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醫生諮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免費醫生諮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麥克‧葛雷格寫的 食療聖經 減重版:終極瘦身 和高希均的 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婦產部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說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更年期保健諮詢服務專線:0800-005107. 本院提供以下特殊檢查,如欲瞭解詳情,可於婦產科各門診時段洽詢主治醫師或來電諮詢婦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姚宏旻所指導 梁辰陽的 中國大陸「強制漸進主義」運用現況及未來發展: 以「空域及航路劃設」手段論析 (2020),提出免費醫生諮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漸進主義、強制漸進主義、灰色地帶戰術、飛航空域、航路劃設、國際法、防空識別區。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性別研究所碩士班 成令方所指導 陳萱瑀的 愛滋技術與佈署:探討台灣愛滋政策下的篩檢與權力關係 (2020),提出因為有 愛滋病、篩檢、國家政策、佈署、權力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費醫生諮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免費醫藥諮詢服務 -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則補充:免費 醫藥諮詢服務| 有健康醫藥方面的問題想要諮詢醫師?或是想尋求第二意見?請具體描述欲諮詢內容,待專業醫事人員為您回答。|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費醫生諮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食療聖經 減重版:終極瘦身

為了解決免費醫生諮詢的問題,作者麥克‧葛雷格 這樣論述:

《食療聖經》作者 重磅續作! Goodreads、亞馬遜書店超過4000則熱烈好評 亞馬遜書店健康生活分類榜預購第一名   全球第一本科學實證 終身有效、永不復胖的健康瘦身聖經 具科學基礎的減重飲食指南╳21個絕對有效的減重實踐法     ★科學實證的飲食減重法,全在這一本!★   【專業審訂】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 謝明哲     -只要吃對「蔬食」,不用辛苦節食、運動,就能燃脂瘦身?   -「少吃肉」是健康瘦身的絕對關鍵?   -吃益生菌,只能讓我們「減重不減肥」?   -「間歇性斷食」真的有效嗎?有效的原因是?     瘦身方式推陳出新,你是否把身體當作白老鼠不斷試

驗,卻始終找不到永久有效的瘦身方法?   營養界權威葛雷格醫師,延續暢銷作《食療聖經》的特色,   結合營養、疾病、飲食三方面的完整研究,   找出各種「最科學、最有效、最持久」的瘦身減重方法。     本書全面解析肥胖形成的各樣成因:肥胖因子、餐桌上的食物、環境因素。   同時列出理想瘦身飲食的關鍵要素,像是熱量密度、胰島素指數,以及食物對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   並證實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是成功控制體重的關鍵。     作者也針對一些「看似既定的事實」進行辯證,像是:   肥胖與發炎到底孰因孰果?   選擇有機飲食的人真的比較不容易胖嗎?   為何現在風行的低醣飲食卻無法鎖水?   他深入評估

這些減肥方法和食物對健康和壽命的實際影響。     本書不是只闡述正確概念,更附上「葛雷格醫生的21 招」。   這套方法由葛雷格醫師從頭建構,是能將人體燃脂能力最大化的關鍵生活方法。   持續使用,它將會是你的終極減重指南。      ◤破除致胖迷思◢   ◆被動性過度攝食   ◆蜥蜴腦區   ◆胖子活得比較久?   ◆體重循環=節食讓人變胖?   ◤減肥產品的負面效果◢   ◆縮胃手術   ◆抽脂手術   ◆胃內水球   ◆瘦身藥物   ◤吃這些有沒有用?◢   ◆營養補充品   ◆酵素   ◤這些真是肥胖的成因?◢   ◆膳食發炎指數   ◆促炎性腦部損傷   ◆致胖汙染物(塑料等)  

 ◤怎麼吃才對?◢   ◆高纖食物   ◆富含水份食物   ◆低升糖負荷食物   ◆優質脂肪   ◆少吃肉(尤其是雞肉!)   ◆少吃鹽   ◤正確的減重認知◢   ◆彩椒、亞麻籽的好處(AMPK活化劑)   ◆孜然與黑孜然   ◆活用生物鐘學(「國王-王子-貧民」吃法探討)   ◆夜型人如何減重?   ◆進食速度控制(20分鐘法則)   ◆動態坐法(可保護動脈)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適合誰?   ◆避免食用鈣質補充品   ◆靠寒冷減重真的有效(一天沖20-30秒冷水澡)   ◆正確吃辣法   ◆正確吃薑法   ◆正確喝水法   ◆如何善用「間歇性斷食」   ◆如何善用「生酮飲食」

  ◆「少量多餐」為何無效?   ◆頭低腳高睡姿   ◆餐前酒、餐前沙拉、餐前湯的利弊   ◆「深眠」能把體重睡掉?   ◆「按摩」為何無效?     ◤葛雷格博士教你 21個「絕對有效的減重實踐法」◢   -----餐餐實施-----   (1)  預載水分   (2) 預載負熱量食物   (3) 配醋一起吃   (4) 專心用餐   (5) 嚴守用餐20 分鐘法則     -----每天日間:每日服食-----   (6) 黑孜然(1/4 茶匙)   (7) 大蒜粉(1/4 茶匙)   (8) 薑粉(1 茶匙)或印度卡宴辣椒粉(cayenne pepper)(1/2 茶匙)   (9)

營養酵母(nutritional yeast)(2 茶匙)   (10) 孜然(午餐和晚餐各1/2 茶匙)   (11) 綠茶(3 杯)   (12) 保持體內水分充足   (13) 勿將食物磨成粉   (14) 提早載入熱量   (15) 限制進餐時間區間   (16) 把握運動良機   (17) 每天量體重兩次   (18) 完成你的實踐意圖     -----每天夜間-----   (19)晚上7 點後禁食   (20)睡眠充足   (21)採取微微頭低腳高的仰臥睡姿    本書特色     1. 《食療聖經》作者最強續作! 全球第一本科學實證:終身有效、永不復胖的健康瘦身指南。   2

. 具科學基礎的減重飲食指南 X 21個絕對有效的減重實踐法,好使用好操作。   3.  探討多種減肥研究、打破多種減肥迷思,想打造健康苗條身材,本書是你此生必讀。   得獎紀錄     美國亞馬遜書店 5星至高好評   美國GOODREADS 4.5星好評   亞馬遜書店健康生活分類榜預購第一名   專業推薦     台灣運動科學協會 運動營養學委員 王明勇   台大營養學博士 吳映蓉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 趙函穎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 謝明哲   (以姓名筆畫排序)       「找到正確的方法,養成習慣,才能讓你『瘦』用一輩子!」——台灣運動科學協會

運動營養學委員 王明勇     「本書破解許多迷思,不計較熱量,著重食物搭配品質,想減重的你一定要讀。」——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 趙函穎     「本書詳細闡述肥胖的成因和正確減肥的方法,頗具教學和應用價值。」——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 謝明哲   國際推薦     「葛雷格醫師是我的英雄,他體現了個人誠信的重要,他實事求是,也是我認識最善良和最聰明的人。他所有的講座費用和書籍版稅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包括他的非營利組織 NutritionFacts.org。這本書是我讀過最棒的減肥相關書籍,不只教你減肥,更重要的是教你增強健康。我非常推薦!」——狄恩·歐尼斯(Dean

Ornish),醫學博士,非營利性預防醫學研究所Preventiv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創始人兼CEO     「毫無疑問,如果你想了解支持全食物蔬食有效的證據有多少,請閱讀這本書。葛雷格醫師以獨一無二的方式掌握了該知識庫。」——柯林·坎伯(Colin Campbell),康奈爾大學營養生物化學名譽教授     「本書是一本百科全書,解釋了對人類營養重要和健康的一切知識。葛雷格醫師創造了一個不朽的營養真理堡壘,引領我們走上消除慢性病的旅程。」——凱德威爾·艾索斯坦(Caldwell B. Esselstyn, Jr.),醫學博士     「你再也不需要第二本

減肥書!」——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五星推薦

免費醫生諮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馬的郭正亮今天又罵我笨蛋,我說緊急授權不是應該要緊急狀況存在嗎,可是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不缺疫苗啊,既然不缺哪裡有緊急狀況需要授權?

為什麼硬要這個時候硬要通過
我跟你講阿宅你這個就不懂了
我又不懂了糟糕
我跟你講
因為當初衛福部對高端做了採購合約
他有一個但書 對
EUA通過之後才能啟動
就是說之前
你的資金不能用
所以我跟你講那個合約
就是這個合約要啟動
你EUA要通過
那是高端急啊關我屁事
所以我說為什麼要這個時候過嘛
裡面有人在配合他
因為他只要過了
那這個合約就可以到銀行貸款
直接把錢領出來
因為這是國家的合同
那他錢領出來要幹嘛去買乖乖嗎
因為他沒錢了
他當然沒錢他本來股本就不夠

然後第二個當然也包括股價一定漲停
我跟你講今天台康台耀國光高端全部漲停
然後聯亞漲29%
所以我跟你講就是基本上
你要從金融面去理解這件事
就是他怎麼那麼急呀
那第一個就是有人要退場
資金從股市退場
那第二個就是這個公司真的沒錢了
那沒錢了 不是看起來
你給他過了萬一他倒了怎麼辦
不會啦
881乘以500萬是40億 怎麼倒
不是啊
但是他如果真的認真要做三期
他如果認真要做三期錢不夠
真正的挑戰是在哪裡
比如說我們這一波AZ打完大概八月中
那平均現在AZ一天大概打到
十六萬到二十幾萬之間
那你如果高端啟用那一天
那結果打得人突然低於五萬呢
那就當然跑啊廢話 要我我也跑啊
阿宅我跟你講
那個時候才是見真章的時刻
就是表示人民的信任到哪裡嘛對不對
就沒有信任啊
那因為它的瑕疵太多嘛
比如說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就是
你明明二期完全解盲是十月二十八號
是 因為要過兩百九十天 我如果沒記錯
就將近六個月
你完全解盲還沒完
那表示副作用還有實際的療效
你都不確知
長期觀察沒看到
結果你就急著在七月二十號就急著讓他過
那是什麼意思啊
而且他通過之後
就可以立即開始製造
他EUA是緊急授權可以開始製造
我跟你講今天柯P講一句話是蠻對的
他說可以允許製造
不等於可以允許接種
對對對不一樣
我覺得柯P講這句話真的是對
那為什麼我要讓你試
我為什麼要當白老鼠
因為他後面規定有個很鳥
我跟你講第一個
我要按部就班罵因為這東西實在太多了
我們有二十一個委員
藏頭不露臉名字比劃生辰八字都不知道
他什麼領域專業你也不知道
他姓什麼你也不知道
他長什麼樣你不知道
他在會場講了什麼話你也不知道
通通都不知道的狀況之下 過了
就怕被噹嘛
你如果有專業你怕被噹個屁
阿宅我再講另外一點
國民黨不是開了一個記者會
公佈了食藥署裡面流出來一些文件
那就講到高端的 本來在六月
有三個時間點的製造成品
那有百分之八十二不合格嘛對不對
這個居然跟緊急授權也沒有關係
因為緊急授權只看他的臨床數據
他的中和抗體效價是不是高於AZ
他的標準就是這樣
那至於我製成的品質優不優良
他不管 你知不知道
他只看數字
這個完全是一個很北爛的東西
全世界哪有這種事
你讓他緊急授權是指
他的中和抗體效價夠了嘛 對不對
可是你怎麼可以允許
這個製作的良率這麼低的公司
然後就放心讓他來製造疫苗來讓我們打
而且你不是說
我已經不是良率的問題
是你今天看到的所有數據
是沒辦法證明他真的有抵抗力的
它的T細胞反應到底怎麼樣
我跟你講沒有錯因為中和抗體大概跟B比較連繫
那T細胞怎麼作用不知道
就是因為會產生保護作用
有B細胞跟T細胞
那T細胞通常都是要體內要觀察
它的實際作用才會知道
就是有看過工作細胞的都知道
T細胞是對抗病毒的時候主要作戰能力
也就是在台灣幼稚園到小學生都看得懂
所以為什麼要做三期就這原因
因為要打到人體裡面要做觀察
而且量要夠大 是
要做三、四萬人
那他現在的問題就在這
所以今天路透社發了一個新聞講的很坦白
他說他的臨床實驗沒做完
然後他用的詞是efficacy data
not available
就efficacy就是效力效能效價
連這個最重要的數字都沒有
他就直接這樣寫
然後說可是台灣的衛福部說這樣
他的文章這樣寫
我這樣講因為這個東西真的很誇張
我們再告訴大家
聯亞跟高端是二階中期解盲
但並沒有二階臨床完成
二階臨床還沒有完成
你就申請EUA還過了
陳時中真的很荒謬
還拿去跟全世界其他比
世界上其他的Moderna Pfizer
Johnson & Johnson然後AZ阿斯特捷利康
都是在三期期中報告已經解盲才申請EUA
他們天差地遠好嗎


而且我還是要講美國這個
我一定要唸一下美國的FDA
都會說他的諮詢委員是經過仔細篩選
有排除掉任何存在利益衝突的人士
以便公眾科學界能夠更了解的
更清楚了解新冠疫苗
FDA官網是把這十八個成員
全部列出來有一個席次從缺
他列出來這些人的背景是
德州休士頓大學醫學院博士
傳染病學教授Hana El Sahly
其他成員有臨床研究、兒科專業
免疫與呼吸疾病病理學
還有行業代表Head of Medical Affairs副總裁
還有FDA的生物製品評估研究中心負責人
聯邦政府指定科學顧問
我講到這裡我就問
請問那二十一個人開會的人是誰
阿亮你知道嗎
不知道
我們就這樣講
而且到底是誰投反對票也不知道
連會議紀錄都沒有連錄音錄影都沒有
阿宅我跟你講一點更離譜的
你記不記得昨天食藥署的吳秀梅
她本來怎麼講
她說十八個人只有一票反對
有一票說要補件對不對
那其他都是同意
那今天改口今天說什麼你知道嗎
今天說十五個人是有條件同意
結果我去查什麼叫有條件 兩個條件
第一個每月都要交安全監測報告
第二個
第二個是一年之後要交出保護效益報告書
可是等等等等等等等
我光聽到這裡我就覺得不太爽
你就快昏倒了
你的保護效益
報告書是奠基於中華民國台灣
這些沒有選擇的國民 來當你的白老鼠
在不情願的狀況下接受注射
我問你一下
假設你就開打了 開打了
假設第一個月第二個月這樣下來
有一堆人打了高端嘛
然後他又確診假設有這種狀況
那他的保護效益就會被質疑
那當然 那你要不要喊停
以AZ的狀況我們都死了那麼多人也不喊停
調查應該是不會停 是嘛
他就要一年之後才要他提保護效益報告
那如果說你明明打一個月打兩個月
然後你明明打了之後還確診
那你不用停下來停打
來檢驗一下你的保護效益嗎
你知道我的意思 我知道
這個問題多核心啊
那我們一定要試完一年
才可以看他的保護效力報告
我們這樣講
這什麼邏輯啊
這個網友講的對
三期的受測者
在所謂的各藥廠的三期臨床裡面是拿錢的
我不但有保險
我還要跟你拿錢
一個人所有成本加一加夯不啷噹大概3萬美金左右
那可能我實際拿到手上也許一萬五
因為還要分給醫生 還要給醫生還有護理師
那現在他在台灣是我中華民國
不只免費 是我政府花錢買的
我們花錢買的東西打自己身上
然後給你做報告然後拿去賣給國外
結果你這樣講好了
高端今天又宣布一個好消息
說我們在巴拉圭找到了一千個人做第三期臨床
這個怎麼叫第三期 笑死人
第三期還有一千人的喔
第三期是三萬到四萬
而且你知道他的內容嗎
他說那一千個也是一樣
一半打高端一半打AZ
這個哪裡是第三期
我跟你講這個狀況就完全的
把台灣的狀況
我不知道他在那邊花了多少錢
你把台灣這種不合理的狀況
搬到國外去的時候
我最後還是要講一件事情
你知道那些人
那十五個人說都要交報告的那些人
我只問一件事情
請問阿亮
如果國會要調查這二十一個人是誰
衛福部可不可以
食藥署可不可以保密為由不公開
今天阿中不是講了嗎
說他要提供去識別化的那個審議的過程
我跟你講我就問一件事情
你說我們網友這個仔細想一想
你是中華民國國民
國家要決定有一樣東西
可不可以打到你身上
結果他決定的過程
是叫二十一個沒有臉不知道名字
連他聲音是什麼都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利益糾葛
而且阿宅我嚴重懷疑這二十一個
可能都打了AZ或莫德納
對啊 不然這二十一個人要不要全打高端
他也不可能
那結果我們在一個不公開不透明的黑箱裡面
決定了中華民國的國民要花多少錢
買這個五百萬劑的疫苗
然後打到我們身上
那你看這個東西到底對不對

我就問阿亮一件事情
你政治學博士
請問什麼時候憲法高度的監督
立法監督行政權力怎麼會低於民法
沒這回事
我們所有的機密預算
都必須在立法院開機密會議
來審查 那對不起疫苗採購不是機密採購
這個是主計處的定義
對主計處已經講了
所以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而且還沒完
他連著二十一個人資料公佈都要去識別化
我就問一件事情
這二十一個人如果是專家
為什麼不敢堂堂正正的面對大家
你今天做了一個決定
然後你說不好意思
我不能露臉我不方便
然後陳時中還說
我怕他們不能暢所欲言
這是國家的政策你說不能暢所欲言
你以為是在酒店叫小姐
你不能暢所欲言不好意思
而且如果是獨步全球的台灣創新
你不是應該要很驕傲嗎
對啊你講出來啊
你到時候告訴全世界
中華民國台灣的高端疫苗用的是
immuno-bridging就是免疫橋接
就是我就是我李秉穎弄的
我叫全世界給我一個諾貝爾獎
就不敢啊
你講到這四個字才令人火大
他說日本也在搞免疫橋接
那到底是怎麼樣
今天風傳媒登了一篇文章
他說日本人家也做非劣性的比較
非劣性比較不等於免疫橋接
他等於是設定一個疫苗來做比較
比如說高端比AZ
人家日本人就很老實
比如說第一三共製藥
因為他是要做mRNA
那他就老老實實的去對比
輝瑞就BNT或者是莫德納
那請問你高端不是做次蛋白疫苗嗎
你為什麼不去對比Novavax呢
你應該要比同級疫苗
你做的是腺病毒就比AZ
為什麼去對比AZ這種腺病毒疫苗呢
我們還是要講
但是之前不是有側翼講說
沒有啊他們做的是類似
我們的免疫橋接的非劣性實驗
我先這樣講
non-inferiority原來都是
大部分是在藥學裡面
藥學裡面的概念就是
舊藥可能有一些副作用或是比較貴
那我今天做了一個新藥
我必須要證明我的新藥
並不比它inferior
就是並沒有比它劣等
也就是我證明我的效能在它以上
那我就有必要做這個新藥
病患就有可以考慮買我的藥
我也許比較便宜也許比較沒有副作用
所以non-inferiority是要經過臨床實驗
不是單純數據在比
你也許中間會有拿抗體或是數據在比
但是你要做non-inferiority
你可以去看藥學的研究報告
都要做臨床
我問過陳秀熙教授
這個如果要做的準
高端要比AZ他說要做十三萬
要做這麼多

樣本要做到十三萬
根本不可能
我們姑且不要講十三萬你做不到
那你為什麼選AZ呢
你是選那個比較好吃的 最差的
因為這個邏輯我再幫阿亮解釋一下
我跟你講我們的網友在我們的教育之下
大概已經變成全世界
國民對疫苗的常識平均了解率已經最高了
AZ目前來講在第一劑第二劑的注射來講
相對它的efficacy是在所有疫苗裡面比較低的
所以你今天Novavax可以超過九成
次蛋白Novavax系列可以超過九成的時候
你高端也做次蛋白 為什麼你的
我們就算高端做的是non-inferiority
就是不比它藥劣的非劣性實驗的時候
為什麼不挑Novavax
你為什麼不挑比較高的你要挑一個AZ
那AZ我們還是要講
各位我對AZ都沒有特別的意見
但它就是一個比較早期的
人類對抗新冠病毒最早的一個武器
最早的武器一定不夠完美
可是現在有個狀況是你拿這個東西來比
而且我們要特別講
我再唸一遍
Daiichi Sankyo's next trial is
expected to test non-inferiority
meaning that the goal is to show
the company's new treatment matches or
outperforms those made by Pfizer and Moderna
also mRNA shots
in terms of efficacy
Details of the study are being ironed
out with the health ministry
就是他還在跟厚生勞動省在討論要怎麼做
但是他們講的很明白
我今天做mRNA我的efficacy就一定是跟mRNA比

中國大陸「強制漸進主義」運用現況及未來發展: 以「空域及航路劃設」手段論析

為了解決免費醫生諮詢的問題,作者梁辰陽 這樣論述:

「漸進主義」為綜合運用多樣策略,分階段、分步驟、循序實現目標,為國際間一種普遍策略;強制漸進主義則以「經由例外」、「製造爭議」、「塑造形勢」及「形成慣例」模式進行,運用國家實力發揮政治及國際影響力強行達到既定目標。中國大陸擅長運用多元性的非軍事行動,以不跨越「常規軍事衝突門檻」方式,逐步實現及拓展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利益,即所謂的「中國大陸強制漸進主義」。過去幾年,中國大陸運用此類策略在「一帶一路」、「南海、東海爭端」、「M503 航路爭議」及「遠海長航」等爭端議題取得戰略優勢。為何中國大陸能夠使用同樣策略不斷提升戰略利益,且受影響國家的不滿及反制行為往往成效不彰,本文以其運用「空域及航路劃設」

手段論析,深入探討其運用在法律、輿論、外交及各類藉飛航需求掩護強制漸進策略之手段,並深研其未來發展及可能因應對策。

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

為了解決免費醫生諮詢的問題,作者高希均 這樣論述:

  到底是個人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還是社會進步,個人才容易進步?   答案是——   唯有提倡進步的觀念,   才能有進步的政策,   產生進步的社會。     在疫情肆虐、經濟受衝擊、施政開倒車的日子裡,   可還記得那顆滿懷熱血、「書生報國」的初心?     讓我們繼續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初衷,   持續奮進,學習進步觀念,一同提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倡導且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年來,一向以身作則,與時俱進,持續撰書與論著,勤耕不輟。     身為傑出經濟學者和教育家的高教授,在七○

年代秉持著「書生報國」的熱切,放下在美國傑出的教職,用關懷社會的心志投身文化出版,接連在1981年發起創辦《天下》雜誌、1982年與王力行創辦「天下文化」、 1986年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四十年來致力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志業,現已成為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集團,積極推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終身學習觀念。     2021年適逢《遠見》雜誌創刊35週年,在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的當下,回顧高教授在《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創立初期撰寫的精闢文章,以及對台灣走向經濟成長、民主提升過程中11位典範人物的回顧,讓讀者一同審視台

灣在經濟起飛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讓大家從中一同找回對國家、社會的關懷與初衷,堅持學習、前進不懈的信念,將進步觀念繼續傳播下去。     值得我們鍥而不捨、持續推動的「進步觀念」   —對人要講究平等的人際關係,不受人情干擾。   —對事要遵守法治的精神,不受特權的影響。   —每人要有是非心、正義感、善盡社會責任。   —每人要有愛國心、責任感、深信自求多福。   —每人要深信一個美好的社會是民主、公平與自由的。   專業推薦     當年高希均的文章〈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高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

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他的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張作錦(《聯合報》前總編輯) 作者簡介   高希均     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

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應聘為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助理教授,七年後升任正教授,並出任經濟系主任(1971–1980)。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年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入選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教授名人堂。二○一三年亞洲大學第一位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四年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二○年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名譽商學博士。二○一六年四月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曾任經合會人力小組顧問、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

、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監察院諮詢委員、國統會研究委員及國內外文教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另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包括《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經濟學的世界》等,並獲倫敦金融時報第一屆亞洲企管著作獎。 |緣起|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 張作錦 |自序|推動進步觀念的初心 高希均 第一部 啟航—八○年代觀念啟航 1 一九

八一年《天下》雜誌創刊詞—經濟是我們的命脈 2 一九八六年《遠見》雜誌創刊詞—為什麼要創辦《遠見》? 3 一九八二年「天下文化」起步—撒下一顆學習的種子 4 二○○二年「小天下」的誕生—以少兒優良讀物為「大格局」催生 5 二○○六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世—呼應台灣的需求 第二部 共擁天下—播種「改」與「變」的進步觀念(1981-1986) 1 我們的企業家在哪裡? 2 創造財富才能照顧低所得 3 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 4 人力投資與人才利用 5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6「經濟人」與「社會人」 7「按道理做」—財經決策的基本原則 8 扭轉財經政策的「無力感」 9 放眼看天下—不做

「國際經濟文盲」 10 灰燼中出鳳凰—「經濟衰退」的教訓:「盡己所能」 11 市場經濟下的「競賽規則」—美國的例子 12 為什麼決策會錯誤? 13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麼? 14 推動進步觀念的絆腳石 15攀登三座經濟頂峰—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16交棒人全力以赴,接棒人全力衝刺 17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 18 白天鵝抑醜小鴨?—減少政府與民間的差距 19 不再是保母,不再是公僕—給公務員應有的尊敬 20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第三部 共懷遠見—栽植觀念之樹(1986-1989) 1 為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投資 2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3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4 如何贏得國際尊敬 5

三星創辦人李秉喆:寧靜與堅強 6 知識之宮:紐約的公共圖書館 7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亞洲四小龍飆向二十一世紀 8 二十一世紀是誰的天下?  9 中產階級社會要靠制度運作 10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11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12 位高、名重、權大,但影響力小—從美國總統想到台灣領導 13 五種「新夾殺」下的企業危機 14 物價變動值得重視,不值得緊張 15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第四部 轉型年代中的關鍵人物 1 蔣經國:深耕台灣的真正的君子 2 孫運璿:台灣第一位工程師性格的政治家 3 李國鼎:一位決策者的高貴靈魂 4 趙耀東:敢想、敢說、敢

做 5 郝柏村:使命感.迫切感.責任感 6 王作榮: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 7 徐立德:成功不必在己 8 孫震:「書人合一」的君子與學者 9 連戰:改變,才有希望 10 錢復:見證台灣政經風雲年代 11 王建煊:政治是「無私的奉獻」 後記 新冠病毒肆虐下的三篇省思 1 川普主政下,遠離「美國第一」—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評斷 2 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3 我們同在一口井裡—在世界失控中的四項覺醒 |附錄| 高希均中文著作年表 緣起   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   張作錦     一九七七年四月間,我在當時的媒體上,看到兩篇署名「高希均」的文

章,字數不多,但觀點新穎,說理動人。經打聽,作者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受當時行政院經建會及台灣大學的邀請回國。我請他吃飯聊天,當然意在約稿。當時台灣雖不富裕,《聯合報》請作者下個小館還是不成問題的,但高先生卻隨意走進一家快餐店,每人一杯咖啡一個漢堡,吃得簡單,談得深入。      (一)「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沒有幾天,稿子來了,是評述「當前經濟觀念」的系列文章,篇篇都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到了第五篇〈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更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那個時代的台灣,還沒有「國際化」,對新知識、新觀念了解不夠,而當時的蔣經國政府,處處以人民生計為念,不僅稅

賦要低,公用事業如水電瓦斯等等費用,都不准漲價,以安定百姓的生活。但高希均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高教授的文章,直如暮鼓晨鐘,社會大眾都聽進去了,人人都能琅琅上口他那句話。高先生因感冒去診所求診,醫生一看表上是高教授大名,堅不收診察費,以感謝他為我們國家所做的「診察」。高先生坐計程車,司機在報上看過他的照片,認出他來,一定要免費送他一程,表示升斗小民的尊敬。     「白吃午餐」不僅激勵了廣大讀者,也激勵了作者自己,高教授在以後短短幾個月內

,接連寫了很多漂亮精闢的文章,提出的都是言人所未言的主張,譬如:     低物價政策是有害的;   公立大學的學費應該調整;   在政府機構裡,公事不可私辦。     當然,不會忘記他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高教授的每一篇文章,都引起社會極大的回響。我雖然沒有跟他詳細談過,但我想他那時一定有兩點感受:   第

一、台灣需要輸入更多新觀念,以促進國家社會的整體進步;   第二、媒體的影響力很大,但報紙是一種大眾讀物,雜誌才能深入而細緻地討論問題。     (二)創辦《天下》、《遠見》與「天下文化」   在台灣辦一本雜誌,那時大概在他心裡已經埋下了一顆種籽。     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一時人心惶惶。大家多認為,台灣應該發展經濟,充實自己的力量,才能渡過難關。如果一般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在美國大學教經濟學的高希均教授,自然更了解這一點。於是他從美國請假回來,邀請殷允芃、王力行兩位女士,又拉上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創辦了以討論經濟問題為核心的《天下》雜誌。在那個「要害一個人就勸他辦雜誌」

的年代,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高教授承擔了最大股份。     當時台灣還有《出版法》,依規定出版刊物要有一位本國籍的人任發行人,負法律責任。高教授在美國任教,尚未返國常住,還沒有恢復戶籍,所以由我擔任發行人,高教授自任社長,殷小姐負責編輯部門,王小姐負責業務部門。但因為人手少,其實都是「共管」。因為當時我是《聯合報》總編輯,報館負責人覺得我兼任雜誌發行人多有不便,沒多久我就辭謝發行人,由殷小姐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王小姐擔任副總編輯,他們幾位堅持要我保留「共同創辦人」的頭銜。     雖然《天下》雜誌一創刊就轟動,發行、廣告、讀者、聲譽都直線上升,但高教授在美國大學有專任教職,只能

短期回來,雜誌的「領導中心」不免有些扞格。我一九八二年去美國休假一年,隨後即留在聯合報系美國《世界日報》任職,其間曾回來與高教授和殷、王兩位小姐共商雜誌的「分合大計」,以求長久發展之道。最後協議,《天下》雜誌由殷小姐負責主持,高教授和王小姐負責「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並另行創辦了《遠見》雜誌。     高教授也許覺得台灣經濟已經站穩了腳步,《遠見》雜誌就比較是一本綜合性的刊物。目標在「傳播新觀念,開拓新視野」。就是希望國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所以叫《遠見》。     沒有知識的人怎會有「遠見」?除了兩本雜誌,加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教授以「豐富閱讀世界」來服務社會。而推廣讀書

,更是他長期的努力目標,他提出「新讀書主義」,有四點倡議: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天下文化」選書嚴謹,高教授堅信:「好書正如好人一樣,有時寂寞,但不會孤獨。」 為了使《遠見》成為「台灣前進的動力」,高教授在他的「出版集團」裡增加好幾本給「青少年」和「家庭」閱讀的刊物;又經常舉辦大型的文化和社會性活動,帶動台灣超越前進。     (三)「天下文化」二○一八年售書高約四十座「一○一」   外人常感覺奇怪,「天下文化」出版了這麼多好書,都是從哪裡找來的?祕密藏在「天下文化」附設的「人文空間」裡。這是台北有名的「文化沙龍」,精力

充沛的高教授,幾乎早、午、晚三餐都在這裡和文化、學術、政經等各界人士喝咖啡、吃簡餐聊天。很多有內容、有分量的好書,都是從「聊天」裡出來的。     如果以文字述說「遠見.天下文化」的成就比較抽象,那就說一點具體數字:事業群二○一八年總銷售書刊是一百七十萬冊。以一冊書平均厚度一.二公分估算,二○一八年總銷售書刊約當四十座台北「一○一大樓」。     高教授在台灣為文化出版事業努力奮戰幾十年,作為他一位長期的朋友,我確知,他的貢獻、他的影響力,就像他形容好書一樣,不僅不孤獨,也將不寂寞。      二○一九年九月發表於《姑念該生》/二○二一年九月摘錄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一 貪汙,不論它是發生在政府或民營的機構,不論它數額的多寡,不論它方式的不同,都是令人痛心的。因為它一面破壞法紀,助長權勢;另一方面又腐蝕民心,造成特權。 台灣三十年來進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人民對政府高階層人員的尊敬與信賴:尊敬他們的品格,信賴他們的操守。 儘管貪汙受到人人指責,但在某些時空情況下,也可能會有比貪汙更可怕的事例。 社會上每一個人,可站在自己的價值系統及知識領域中,參與討論貪汙是否最可怕?有沒有比貪汙更可怕的事例?然後一起來減少這種不幸的現象。 二 筆者則認為:在台灣目前情況下,如果政府部門沒有把其擁有的資源有效地利用,其所產生的經濟後果,遠比零碎的、低階層的、偶發的貪汙更可怕

。 任何國家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國更是如此。這些可用的資源有些是有形的—如可支配的經費(中央及地方)及可調度的人力(各級公務員);有些則是無形的—如合乎潮流的典章制度及受人尊重的國家形象。當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未被充分發揮時,損及的不僅是短期的人民的利益,也是長期的國家的利益。 讓我們假想一些資源誤用的例子: ⑴    興建一個並不急需的工程。 ⑵    延誤一個重大投資的決定。 ⑶    政府對某一事業的投資或者過多,或者不足。 ⑷    政府某一部門的預算偏高;另一部門預算偏低。 ⑸    津貼一個不需要津貼的行業。 ⑹    保護一個不需要再保護的工業。 此外,不切實際的法令、緩慢的

行政效率、有關部門的缺少配合,都減少了政府與民間資源的有效利用。 上述假想的六個可能性,說明了政府部門對資源之誤用可能來自決策時對: ⑴    時間判斷的錯誤(1、2兩例)。 ⑵    數額判斷的錯誤(3、4兩例)。 ⑶    對象判斷的錯誤(5、6兩例)。 更具體地說,政府部門對有限資源之誤用,基本上是來自於對優先次序(priority)的判斷錯誤。

愛滋技術與佈署:探討台灣愛滋政策下的篩檢與權力關係

為了解決免費醫生諮詢的問題,作者陳萱瑀 這樣論述:

自1984年台灣出現第一起愛滋病例後,愛滋病從外來疾病轉變成影響台灣社會的疾病,而台灣在愛滋病防治的歷程中,已發展出一套符合台灣在地的策略,同時也跟隨著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防治目標。我將研究問題聚焦於探究台灣愛滋防網絡的佈署和權力關係,以及篩檢與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本研究以系譜學(genealogy)作為研究方法論,以傅柯(Foucault)所提出的權力/知識(power/ knowledge)與生命權力(bio-power)理論,作為我的研究框架。藉由台灣歷年的愛滋防治計畫、愛滋相關法令、媒體報導與民間團體資料等文本材料,首先,我分析台灣愛滋防治

政策的佈署過程,理解其如何形成穩定的愛滋防治網絡,其次,聚焦在「篩檢」(Screening)這項技術的執行與方式轉變。在初期的愛滋防治佈署中,可以看到台灣受到國外經驗與專家學者論述的影響,後來結合國內的醫療、行政、立法體系、民間團體,塑造成台灣在地的愛滋防治模式,以及互相牽制與輔助的權力關係。在眾多愛滋防治的環節中,我聚焦在「篩檢」的進行與轉變。篩檢技術在台灣愛滋防治的歷程中不斷擴大其檢測範疇,把不同的群體包含在其中,並且不同的主體也在篩檢論述和方式的轉變下,產生從被動到主動的變化。早期人民被被動地接受檢測,近年更號召民眾主動參與,篩檢也以不同的形式進入私領域。在篩檢逐漸的滲透進人民的生活日常

,也使人民成為柔順的肉體,國家權力得以進行治理的過程,在此權力互動之下更鞏固台灣的愛滋防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