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口湖鄉公所也說明:... 推廣協會辦理2022第三十四屆大墩陽光冬令營活動訊息. 民政課, 2021/11/15, 20 ... 縣內機關通訊. 縣內機關通訊. 友好連結 ... 口湖公所親送年菜關心獨老迎接新春 ...

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行政研究所 陳慶瑞所指導 杜昌霖的 以平衡計分卡概念建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 (2017),提出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童課後照顧班、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賴志彰所指導 陳彥文的 頂山村聚落發展的歷史變遷 (2009),提出因為有 鹽田、宋江陣、頂山代天府、虱目魚、頂山的重點而找出了 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內湖區公所辦理「110年全國性公民投票」選務投開票所 ...則補充:四、隨函檢附110年全國性公民投票選舉投開票所工作人員登記資料卡1份,請逐項填列完整,免備文傳真(02)2794-1474 或逕送本所民政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區公所經建課組織改制後大部分的人力都在舉辦參與式預算,在先進的公民社會裡確實是深化民主的方式,但卻有很多繁雜的程序及未確實移交的業務需要改變。

在105年業務一條鞭後我就不曾發文給內湖區公所和南港區公所,因為沒有必要,這早已不是區公所的職掌了。但現在經建課卻還是常常被叫到現場會勘,回到區公所又開始忙參與式預算繁雜的公文程序。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樣,真的沒必要!對此我要求民政局局長回去精簡參與式預算的程序,也別再去會勘鄰里公園和八米巷道,與其大部分都在浪費時間做表面功夫,還不如讓承辦去當里幹事還比較有生產力。

另外,針對移交的業務,我特別查看過去各區道路維修的狀況,士林、北投區案件量較多竟然要等一年,我也要求局長回去檢討。

以平衡計分卡概念建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

為了解決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的問題,作者杜昌霖 這樣論述:

  兒童照顧班是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七十六條第三項規定訂定而准予設立的;其目的為招收國民小學階段兒童,於學校上課以外時間,提供以生活照顧及學校作業輔導為主之多元服務,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支持婦女婚育及使父母安心就業。教育部推動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班,由學校提供場地,以平價方式,提供家長兒童課後照顧的選擇,為減輕經濟弱勢家庭之負擔,對於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原住民學生採取補助方式,使其得以優先並免費參加。  本研究的研究動機是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定期或不定期至課後照顧班、中心視導、稽查,其中安全措施相關業務之稽查,應每年至

少辦理一次。另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視導、稽查課後照顧班、中心時,得要求其提出業務報告,或提出相關資料、文件;課後照顧班、中心之負責人或相關人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而這二項視導及稽查之相關規定,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從法條的規定看,看不出任何辦理的績效,而且由各縣市主管機關自己訂定辦法,更彰顯出對兒童課後照顧班辦理績效評估沒有一致的標準。  Kaplan和Norton首創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 BSC),而這個概念成為現代組織經營管理中一個重要的工具,許多企業組織也將其奉為圭臬,除了保留傳統的「財務」構面,並加上「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與「顧

客」三個構面,透過這四個構面及其衡量指標,發展出一套能測量驅動未來績效的衡量系統。國民小學可歸屬於非營利機構的範疇之內,亦可運用平衡計分卡衡量其組織績效,因此近幾年來,平衡計分卡在教育組織的運用與研究有增加的趨勢,本研究也是希望藉由這股研究熱潮,以平衡計分卡的觀點來建構兒童課後照顧績效評估指標。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平衡計分卡在非營利組織應用之理論基礎,再以平衡計分卡的觀點來建構課後照顧班績效評估指標,作為相關單位運用參考依據。其研究架構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為焦點團體座談,首先以文獻分析建立理論基礎,並邀請教授、國民小學實務工作者的校長與主任、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學校委辦單位負責人與教

育局承辦此業務的承辦人擔任焦點團體座談人員,經過焦點團體座談來初構兒童課後照顧績效評估指標(即第一次德懷術的問卷);第二階段為建構兒童課後照顧績效評估指標,是將第一階段所建構之初稿透過邀請之德懷術小組成員進行三次德懷術問卷調查,經過質性分析與統計分析,來確定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績效評估指標及排序。  經過焦點團體座談與三次德懷術問卷調查,完成了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建構兒童課後照顧班績效評估指標。整個績效評估指標共分為四個構面,十一個策略目標,及六十四個績效評估指標。希望藉由這個績效評估指標的建構,各國民小學在辦理課後照顧班時,都能有所依循,也提供學生一個舒適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家長安心就業,並且讓課後照

顧服務人員不斷精進與自我成長,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品質,並配合完善的學校行政協助,讓國民小學課後照顧班的功能能更落實。在建構績效評估指標十,評估指標的內涵簡單區分就是課後照顧服務人員、學校、與委辦單位來進行。依據此績效評估指標,對於相關人員與單位建議如下:一、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能不斷充實課班級經營的能力、能有課程設計的能力、能加強親師溝通的能力、能充分運用學校的空間與設備。二、學校行政:學校負責此業務的行政人員,一定要熟稔相關的法規並依規定辦理各項事宜、如是委託辦理,更應注意招標的公平性與合法性,殷實簽訂契約、提供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三、學校或委辦單位:對於課後照顧服務人員的福利與權益一定要依規

定辦理、強化各種校園安全措施及提供多元化學習課程與活動、能制定校內各種有關課後照顧班的規定與辦法並確實執行。四、教育主管機關:在行政減量的角度下,明確訂定課後照顧班績效評估指標,轉發給所屬學校參酌。在評鑑減量的角度下,可以從此建構的績效評估指標中,擷取所認知重要性的績效評估指標來進行評鑑。從行政三聯制的角度下,適度的評鑑是應該的,可以挑選重要的績效評鑑指標,放入學校評鑑指標中。

頂山村聚落發展的歷史變遷

為了解決內 湖區 公所 民政課的問題,作者陳彥文 這樣論述:

頂山村是臺南縣七股鄉二十三村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村落,在老一輩人的口中,頂山村在七股鄉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論文研究主題在於探討頂山村從清領時代至今的政治活動、經濟產業、教育發展、信仰文化等種種變遷,並對村內各大姓宗族發展做詳細的介紹。 本研究以對頂山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作為歷史分界線,1937年頂山子附近魚塭被日人強收為鹽田,造成產業的轉變;1971年虱目魚價開始飆漲,造成許多頂山人因此富甲一方。論文分成1937年以前、1937年至1971年、1971年至今,共三個時期來陳述,試著從社會學與人類學的角度來說明頂山村的歷史變遷。清領時期本研究區是臺江內海的一座小島,以捕魚養蚶維生,先民蓋草寮居

住,故名蚶寮山子。研究者試著利用私家文書、族譜探尋頂山村真正成庄的概略年代。道光三年的曾文溪改道,廣大海埔地浮覆,蚶寮山人開始從事淡水看天塭的養殖,養殖的高利潤讓蚶寮山聚落不斷擴大,人口擴張之下,帶動鄰近的聚落中寮及下山子寮的開發,至今在血緣上、信仰上都是血濃於水的兄弟庄。到了日治初期,鹹水虱目魚養殖開始發展,因為經濟效益高,收入豐碩,聚落面積持續擴大,頂山村人口也持續的擴增。日治末期1937年,工業與戰爭需要,日人政府實施強硬政策,強收頂山村民五百甲魚塭,南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將魚塭耕為土盤鹽田,導致村民田產盡失,勞燕分飛。走投無路的居民只能任由日人擺佈,成為承攬曬鹽的鹽工。1937年後到197

1年代,日人強硬政策的後遺症持續延燒,鹽工們希望鹽田可放領,卻又成為一場空。好在後來經濟起飛,虱目魚養殖蒸蒸日上,政府也在鹽工考察之後開始重視鹽工生活,鹽工福利增加,頂山村人口數遞增,開始建學校、蓋衛生所,發展宋江陣。頂山人政治勢力也在此發芽生根。民國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經濟持續起飛,許多外地發展的士紳回饋鄉村,保興宮拆除重建代天府,舉辦五朝清醮,登刀梯、釘梯,是信仰的高峰期。到了九十年代,產業蕭條,深水虱目魚養殖提昇產量改變特有季節性,使虱目魚價格大幅下跌;鹽業福利高導致臺鹽連年虧損,再加上機械化鹽灘精簡人力,後來全面廢曬,造成頂山村無產業發展,成為高齡化的村落。面對人口流失,附近的工業區與機

場開發又因環保問題胎死腹中,已成立的臺江內海國家公園又未將頂山村規畫在內,面臨大臺南市的到來,頂山村已失去人潮,如何挽回頹勢,開創另一春,有賴當地社區發展協會規畫完整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