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檢舉匿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 但選完之後因為負債沒錢拆除,我只好打電話給環保局「檢舉自己的廣 告」, ... 我努力了這麼久,最後竟然只能開記者會表示退選⋯⋯匿名同志父親與游錫堃院長的贊助我 ...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張天一所指導 郭嘉雁的 是「藝術」還是「犯罪」?─對於塗鴉行為可罰性之探討 (2013),提出環保局檢舉匿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反社會行為、毀損財物罪、塗鴉行為。

最後網站全球中央10月號/2019 第130期 - 第 8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包括塔曼( Sylvester Tamang )等印度資深媒體人和環保專家,在莫迪宣布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 警方也公布一支熱線電話,讓人們可匿名檢舉違規行為,包括製造與供應端。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環保局檢舉匿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是「藝術」還是「犯罪」?─對於塗鴉行為可罰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環保局檢舉匿名的問題,作者郭嘉雁 這樣論述:

本文係藉由我國「華山塗鴉事件」所引發的思考,為何塗鴉行為要被刑罰所管制,其可罰的基礎何在?塗鴉行為有其正面或負面的評價,從社會學家以及犯罪學者觀點認為,塗鴉行為的動機在於迅速被發現以及基於匿名而追求被肯定的感覺等,多半被認為是純粹破壞的行為。然而,塗鴉行為同時也被藝術世界擁抱,肯認其為藝術之體現,而非破壞的行為。是故,其爭議的重點在於,塗鴉行為的性質及其社會意涵。觀諸我國相關法令,是將塗鴉行視為一汙染環境、妨害社會秩序甚至是毀損他人財產的行為。然而,透過對我國司法實務判決的觀察,「美觀」是否得為毀損罪所保護之效用而構成致令不堪用之要件,目前仍無定論,而導致適用上的困難,對於能否符合「毀損」的

概念,仍是可議的;另一方面,觀察國外對於塗鴉行為的明確立法管制,大致上係以損壞他人財產的概念使其入罪化,例如德國刑法第303條與304條、英國的反社會行為法等。塗鴉行為之興起源自於國外,故對於塗鴉行為之看法、立法管制措施之理由,得藉由國外之研究經驗做為借鏡,深入研究塗鴉行為的可罰性。因此,本文藉由我國與外國立法例之比較,探討我國對於塗鴉行為於刑事毀損罪適用之情形,並且嘗試提出適當的立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