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逸散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說明:密封處、填塞物之洩漏或冷媒之逸散。 本公司逸散排放源有冷媒逸散(R-134a、R-410a、R-408a、R-404a、 ... 能源間接排放量(範疇2)計算的是與進口/外購電力、熱或蒸氣產.

中華科技大學 土木防災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謝宗榮所指導 羅智騏的 山地區域公共防災系統運作碳足跡統計研究-以宜蘭某分隊為例 (2019),提出冷媒逸散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山地、公共防災、碳足跡、消防單位。

而第二篇論文環球科技大學 觀光與生態旅遊系環境資源管理碩士班 鄭百佑所指導 鄭全志的 溫室氣體盤查及減量策略評估-以化學材料製造業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溫室氣體盤查、直接排放溫室氣體、間接能源排放溫室氣體、褐煤的重點而找出了 冷媒逸散計算的解答。

最後網站附件一設備之冷媒逸散率排放因子則補充:9, (1)冷媒逸散量可參考附件一設備之冷媒逸散率排放因子. 10, (2)「溫室氣體盤查表」中,若有貴單位外購蒸汽,請於欄位中自行填寫外購蒸汽排放係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冷媒逸散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山地區域公共防災系統運作碳足跡統計研究-以宜蘭某分隊為例

為了解決冷媒逸散計算的問題,作者羅智騏 這樣論述:

地球暖化為現今全球矚目的議題,溫室效應逐年擴增以致於氣溫升高及氣候型態改變,而現今環保、永續發展已成全球共識,如何節能減碳成為各國努力目標,過去在國內企業及政府學術單位皆利用溫室氣體盤查程序做碳排放研究,目標以如何有效率地使用該研究減少碳排放量,來增進公司運作效益、降低成本等經濟上考量,世界各國政府及企業均努力採取各種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以改善能源效益及鼓勵更佳的能源及碳管理。國內對於碳足跡統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品製造、營建產業及運輸研究上,但對於公共防災系統及公務部門之碳排放探討,尚缺明確之研究論述與客觀標準流程,而山地公共防災系統運作期間因機動性勤務較複

雜,現場資訊蒐集不易,成為統計碳足跡上研究的門檻障礙。本研究係以宜蘭山地消防單位大同分隊為例,藉由生命週期評估 LCA(Life Cycle Assessment)架構中,以各項碳排放項目為範疇,從材料取得階段、生產製造階段、成品運輸階段等過程的碳排放盤查評估,亦即從大同分隊平時各項勤務營運時之二氧化碳排放影響方面進行評估分析。研究統計結果顯示大同分隊整體碳排放量每年78,653.64472 kgCO2e/年,其中依ISO 14064歸類於範疇1排放源之車輛器材使用以及分隊瓦斯、冷媒逸散總共排放47,797.707 kgCO2e/年,約為61%,範疇電力使用碳排放量為2,312.41 kgCO

2e/年,約為3%,而來自於範疇3之自來水、民生使用及車輛通勤之碳排放量為28,543.528 kgCO2e/年,約為36%。

溫室氣體盤查及減量策略評估-以化學材料製造業為例

為了解決冷媒逸散計算的問題,作者鄭全志 這樣論述: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及,2100 年時全球平均溫度將增 加攝氏 3.7 度至 4.8 度,「節能減碳」議題亦隨著近年來溫室效應對全球氣 候變遷之衝擊,已是企業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進而要求企業應以永續能 源為理念而推動。我國秉持著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亦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及「京都議定書」精神,即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主軸推動「溫室氣體減 量及管理法」,目前首乃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公告『二氧化碳、甲烷、 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六氟化碳及全氟化碳』等六種氣體為空氣污染物, 優先推動溫室氣體排放量申報作為溫室氣體管理制度推動之基礎。本研究依據 CNS 14064-1、行政

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盤查及登錄指 引及溫室氣體查驗指引所載相關準則,並參考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以某 化學材料製造業為盤查對象,進行 2014 年溫室氣體盤查,並定性及定量 以排放係數法而加以分析及瞭解其排放量主要分佈。本研究依研究資料顯 示結果進行分析,並建議減量策略評估,研究資料顯示,直接排放溫室氣 體排放量(範疇 1)為 32,091.659(公噸 CO2e/年),佔總排放量 60.27%,間接 能源排放溫室氣體排放量(範疇 2)為 21,150.516(公噸 CO2e/年),佔總排放 量 39.73%,比較直接及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直接排放溫室氣體以褐煤 23,498.7120(公噸 C

O2e/年)佔 73.22%,天然氣 4,049.7743(公噸 CO2e/年)佔 12.62%及低硫燃料油 3,406.5292(公噸 CO2e/年)佔 10.61%為前三大佔比, 佔範嚋 1 總排放量 96.45%,間接能源溫室氣體為外購電力為主佔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