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其華等寫的 交通服務e網通網站創新整合規劃與系統建置[101粉] 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 「全國路況資訊中心」系統維運與擴充[100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秋、雙十隔5天接力放!疏運懶人包一次看:哪11條替代 ...也說明:... 交通之工程除外)。 實用APP,路況輕鬆掌握. 高速公路1968. APP中有幾個實用功能,包括分區即時路況、時間預測、GPS路況提示,也能快速撥打1968客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衛生研究所 蔡坤憲所指導 李睿桓的 運用土地利用迴歸模式評估臺北都會區懸浮微粒之空間變異性 (2014),提出交通局 即時路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土地利用回歸模式、懸浮微粒、地理資訊系統、道路面積、高架道路、長期暴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蔡博文所指導 簡玉鳳的 利用適地性服務建構行動空氣品質預警系統 (2013),提出因為有 即時路況、空氣汙染、適地性服務、自願性地理資訊、行動裝置APP的重點而找出了 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即時路況則補充:提供本市即時交通資訊供民眾查詢使用。 負責機關:.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交通局 即時路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交通服務e網通網站創新整合規劃與系統建置[101粉]

為了解決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問題,作者陳其華等 這樣論述:

  「全國路況資訊中心」與「陸海空客運資訊中心」2網站自93至98年度進行系統維運及網站功能增修,持續擴充網站機能及路況與客運資料庫完整性,以提供順暢之資訊匯入及提供管道,目前所提供資料已包含全國路況及公路客運、航空、台鐵、高鐵及離島客船等班表及票價。其中「全國路況資訊中心」網站已整合高速公路局路況、公路總局道路通阻、警廣7個分台、23個縣市政府(包括警察局提供事故資訊、工務局提供道路施工資訊以及交通局提供號誌故障與道路壅塞等資訊)、國道公路警察局及環保署運送廢棄物車隊與其他民間物流車隊等跨單位不同交通事件資訊,另蒐集高、快速公路、省道及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

市、台中市、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10個縣市之速率、資訊可變標誌(CMS)、路況攝影機(CCTV)等即時路況資訊;而在「陸海空客運資訊中心」網站導入PDA查詢與KIOSK功能以及加強對加值業者線上取用資料的服務,導入電子地圖與圖形持續與觀光資源之整合連結,以提供民眾更方便與豐富的交通資訊服務。99年度起則整合開發建置「全國路況資訊中心」與「陸海空客運資訊中心」為單一網站,並致力於智慧化與個人化之應用服務系統之開發,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工具以配合不同的使用老需求。

交通局 即時路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智翔的議會質詢-警察局(4/15)】

#有效的匿名諮商讓需求被看見

昨天在消防局的質詢中,智翔提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能對消防、警察人員造成的結果,以及現行的心理輔導機制可能因沒有匿名保護,導致效果有限。

身處第一線的警察,可能會面臨自殺、兇殺案等重大刑案,或瓦斯氣爆現場等,有時對心理造成的影響不會馬上顯露出來,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累積出更多問題。

現有的心理輔導機制,由於沒有匿名的設計,讓有需求的人深怕接受心理輔導會被貼上「懦弱」的標籤,或是可能被長官過度的關切,進而遭到調職,反而無助壓力的釋放,雖然局長稱不會刻意去詢問何者有接受心理輔導,但智翔認為匿名就是要做全套,長官只需看到最後的統計數據即可,不需要知道「誰」去尋求協助。

因此智翔建議警察局可以先試辦看看,研擬匿名心理諮商機制,且是面對面的諮商,而非僅用電話,鼓勵更多需求者接受諮商,第一線的警察若能降低更多心理壓力,對接受服務的市民而言也會有正向的感受。

#警員福利以及保障

警察人員勤務繁重,執勤過程中難免發生交通事故,如不慎發生,後續得面臨官司與民事賠償事宜,近期也有新北市各分局加碼汽機車保險額度的新聞,想請教桃園市警察局有無相關的保障?

今天警察局長稱,新北加碼都沒有桃園的額度高,包括傷害責任險額度,所以智翔要求警察局提供相關數據,以供檢視。由於桃園地狹人稠,道路狹小,警察執勤時有交通事故發生,提供更高的保險額度正是來自基層的心聲。

智翔也希望以此為後盾,讓警察人員在執行勤務時沒有後顧之憂,警察安全,才能保障市民安全。

第二項則是警察的健檢福利,新竹市自去年起,不分年齡皆每年補助3500元,健康檢查還可以公假一天,桃園目前的措施為何?

警察局回覆,桃園市目前分層級,依警察人員安全基金給予補助,舉例若40歲以下,每兩年補助5000元,40以上的補助也優於其他縣市。

智翔要說的是,提供警察人員在健康檢查上有更多優惠與福利,並非斟酌於一年補助的金額上,除了剛剛提到的提供公假之外,也可以考慮與桃園市的長庚醫院合作,打造為員警量身定做的健檢方案。

#易壅塞路段即時監控影像

接下來要為改善桃園的塞車狀況給予建議。

桃園區的交流道在尖峰時段動彈不得是許多通勤族的日常,包括南崁交流道與國道二號交流道,尤其南崁交流道,從春日路開始,至經國路路口,再到匝道,所屬道路涉及公路總局、高公局與市府交通局管轄。

據聞目前的監控與調度,並無法有效整合三個單位的資訊,因此智翔想建議,是否可建置一套設備,結合公路總局、高公局及本市交通局即時路況於一平台上,監控轄內易壅塞路段(口)及交流道沿線車流。

透過整合各系統即時影像,並隨時調整各鏡頭,讓警察局可以精確掌控堵塞路段、擴充路況資訊涵蓋率,遇車禍事故或交通壅塞立即派遣線上警網支援,盡速疏導車潮並降低事故發生機會。

畢竟若有交通事故或是壅塞需疏導時,三個單位資訊有落差,調度還得依賴通訊軟體來聯絡,造成更大的溝通成本,及早建立單一資訊以及調度平台才能一勞永逸。

#未禮讓行人之取締成效

根據報導,桃園市每年都有因公車未禮讓行人造成死亡事故,智翔認為,每個用路人只要下了車都是行人,行人的安全是用路安全的根本,公車禮讓人行,是否除了宣導之外,也需要加強取締?

另外在宣導上,也應採用「應」讓行人,讓駕駛在轉彎時慢下來,把行人優先內化為駕駛行為的準則,這點再麻煩警察局與執法人員多加強,強化行人的用路安全。

運用土地利用迴歸模式評估臺北都會區懸浮微粒之空間變異性

為了解決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問題,作者李睿桓 這樣論述:

在歐洲空氣汙染世代研究(European Study of Cohorts for Air Polluton Effects, ESCAPE)中,交通強度(traffic intensity)、道路長度、及距離道路遠近等變項為其發展之懸浮微粒土地利用迴歸(Land use regression, LUR)模式中常見的交通指標,本研究於2009年9月開始至2010年10月為止,在台北都會區內20個家戶監測點進行了三次為期二周的PM2.5、PM2.5吸收度、PM10、和PMcoarse(PM10-PM2.5)長期環境監測,同時收集整個研究地區和汙染排放有關的交通及土地利用資料,並利用ESCAPE

計畫所使用的模式發展架構,建立台北地區PM2.5、PM2.5吸收度、PM10、和PMcoarse的LUR模式。同時也進一步探討在道路密集、工商業活動繁忙、基礎建設高度發展下的台北都會區中,有哪些當地的土地利用變項可以改善LUR模式的表現。本研究發現在研究期間內,台北都會區各懸浮微粒的年平均濃度分別為PM2.5 26.0 ± 5.6 μg m-3、PM10 48.6 ± 5.9 μg m-3、PMcoarse 23.3 ± 3.1 μg m-3、而PM2.5吸收度為2.0 ± 0.4 × 10-5 m-1。在各懸浮微粒的LUR模式表現上,模式解釋力R2分別為PM2.5的0.95、PM2.5吸收度

的0.96、PM10的0.87、以及PMcoarse的0.65。模式中PM2.5的濃度會受到交通、工業、興建中工地、及居住面積的增加而上升,但隨著河流面積而下降;PM2.5吸收度受到交通、工業、商業面積的增加而上升;PM10模式類似PM2.5,濃度受到交通、工業、商業、及興建中工地面積增加而上升;PMcoarse濃度則和高架道路的長度增加而會有上升的效應。道路面積相較於道路長度分別在PM2.5及PM10模式可以多解釋0.27及0.06(調整後R2,adjusted R2)的空間變異。在PM2.5吸收度模式中,道路面積和交通設施相較於道路長度可多解釋0.29空間變異。在PMcoarse模式中,工

業和其他當地土地利用變項相較於道路長度,使模式的adjust R2從0.39改進至0.60。本研究結論出道路面積相較於道路長度有較好的空間變異解釋性,同時也和車流量有較好的相關性,因此在缺少車流量資料的情況下,台北都會區的PM LUR模式在結合道路面積及其他新增的變項後可以獲得改善。由於LUR模式相對於傳統空氣擴散模式有較易使用及所需輸入資料量較少等特點,本研究建議可以透過LUR模式的應用,作為在環境控制、環境政策管理、及健康衝擊效應上,一個有效的評估及預測工具。

「全國路況資訊中心」系統維運與擴充[100粉]

為了解決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問題,作者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這樣論述:

  自從93年11月首次對外發布「交通服務e網通(e-iot.iot.gov.tw)-全國路況資訊中心」網站服務起,系統建置迄今已完成協助全省23個縣市政府即時上網通報路況,並由各縣市警勤單位提供事故資訊、工務局或建設局提供道路施工資訊以及交通局提供號誌故障與道路壅塞等資訊。同時,也彙整了高速公路局、公路總局所提供之路況事件,並逐步完成都市交通資訊中心即時資料的串接,探偵車隊擴充以及國道替代道路資訊系統之整合,使路況資訊更為完備。為使本網站能夠恆常運作並繼續擴大建置成果,遂進行本計畫「『全國路況資訊中心』系統維運與擴充」之建置,計畫工作內容除維持系統之持續運作之外,更進行R

DS-TMC即時路況廣播機制之維護、網站相關功能擴充、蒐集具規模GPS車隊資料、資料庫更新與維護及資料檢核機制規劃等工作,使本系統能夠提供使用者更完整即時且正確的交通路況資訊。

利用適地性服務建構行動空氣品質預警系統

為了解決交通局 即時路況的問題,作者簡玉鳳 這樣論述:

由於地理資訊技術的成熟,加上近年來行動裝置、無線網路的普及化,帶動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的廣泛應用,行動裝置使用者已能享有隨時隨地取得所需資訊的便利性。本研究以自願性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的概念,利用適地性服務的應用,結合即時交通資訊,選取臺北市主要路段,針對一氧化碳汙染濃度進行推估,並在Android平台的行動裝置上建立空氣品質預警系統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簡稱APP)。以往國內外針對造成都市空氣汙染的各種因素已有相當多的研究,然而針對即時交

通狀況與空氣品質的實際轉換關係,卻鮮有應用案例。本研究推估一氧化碳濃度的方式乃是利用臺北市交通局主要道路的車輛偵測器,獲取即時的交通資料,參考環保署公布之車輛排放係數,並以街谷的概念假設一氧化碳的擴散範圍,推估出各主要道路的一氧化碳汙染濃度,以建立即時交通狀況與一氧化碳濃度的關係。並以本模式推估出的一氧化碳濃度,與鄰近的環保署空氣品質測站監測的即時一氧化碳濃度進行比對,發現模式推估而得的一氧化碳濃度與測站濃度相當接近,顯見模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在適地性服務的應用上,空氣品質預警系統APP執行後,可依據使用者所在位置,以Google Maps路段分級著色的方式,呈現即時空氣汙染狀況,並提供使用者

接近空氣品質現況不良路段時的預警服務,以提醒使用者避開空氣品質不良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