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銘寫的 2021國考大師教你看圖學會行政學:100%精準命中,全面掌握出題趨勢〔十二版〕(高普考、地方特考、國民營考試) 和傅廣宛的 公共政策制定與公民參與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共政策学基础也說明:非官方决策者,则是指那些虽参与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而自身却不拥有制定公共政策合法权力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3)西方国家的官方决策者. 立法机关; 行政决策机关; 行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千華數位文化 和中國社會科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事務研究所 蘇彩足所指導 沈佩蓉的 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之政策形成過程——多元流程模式之觀點 (2020),提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政策、受僱醫師勞動條件、多元流程模式、議程設定、政策形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管理學院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李家宗所指導 胡秋葉的 準公共化幼教政策之研究 以臺中市某幼兒園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幼兒園、準公共幼兒園、準公共化幼教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公共政策則補充:公共政策 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共政策制定過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1國考大師教你看圖學會行政學:100%精準命中,全面掌握出題趨勢〔十二版〕(高普考、地方特考、國民營考試)

為了解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問題,作者楊銘 這樣論述: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國考大師又猜中題目啦! 破天荒!最新試題精準命中!   ◎命中率最高!考點精準狙擊   本書掌握行政學重點,透過基礎篇、進階篇、強化篇三部曲,逐步累積考科能力,考點精華絕不遺漏。就108年高考而言,申論題部分竟完全命中!這般驚人的高命中率,是國考大師楊銘根據自身考試經驗而來,並配合80/20法則:「80%題目出自20%的重點」。國考大師將歷年考點整合,適時補充最新管理概念及時事議題,成了這20%的精華。課文內容搭配本書所附「行政學趨勢分析與準備方向」、「最新試題及解析」,必定能在考場所向披靡!   ◎強者之路!圖表化彙整概念   本書摒棄冗長論述,採清晰條列

方式,輔以大量圖表生動說明,並由歷屆考題中探尋還原各章節重點所在。本書第一篇為基礎篇、第二篇為進階篇、第三篇為強化篇,章節編排為:重點精要、牛刀小試、鑑往知來、精選試題,內容鉅細靡遺,圖表將近百幀。不僅針對高普考,亦針對國民營考試,可謂全方位參考書。   書中另羅列國內大學重點考題,因各大學教授常擔任國考命題委員,且各研究所同型考題往往較國考早一、二年出題,可為準備國考趨勢的重要參考。期望能略盡棉薄之力,以助學子榮登金榜。   行政學趨勢分析與準備方向   近年來的考試有一個取向值得注意,就是往常高考(三等)的選擇題命題,相對於普考(四等)、初等(五等)較為簡單,但增加了一些具有辨識度題

目,如考了一些情境(實例題)、法規內容、行政學者專論、跨領域題(財務行政、政府危機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例如法規部分有考過地方制度法、財團法人法、公共債務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行政程序法、地方稅法通則、政府資訊公開法、災害防救法等;公共管理的跨域治理、知識型組織等內容;公共政策的羅迪斯(Rhodes)之權力依賴理論、〈政府組織改造回顧與展望〉專論等。   選擇題在各章節命題分佈,整體而言,似乎公共政策比例略有下降趨勢;財務行政與人事行政比例略有增加,兩者約佔18%,其比重互有增減,今年財務行政比重高於人事行政。另外,行政學理論基礎則仍維持在10%,行政運作維持在12%,行政變革

比重則逐漸提高中,平均維持在10%以上。行政的核心價值比重略有提升,公務管理則少有考題出現。基於這樣的認知,在對應方面有幾點建議:   1. 準備選擇題方面,課文任何一個環節都須注意,為求高分雖考古題仍占大部分,但還是要注意「三年內考古題」限制的禁箍,防止枝微末節題型的出現。   2. 多做題目並培養從題目判斷「關鍵字能力」,如看到新公共管理的題目,會馬 上聯想到市場性、公共選擇理論、成本、結果導向……,要是有公共性或黑堡宣言的選項,就不對。   3. 準備申論題部份,從80-108年各類考試行政學科目,能考的題目幾乎都已出 過,而還是沒有考過就是尚未被發現。所以準備應由各類考試獨立來作

分析,例如高考試題往前推3-5年已考過試題(排除),頂多再與地方三等比較。如此,幾乎就可精準推估可能出題的方向。   4. 在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考科中申論題常會有理論結合實務的題型,行政學也陸續出現這類題型,所以在準備時尤應加強這方面的應對。   5. 行政類科中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都是由行政學獨立出來,所以在閱讀時,應融會貫通,答題時可相互為用。   6. 與考試科目有關的資料,如期刊、論文最新論述、最新法規條、歷年考古題、考試科目命題大綱,亦應稍加留意。本書會盡力幫讀者蒐集完備。   7. 近年學界或政府關注的議題,也是考試的重點,如參與式預算、跨域治理、公私協力關係、政府審計等。

本書特色   ◎鑑往知來,經典考題全面搜羅   ◎課程架構圖解,重點精要精準命中   ◎大師嘉言精選,專有名詞輕鬆破解   作者簡介 千華名師──楊銘   《公共管理(含概要)頻出題庫》   《行政學(含概要)頻出題庫》   《公共管理(含概要)精讀筆記書》   《初考大師教你看圖學會行政學大意》   《國考大師教你看圖學會行政學》   《行政學(含概要)歷屆試題精闢新解》 作者的話 行政學趨勢分析與準備方向 參考書目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行政綜論 一、行政學的意義 二、公共行政界說 三、行政學的特性與功能 四、行政學的範圍與內容 五、行政學研究方法與

途徑 六、行政學的典範變遷 七、行政學目的 八、行政管理之要素與資源 九、行政歷史發展過程 十、行政與政治的關聯性 十一、行政與企業管理的比較 十二、公共行政與私人企業分合關鍵 十三、公共行政關切重點 十四、行政學本土化 第二章 行政學基礎理論 一、傳統理論時期(1887-1930) 二、行為科學時期(1930-1960) 三、整合理論時期(1960-) 第三章 行政組織理論 一、組織的意義 二、組織意象 三、組織理論發展 四、組織目標 五、組織的分類 六、行政組織的類型 七、組織結構 八、組織結構分化 九、組織結構型態 十、未來組織發展趨勢 十一、我國行政體系 第四章 組織動態與發展 一

、組織行為 二、組織衝突 三、組織氣候 四、組織文化 五、組織學習 六、學習型組織 七、組織發展 八、非正式組織 九、組織經濟學 十、組織病象與診治 第五章 行政運作 一、行政決策 二、行政領導 三、行政授權 四、行政激勵 五、行政溝通與協調 六、行政監督 第六章 公共政策 一、基本概述 二、公共政策制定過程 第七章 行政環境 一、一般環境系絡 二、運作環境 三、各國行政的研究 四、行政系統與環境互動 第八章 行政的核心價值 一、公共行政的本質與核心價值 二、行政行為的價值 第九章 人事行政 一、基本概念 二、文官制度演進 三、人事行政研究途徑 四、政務官與事務官 五、人事行政組織結

構 六、人事分類制度 七、人事政策 八、考銓制度 第十章 財務行政 一、基本概念 二、我國財政制度 三、政府財政收支 四、政府預算制度 五、政府會計制度 六、政府決算制度 七、政府審計制度 八、公共財務管理 第十一章 公務管理 一、環境管理 二、文書管理 三、事務管理 四、資訊管理 第十二章 行政變革 一、組織面改造 二、制度面改造 三、行政管理技術導入 第二篇 進階篇 第一章 行政大事記 第二章 經典人物篇 第三章 嘉言集 第四章 行政學專用名詞 第五章 行政學泰斗 第三篇 強化篇 第一章 模擬測驗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二章 大專院校試題精選 選擇題 解

釋名詞 申論題 第四篇 最新試題及解析 106年 高考三級 106年 普考 106年 台電新進僱用人員甄試 106年 地特三等 106年 地特四等 107年 高考三級 107年 普考 107年 台電新進僱用人員甄試 107年 地特三等 107年 地特四等 108年 高考三級 108年 普考 108年 台電新進僱用人員甄試 108年 地方特考三等 108年 地方特考四等試題 109年 台電新進僱用人員甄試 109年 高考三級 109年 普考

公共政策制定過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之政策形成過程——多元流程模式之觀點

為了解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問題,作者沈佩蓉 這樣論述:

過去數十年來,受僱醫師的勞動權益並未獲得完善保障,醫師宛若白色巨塔裡陷在工作過勞圈套之中的隱性受害者。約於2011年以前,受僱醫師適用勞基法此議題並未獲得政府當局之關切,爾後,隨著醫師過勞與職災事件接連發生,主管機關開始設想應如何保障受僱醫師的勞動權益,並改善其過勞情況。 然而,於2011年至2018年此階段,對於受僱醫師是否適用勞基法之議題,醫院代表、相關政府部會、受僱醫師本身與利益團體等多方行動者可謂為莫衷一是,各有各較偏好的建議方案,而較難形成具體政策共識。 終於,時序發展至2018年,基於主管機關首長輪替,且各方政治能量已匯聚於本議題之上,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的政策窗開啟,

而成為推動此政策的絕佳時機,最後主管機關決定於2019年9月1日起,僅將受僱醫師中的住院醫師此群體適用勞動基準法,並將其納入為勞基法第84條之1的工作者範圍。 本研究以多元流(multiple streams)視角分析本政策形成之歷程,以探究本政策形成過程,並分析影響本政策決定形成之主因。綜合研究結果與發現,本研究之結論可分為以下三者,首先於本政策形成過程中,問題流、政策流、政治流並非全然獨立地流動,而是會嘗試引導或影響其他流程之發展;又當政策方案被擬定後,特定方案仍有捲土重來或重新被政府檢視或採納之機會;最後,於本政策中並不具明顯擔任政策企業家角色之人,政策窗之所以得以成功開啟,實乃仰

賴於各量流逐漸發展純熟,如利益團體長期努力與行動的成果,加上整體政治環境的支持等因素,而促使實現決策的絕佳時間點終於來臨。

公共政策制定與公民參與研究

為了解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問題,作者傅廣宛 這樣論述:

在公共政策實踐中,公民參與的動機、程度、途徑、方法以及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績效等可以設立科學的、與實際相吻合的數量指標進行量化評價。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為了增強對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問題研究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可靠性,《公共政策制定與公民參與研究》從研究方法的革新入手,在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和文獻調查即實地調查涉足六6個省、市、自治區,5000份問卷調查結果則來自於全國除港澳臺之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基礎上,在量化層面上對我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問題展開討論。 目的在於從紛繁複雜的公共政策現象中抽象出能夠準確反映政策規律的數學模型,並通過對數學模型的進一步研究,獲得其它研究尚未涉

足的、經由數學方法推導而來的,並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正確結論,以有利於推動該問題的研究向縱深發展,並對目前靠前政治學研究方法的革新。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相關研究狀況的梳理與評述 三 主要研究概念的界定與闡釋 四 研究方法、路徑及框架 五 研究範圍、使用材料及創新 第一章 政策制定中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的背景與功能 第一節 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背景 一 人民主權思想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 二 公共選擇理論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 三 治理理論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 第二節 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現實背景 一 政府職能轉變拓展了公民參與政策

制定的現實空間 二 經濟全球化為公民參與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組織基礎 三 市場經濟發展增強了公民參與政策制定的權利意識 四 公民文化程度提高影響了公民對政策制定的關注度 五 資訊技術發展提供了公民參與政策制定的便捷互動條件 第三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非線性功能 一 促進政策制定科學化的非線性功能 二 提高政策合法性的非線性功能 三 強化公民監督的非線性功能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的基本認知 第一節 調查的基本設計 第二節 調查的描述性統計 一 樣本的代表性 二 樣本的均衡性 第三節 公民對於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關注度 一 公民對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關注度和淡漠度 二 關注度隨著年齡增長

而變化的過程呈現類似拋物運動規律 三 年收入與關注度之間存在低度正相關關係 四 文化程度與關注度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關係 五 職業對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關注度的影響 第四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動機 一 政治制度對於公民參與動機的影響 二 社會性別對於公民參與動機的影響 三 文化程度對於公民參與動機的影響 四 年收入對於公民參與動機的影響 第三章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觀形態研究 第一節 公民瞭解公共政策資訊的第一管道 一 公民瞭解公共政策資訊的主要管道 二 社會性別對公民瞭解公共政策資訊管道的影響 三 文化程度對公民瞭解公共政策資訊管道的影響 四 年收入對公民瞭解公共政策資訊管道的影響 五

年齡對於公民瞭解公共政策資訊管道的影響 第二節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的頻次分佈 一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的頻次分佈概述 二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頻次的縱向分佈 三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頻次的橫向分佈 第三節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的主要類型研究 一 按照結果取向劃分 二 按照參與過程劃分 三 按照參與動機劃分 四 按照參與主體劃分 五 按照參與階段劃分 第四章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觀形態研究 第一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 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偏好 二 社會性別與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偏好 三 文化程度與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偏好 第二節 公民參與的途徑研

究 一 公民表達政策建議的高度偏好途徑 二 公民表達政策建議的普通偏好途徑 三 社會性別對公民參與途徑的影響 四 文化程度對公民參與途徑的影響 第三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績效 一 社會性別與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績效 二 文化程度與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績效 總結與展望 附錄 調查問卷(主體部分)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準公共化幼教政策之研究 以臺中市某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問題,作者胡秋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幼兒園之個案研究,了解相關關係人,包含幼兒園之園長、教保員、家長,教保服務人員對該園所加入準公共幼兒園的理由與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後的差異及建議。準公共化政策初期招來許多非議,但準公共化政策確實降低家長在育兒經濟上的負擔,彌補了公立幼兒園不足。透過本研究結論可做為政府單位、幼兒園管理階層以及教保相關人員未來研究與參考。本研究結論如下:1、政府在財政許可前提下,應持續推動公立幼兒園的普及化2、中低收入戶身份核實方面能再加強,把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3、維持合理師生比不僅是守法,也會讓整體教學品質獲得提昇。4、園所規章制度盡可能公開透明,讓全體成員行事有所目標及

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