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power避震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曾全佑、余致賢所指導 詹紀為的 搖擺式三輪載貨電動機車之研究 (2013),提出zero power避震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可側傾三輪機車、耦合機構、車輛動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謝宜宸所指導 團明海的 以三維時變適應性有限元素法分析車輪避震器動態行為 (2012),提出因為有 振動和阻尼、有限元法、減震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zero power避震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zero power避震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搖擺式三輪載貨電動機車之研究

為了解決zero power避震器的問題,作者詹紀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一種搖擺式三輪載貨機車之設計。該搖擺式三輪載貨電動機車是一種前車身可側傾但後車身不可側傾之前一輪後兩輪的電動車輛。前車身側傾之目的為抵抗整車過彎時因離心力產生的翻覆力矩。與一般不可側傾之三輪載貨車輛相較之下,該機車可利用前車身的側傾提高整車的抗翻能力,進而提高整車高速過彎的能力,因此同時保有二輪機車的靈活性和三輪車的穩定性之優勢。本研究主要探討搖擺式三輪載貨電動機車之整車設計與分析方法,設計內容包括考量人因之整車配置設計、車架、底盤以及動力系統等。在分析方面,透過整車動態模型的建立,利用數學方程式和數值分析軟體模擬整車行駛時之動態行為,以便作為整車關鍵設計參數調校的重要依據。研

究項目包括整車配置研究、動力系統規格設計、耦合器的機構設計、關鍵零組件的受力分析和元件選用、車身輔助裝置的設計、整車動態分析與模擬等,其中耦合器與車身輔助裝置的設計為本研究之重點。在產學合作下,本研究已建立整車關鍵參數的設計方法並完成了一部搭載48V 4kW馬達與48V 40AH電瓶的樣品實車,透過實驗與模擬結果可說明: (1)整車的動力性能: 在全負載100kg行駛時,整車續航力為55 km且極速可達52 km/hr; 若無負載行駛時,爬坡能力為16度坡且續航力可達77 km。(2)前車身的側傾能夠提高整車過彎時的抗翻能力: 整車在過彎且未側傾時,臨界側向加速度僅為0.4g,但可藉由前車身的

側傾將臨界側向加速度提升至0.7g。

以三維時變適應性有限元素法分析車輪避震器動態行為

為了解決zero power避震器的問題,作者團明海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探討具避震器系統之嬰兒車輪動態分析,本系統振動模型推導源自古典力學,藉由此模型可做模擬分析並將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實驗內容為嬰兒車輪在設計好的路障上做耐用度測試,理論部分則用COMSOL軟體做車輪振動分析,計算位移、受力及應力等。本文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頗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