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勞工 在職教育訓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一般勞工 在職教育訓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諭昇、徐儆暉寫的 中高齡勞工職業安全健康初探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參考例) - 臺中市勞動檢查處也說明:第一項有關從事勞工健康服務之醫護人員資格、勞工健康保護及其他應遵. 行事項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23 條. 雇主應依其事業單位之規模、性質,訂定職業安全衛生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研究所 許宏德所指導 林彩琴的 港區公共工程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 (2010),提出一般勞工 在職教育訓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安全管理系統化、三級公共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知能。

最後網站勞工安全在職回訓的重要性 - myMKC管理知識中心則補充:十三、前述各款以外之一般勞工。 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之勞工,亦應接受前項第十二款及第十三款規定人員之一般安全衛生在職教育訓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般勞工 在職教育訓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高齡勞工職業安全健康初探研究

為了解決一般勞工 在職教育訓練的問題,作者李諭昇、徐儆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資料延續自本所96年「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2007年」研究。類似調查曾於83年、87年、90年、93年針對受僱者分別辦理,於96年首次加入雇主及自營作業者之調查。但由於雇主、自營作業者間之差異性較大,因此本研究係針對受僱者之資料,以45歲為分界點,依是否為中高齡勞工進行分組,探討中高齡勞工相對於一般勞工在安全衛生方面相關需求之異同。研究結果顯示,在工作條件部分,中高齡受僱者長期雇用比例較低,而約聘雇、臨時性等比例則較非中高齡組高。受僱者壓力及疲勞量表各子項分數,男性中高齡組在技能發展、就業安全部分都顯著地較非中高齡組差,工作過度投入情形也較非中高齡組嚴

重。工作時飲用酒精含量大於0.5%之提神飲料以45-59歲之男性受僱者比例最高,研究中探討因工受傷的相關因子中,工作時有飲用酒精含量大於0.5%之提神飲料之中高齡受僱者其發生因工受傷之勝算比為無飲用者之1.691倍。在探討自覺60歲是否能繼續原有工作之相關因子時,有在職教育訓練、定期健康檢查皆為能繼續原有工作之保護因子。但受僱者定期健康檢查及在職教育訓練比例不論在男性及女性中,定期健康檢查及在職教育訓練比例皆以60歲以上為最低。詢問受僱者自覺健康狀態之結果顯示,不論男性或是女性受僱者中,中高齡組之健康狀態普遍較差。研究探討自覺60歲是否能繼續原有工作之相關因子,顯示自覺健康若為普通者,其認為6

0歲無法繼續原有工作之勝算比為自覺健康很好或好者之2.502倍;自覺健康若為不好或很不好者,其認為60歲無法繼續原有工作之勝算比為自覺健康很好或好者之4.539倍。建議針對中高齡勞工相關傷害因子(如:跌倒滑倒、切割擦傷、衝撞及被撞等)、危害因子(如:聲音很大、很熱、二手菸等)、人因工程危害因子(如:手部反覆動作、搬運重物、長時間使用電腦等)等提出工作環境改善策略。期能提高中高齡勞工的留任比率,貢獻其經驗與價值

港區公共工程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一般勞工 在職教育訓練的問題,作者林彩琴 這樣論述:

摘要全球金融風暴後,政府為振興經濟景氣,積極推動公共工程建設,依公共工程委員會統計2010年預算高達6,631億元,創下近年來新高。高雄港區自2010年度起至未來10年內,將投資金額約1800億元的「硬體大建設計畫」,工程規模及數量之日愈擴增。營造業及公共工程勞工佔全國性全產業勞工不到10%,每年發生重大職災死亡人數卻佔全產業42%,2000~2009年公共工程職災死亡人數佔全國營造業職災死亡45.8%,愈凸顯港區工程工地安全管理之迫切性及重要性。為預防港區公共工程職業災害發生,依相關法規、命令及契約規定與為配合勞工安全衛生主管機關推動相關減災專案,港區所建構工程安全管理系統化管理機制實際運

作與執行,藉由工地現況訪查檢核施工階段工地安全管理辦理情形。據本研究調查結果:港區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之源頭管制開始,已專項編列勞安衛經費及勞安衛管理員人事費用;勞安衛員對工地安全管理機制認知指標程度高92%~100%,但每日從事勞安衛管理工作時間卻低於90%佔64%,無法專任專職;廠商仍普遍存在以工程工地進度管控大於工地安全管理之考量;小分包商對勞安危害意識缺乏與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主施工廠商在工地安全管理上,身感安全管理不易與預防職災困難;港區工程運作所建置工程安全管理系統化管理機制於施工階段,並積極落實督導三級公共工程安全管理,注意工地安全工作環境、安全設備及勞工安全行為,達到無職災事故發生

。建議政府積極推動公共工程安全管理,明定工程主辦機關、監造單位及施工廠商須負公共工程安全責任與義務範圍,建置公共工程安全衛生管理機制規範與指引,並對不同施工從業人員,定期辦理所需之教育訓練、專題講座及工地觀摩等活動,建立安全意識及安全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