穆耳頓是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士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並於2008 年獲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近年獲得的獎項包括1994年的艾略特詩歌獎、1997年的愛爾蘭時代詩歌獎、2003年的普立茲詩歌獎、2003年國際葛里芬獎、2004年美國愛爾蘭基金文學獎、及2004年的莎士比亞獎,以推崇他『從歐洲英語世界帶給歐洲文化的貢獻』。 維瓦克.那拉揚南   197

2年生於印度一個泰米爾家庭。曾於多個國家學習和工作,包括贊比亞、印度、南非和美國。他的詩集有《普遍的海岸》(2006)及即將出版的《蘇柏馬尼安先生》;詩作和散文都在網上廣為流傳及發行,並收錄在最近的文集如《Bloodaxe當代印度詩選》(英國Bloodaxe出版社,2008)及《新世紀語言:中東及亞洲各地當代詩選》(W.W.Norton出版社,2008)。除出版著作外,那拉揚南還發掘不同的閱讀和演繹方式;他曾嘗試把詩歌與其他形式融合,以進行科技、形體空間、動作、特定場景詩歌和與受眾溝通等實驗。那拉揚南現居於新德里,是印度註冊國際刊物和文學機構Almost Island的編輯之一。 托馬斯.薩拉

蒙   1941年生於薩格勒布(現克羅地亞共和國首都),現居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為東歐先鋒詩人的主要代表,被公認為斯洛文尼亞當代最傑出的詩人。25歲出版首部個人詩集《撲克》便獲得關注。其鮮明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受到眾多美國詩人尊崇。其作品被翻譯為19種文字,37部詩集中有9部被翻譯為英文。近作包括《那兒是手,那兒是乾旱的椅子》(Counterpath出版社2009年英譯版,由托馬斯‧凱恩等人翻譯)、《藍色的塔》(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社2011年英譯版,由邁克爾‧比金斯翻譯)、《給我兄弟的書》(Harcourt出版社2006年英譯版,由克裡斯托弗‧梅裡爾等人翻

譯)、《撲克》(Ugly Duckling 出版社2003年與2008年英譯版,由喬書亞‧貝克曼翻譯)、《劃船》(ARC出版社2006年英譯版,由喬書亞‧貝克曼翻譯)、以及《森林與聖杯》(Harcourt出版社2008年英譯版,由布萊恩‧亨利翻譯)。薩拉蒙獲獎無數,包括斯洛文尼亞藝術家最高榮譽獎(Preseren Award)、斯洛文尼亞作家協會年度詩人獎(Jenko Award)、美國小型出版社最佳年度文學作品獎(The Pushcart Prize)、德國明斯特市舉辦的2007年度歐洲詩歌獎、馬其頓共和國2009年舉辦的斯圖加詩歌之夜“金色花環”獎、2003年意大利的裡雅斯特市舉辦的「滿潮

獎」(Altamarea Prize)、2004年羅馬尼亞科斯坦匝市舉辦的詩歌節大獎。薩拉蒙為斯洛文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萊特學者、愛荷華國際寫作項目成員、斯洛文尼亞駐紐約領事館文化參贊,並於美國開展不定期的教學。2008年春,擔任美國裡奇蒙大學創意寫作特邀教授與傑出住校作家,2011年於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米切納中心任教。 西爾克.朔伊爾曼   西爾克‧朔伊爾曼生於1973年,現居於德國奧芬巴赫市。曾於法蘭克福、萊比錫及巴黎修讀戲劇與文學。她的詩歌、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曾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曾獲得多個獎項和獎金。2001 年她的處女專輯《海鷗二重唱的一天》榮獲享負盛名的

雷昂斯‧雷納獎(Leonce-und-Lena-Preis),她亦迅速被喻為德國年輕一代作家中最具潛質的新秀。除了2004 年出版的《宇宙間最溫柔之處》和2007年的《冬季一夜之間降臨》兩本詩集外,朔伊爾曼的作品還包括短篇小說集《富有的姑娘》(2005)、備受推崇的《陪伴狗和狼的時刻》(2007)和最新的作品《行為上海》(2011)兩部長篇小說。 谷川俊太郎 Shuntaro Tanikawa   1931年生於東京,為著名哲學家谷川 徹三的獨生子,日本最富盛名的當代詩人之一。高中畢業後,決定不再升學。於1952年出版首部個人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隨後創作近70部詩作集,並囊括日本各大文學

獎。並從事散文、廣播與電影劇本、兒童圖書的創作,曾翻譯《鵝媽媽童謠》,長期擔任《花生漫畫》連載的翻譯工作。曾在美國、愛爾蘭、英國及中國朗誦詩作,多部詩集被譯為英文,如《二十億光年的孤獨》(1996年英譯版)、《62首十四行詩》(1975年原文版,1992年英譯版)、《關於愛》(1995年原文版,2003年英譯版)、《寂靜伴我》(1968年原文版,1975年英譯版)、《午夜廚房我只想與你傾談》(1975年原文版,1980年英譯版)、《定義》(1975年原文版,1992年英譯版)、《可口可樂課程》(1980年原文版,1986年英譯版)、《天天的地圖》(1982年原文版,1996年英譯版)、《憂鬱順

流而下》(1988年原文版,1988年英譯版)、《赤裸》(1988年原文版、1996年英譯版)、《關於贈人以詩》(1991年原文版,2005年英譯版)、《不諳世故》(1993年原文版,2004年英譯版)及《極簡》(2002年原文版,2002年英譯版)。英文版《谷川俊太郎詩選》於1983年在美國出版,《谷川俊太郎:詩作選》於1998年在英國出版。近作《鍾情》(SUKI)出版於2006年5月。 田原   田原,詩人、文學博士。1965年生於河南漯河,90年代初赴日留學,現在日本國立東北大學任教。先後出版過《田原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等五本詩集。在台灣、中國國內和美國獲得過華文詩歌文學獎

。2001年用日語創作的三首現代詩獲日本第一屆「留學生文學獎」。在日本出版有日語詩集《岸的誕生》(思潮社2004年)和《石頭的記憶》(思潮社2009年),後者獲日本2010年度第60屆「H氏詩歌大獎」。主編有日文版《谷川俊太郎詩選集》(集英社文庫版三卷2005年)。在國內、新加坡、香港翻譯出版有《谷川俊太郎詩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異邦人-----□井喬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春的臨終----谷川俊太郎詩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發表有中、短篇小說和大量的日語論文。編選有兩冊日文版《中國新生代詩人詩選》(竹內新 譯、詩學社2004年)等。出版有文論集《谷川

俊太郎論》(岩波書店2010年)等。 王良和   王良和(1963-),原籍浙江紹興,在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副教授。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著有詩集《驚髮》、《柚燈》、《火中之磨》、《樹根頌》、《尚未誕生》、《時間問題》;散文集《秋水》、《山水之間》、《魚話》;小說集《魚咒》;評論集《余光中、黃國彬論》、《打開詩窗──香港詩人對談》。 卡洛琳.賴特   出生於阿肯色州歐薩克,現居羅德島,任教於布朗大學。著作超過十餘本,2010年近作《人在人間:有關她的日子的小書》(One

With Others: a little book of her days)獲國家圖書評論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2009年作品《上升,下降,懸空》(Rising, Falling, Hovering) 獲2009年國際格□芬詩歌獎(International Griffin Poetry Prize)。她與攝影家迪波拉‧勒斯特共同出版了《一個大自我:路易士安納的囚徒》(One Big Self: Prisoners of Louisiana) ,獲杜克大學的紀錄片研究中心的朗格‧泰勒獎(Lange-Taylor Prize)。獲華萊士基

金會學術獎金,賴特舉辦了名為「走進阿肯色之書(Walk-in Book of Arkansas)」的多媒體展覽,在她出生的阿肯色州巡迴展出。2004年獲麥克亞瑟學者稱號,2005年獲羅伯特‧克□利獎。 西川   西川,詩人、隨筆作家、翻譯家,1963年生於江蘇,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現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古典文學教授。系美國艾奧瓦大學2002年訪問學者、紐約大學2007年附屬訪問教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2009年奧賴恩訪問藝術家、香港浸會大學2010年訪問作家。西川出版有四部詩集、兩部隨筆集、一部論著、一部詩文選、一部詩劇,另外還翻譯有龐德、博爾赫斯、米沃什等人的作品。其詩歌和文章

被收入多種選集並被廣泛翻譯。曾獲1994年現代漢詩獎、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奇伯格獎修金、2001年魯迅文學獎、2003年莊重文文學獎、1999年德國魏瑪全球論文競賽十佳獎等。 姚風   姚風1958年生於北京,現居澳門,任教於澳門大學葡文系。發表過大量詩歌、翻譯和隨筆作品。著有中文和葡文詩集《寫在風的翅膀上》、《一條地平線,兩種風景》、《黑夜與我一起躺下》、《遠方之歌》、《當魚閉上眼睛》,譯作有《葡萄牙現代詩選》、《澳門中葡詩歌選》、《安德拉德詩選》、《中國當代十詩人作品選》等十餘部。2004年獲得第十四屆“柔剛詩歌獎”。2006年獲葡萄牙總統頒授「聖地亞哥寶劍勛章」。2009 年曾舉

辦名為“於斯”的裝置展覽。 葉輝   葉輝,作家、傳媒人。歷任《羅盤》、《大拇指》、《秋螢》、《詩潮》、《文學世紀》及《小說風》編委,現為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浸會大學哲學系顧問,《字花》、《Stadt城市誌》及《百家》顧問。近著有詩集《在日與夜的夾縫裡》、評論集《Kairos:身體、房子及其他》。《浮城後記》、《水在瓶》、《書寫浮城》、《煙迷你的眼》分獲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文學雙年獎推薦獎,《新詩地圖私繪本》獲第九屆文學雙年獎。 于堅   1954年生於中國西南高原的城市昆明。他曾經當過十年工人。1984年,他畢業於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詩人、作家和紀錄片導演。   他最重

要的作品包括:《詩六十首》(1989)、《于堅的詩》(2001)、《詩集與圖像》(2003)、散文《棕皮筆記》(1995)、《人間筆記》(1997)、《於堅集》 5卷 (2004)。   他的紀錄片包括《來自1910的車》、《慢》。   《碧色車站》該片曾經入選2004年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FIRST APPEARANCE。   在戲劇方面,他曾經參加《與愛滋有關》(北京)、《一個夜晚的談話》(巴黎)的演出和寫作《關於彼岸的一次漢語詞性討論》。 宇向   宇向,中國70後重要詩人。曾獲「柔剛詩歌獎」(2002),「宇龍詩歌獎」(2006),「文化中國年度詩歌大獎」(2007

)等獎項。宇向的作品「能有效挖掘自身的直覺、痛感和超驗的思維」,在海內外影響廣泛。她的作品包括詩集《哈氣》、《女巫師》,以及即將推出的詩集《我幾乎看到滾滾塵埃》。她也作為視覺藝術家參加繪畫藝術展覽。她現在居住在山東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