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sepSucarrats寫的 來去世界各地逛市場 和PatrickRoberts的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亚马逊热带雨林图片、库存照片和矢量图 - Shutterstock也說明:在Shutterstock 收藏中查找亚马逊热带雨林张高清库存图片和其余几百万张免版税库存照片、插图和矢量图。 每天添加几千张全新的高品质图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鷹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陳宥杉所指導 簡加宜的 探討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品牌權益之影響: 以綠色信任及綠色滿意度為中介變數 (2019),提出亞馬遜熱帶雨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友善程度、綠色品牌權益、綠色信任、綠色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資源學系研究所 許秋容、楊瓊儒所指導 吳業華的 紅卷柏葉綠體多樣性及其二區葉綠體發育與光合作用相關蛋白之免疫金標定 (2012),提出因為有 紅卷柏、二區葉綠體、懸樑內皮細胞、葉綠體多樣性、免疫金標定、光合作用相關蛋白、原質體、平行類囊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亞馬遜熱帶雨林的解答。

最後網站研究示警亞馬遜雨林四成似莽原逼近不可逆臨界點則補充:去年,各界警告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大火和伐木活動持續破壞,將使亞馬遜更加接近從熱帶雨林變成莽原的轉捩點。今年亞馬遜火災是1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亞馬遜熱帶雨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來去世界各地逛市場

為了解決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問題,作者JosepSucarrats 這樣論述: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出發吧!充滿驚喜和魅力的世界市場之旅正等著你     ★2020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圖書   ★國際名廚、當代料理界傳奇人物──費朗.亞德里亞為本書撰寫推薦序     一本以世界各地市場為主題,充滿色香味與豐富文化意涵的知識類繪本     .全書角度宏觀,不僅地理取樣多元(涵蓋五大洲近50座市場),也兼具歷史縱深(遠溯至古希臘羅馬、北美洲印第安人、阿茲特克文明……)     .以核心扼要的提問,條理明晰的陳述,以及描繪各地市場特色的繽紛細膩圖像,帶領讀者了解關於市場的「5W1H」     市場,這個充滿五顏六色、令人目不暇給,   香氣和美味並陳的世界,是我們探索一

個地方最鮮活生動的課堂,   也是拓展我們視野,體驗多元文化的有趣路徑!   隨著時代、地域的不同,世界各地的市場發展出怎樣獨特的樣貌?   提供了哪些東西?反應出何種飲食文化與生活習慣?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又是如何運作的呢?讓我們一起踏上迷人的旅程……     從古至今,市場在許多社會裡扮演中心的角色,城鎮常圍繞著市場而產生,市場也是人們聚會、交換訊息、交易貨物的重要社交場所。     從古代的市場破題開始,全書以簡明扼要的提問,帶領讀者穿梭在五大洲不同地區的市場中,一步步看到各式各樣或尋常熟悉或古怪新奇的食物,並探究不同的物產是藉由怎樣的運輸方式──例如步行、騎驢、貨櫃車、船運、航空等

──從產地送抵市場,以及像是非洲的「露天市場」、東南亞「水上市場」或伊斯蘭「巴札」市集等多元的市場型態,還有在市場工作、採買的人們,從以物易物到信用卡、手機等不同的交易支付方式……。圖像豐富多彩,結合了自由的畫風和細膩的筆觸,極力打造出書中細節豐富、充滿魅力的生活世界!書末並有世界地圖示意近50處市場的所在位置,提供更清楚的地理認知。     祝大家滿載而歸!   好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江振誠(國際名廚)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洪愛珠(作家)   廖科溢(旅遊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   劉克襄(作家)   盧卡斯(巴西旅台漫畫家)   謝哲青(旅行家、作家)     

「我很樂意為這本內容嚴謹、插圖精美的書寫序。置身市場,總讓我有賓至如歸之感!在接下來的書頁當中,只要你們睜大眼睛,一定會發現:市場是全世界最有趣的地方!」──費朗.亞德里亞     「通過米蘭達的精美插畫和約瑟普非常有趣的介紹,足不出戶就可以環遊世界!」──盧卡斯(巴西旅台漫畫家)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亞馬遜熱帶雨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食人族電影拍攝被殺死的情侶
食人族電影拍攝被殺死的情侶 | 禁片真相
食人族電影被殺死的情侶 | 禁片真相
歐洲食人族禁片被殺死的情侶
破解歐洲食人族禁片被殺死的情侶
破解歐洲食人族禁片被殺死的情侶事件
破解歐洲食人族禁片被殺死的情侶真相

[禁片] 破解食人族恐怖片情侶被殺死真相
食人族大屠殺, 經典邪教電影
破解食人族邪惡禁片背後XX真相
[禁片] 破解食人族恐怖片演員被殺死真相
破解歐洲食人族禁片被殺死的情侶真相

The Hidden secret of Cannibal holocaust

大家好! 又是我暗網仔. 1年前在這個Youtube頻道開設這個 ‘黑色電視電影’ 系列挺受大家喜愛. 但至今已半年沒有更新.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看一看黑色影視中, 我覺得最Chan yun的一部...

(Carl Gabriel yorke)

(食人族大屠殺)

一個鏡頭pan過宏闊的亞馬遜熱帶雨林, 背景音樂一首溫柔的歌. 誰知戲中主角最後通通會被殺死然後食掉.

多個國家禁播的 ‘食人族大屠殺’ 最出名這個畫面(show clip) 令他成為7-80年代意大利食人片熱潮 最巨爭議的一部電影:

爭論3點:

1)導演被告上法庭因為有指: 爲了真實, 殺了片中的男女主角.

2)導演為真實感, 要求演員殺了多隻動物.

3)導演真是好lun變態.

(今天為體驗在森林中會否有危險/絕望的感覺, 就拍這段 ‘暗網仔記錄片’ 在我家附近的 ‘寶馬山’ 探險. 這?1985年曾有兩名外籍青年在此被姦殺)

Italian cannibal genre
‘食人族’ 類型片啟發於60年代意大利興起 的mondo電影. (‘偽記錄片’ )... 地點通常是peen遠國家, 題材是光怪陸離的民族,
目的是為令人震驚與不安.

(1972年啟發了第一部食人族電影 ‘Man from deep river’ )
講述英國記者被泰國一群食人族捕獲. 之後白人到落後國家被食人部落追殺, 變成這類電影的典型故事gah構.

食人族大屠殺也不列外:

大家好我是 ‘暗啊莫’
今天說一個在森林找麻煩的故事. 故事開頭這位來自紐約的‘人類學家’ 叔叔到 ‘亞馬遜熱帶雨林尋找一群已失踪很久的年青紀錄片拍攝人員. 到了之後發現他們腐爛的屍體在一群食人族的村子裡面.
跟食人族結為朋友之後, 叔叔把年青人拍下的記錄片帶回紐約. 播放的錄像就是故事正式的開始.
劇組4人: 導演兼男主角, 他女友女主角和兩名攝影師到 ‘亞馬遜熱帶雨林’ 拍有關食人族的記錄片. 為了有更精彩的畫面, 4人做出各種惡行: 包括: 殺害各種動物, 用槍射擊村民, 把村民的草屋燒毀, 輪姦女子, 等等...

最後他們被食人族追殺, 一個一個被肢解, 被食掉, 被強姦..最後男主角被殺死, 影片就完了.

看完影片後叔叔, 也感到很噁心決定把影片燒毀. 故事結尾想帶出的課題是: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野人啊?

(第1點: 當年食人族大屠殺在米蘭上映第十天就被停播. 同時導演Ruggero Deodato被控告猥褻罪, 1981年1月在法國上映後因為杆上女子及幾位主角的死, 導演又被控告謀殺罪. )

(Play Gabriel yorke audio)

這是電影男主角Gabriel Yorke 30年後的訪問. 年青時一心在紐約當演員, 最後因為能到森林拍攝, 沒看清楚劇本就接了這部電影. 直到在亞馬遜河見到一隻人的大腿漂浮在水中才知道自己做錯了.

17:12(monkey killing)

拍攝時每一天他除身也會帶著護照, 飛機票, 和身上所有現金..除時也準備跑穿森林來逃走.

(森林中危機除時發生, 因為動物世界根本沒有規則. 1985年一對外籍情侶在這?被一群年輕人姦殺. 之後其中的犯人還偷了男死者的一對鞋, 原因除了獸性還有什麼?)

當時導演爲了令外間相信部片真的有死人, 要那班主角簽約一年內不能在任何媒體上露面. 最後爲了幫導演他們要上法庭和電視Ching ching, 表示自己並沒有死.


(但第二點: 雖然人沒事, 但食人族大屠殺另一大爭議是殺死的7隻動物)

為增強真實感: 肢解了1隻龜, 殺了一隻長鼻浣熊, 大蜘蛛, 大蛇, 小豬和兩隻猴子. 令到電影在多個國家難通過審查.

(20:51)

(第三點導演是否真的變態地拍了一部垃圾啊? 試問垃圾又如何成為經典呢?)

-cannibal holocaust themes of imperialism

這一幕是男主角覺得最難拍的一場戲. 因為他們需要輪姦一位村?面的女生. 之後就是這位女生造成整套電影最標誌性的一幕. 有指男主角們這些 ‘文明人’ 來森林裡的小村莊大開殺戒是對西方歷史 ‘帝國主義’ 的影射. 用科技mo力Chum jim人們的家yuen.

(最後導演想帶出的信息是... 野人kum suw是否真的只居住在森山中? 還是文明人本身也是, 或者更chan run因為我們的腦子更發達...但我們只是把它yun藏得很好而已...)



armie hammer

探討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品牌權益之影響: 以綠色信任及綠色滿意度為中介變數

為了解決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問題,作者簡加宜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環保議題持續發燒,人類驚覺早在二十世紀末,地球環境就開始遭受到破壞與汙染,消費者開始對環保問題密切關注與重視,因應綠色消費時代的到來,眾多企業開始著重於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的產品研發製造,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日益攀升,企業該採取什麼樣的經營模式來改變既有的傳統觀念,進行綠色行銷推廣,提倡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因此,本研究以消費者的觀點出發,探討綠色產品所帶來的環保議題之間的關聯性,提供綠色相關企業作為未來經營發展之方向。本研究主要探討為下列四項構念之間的關聯性:(1)探討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信任之影響;(2)探討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滿意度之影響;(3)探討綠色信任對綠色

品牌權益之影響;(4)探討綠色滿意度對綠色品牌權益之影響;(5)探討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品牌權益之影響;(6)探討綠色滿意度對綠色信任之影響;並且探討綠色信任及綠色滿意度是否在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品牌權益之間,扮演中介變數的角色。本研究利用問卷發放的調查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調查對象為一般消費大眾,共回收有效問卷359份,經過數據統整後,使用統計軟體SPSS 25.0及AMOS 24.0作為主要分析工具,針對問卷結果進行樣本結構分析、各構念之統計分析、配適度分析、信效度分析、相關係數矩陣分析及驗證性因素分析;使用結構方程模式(SEM)進行模型檢定與各個構念之間的路徑分析,依序驗證本研究之各項假說。本

研究經由實證結果分析顯示:(1)環境友善程度正向影響綠色滿意度及綠色品牌權益;(2)綠色信任正向影響綠色品牌權益;(3)綠色滿意度正向影響綠色信任;(4)綠色信任及綠色滿意度對於環境友善程度與綠色品牌權益之影響,同時存在中介效果;(5)環境友善程度對綠色信任及綠色滿意度對綠色品牌權益無顯著影響。關鍵字:環境友善程度、綠色品牌權益、綠色滿意度、綠色信任

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

為了解決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問題,作者PatrickRoberts 這樣論述:

全球第一本涵蓋各種熱帶叢林環境與文明的興衰史 人類無限地自熱帶森林擷取資源,卻又傷害了森林以及住在森林裡的物種和人類 熱帶叢林,對地球生命和全球新秩序的重要見證     「卓越……在叢林與人中,羅勃茲透過整合考古學、生物學、地質學和政治經濟學,對熱帶景觀的起源和困境,以及以熱帶景觀為家的人們,進行了有力而全論述。」--《科學》     從恐龍時代到第一個人類城市,熱帶森林創造了地球歷史。然而,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對於熱帶森林的想像來自於電影和小說,像是《侏羅紀公園》《泰山》等等。茂密的原始荒野看起來很美,但與我們的生活無關,在現代城市裡生活的我們也習慣將熱帶森

林隔絕在生活之外,認為叢林是危險的地方,不利於需要大量生產食物的人口。     然而這本書卻講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派屈克・羅伯茲博士,多年來專研叢林科學。在這本書中顛覆了普遍認為叢林不適宜人類居住,以及人類是走出叢林的草原專家的觀點,提出無論是人類演化、農產品、城市,全都是在熱帶森林中蓬勃發展的,它甚至成為全球化登場的舞台。          三億年前,熱帶森林隨著地球氣候、環境、地質變遷,不斷經歷擴展、縮減的興衰過程,最終覆蓋地球表面,把地球打造成一個可永續存在的環境,誕生了多樣化的物種,而我們人類也從叢林中誕生。後來人類對環境的塑造

改變了森林,類似人類世的影響在六千年前的熱帶地區就已開始,但只是有限度地改造。直到15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首次抵達熱帶叢林地區,才帶來大幅度且破壞性的改變。歐洲殖民主義者不僅將自己帶到熱帶地區,同時也帶來了新疾病、新的馴化作物與動物、使用與觀察自然世界的新方式,此外也帶來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並幾乎將過往屬於叢林的一切全數消滅。        這些殖民者對熱帶森林和人類資源進行前所未有的開發,將林地改變成耕地種植統一作物,無情地砍伐森林用於木材和採礦,數百萬人被殘酷地從家園中趕出。最後剩下來的,就是人類學家在20世紀看到的原住民小村莊,至於以前城市輝煌的痕跡則完全從歷史上被抹去。

       直到最近三十年來的考古研究和科學方法以及對這些原住民社區的探訪諮詢,加上對於他們在管理森林和生活知識上的認定,才讓這些城市逐漸浮出地面,挑戰一般存在的誤解,打破人類無法與叢林共存的觀念,顛覆叢林是危險的黑暗境地的普遍認知。        然而這些過程,已讓我們走上了逼近環境臨界點的道路。     隨著全球各種熱帶作物市場形成,各地熱帶森林的資源持續遭到剝削。巴西、印度、緬甸各處熱帶森林所提供的茶、咖啡、馬鈴薯、橡膠和香蕉,越來越普遍出現在歐美廚房中,然後這背後卻由熱帶地區的自然和人們付出代價。因此,我們應該把「熱帶森林」當作一個相互關聯的新全球化世

界出場的重要舞台,正視隨歐洲殖民降臨到熱帶叢林世界的創傷性衝突,找到目前雖已「全球化」但仍「不平等」的世界起源。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歐美和熱帶地區之間的財富不平衡,直到如今依然造成熱帶國家受到經濟發展有限、基礎設施落後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的困擾,而從那時開始出現並持續到現在的種族歧視和暴力,依然繼續困擾著21世紀的社會。因此無論是誰,住在地球何處,都要知道這種現代經濟、政治和氣候對於熱帶地區的森林、土地和族群的依賴和剝削,都是從那時開始的。         在這本書中,你不僅會看到一個見證人類和植物之間互動的故事,還會看到一個關於被奴役的個人、勞工、商人

和帝國,以及全球經濟與文化快速變化的故事;而那就是環境永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政治爭端、戰爭和種族主義等全球化問題的「根源」。        透過這本書,作者提醒所有21世紀的地球人,無論你我喜歡與否,都與這問題密不可分,必須對熱帶森林中發生過的事情負起責任,重新瞭解叢林與人類的密切性,並且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拯救熱帶森林。《叢林》一書無疑對我們這時代敲響警鐘。   名人推薦     【審訂】   ◎鍾國芳/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專文推薦】   ◎洪伯邑/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洪廣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推薦人】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家維/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好評推薦        各界讚譽     《叢林》是一本立論大膽、野心勃勃,而且做到真正精彩的世界史書,完全展示了熱帶森林對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樹的祕密生命》作者     從人類作為物種的演化,到發展全球化的早期階段,一直到今天我們如何在廚房櫃子裡塞滿雜貨,叢林的功勞比你所能瞭解的還多。――路易斯•達奈爾 (Lewis Dartnell),

《起源:地球歷史如何改變人類歷史》作者     令人嘆為觀止的一本大書,熱帶森林是人類演化的關鍵,並為工業時期排碳需求極高的社會提供了化石燃料。如果人類想要擁有未來,便需要保護和復原熱帶森林。這本富有洞察力且引人入勝的書,保證讓你不再對熱帶森林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馬克•馬斯林(Mark Maslin),《如何拯救地球》作者      關於三葉蟲、恐龍和其他動物歷史的書籍很多,但關於植物歷史的書籍卻很少。在這本異常精彩的書裡,年輕且充滿活力的科學家派區克•羅勃茲,探討了熱帶森林的歷史。從三億年前的煤沼澤,到恐龍、哺乳動物和花卉的共同演化之舞,一直談到人類自己的歷史如何

被植物塑造等等。在今日人類周遭迅速變化的環境中,這本書等於一部適時、可讀且高度相關的歷史,頌揚了叢林的奇蹟與重要性。――史蒂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恐龍興衰史》作者     《叢林》將讀者帶到地球的原始中心,彷彿生命的熔爐在歡迎你來到聖殿……。閱讀這本書,就像品嘗一種快樂、純粹的智慧巧克力。――保羅•霍肯(Paul Hawken),Drawdown(反轉地球暖化計畫)編輯       從地球生命起源出發的迷人叢林之旅。這本書為人類與熱帶森林的互動,提供了一個精彩的新視角,也就是把它們放在人類體驗的中心點,讓它們向人類對環境的濫用發出及時的警告。―

―大衛•阿布拉菲雅 (David Abulafla),《偉大的海:地中海世界人文史》作者     派區克•羅勃茲巧妙而清晰地展示了熱帶森林的重要性。他提出一個觀點,亦即無論生活在熱帶雨林或住在遙遠的世界彼端,人與熱帶森林都密切相關。這些錯綜複雜的聯繫在今日比起以往的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重要。終結熱帶森林的砍伐行為,在解決本世紀人類面臨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雙重危機方面,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西蒙.路易斯(Simon Lewis),《人類星球》合著者

紅卷柏葉綠體多樣性及其二區葉綠體發育與光合作用相關蛋白之免疫金標定

為了解決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問題,作者吳業華 這樣論述:

紅卷柏 (Selaginella erythropus) 隸屬石松植物門 (Lycopodiophyta) 或稱 Lycophyta),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卷柏屬。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此種陰性植物生長於林下陰暗之環境。近年來於紅卷柏之背側表皮細胞中發現一特殊葉綠體,此葉綠體因具有兩區不同結構之類囊體而被命名為二區葉綠體 (bizonoplast)。但對於二區葉綠體的瞭解只限於其結構上之基本認識,其相關發育發生為何,以及光合作用之生理功能是否與其構造有關聯等,均有待進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以紅卷柏為材料,觀察莖、莖頂與不同生長時期之葉片的解剖構造,以瞭解此

種植物體內之葉綠體多樣性、莖頂結構與二區葉綠體之發育過程。另外,藉由免疫金標定之技術,標定二區葉綠體內之四種光合作用相關蛋白,以探討上區與下區之光合作用的生理功能是否有差異。 本研究在紅卷柏的小葉及莖均發現葉綠體的存在,包括小葉之背、腹面表皮細胞、葉肉細胞、保衛細胞與葉緣之絨毛;以及莖的皮層細胞、懸樑內皮細胞 (trabecular endodermal cell) 與周鞘細胞中。結果顯示,二區葉綠體僅出現於背面表皮細胞中,每一細胞僅含一個此巨大之葉綠體,大小約26.74 ± 3.48 μm。藉由橫向切面與平周切面之觀察,本文並建構二區葉綠體之立體模式圖。一般葉綠體出現於其他細胞內:葉肉

細胞內含4 - 6個一般葉綠體,大小約為8.06 ± 1.46 μm;腹面表皮細胞內含4 - 9個,常呈一直線排列,大小約7.03 ± 1.04 μm;保衛細胞內僅有4個一般葉綠體,大小約為8.35 ± 1.11 μm。而絨毛內之葉綠體為0 - 13個,其大小約為5.33 ± 0.55 μm,但其類囊膜結構較不發達,僅具有基質類囊體。一般葉綠體也出現於莖:皮層細胞內含6 - 13個,大小約為8.47 ± 1.27 μm;懸樑內皮細胞內約有9個,大小約為5.38 ± 0.24 μm;周鞘細胞內僅具一個葉綠體,大小約為3.54 ± 1.09 μm。歸納前述葉綠體多樣性的結果,紅卷柏僅於背面表皮細胞

中含有特化的二區葉綠體。而位於其他細胞內的葉綠體,如葉肉細胞、腹面表皮細胞、保衛細胞、絨毛細胞、皮層細胞、懸樑內皮細胞與周鞘細胞內皆為一般葉綠體,大小在4 - 10 μm之間,但葉綠體之數量、大小與類囊膜發達程度可能會受到細胞形狀與大小而有所差異。 為釐清二區葉綠體是否在發育起始時即具二區之構造或者此二區是後期才形成的,本研究觀察了匍匐時期與直立時期的紅卷柏枝條頂端小葉的發育過程。觀察結果顯示,二區葉綠體在發育前期,其結構與一般葉綠體之發育極為相似。但受到光照約2 - 3天後,此葉綠體即開始由其原有之一般葉綠體結構的上方分化出上區多群平行類囊體的結構。本文依二區葉綠體發育之結構特徵,定義

了五個時期:(1) 一般葉綠體初期,形狀為橢圓或扁橢圓形,大小約為1.5 ± 0.7 μm × 3.2 ± 0.8 μm,葉綠體內有3 - 5層類囊膜堆疊成的初期葉綠餅及基質類囊膜。(2) 一般葉綠體早期,形狀為圓形,直徑約為4.9 ± 1.5 μm,葉綠體由5 - 7層類囊膜堆疊之葉綠餅、基質類囊膜與大量澱粉粒所占滿。(3) 二區葉綠體初期,形狀為橢圓至杯狀,大小約為11.1 ± 2.2 μm × 8.9 ± 1.2 μm,平行類囊體僅出現於上區,占葉綠體五分之一大小,其餘下區部分為葉綠餅類囊體與基質類囊體鬆散排列。(4) 二區葉綠體成熟期,形狀為杯狀,大小約為19.48 ± 1.77 μm

× 15.68 ± 1.77 μm,上區的平行類囊體與下區之葉綠餅類囊體以及基質類囊體皆緊密排列。(5) 二區葉綠體衰老期,形狀近橢圓,大小約為5.5 ± 2.2 μm × 7.9 ± 2.8 μm,上區與下區之膜系排列鬆散,且出現一顆顆聚集成團的油滴。匍匐時期之枝條在未受到光照前,自頂端分生組織到枝條上之小葉僅觀察到一般葉綠體初期與前期。然而匍匐枝條受到光照後 (約2 - 3天),枝條上小葉色澤由水晶紅轉綠,其背面表皮細胞內之葉綠體即開始發育為二區葉綠體。之後,此匍匐枝條即轉為直立型,由觀察得知直立枝條頂端的葉原體與其下方第一對小葉仍只具有一般葉綠體初期與前期。但自第二對小葉起,其葉綠體開

始發育為二區葉綠體初期;而自第三對小葉起,其二區葉綠體即臻至成熟。因此,紅卷柏無論在匍匐或是直立時期,其枝條頂端背面表皮細胞之葉綠體受到光照後,即開始形成二區葉綠體且達至成熟。此發育過程可能與紅卷柏適應其生育地極陰暗的環境有關,得以快速有效地擷取林下有限的光線。本研究比較四種光合作用相關蛋白 (psaA、psbA、RbcL、AtpA) 在二區葉綠體上區與下區之組成,其結果顯示:上區平行類囊體之光系統I (psaA) 數量顯著多於下區葉綠餅與基質類囊體;光系統II (pabA) 與rubisco (RbcL) 數量則是下區顯著多於上區;ATPase (AtpA) 數量則在兩區間的類囊體無顯著差異

。依據上述光合作用相關蛋白免疫金標定之結果,對二區葉綠體結構之生理功能特性,推測如下:(1) 二區葉綠體可增加捕光效率,上區水平延展的平行類囊體能藉由擴大的受光面積,來提升對光子的捕捉效率。(2) 二區葉綠體可增加捕捉光子之波長,上區平行類囊體含有較高比例的光系統I,有助於吸收遠紅外光之光子;下區大量的葉綠體類囊體則含有較多光系統II,利於吸收環境中的紅外光。(3) 當強光由林間縫隙穿透至林下時,上區之平行類囊膜結構可對高密度之光子進行攔截,而由於此類囊體之光系統II含量較少,因而其D1蛋白的受損也較少,即推測二區葉綠體的上區平行類囊體能保護下區類囊體免於直接受強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