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黎蝸藤寫的 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烏克蘭抗俄戰爭的歷史源起、地緣政治與正義之辯 和豐下楢彥的 美國主導下的尖閣問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库页岛:中国昔日第一大岛,为何被日本、俄罗斯轮番抢夺?也說明:俄国为稳住日本,于1855年同德川幕府签订《日俄亲善条约》。双方同意搁置库页岛领土争议,暂时维持现状。 △西方的战争压力,迫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張登及所指導 張祐寧的 中國面對南海領土爭議的策略選擇:以處理與越南及菲律賓爭議為例(2002-2018) (2019),提出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南海領土爭議、中越關係、中菲關係、黃岩島、西沙群島。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馬振坤所指導 施崴竣的 2017中印洞朗對峙事件之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共、印度、邊界衝突、主權爭議、洞朗衝突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俄领土三百年,今天终于决定互不相欠 - 北美生活引擎則補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到1945年苏联强制要求外蒙古公投独立为止,俄苏共占领和分裂中国领土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有领土面积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烏克蘭抗俄戰爭的歷史源起、地緣政治與正義之辯

為了解決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問題,作者黎蝸藤 這樣論述:

☆蘇聯雖然解體,但俄羅斯從未對歷史進行反省…… ☆冷戰雖然結束,但中、俄仍然固守威權專制…… ☆後冷戰時代終結,美國霸權搖搖欲墜……   烏克蘭戰爭乃「歷史的缺失」的苦果,並將揭開「新對抗時代」序幕。   2022年2月24日,普丁下令發動「特殊軍事行動」,俄軍對烏克蘭展開全面入侵。在世人的驚詫與慌亂中,普丁的舉動不僅對烏克蘭人民的安全福祉造成悲劇性的傷害,更徹底打破了全球各國在二戰後苦心孤詣建立起的世界秩序──烏俄戰爭不僅是一個主權國家赤裸裸的對另一國家展開的滅國性入侵,違反了包含《聯合國憲章》在內的諸項國際公法,撕毀了俄羅斯與多國簽訂的1975《赫爾辛基協議》、1994《安全保障布

達佩斯備忘錄》,甚至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簽訂的1997《俄烏友好合作與伙伴關係條約》。此外,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更濫用其否決權阻止聯合國的集體決議,夥同中國阻撓聯合國發揮其正常功能,踐踏全球最重要的國際組織的安全機制。   然而,儘管俄羅斯的暴行如此昭昭在目,世人對其理解仍然易於遭到蒙蔽或混淆,這一方面固然出於俄羅斯國家機器蓄意編撰的謊言,以及中文世界網路上大量散播的扭曲訊息,也可能基於偏差的政治意識形態或對國際事務的誤解誤判。   ★「北約東擴5次,威脅到俄羅斯國家安全。」   ──錯!北約東向擴張只有2次,而且加盟的國家全都自願。如今連瑞典、芬蘭都申請加入。

  ★「烏克蘭窩藏納粹,甚至對烏東俄裔人士進行迫害。」   ──錯!聯合國人權報告指出,烏東衝突中喪生的大多為軍人,不存在迫害俄裔人士的情況。   ★「美國口惠實不至,遺棄烏克蘭。」   ──錯!美國從2014年開始即協助訓練烏克蘭部隊,開戰至今已批准上百億美元的援助,美軍提供的軍事情報資訊更是烏克蘭致勝的關鍵。   ★「美國才是在背後煽風點火的始作俑者,目的是削弱歐洲與俄國。」   ──錯!美國真正的戰略威脅來自中國,分散資源協助烏克蘭﹑支援歐洲,根本不利於美國。   ★「烏克蘭戰爭淪為美、俄相爭的消耗戰,中國或為大贏家。」   ──錯!事實上俄羅斯侵略的藉口、模式都與1931年日本侵

華戰爭如出一轍。中國人民與政府都應該站在烏克蘭一方,嚴厲譴責俄羅斯才對。   本書作者黎蝸藤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開始研究烏俄衝突,對其歷史背景、相關的國際條約與法律、參與各國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有專精的研究。對於各種常見的盲點與謬論,黎蝸藤皆逐一提出清晰有力的辯駁。   《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除了釐清爭議、反駁謬論之外,更帶領讀者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場戰爭,包括「9種歷史敘事」、文化拒俄、經濟制裁戰、能源戰,以及聯合國大會上的11場表決之爭。黎蝸藤主張,欲真正了解烏俄戰爭的來龍去脈與是非曲直,我們不能只把焦點侷限於2022,而必須延伸到2014的克里米亞危機與頓巴斯戰爭,甚至拉到

1991蘇聯解體之後從未展開的轉型正義。冷戰雖然終結,但由於俄羅斯從未從失敗中對其文化、民族認同、戰爭中的暴行與國家戰略進行真誠的反省,反而固守其極權體制,甚至與其共產陣營的小老弟中國圖謀挑戰既有國際秩序,故而導致「後冷戰時代終結」與「新對抗時代再起」。   最後,針對「誰是下一個烏克蘭?」的問題,作者指出雖然最有可能的會是中國正積極拉攏的索羅門群島,但真正會牽動國際政治板塊大變動的無疑仍然是台灣。與烏克蘭相比,台灣的條件有利有弊,利的是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更堅定、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地位更重要,且中國也看到了「歐美亞太抗俄共同體」團結制裁俄羅斯的決心。然而,另一方面,中國也將在烏俄戰爭中汲汲

吸取教訓,精進其侵犯台灣之外交與軍事戰略,而一個耗弱的美國與北約,將更無力對抗經濟實力遠勝於俄羅斯的中國。福禍仍難預料,但國家地位之缺乏,將成台灣最大的潛在危機。 專文推薦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曾柏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副研究員) 聯合推薦   江懷哲(《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研究碩士)   李忠謙(風傳媒國際中心主任)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嘉宏(《上報》總主筆)   「黎蝸藤教授大作《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堪稱在中文領域對於烏俄戰爭最完整、清晰且極具參考價值的好書。黎教授這本書至少有以下幾個價值:對研究烏

俄戰爭本身,本書具有無可比擬的參考價值。第二、對研究國際關係的人,本書具有無可比擬的學習價值。第三,對於台灣人來講,本書具有無可比擬的既視價值,包含了太多台灣人該知道的東西,堪稱是活生生的台灣生存指南……若能以烏克蘭為師,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就是本書所能帶給台灣的最大意義。」──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本書涵蓋歷史、戰略、倫理,地緣政治與經濟文化等面向,寫作也穿梭在整理綜述、分析解釋、辯證是非、預測方向四個層次。尤其是戰爭爆發至今還不滿5個月,就能完成這30多萬字書稿,展現出作者的知識準備與「洶湧」的研究寫作量能……對於仍在發展中的重大事件寫歷史分析,本身注定是吃力而高風險

的事。但身為台灣人,我要特別感謝他即時寫出本書,替圍繞烏俄戰爭的各種討論,提供全面的參考。」──曾柏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副研究員)  

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中國面對南海領土爭議的策略選擇:以處理與越南及菲律賓爭議為例(2002-2018)

為了解決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問題,作者張祐寧 這樣論述:

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的領土爭議,在東南亞的權力競賽中逐漸白熱化,近年來中國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在外交和軍事方面動作頻頻,對該區域的主權問題不斷增添變數。藉由梳理與回顧南海爭議之歷史脈絡,本研究著重在作為南海區域霸權的中國政府,如何處理南海議題的諸多爭議,尤其在海洋領土方面,中國聲明基於歷史因素,享有該區域部分海域及海島的主權,並逕行訂立出九段線的領土地界,此舉和多個東協國家的領土主張發生重疊,其中涉及石油、天然氣、捕魚和貿易等國家利益的爭奪,更引發美國等強大國際勢力介入其中,紛紛為實力較弱的聲索國提供基礎建設和軍力補給,藉此對抗中國日益壯大的野心,也因此形成多次的

軍事對峙和武裝衝突。 在研究中國策略背後形成的條件及原因時,本研究自南海眾多聲索國中,選擇與中國在領土爭議衝突最為嚴重的菲律賓及越南進行探討,從體系層次和單位層次的角度,對中菲、中越之間的各項檢驗指標進行調查,包含與美國的同盟情形、海、空軍實力比較、國際組織參與情況、兩國歷史關係、經濟關係、政府體制與意識形態及國內政治成本等因素。另外,由於中國的領土爭議並非只有南海海域,是以本研究藉由曾與中國發生領土爭議的印度和俄羅斯,分析中國在與他國的領土爭議中,針對各項爭議議題所採取的策略,如天然資源、貿易路線、戰略考量等,從中可窺知中國在南海爭議事件可能採取的策略。最後,自上述的理論基礎,

探討菲律賓和越南的兩個實例,觀察中國在南海策略的歷史演進、優劣勢、利益考量和權力投射,透過深入分析中國和兩國之間各項主張和軍事外交的攻防,來描繪出中國在軍事威嚇、拖延策略及協議解決階段的決策分水嶺,並推測其策略形成的驅動力及目標,進而思考中國未來策略的走向。

美國主導下的尖閣問題

為了解決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問題,作者豐下楢彥 這樣論述:

  尖閣群島是誰的?   這個人為創造出來的國際熱點,造就了今天所謂的「尖閣問題」   而日本、中國和台灣背後,最大的影武者是美國。   看破這層,「尖閣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日中的「尖閣問題」(台灣稱釣魚台),自北京在1972年主張其領土主權以來,就成為了兩國關係好壞的溫度計。而導致日本在2012年決定支持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購島」方針,是因為對日趨嚴重的「中國威脅」有感。石原的舉動是要把「尖閣問題」限縮成日本與中國的「零和」關係,把兩國關係升高到「軍事衝突」的緊張程度。石原慎太郎把「尖閣問題」推上了另一個層次的高峰,中日雙方的衝突一觸即發。「尖閣問題」從此浮上中日兩國的談判桌。

日本在外交上持何種態度,關乎其如何看待「尖閣問題」的核心立場。一時間,「尖閣」成了日本不得不面對的頭痛問題。但「尖閣」真的只是中日的問題嗎?   作者豐下楢彦認為,日本不分朝野黨派,欠缺應對「尖閣問題」的歷史認識。從這裡引發出充滿恐懼所建立起來的「安全困境」,是對中國強化戰力而感到恐懼的結果。日方種種不到位的舉措,不斷刺激到中國與韓國的「反日民族主義」,成為兩國政治領袖煽動輿論的好題材。「尖閣問題」不僅僅是日本與其他國家間的問題而已,他已經成為這個議題背後的影舞者,隱藏在第三方的關係人——美國掌控西太平洋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   「尖閣問題」對於日本來說,是北方四島,是竹島,同時也是美

日安保等等議題延伸出來的結構性問題。對於美國來說,尖閣問題是強化美日同盟,共同面對中國威脅的手段。作者認為日本官方缺乏彈性,以及國內隨美派與美國知日派的契合,導致日本在領土主權爭議以及軍事戰略上處處被動。知日派的把持,使得日本無法走出其控制之下。   美國究竟在背後玩什麼把戲?日本感覺吃了一記悶棍,而且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美國也不允許問題被解決。這些不願解決的領土爭議,背後還有多少不可告人的事情?尖閣問題的政治因素以及美國的「曖昧不清」,才是尖閣問題的癥結點。   作者從歷史、國際法上去剖析日本對尖閣諸島的主權歸屬,並且提出要如何在曖昧未明,卻又糾纏不清的尖閣問題上達成日中、日台關係的和諧。

日本國內的種種問題,諸如參拜靖國神社、日美安保條約、日美中關係的維繫等等,都是直接導致日本政府要如何處理尖閣諸島上的態度與立場。   在美國的主導之下,與蘇聯/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爭議、與韓國的竹島爭議,一直處於懸而未決的態勢。美國認定,北方四島與竹島分別被俄羅斯與韓國有效統治,因此為兩國的領土。同樣的,日本對尖閣群島也一樣有效統治,可是美方卻採取「中立立場」。奇怪的是,當日本政府不斷堅稱尖閣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沒有領土爭議存在」的立場時,日本唯一的盟邦美國,卻完全不打算認同日本的這個立場。作者認為,日本應該加快「戰略性解決」和俄韓的領土紛爭,尖閣問題則應該立刻與中、台就資源、漁業等問題進

入實務性協商,避免軍事衝突。   豐下楢彦點出,在日美中三方無法理出一個各方皆滿意的方案以前,重要關係人但卻沒有實質影響力的台灣所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不但可行,反而超越了各方利益。作者認為問題最大的癥結點在於「石油資源」,只要各國同意再做一次深入的聯合地質探勘,確定石油的蘊藏是否為事實以後,問題都可以一併解決。   與其說「尖閣群島是誰的」,不如說「尖閣群島不是誰的」會來得清楚。當搞清楚問題的本質以後,尖閣/釣魚台的問題就單純多了。   走上海洋路線,日本的外交更開朗   豐下楢彦的觀點,尖閣問題之所以存在,是日本缺乏獨立外交思維的結果。作者根據領土爭議與美日同盟的形式緊密相關這件事

,從更寬闊的視野對日本外交今後的方向做徹底的檢討。「日本雖然有強大的國力,卻對把這些國力該往什麼方向施展而感到迷惘」,擁有獨立自主、開拓不扈從於美國外交戰略的「海洋國家日本構想」是日本可以選擇的第三條路。日本戰後走向「吉田路線」,也就是在美國軍事力量的核保護傘裡,一邊在外交、國防上依賴美國,一邊只在經濟上積極努力發展。儘管戰後日本的政策極為開明,卻必須伴隨、追隨美國而放棄主張自己的意見。   當美國嚴厲質疑「日本是要繼續當一流國家還是想淪落成二流國家」的時候,美國國際政治大師奈伊開出「堅持、加強日美同盟;像法國一樣的自主獨立路線;或是變成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大國——中國的屬國」等三個路線讓日本選

擇,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日本處處受美國掌控之下,這如同宣告日本如果「想要留在一流國家的行列」,就必須接受「堅持、加強日美同盟的建議」。   美日關係如果美國是騎師,那麼日本就是駿馬了。身為「駿馬」的日本,在美國騎師韁繩的控制之下,面對日美同盟關係方面的要求(如集體自衛權、出兵波斯灣),就只能「跑得更快、更用力」,以展現身為「駿馬」的角色。「因為跟美國的合作關係,日本變得無法主張日本的利益」,這種島國心態,使得日本犧牲了成為宛如英國那樣的「海洋國家」的機會。如此,國家的「安全困境」也因此無從解決起。 本書特色   1. 全書11萬字。   2. 梳理歷史脈絡,重新建立看待「尖閣問題」的

不同視角。把日本對外的領土爭議做一個包裹性的全面探討,找出問題的原點。   3. 內容涵蓋外交、軍事、歷史、美日關係、中日關係等全面性範疇。日本的外交經驗,可以做為其他國家在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以及中國日趨嚴重威脅的借鏡   作者簡介 豐下楢彦   豐下楢彦(1945-)為兵庫縣人,曾就讀京都大學法學部,為日本政治學者。曾任京都大學法學部助教授、立命館大學法學部教授、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教授,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著有《安保条約の成立―吉田外交と天皇外交》(安保條約的成立:吉田外交與天皇外交)(暫譯)、《集団的自衛権とは何か》(何謂集體自衛權)(暫譯)、《昭和天皇の戦後日本―〈憲法・安保

体制〉にいたる道》(昭和天皇的戰後日本-達成「憲法‧安保體制」之路)(暫譯)等書。 譯者簡介 許哲睿   1986年生於台北市。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研究興趣是從日本外交、安全保障的觀點討論戰略。以日本航空自衛隊為題目撰寫碩士論文,有數篇日本國防相關的文章、報導散見於軍事雜誌。曾任立法委員助理。譯有《燃燒的海洋:雷伊泰灣海戰與日本帝國的末日》、《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序  章「領土爭議」中的歷史性架構 1 日美中關係內的「尖閣問題」 2「領土爭議」與「歷史爭義」的交錯 第一章  被遺忘的眾多島嶼 1「領土認識」的誕生 2 「關鍵日期」 第二章

  美國的「曖昧」戰略 1分水嶺——「田中發言」 2「中立立場」與美中和解 3 台灣方面的「尖閣問題」 4 「離岸平衡」戰略 第三章  「購入尖閣」爭議的陷阱 1「國有化」的爭議 2 為何是「購入」三島? 3 美軍管轄下的尖閣群島 4 「軍事衝突」的想定 第四章  「戰略性解決」領土爭議 1 「北方領土」魔咒 2 做為「歷史爭議」的竹島問題 3 竹島爭議,大膽的「突破方案」 4「固有領土」與「固有本土」的概念 第五章 跨越「無益的嘗試」 1 關於「中國威脅」 2 給歷史「新的答案」 3 無人過問的中立立場 4 確認領土爭議的問題 第六章 尋找日本外交的「第三條路」 1 「海洋國家日本構

想」的範圍 2 強化「騎師與駿馬」的關係之道 3 通往不擴散核武條約體制的「崩潰」之路 4 沖繩理想主義的「崩潰」 5 跳脫「安全困境」 後  記 主要參考文獻 尖閣諸島問題略史 附錄: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   第一章  被遺忘的眾多島嶼 1「領土認識」的誕生 劃入日本領土尖閣群島是由魚釣島、久場島、大正島、北小島、南小島五座大小島嶼以及三處岩礁組成,總面積約六平方公里的群島。以最大的魚釣島(面積約三點八平方公里)為起點,尖閣群島位在距離沖繩本島約四百二十公里,距離石垣島約一百七十公里,距離台灣約一百七十公里,距離中國大陸約三百三十公里的位置。尖閣群島跟沖繩本島中間夾著從九州西方到台灣北

方約一千公里的深海域沖繩海槽,位在跟沖繩本島方向相反的沖繩海槽西側。 有關日本領有尖閣群島的歷史經過,將根據日本大學名譽教授浦野起央所著作,最基本的資料、文獻解析《尖閣群島‧琉球‧中國--日中國際關係史(分析‧資料‧文獻)》(增補版,三和書籍,二〇〇五年),以及以國際法學者身份,最為實證性而且學術性的揭露問題所在的神戶大學的芹田健太郎榮譽教授的著作,《日本的領土》(中公文庫,二〇一〇年)等的研究成果來整理。 首度把開拓的路線劃上長期是許多無人島嶼的尖閣群島的,是福岡縣的實業家古賀辰四郎。他在一八八四年(明治十七年)於該群島進行探險,在隔年一八八五年向沖繩縣申請開拓許可。然而沖繩縣卻表示,「因為

無法斷言尖閣群島與中國古書記載的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是否有所不同,有必要慎重調查」的判斷。對此,明治政府的內務卿山縣有朋呈報建議「建設國標」,但外務卿井上馨回覆:「在清國的報紙散布日本會佔領中國領土島嶼的風聲,對日本抱有猜疑之心時建設國標,只是煽動不安而已,不好。」 如同前文,日本政府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繼續採取了慎重地看清楚清國動向的做法,但在古賀申請過後經過約十年的一八九四年,日清戰爭爆發了。然後就在這場戰爭正在進行的隔年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內閣決定在尖閣群島建設國標,並劃入沖繩縣,該群島正式成為日本領土。然而,因為至此之前「沒有國家做出領土主張」,這項決定就沒有向周邊各國傳達。而且

就如同後文所述,直到已經經過長達七十年以上時間的一九六九年之前,都沒有實際進行國標設置。

2017中印洞朗對峙事件之分析

為了解決中國 俄羅斯 領土爭議的問題,作者施崴竣 這樣論述:

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中共和印度在洞朗地區發生了對峙事件。中共在洞朗地區修築道路之行為引起印度緊張,隨後印度派兵制止而產生雙方軍事對峙。洞朗事件再一次勾出中印雙方多年懸而未解的領土主權爭議。中印雙方因為歷史所遺留下的主權爭議問題,已在邊界線上爭執多年。此次事件表面上是中共於洞朗地區的修建道路所引發的中印對峙事件,但更深一層來檢視,此次事件是否與過去傳統領土主權爭議有關,亦或是存在其他原因,是為本研究探討之方向。另外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導致了兩國之間大規模交戰,相較之下,2017年的洞朗對峙事件最後並沒有導致武裝衝突,雙方和平落幕並退回雙方勢力範圍內,其中原因值得深入探討。本研究

運用現實主義之研究途徑,透過洞朗對峙事件中雙方領導人及政府之間所考量的現實層面進行分析,進而梳理出洞朗對峙事件爆發之根本緣由及雙方和平落幕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