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出版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出書出版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鳳香寫的 好夢對策:不可忽略的健康解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作者版稅10%合理嗎?出版人算給你看 - 工商時報也說明:再扣掉作者版稅「300x2800x10%」是8.4萬元,收入已經低於支出,「出版社出一本書,首印3000本是賠錢的,而且通常有八成的書都是這樣。」 ...

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系研究所 張秀蓉所指導 陳冠垣的 性靈的追求:袁枚的隨園與詩論 (2018),提出出書出版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袁枚、性靈、追求、隨園、詩論。

最後網站白象文化出版社出書上架自費出版代理經銷書店宣傳台中- 自費 ...則補充:全民出書時代來臨. 自費出書的領導者 ... 服務,由作者的立場替您提出各種建議;傳統出版社把你當成領取版稅的作者,你的書是準備替出版社上戰場賺錢打拼的搖錢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出書出版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好夢對策:不可忽略的健康解密

為了解決出書出版社的問題,作者王鳳香 這樣論述:

  華文出版史第一部清楚解析「夢與身心」的都市減壓書!   你,才是夢的主人!找回做夢的主導權!  做好夢睡好覺,打造正面能量!   49個【案例分享】,引入「夢」的神祕  48個【鳳香索隱】,簡單明確的解釋夢的涵義  29個【好夢對策】,教你擺脫噩夢襲擊!  夢是潛意識,透露出自身重大訊息   特別是「健康」的機密!  雖然你曾忽略過,但夢已成為預防醫學的重要指標。   ★ 王鳳香博士以中醫、心理學、哲學背景和豐富臨床經驗,並開創從《黃帝內經》探討疾病與夢境的關連,真正符合醫學和科學,脈絡清楚的釋夢書。   ★ 生命最多的時間給了睡眠,做夢決定了一生的身心靈健全。唯有了解夢,才能更深入了解自

我;唯有打破噩夢,即可更健康的過活!   ★ 夢的忠實發言、毫無掩飾的建議與提示,慷慨的給出線索,直指痛處;剩下的,只是想不想聽,聽懂了多少、接納了多少!   從遠古的傳說——噩夢報病,到傳世經典——《黃帝內經》;從趙氏孤兒慘案背後的三個離奇夢境,到每個臨床的經驗,從《老子》、《周易》,到佛洛伊德、榮格,各家經典深入淺出!   本書貼心打造:  *教你如何做好夢、睡好覺,去除百病  *夢對身體健康的全面檢視  *夢與疾病的連結:《黃帝內經》怎樣認識夢?《黃帝內經》夢診的依據  *自我「夢診」的步驟   ★ 夢的健康解密,搶先看:  ◎不應該抱怨夢,而應該感謝它、傾聽它,它是你內心發出的信號,甚

至是警鐘!  正常情況下,做夢不僅不會影響睡眠,反而對睡眠具有保護作用。夢能自覺吸收外界的干擾資訊,避免驚醒。   ◎睡眠品質差不關夢的事,而是身心狀態不佳的反映。夢還具有處理情緒的作用。   ◎夢就是這些情緒的反映,記得夢就記得情緒,第二天的理性思維就會被情緒干擾。因此,過度理性的人的潛意識就會採取記不住夢的策略,以便讓自己的理智更清醒。   ◎病理因素觸發、喚醒了潛意識中的一些不愉快記憶,並將其形象化,變成一個具體場景,這就是噩夢。   ◎焦慮夢可誘發胃痛,恐懼夢可誘發肩背痛,悲痛的夢可誘發胸悶、心絞痛等。這些軀體的痛苦強迫夢者停下日常的繁雜事務,面對自己的身體。   ◎現代臨床發現,冠心

病及心臟病患者,往往夢到被追逐的情景,心中十分恐懼,想呼喊但喊不出,想逃跑也跑不掉,往往會突然驚醒。   ◎如果一個人反覆做墜落的夢,次數很多,或者墜落夢伴有極強的恐懼、焦慮等情緒,就應該引起高度關注,可能是身體功能衰弱的信號,是疾病的預警;也可能是心理的某種情結發出的強烈信號,呼喚心理幫助。   ◎每晚睡覺前,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我在夢裡可以回頭看看對方,瞭解對方。」這樣暗示幾次後,就會發現自己的夢發生了變化。我們恐懼的多是未知的東西,當充分瞭解以後恐懼情緒會自然消失。   《好夢對策:不可忽略的健康解密》是心理學博士王鳳香女士的臨床諮詢筆記。本書打破心理學與釋夢術的神祕界限,讓我們重新

理解夢境對於生活的真正意義,並幫助我們釋放看不見的、卻又反映在夢中的壓力。作者以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生動活潑、簡單易懂的筆法,給受噩夢反覆煎熬的都市人,注入一劑提升幸福與健康的心理養生祕方。讓我們通過夢的法門探索謎一樣的自我,每面對一個個案都是翻開一部經典的書籍;每研讀一本文化經典都是一次自我療愈的旅程。 作者簡介 王鳳香   出生於中醫世家,大學中醫本科畢業,碩士、博士轉攻心理學,並師從國學泰斗朱伯崑先生弟子張其成教授,從心理學角度重新思考中醫文化經典,奠定中醫學與現代心理學結合的基礎。王鳳香善於心理諮詢,配合中藥及中醫相關療法治療,運用在心理諮詢臨床上,每每獲得不凡的成就。現為大陸第二炮兵總

醫院心理科醫師,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特約心理專家,並在各大報章媒體專欄連載。 【導讀】你未曾認真對待過的你【自序】 輯一  夢與境——重新認識「夢」在生命中的角色第一章:人生有「夢」才完整01. 失眠不關夢的事——現代人距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了02. 無夢才是真煩惱——在潛意識狀態下避免意識的干擾03. 「不做夢」是因為記不住?——隔離情緒的生存策略 案例分享:看看右邊有什麼過來!04. 有夢最美——夢是生命力的象徵 第二章:夢與身心健康的關聯※ 一個典故引出的話題:趙氏孤兒慘案背後的三個離奇夢境01. 噩夢報病——潛意識裡的疾病預警能力02. 噩夢的心理預警作用——潛意識對自我認同的邀請

案例分享:當他貼近的瞬間,變成了一條冰冷而可怕的毒蛇03. 干預噩夢好不好?——有效喚醒噩夢的方法04. 創傷為噩夢之源——恐懼扮演著扣動扳機的手指05. 夢裡回頭看對方——利用噩夢調整心理狀態※ 噩夢對魯迅先生的影響 第三章:多夢背後的身心失衡01. 亂夢紛紜——提醒現實壓力過大 案例分享:男人猛然拔出一把匕首,刺穿了女人的喉嚨 好夢對策:睡前做放鬆,減少夢中夢02. 離奇怪夢——提示真實資訊過少 案例分享:一個全身赤紅的女生,正坐在教室談笑風生 好夢對策:意志力薄弱時,容易做怪夢03. 反覆出現的夢——提示被某種情結嚴重困擾 案例分享:有個玻璃人形的東西向自己壓過來 好夢對策:青春期的性夢

,不影響健康04. 被痛醒的夢——究竟有沒有痛? 案例分享:肚子好好的,哪兒都不痛呀 輯二  夢與診——《黃帝內經》怎樣認識夢? 第四章:夢與疾病的神秘連結01. 號一號夢的脈搏——夢的診斷語言 案例分享:他的奶奶不停地追著他餵食物 好夢對策:夢的放大作用02. 最早的夢診理論——夢的三種性質 好夢對策:當代名醫是怎樣認識「夢診」的 第五章:《黃帝內經》夢診的依據01. 「天人合一」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案例分享:僵屍從棺材中走出來,伸手抓我 好夢對策:貪食症大多是心理原因導致的02. 身體的「象」系統——人的身體會「說話」03. 夢象與其弦外之音——黃帝內經》中的「十一病夢」04. 《黃帝

內經》的診夢路徑 之一:夢診的核心在於辨別陰陽之二:利用「象」系統診斷與夢相關的臟腑及其功能之三:根據夢象和情緒探究夢的成因之四:應運季節和時間而生的「時令夢」 第六章:「夢診」的步驟01. 獲取夢診材料 記錄夢圍繞夢展開積極想像02. 從一個「夢診案例」展示如何診夢 案例分享:我又挖了一個大坑,把棺材更深地埋起來 輯三  夢與證——《黃帝內經》典型病夢的現代解讀 第七章:上盛則夢飛01. 小孩子愛做飛翔的夢 案例分享:我坐著太空船去摘懸崖邊的橘子 好夢對策:點壓「神門穴」能安心神02. 想像力豐富的人愛做飛翔的夢 案例分享:我對著站在地上的母親和姨媽喊:「我會飛!」03. 人在春天易做飛翔的

夢 案例分享:我忽然感覺腳下生風,雙腳騰空飛起04. 逃避現實的人愛做飛翔的夢 案例分享:總也飛不出那片地方,醒來以後覺得很累、很疲勞 第八章:下盛則夢墜01. 老年人愛做墜落的夢 案例分享:總是夢回故鄉,在故鄉的山上飄然而落02. 思維受限的人愛做墜落的夢 案例分享:腳下忽然一滑,墜入萬丈深淵03. 人在秋天愛做墜落的夢 案例分享:只見她縱身一躍,從窗口消失了04. 被恐懼情緒困擾的人愛做墜落的夢 案例分享:他們倆身體糾纏在一起,從一處懸崖縱身「飄」下 第九章:甚飽則夢予01. 愧疚心理導致的嘔吐夢 案例分享:一個男子站在路邊嘔吐,吐了很多很多02. 心理壓抑導致的嘔吐夢 案例分享:後來吐紅

水,再後來就吐藍水 好夢對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03. 厭惡感導致的嘔吐夢 案例分享:嘔吐物從二樓逕直落到院子的地上04. 社會適應不良導致的嘔吐夢 案例分享:他趴在床邊開始嘔吐,吐出很多黏稠的食物狀東西 第十章:甚飢則夢取01. 一語雙關的「口渴」夢 案例分享:寶哥給我買了一大袋豆漿和一根很粗的長山藥 好夢對策:夢中的雙關語02. 餘香滿口的「杏」夢 案例分享:醒來很久仍然感覺餘津滿口 好夢對策:搖頭擺尾去心火 第十一章:陰氣盛則夢涉大水恐懼01. 夢見發大水 案例分享:洪水滔天,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 好夢對策:笑療法增強人體活力02. 夢見路面積水 案例分享:路面有很多積水,我只好從病

房繞出去 好夢對策:淨化情緒早晚操 第十二章:陽氣盛則夢大火燔灼01. 怒火中燒 案例分享:屋子忽然著火了,火勢來得特別猛 好夢對策:睡前五個深呼吸02. 夢中自焚 案例分享:他本能地往外掙扎了一下,最後還是被火吞噬了 好夢對策:意象靜心,調整情緒 第十三章: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01. 內心衝突引發的相殺毀傷夢 案例分享:她動作的綿軟無力暴露了其女性身份 好夢對策:揉百會、三陰交,增強耐受力02. 外感疾病引發的相殺毀傷夢 案例分享:惡魔很龐大,我在它面前變得非常渺小 好夢對策:死神的使者 輯四  夢與情——《黃帝內經》典型情緒夢的現代解讀 第十四章:夢中的情緒特點01. 夢中消極情緒占八十%

左右02. 夢具有「消化」消極情緒的功能 好夢對策:夢的避難所03. 一個典型的消解情緒的夢 案例分享:她要穩住他們,然後再實施自己的一系列計畫 好夢對策:夢是情緒調節器 第十五章:把準夢的情緒脈搏——《黃帝內經》論夢與情緒01. 憤怒夢 案例分享:亂倫夢引發的鬱怒 案例分享:沒有化解憤怒的夢 好夢對策:尹氏和役夫的夢 案例分享:愛恨情仇猶未了02. 恐懼夢 案例分享:忽然,在我的頭頂處有個黑影飄過 好夢對策:醫家唐容川論夢中的鬼 案例分享:地下室空蕩蕩的,但我感覺面有很多鬼 好夢對策:心腎不交傷身體 案例分享:我擔心他們闖進屋來,但是,屋子門太破舊了,怎麼也關不上03. 悲傷夢 案例分享:我

高興地叫她,但她毫無反應,恍如我倆相隔在陰陽兩界 案例分享:我抓著脫落在手的頭髮一陣傷心、悲從中來 好夢對策:頭髮是身心健康的晴雨錶 案例分享:家的酸菜子泡著一具女屍04. 喜悅夢 案例分享:睡夢中的床笫之歡 好夢對策:夢中的圖騰物與心理認同 案例分享:我抱著一個很大的玉米,就像抱著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喜從心生05. 思慮夢 案例分享:伸手去嘴摳,竟然摳出三段竹子片 好夢對策:梅核氣的成因 案例分享:我急忙去抓他端湯的手,剛一抓到,他的手就斷了 好夢對策:積極想像改寫心理現實 第十六章:夢對情緒的特殊表達01. 原型意象與情緒夢 案例分享:水池沒有水也沒有魚,滿滿一池全是蛇 好夢對策:女孩的魔鏡

02. 女人的月經與情緒夢 案例分享:襯褲上滲出一大片血跡,啊,大姨媽又來了 案例分享:姐姐被激怒了,像飛鷹一樣衝過去,狠命地掐住妹妹的脖子 案例分享:我把自己十六歲的寶貝女兒推到井裡淹死了 好夢對策:井,女性的獨特意象03. 夢到「癌症」 案例分享:父親的癌症 案例分享:「癌症」與老年焦慮症 好夢對策:老人疑病怎麼辦? 結語 導讀   你未曾認真對待過的你  它是你生命的莫逆之交。   人體所能展現的任何一種功能,沒有一項是多餘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看而未必見」、摸不到,來無影、去無蹤,從你有生以來始終伴隨著你的夢。   然而,它總是被「誤認」為多餘;因此,它也是我們生命中最被「誤解」

的一環。   夢,是帶著訊息來的,不僅在你「日有所思」時才如此;縱使在你未必有所思、或者在你未必意識到自己其實有所思時,它也仍然忠實的把你「應該」知道、或者最好能夠知道、或者「也許需要知道」的訊息,在你意識逐漸放下、潛意識逐漸開放之間,娓娓的傳達給你。   意識,代表著我們在清醒狀態下有意無意的武裝、防衛、造作;潛意識,則代表著我們程度上的開放。   腦子,這個意識運作的中心,在為我們鑽營、為我們設計,也因此為我們設防,因此而饒有定見且堅固不化。所有致力於追逐心靈超越的人都知道,腦子正是我們力圖超越的大敵,唯有真正超越了腦袋,人才有真正進入心靈層次,獲致生命療癒的可能;然而,已然習慣了萬般都依

賴腦子的我們,這又談何容易。   相較於意識,潛意識更為接近真實的我們,而它多半只活躍於我們全然放鬆的狀態下,譬如我們的睡夢之中。此時,我們的心靈開始呈現吸收的渴望,夢就在這時被邀請了進來,參與我們生命的「討論」。它忠實的發言、毫無掩飾的建議、給予建設性的提示、慷慨的給出線索,經常也直指痛處;剩下的,只是我們想不想聽,以及聽懂了多少、接納了多少——你要是不想聽,或者從不把它當作重要的生命伙伴,你當然就總是記不得它。   對夢的敏感,女人顯然比男人強烈得多、感性顯然比理性強烈得多、開放顯然比壓抑強烈得多;而敏感的人受益於夢,顯然也比不敏感的人豐富得多。   細細的回想、咀嚼,你當了悟,這世上最瞭

解你的,實是你的夢;只可惜它始終遭受忽略——在我們的意識裡,它經常只是我們心底不經意掠過的一抹殘影,而在生活中,它充其量也只是我們偶然沉吟回味的落葉一瞥,或僅權充茶餘飯後的素材——如果你一覺醒來還記得它的話。   據一位藏族朋友說起,每天早晨,家族的人通常都會聚在一起,說說昨夜的夢境,互相分享、彼此解析夢的「境象」。他們視夢境猶如「先知」,包括對身體的,以及對過去與未來的種種索隱。這在他們家鄉,由來已久;因此他們對夢都能保持著一定的「警覺」,深怕錯過了哪一場事關重大的夢。而她自己包括家人的幾場大病,以及她後來的婚事,據說也都受益於夢中的「啟示」。   夢,自有它的生命,而它的生命是和你的生命融

為一體的;它的生命是伴隨著你的生命而有的——至少,你在王鳳香博士於這本書裡的論述,可以清楚的得到這樣的理解和印證。   它不僅只是你白天「未竟之夢」的重現而已,它也是你心裡情緒的反映和觀照,尤其是那許多躲在潛意識裡的那些被壓抑的、被遺忘的、被擱置的嚮往或恐懼、憂煩或悲傷;以及潛伏在我們身體裡面較深處、隱約莫測的病兆或病灶。   探討夢境或夢的書,未曾少過,但王鳳香博士以其中醫、心理學和哲學的深厚學識背景和豐富的臨床,並從《黃帝內經」等中醫和中國文化經典的基礎上,將觸角伸入疾病與夢境的勾連,不恣意於神祕領域的渲染,理路清晰而有所本。這本書實是諸多尋夢作品之中,較能符合醫學和科學,且脈絡清楚的一本

。   夢在我們生命中絕非可有可無的事,否則生命不會給你這些——你該知道,生命絕不會隨意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你的腦子會,你的夢可不會——它太瞭解你的生命、你的身心,它太瞭解你了!   『生命有路』書系總策劃  詹德茂 自序   我出生於中醫世家。學中醫是聽從父命,學心理是聽從心聲。   我自幼喜愛文學,曾立志要成為作家。初中時偷偷寫過從未發表的詩詞與小說;但在高考(高等教育升學考)填報志願時,父親在密密麻麻的學校中圈出了中醫藥大學,「就讀這所吧,離家也近,我們放心。」父親平靜的聲音中並沒留有可商量的餘地。   本科無可選擇地攻讀中醫學,但我對人身的關注遠不如對人心的好奇。總想搞清楚那些謎一樣

的問題,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人的意志信念、思想心靈,尤其是那些神奇的夢境:美妙的飛翔、恐怖的追殺、荒誕的奇遇……,那些逼真的畫面究竟是怎麼來的?它們又意味著什麼?   大學圖書館成為我尋找答案的地方。我開始廣泛涉獵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方面的書籍,母校圖書館裡有限的書籍幾乎被我翻閱遍了,還借來同學的圖書證跑到外校去借閱。   那是充滿趣味也充滿迷茫的五年寒窗!   大學畢業後我參軍入伍,成為一名軍校教師。中醫課程歷來枯燥乏味、不受學生歡迎,但是我的課堂卻常常爆發出笑聲和掌聲,因為我把很多心理學的知識融入中醫課程裡,講得繪聲繪色,深深吸引住了年輕的軍校學生。任教期間我多次在優質課評比

中獲獎,獲得優秀教師、優秀黨員、科技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並榮立三等功。在進行素質教育期間,軍校領導指派我為全校千餘名師生進行素質教育講座,反響強烈;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年,為省報做心理版的兼職編輯,為電臺的心理節目做嘉賓,受到普遍好評。這些經歷奠定了我對心理學的信心,也激起了我更強烈的學習興趣。於是決定攻讀心理學碩士,讓自己的愛好成為今生的事業。   碩士學習期間,在系統學習西方心理學理論之後,我發現中醫學、中國文化學中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學智慧。要把握中國人的心理,必須瞭解中國文化;要在中國普及心理學,必須從中國文化切入;要發展中國的本土心理學,必須以中國文化為依託。基於這樣的認識,碩士畢業後,我

考取了國學泰斗朱伯崑先生的得意弟子張其成教授的博士,在導師的引領下,開始從心理學的視角研讀《黃帝內經》、《周易》等中國文化經典。這樣的研讀是艱難的,也是富有詩意的,我徜徉其中再也不肯出來,直到現在,我依然保持著每天必讀經典的習慣。我不僅將心理學與中國的文化智慧融合在一起,而且將經典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血液,成為自我的一部分。   心理學和傳統文化的共同之處是,它們的精髓不能通過單純的讀書學習得到,而要經過修身養心來悟到。讀博士期間,我參與了一系列心理學體驗課程,並在心理督導師指引下進行了長程的自我心理分析,自我分析筆記達百餘萬字,其中詳細記錄、分析了自己每夜的夢;同時,跟隨博士生導師給一

些社會精英授課。這些體驗讓我越來越瞭解自己,越來越接近那些未知的答案。我對夢的理解也從詫異到好奇,從好奇到接納,夢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並不奇怪,我們只需要學會傾聽它、聽懂它。   最初的時候,我總是認為心理學和傳統文化是自己的兩條腿,我吃力地協調它們、磨合它們,希望它們配合默契,自己才能走得更快、更穩。但是,對二者的瞭解越深,我越發現它們之間根本不存在分別,它們不是兩條分離的腿,而是一個整體,它們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   近年來我一直在為高校學生、企業高層、社會精英以及心理諮詢師隊伍授課,多家出版社在聽過我的課後發出邀請,「最重要的是趕緊抓住機遇火起來!」這是很多出版社的朋友對

我的真誠奉勸。我卻並沒有接受讓自己迅速「火」起來的建議,一直默默地筆耕不輟。如果我還沒到該「火」的時候,「火起來」對我來說就不是機遇而是陷阱。如果我的「鍋裡」還沒有儲存足夠多的水,火大了必然把鍋燒壞。我不想「引火焚身」,我以玩笑的口吻謝絕那些善意的勸告。   二○○八年夏天,推辭不過朋友的再三約請,我答應在某出版社出書,出版社催得很急,希望儘快付印!這時我的父親已臥床近十個月,其間回去看過幾次,總見父親靜靜地躺著,安詳得像個嬰兒。只是氣力越來越弱,先是不願下床,再是不願坐起。最後一次回去看他,父親已經不會說話,依然安詳地躺著,喜歡兒女們圍在他的床邊說說笑笑。儘管非常清瘦,但父親的眼睛卻清澈明亮

,沒有老年人的混濁暗淡,也沒有暮年的悲涼和對死亡的恐慌。只是在我要返京前他抓住我的手不放,眼角溢出兩行清淚。我告訴他必須回京一趟和出版社商談書稿的事:「您要乖乖地等我回來!」他像懂事的孩子般鬆了手,還忙不迭地去摸紙巾想擦拭眼淚。但是,父親沒有履行我們的約定,我剛回京不幾天他就走了。接到電話我飛奔回家,進家門時已近午夜,灰朦的天空中懸著一輪明月,寧靜得一如父親的臉。   父親去世後兩年的時間裡,我整日在書稿上塗塗改改,卻無法靜下心來完成它。我拒絕了那家出版社的簽約請求,對其他出版社的約請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應付著。多少個夜晚從昏亂的夢中驚醒,回想剛才的夢卻不知所云,靜坐良久才能再次入睡。我沒有意識到

這股巨大的能量和父親的離世有關。父親躺了整整十個月,這是又一次出生的時間;他安詳地走了,無牽無掛,猶如歸家。父親七十八歲過世,不算高齡,但卻是真正的善終,我應該欣慰才是。   我心難安!就像一個喝醉酒的人躑躅在路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我去討教精神分析界的一位前輩,他冷靜的分析中規中矩,但感覺卻如隔靴搔癢。   外求不得,我回到了自己的探索,試著讓那些昏亂的夢清晰化。一晚,我清晰地夢到一位中年男子陪著一個小女孩在看電影,男子修長挺拔,格子上衣塞在牛仔褲裡,英俊瀟灑。影院裡似乎只有他們倆,女孩幸福地依偎著他,一邊觀看一邊說笑,其樂融融。我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像是在看電影中的畫面,又似在看很熟悉、很

親近的人,忽然我驚醒過來,一個聲音脫口而出:「我要爸爸!」與之伴隨的是噴薄而出的淚水,似乎它們已經在眼眶中蓄意待發很久,只等這聲命令。在眼淚的盡頭,我真正看清了自己對父親的不捨,看清了自己內心的愧疚。本來,在父親走的時候我可以守在他的身邊!父親是兒女心中頂天立地的支柱,無論他的身體健壯有力還是臥病在床;儘管父親在走前的十餘個月裡已經不能自理生活,但他的離世依然令我體會到巨大的喪失感。體味到這份痛,接納了這份痛之後,內心的力量開始慢慢復甦。   如今,父親已經走了三年,上週我回老家到他的墳上祭奠,墳邊一片鬱鬱蔥蔥,透露著父親的慈祥和淡然。我心已安!   由中醫改學心理,最後又回到中醫藥大學攻讀博

士,每一次選擇都得到父親的首肯,他認為醫人先醫心,不矛盾。   經過近三年的醞釀,這本書終於要付梓了。雖然書中剖析的是別人的夢境,卻記錄著我對人生的感悟和心靈療癒的旅程。   這本書還不夠成熟,但足夠誠懇;雖未達豐滿,卻已致豐富;她可能被浮躁的吆喝聲淹沒,但決不會被扼殺,因為它生長在堅實的生活土壤,富有頑強的生命力。   她不會辜負您,她值得一讀! 王鳳香二○一一年八月十八日,於北京家中 「不做夢」是因為記不住?——隔離情緒的生存策略人在清醒狀態下是理性的,然而,理性疲勞後就要休息,進入睡眠狀態;人在睡眠狀態下是感性的,就好像將禁錮水面的冰塊撤掉一樣,平靜的水面就會蕩漾起情緒的漣漪。夢就是這

些情緒的反映,記得夢就記得情緒,第二天的理性思維就會被情緒干擾,因此,過度理性的人的潛意識就會採取記不住夢的策略,以便讓自己的理智更清醒。其實,無論能否記住夢中的情景,夢都可以影響我們清醒以後的情緒。自稱不做夢的人,利用「忘記」將情緒與大腦的連接阻斷,使夢中產生的情緒不干擾自己白天的理智。但是,夢依然干擾著自己白天的情緒,只是,這些被干擾的情緒以更加隱蔽的、軀體化的形式反映出來。比如:焦慮夢可誘發胃痛,恐懼夢可誘發肩背痛,悲痛的夢可誘發胸悶、心絞痛等。這些軀體的痛苦強迫夢者停下日常的繁雜事務,面對自己的身體。【案例分享】:看看右邊有什麼過來!曾經有一位企業家,因為一件糾結的事情找我進行心理分析

。這是一個非常幹練的人,情緒平穩、頭腦清楚,他自稱自己最近幾年從不做夢。我分析他沒有夢的原因是因為情緒隔離的結果,他需要偽裝的東西增多,對自己情緒的壓抑力度增強了。對此說法他強烈反對,認為自己這幾年在商場上磨練得越來越成熟,處理事務的能力增強了,因此不像年輕時那樣心潮起伏、波瀾壯闊,所以夢自然就減少了。我沒和他爭論,分析繼續進行。幾次心理分析後,他說自己開始做夢了。這個當初炫耀自己無夢的男人,談到自己的夢竟然像初嫁的女孩談論自己的如意郎君一樣興奮和羞澀。後來,他在諮詢室裡變得越來越溫和,不知不覺間,我們之間的分歧消失了。有一天,我引導他圍繞自己新做的一個夢進行積極想像,隨著想像的深入,我發現他

的身體越來越傾斜,右手緊緊地抓住沙發扶手,右臂裸露處的皮膚隱隱看到些雞皮疙瘩,表情看起來很凝重。我感覺他似乎被恐懼震懾住了。「怎麼了?」我問。「沒,沒什麼!」他回答。「您看過去很緊張,身體的右側不舒服嗎?」「沒有啊!」他調整一下身體姿勢,很自然地回答,但是,他的表情依然凝重。我繼續誘導他想像,他的身體再次傾斜,看過去像是要躲避右邊的什麼危險。「看看右邊有什麼過來!」我伏在他耳邊果斷地說。「啊——車!」他幾乎是驚叫著猛地一下將身體靠到了沙發的左側,隨即,他的身體縮成一團,開始劇烈顫抖,口裡瑟瑟地說著:「我不要死!我不要死!」這樣痙攣似的顫抖持續了將近十分鐘,他才慢慢安靜下來。這時,他回憶起來自己

在一年前曾經遭遇過的一場車禍。其實是有驚無險的一個事故,當時身體沒有受到任何損傷。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他心跳有點快,可能是應激反應,幾天之後就恢復了。這件事早被自己忘得一乾二淨,今天怎麼會被激起如此大的恐懼呢?他很是不解。還有,在那一刻他忽然意識到,自從那場事故後,他幾乎沒有自己開過車。一個願意將自己標榜成硬漢的人,當然在事故面前不會表現出任何畏懼。當一輛大越野車從右側直衝著自己而來的一刹那,強大的恐懼襲擊了他,他本能地使出渾身解數逃過了厄運。但是,恐懼情緒並沒有消失,心跳加快是恐懼情緒軀體化的反應,是身體向他發出的信號。他沒有理會這些,用堅強的意志將恐懼壓抑下去了。釋放了恐懼情緒後,他第一次自

己開車跨省去辦事,到達目的地後他很自豪地發訊息給我,那是一種超越後的喜悅。更有意義的是,他的生活和事業都有了質的飛躍。他不再否認自己是一個善於壓抑情緒的人,並且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情緒。他依然情緒平穩、頭腦清楚,而且更有親和力了。隔離是情緒壓抑的一種形式,是人的一種「生存策略」。也就是說,為了避免情緒影響理智,干擾人的社會判斷,或者為了避免情緒帶來的心理痛苦,於是將波動的情緒隔離在感覺區域之外,把情緒「埋葬」在軀體裡封存起來,不允許它們出來「興風作浪」。這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情緒處理方式,是一種心理自欺行為。善於隔離情緒的人表現出過度理性,他們外表看起來情感淡漠、心態平穩,好像沒有情緒波動一樣。其

實,任何人都有情緒波動,這類人也有,只是他們將情緒隔離了,隔離在軀體的牢籠中。情緒也是能量,這些能量長期得不到正常宣洩就會起來反抗,並形成一股巨大的破壞性力量。如果把我們的軀體比喻為一棟房子的話,房子的主人就是我們的主體意識,房子內養的一些小貓、小狗就是我們的情緒。每當繁忙的主人在客廳會客、或者在書房看書時,調皮的小貓、小狗就上躥下跳地干擾,主人不勝其煩,只好把小貓、小狗們關到臥室或庫房去。雖然小貓、小狗不再妨礙主客之間的談話,不再妨礙主人讀書,但是惱怒的它們卻會將關閉自己的地方搞得一團糟,這就是情緒軀體化的原因。有人說自己的情緒狀態一直很好,但身體狀態卻屢屢出問題。那是因為他情緒的小貓、小狗

本來不好,也許是餓了、需要餵食,也許是寂寞了、需要和主人聊天,也許是委屈了、需要主人撫摩一下。在情緒不好的最初,只需要一點點關注就能搞定;但是,情緒的主人太忙了,他沒有工夫顧及這些,只好把搗亂的小貓、小狗強行關起來、壓抑下去。這使本來就痛苦著的小貓、小狗們更痛苦、更委屈,只能通過破壞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喚起主人的關注。直到有一天,壓抑的大門被小貓、小狗破壞掉,甚至關閉小貓、小狗的房間都被搞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主人才幡然醒悟。近年來諸多社會精英人士,比如企業家、院士、教授等英年早逝的現象很嚴重。大多忽然之間就身染重病或猝死,似乎一點前期徵兆都沒有。其實不是沒有徵兆,是大家沒有傾聽到那些信號。長期

的情緒隔離使我們的大腦傾聽軀體的能力下降,甚至喪失了。

出書出版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Taypey uluslararası kitap fuarında Türkiye‘yi tanıtan Çince kitabım okuyucularla buluştu. 2 yıla yakın süren hazırlığın ardından tamamladığım bu kitap umarım ülkemizin Çince konuşulan coğrafyada daha fazla tanınmasına yardımcı olur.

我介紹土耳其的新書出版了。在台北國際書展第一次分享給大家這本書。來自土耳其的邀請函。內容很豐富,包含文化,歷史,習俗,美食,經典等等。看完我的書絕對會發現很多歷史的事實。請多多支持。❤️

性靈的追求:袁枚的隨園與詩論

為了解決出書出版社的問題,作者陳冠垣 這樣論述:

袁枚是盛清時期著名的文人,並以詩文大家的形象聞名,但若觀袁枚的人生經歷,辭官前的生命歷程與傳統的士大夫相同,以科舉任官為重心;而在辭官後,袁枚將人生追求轉換至園林及文學。本文以袁枚的隨園與詩論為對象進行探討。袁枚早年因受家庭、求學與科考等影響,使其個性較富狂氣。江蘇任官期間,可見袁枚的政績。三十八歲後居於隨園,解決家庭內的傳統生子壓力,並出版文集等。隨園經營方面,有著「一造三改」與「有我」等概念,並藉由圖像化來瞭解隨園內的建築空間配置,同時袁枚將隨園轉化為文人的活動場域,經常性的舉辦各式聚會與文化活動。詩論方面,藉由明清文學史的脈絡論述,及同時代的詩派理論,釐清袁枚的文學主張源流,及

所處的文學環境。袁枚的詩論主張,重視詩人的學問與天分,並強調詩文出自性情,此為袁在文學領域的追求。本文以袁枚的隨園與詩論為中心,探討袁於辭官後的理想追求,希望藉此讓袁枚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並一窺十八世紀士大夫的生活樣貌。關鍵字:袁枚、性靈、追求、隨園、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