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佛學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辜琮瑜寫的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意義與開展 和阿薑達磨多羅,帕奧禪師,毗瑪拉蘭希法師的 內觀法要(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佛學課程 - 天岳山法雲禪寺也說明:首頁 最新消息 法會活動 常年功德 佛學課程 交通指引 花絮報導 佛法介紹 法音宣流 佛法問答 認識法筵 法雲書坊 線上學佛修持 聞思修集 僧活記事 學佛心路歷程 白雲老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大千所出版 。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所) 李福源所指導 張貴傑的 以《金剛經》無住生心之概念應用設計創意的初探 (2019),提出佛學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住生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空妙有、空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卓紋君所指導 劉麗惠的 老年人的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之量表發展及其關聯性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老年人、無限生命、業果信念、希望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佛學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佛學講座-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5月 - 淘寶則補充:去哪兒購買佛學講座?當然來淘寶海外,淘寶當前有45件佛學講座相關的商品在售。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佛學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意義與開展

為了解決佛學課程的問題,作者辜琮瑜 這樣論述:

  全面探研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   以期圓滿「實踐大悲心起」的學習系統,   使人人都能深探其理,   並於日用中學習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畢生致力於將佛法轉化為當代社會可運用的反思與提醒,而吾人是否可從其提出之「古老智慧現代語彙」詮釋過程中,透過思索如何提昇心靈價值,並嘗試轉化或平衡此世界物質過度發展的失衡現象?     如與四種環保,亦即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及自然環保等之對話,重新反思實踐倫理的意義,從生命價值與生命教育中,學習如何深切關懷人間與萬物。      本書試圖探討心靈環保「學」究係何指?如非僅只是「口號」、「品牌標語」,其內涵如何把握?     其為達致非佛

教徒皆可產生作用而採取的現代化語言,是否能回應關乎「去宗教化」帶來的質疑?如其確實於法師所處時代對人心產生作用,能否可以在被視為時代啟蒙者的宗教師辭世之後,仍具備跨世代的影響力?     ◆心靈環保30週年出版   心靈環保,不只回應時代環保議題,   更是禪的精神、禪的教育、禪佛教、禪文化。   ‧收錄近百張心靈環保系統圖表

佛學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1:00) 高速公路驚魂、拳王最精彩的一戰、打過越戰的老師、美國高中那些神奇的教室
(00:17:00) 到美國當數學神童、最挫敗的時刻、畢業舞會恐攻、如何交朋友?
(00:33:00) 台歐美大學比較:名校招生看什麼?團隊合作與School Spirit
(00:46:00) 影響最深的教授、最離奇的課程、成績到底重不重要?柏克萊與哈佛學風
(00:58:00) 宿舍生活與室友、填志願與大學不分系、短期留學的優點和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紐約沒有斑馬》是一個無所不聊的Podcast,Chase和Iris以幽默輕鬆的口吻和你聊聊國內外各領域的知識及冷知識。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歡迎按下收聽鍵,和我們一起以思考為樂。

Chase-教育顧問、哈佛研究生、《Juicy Baskets 就是籃球》主持人
Iris-旅行作家、品牌行銷人、講師、《流浪而後生》作者

IG: http://www.instagram.com/NYZebra
各大平台收聽/收看: http://www.linktr.ee/NYZebra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額贊助我們,請我們喝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nyzebra

以《金剛經》無住生心之概念應用設計創意的初探

為了解決佛學課程的問題,作者張貴傑 這樣論述:

文創產業的發展已經行之有年,對於當今世代的設計發展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隨著中國大陸發展快速變遷,東方設計風格更倍受重視與發揚。在中國的文化中,佛教的文化更是佔有不可缺少的份量。佛教中其較廣為流傳的經典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理念闡述佛教的「無住生心」空性思想,經文中描述透過無住即是不執著世間一切的外相,藉由放下執著找回人人本具的清淨心。在空性當中是包羅萬象而非虛空的,但需要透過心念的作用而令其真空妙有。所以本研究遂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題材,研究其中所講述的空性,並透過專家訪談及文獻探討,將無住生心的概念透過設計手法,轉化成具體的設計作品,創造

出另一個新的時尚商品之設計風格。本論文針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相關文獻探討與訪談,制定出本初探之設計準則,分別為<無礙>、<一念不生>、<兩元對立>及<般若智慧>之概念,本論文依循準則,分別設計出邊桌產品「無住」及裝置性產品「無相」,以實體產品表現出佛法當中「無住生心」之精神。

內觀法要(三版)

為了解決佛學課程的問題,作者阿薑達磨多羅,帕奧禪師,毗瑪拉蘭希法師 這樣論述:

  本書是包含《內觀禪修手冊》、《觀呼吸與觀世界》及《定慧禪修法》三部份。     內觀禪修手冊     一.坐時的內觀(坐禪)      .如果是集體禪坐時,不要坐得太靠近,一排排整齊地坐著,不要使我們的身體互相接觸。     .當你坐著的時候,背部和頸項必須伸直,而且在整個時段要維持這種姿勢。   在認真或密集的禪修訓練時,一般最好在每個開始時段先以「慈悲觀」作準備。   適當修習後,有助於清理禪修的蓋障並且使心進入正面而有助於較深的專注和許多長期的正面效果。    我們先對自己生起慈悲的心理,想著:   願我免於敵意,願我免於心苦,   願我免於身苦,願我處於快樂。     .當自己

的心中充滿明顯的慈心後,接著就生起對他人的慈悲心。     對初學者而言,為了培養正確的慈心並免於失效,應避免選下列四種人作開始的對象:     一、非常親蜜的人, 二、死人, 三、異性, 四、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敵人。     最好選一位你所認得的、同性別、受你敬愛的活人。想及那人的善良及對你的好處,   如此較易生起慈心。你以慈心和誠意想著:   願他免於敵意,願他免於心苦,   願他免於身苦,願他處於快樂。      .當你的慈心和專注發展有力後,你才進一步用同樣的方式放射慈心給:     一、非常親蜜的朋友, 二、普通的人, 三、你不喜歡的人, 四、敵人。   而後,下一步驟是發射慈心給所

有的眾生。     .慈心的培養還有更進一步的方式,在現在的準備階段,這就夠了。有時可以加上或選用呼吸觀。輕輕閉上眼睛,觀察自己的呼吸。氣息慢慢而自然地吸進來,再慢慢而自然地呼出去,以正念小心地觀察你呼吸的進來和出去。無論你的氣息是長或是短,你都能清清楚楚地覺知。      .像這樣練習一陣子呼吸,使心靜下來。當你念頭止息,就應該開始進行培養「正知」:上下慢慢而間歇地移動你的一隻手(左手或右手皆可),另一隻手則放在大腿或膝蓋上。先將你所要移動的手掌放在膝蓋上,上臂保持靜止不動,以完全的覺知舉起前臂使手掌離開膝蓋並轉成握手狀,停留一下子。     當你做此動作時,集中覺知力在這隻手的掌心和手指。

也可以略為移動手指,以便於覺知手上此處的感受。整個時段,要集中覺知力在這感受上。而後將手上提一些並同時移動手指,接著短暫地停住。重複這過程,一步一步地提到最靠近你肩膀的地方。然後便開始慢慢地放下,間歇地停頓(同時手指也不停地開合),一直到你的手掌移回到接近你的膝蓋,然後再間歇地向上提。一次次重複上述的動作。     .最主要的是當你移動或停住手和手指時,把你的注意力持續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上。     .練習時間的長短要多久?     只要時間允許,就算你的手感覺到疲勞了,還是要堅持下去,繼續練習直到胸口感到強而明顯的刺痛, 才停止移動你的手。如果胸口這種刺痛的感覺並未生起,這時你還不要停止移動

你的手。     甚至刺痛的感覺雖然生起,但不明顯或不夠強,此時還不可停止。直到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非常強而顯著時,你才可停止移動你的手,接著把手放在大腿上或膝蓋上。     .當你開始練習時,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手掌或手指尖。開始的一陣子,你可能發覺到沒有什麼感覺,但  是你若繼續做下去,你便會感覺到某些感受。例如,感覺到手掌或手指開始發熱,或者,可能感覺到手指、手掌或手臂有一種顫動,就如觸電般的顫動。任何一種感覺都可能隨時生起、滅去。     當你覺知到某種感覺時,你就要把你的注意力持續集中在這種感覺上。你的注意力越集中,那麼感覺就會越強烈。     .這種感覺將逐漸沿著手臂到達胸口。當它到達胸

口時,你會覺察到不同種的感受生起。譬如:胸口覺得緊悶,或者,有點疼痛、眩暈。感覺到胸口刺痛的感受,非常迅速地在胸的中心刺進刺出,專注在這種感覺。     就算你覺得可能有所傷害,你也應該設法去體察,不要中斷。你若能越注意這種感覺,那麼這感覺就會越加強烈。     .這種胸口刺痛的感受會從胸口漸漸地移到背部,再由背部上移,你會感覺到好像一陣風,吹上後腦,直到你的頭頂,然後到達前額的眉頭間,從這裡散發出去。當你觀察到這種感受時,你可能也會感到頭部疼痛,但是你不要停止你的注意力。     .有一些禪修的人曾經採用其他的修持方法,也經驗相同的感受,包含覺知這種胸口中心的刺痛,卻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他

們放棄了繼續練習(這是非常可惜的)。     .這些有經驗過這種胸口刺痛的修習者,他們確是非常幸運能有這種經驗。我建議他們別害怕,應該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種感覺上。     .其實,以其他方法獲得這種胸口刺痛的感覺和我們應用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所獲得的胸口刺痛感是沒有兩樣的。你練習任何一種方法,都帶到相同的一點。它決定於你的正見。而這種移動手掌的方法卻是獲得「正知」的一條捷徑。     .以坐著的姿勢,有系統而徹底地練習這個方法,對於當下此刻你所擁有的感覺,只要知道並且覺知它們就對了。你要把一切都放下,對世間的一切都沒有任何執著。不要讓你的心去追想過去或幻想未來,因為過去已經是過去了,未來的卻還

未實現。     因此,當下此刻一個修習者必須很專心地覺察到他內心所體驗的每一個現象,一直到內觀智慧的洞察。

老年人的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之量表發展及其關聯性研究

為了解決佛學課程的問題,作者劉麗惠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發展具有信效度之「老年人的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量表」;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老年人其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65歲以上老年人為對象,預試樣本233人,正式施測樣本417人。研究工具有研究者自編之「老年人的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量表」。研究者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來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量表效度考驗:(1)與內容有關的效度證據,三個量表題目之編擬係依據相關文獻探討與專家學者的審查。(2)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效度證據,三個量表的各題項均能正確地歸納進入既有的量表架構之中,三個量表可解釋

總變異分別為79.497%、57.209%和57.797%,顯示本研究三個量表具有構念效度。(3)與效標有關的效度證據,「無限生命量表」與「本土化大學生來生信念量表」的「確信其有」相關係數為 .740;「業果信念量表」與「本土化大學生來生信念量表」的「因果報應」相關係數為.709;「希望感量表」與「高中教師主觀幸福感量表」相關係數為 .667,顯示三個量表具有不錯之效標關聯效度。(4)有關的關聯效度證據,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其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的佛教徒在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有顯著差異,顯示本研究三個量表具有不錯之關聯效度。2. 「無限生命量表」共4題,其內部一致性α值為

.934,表示信度良好。3. 「業果信念量表」共11題,其內部一致性α值為 .934,表示信度良好。4. 「希望感量表」共14題,其中分量表「正向積極態度分量表」計8題,α值為 .867;「努力不放棄分量表」計6題,α值為 .918。總量表之α值為 .928,表示信度良好。5. 本研究發現除了信仰接觸時間、婚姻狀況、居住狀況之外,不同宗教信仰、虔誠度、參與宗教頻率、宗教自修次數、佛學課程年數、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有無參與志願性服務及健康狀況等老年人的確有顯著差異。6. 老年人在無限生命、業果信念與希望感的關係均呈現顯著正相關;業果信念對無限生命與希望感之間具有調節效果。 本研究

顯示培養老年人對於無限生命、業果信念的概念,對於其晚年生命的希望感應有提升之效,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