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地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北韓地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陸迪格.法蘭克寫的 北韓,下一步?!——國際經濟學家所觀察的北韓現況與未來 和RobertS.Boynton的 北韓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遊北韓注意事項@ 拉普達の旅行地圖 - 隨意窩也說明:由於國內沒有直飛北韓班機,民眾多須搭機到中國瀋陽再轉機。 遊北韓注意事項: ☆入出境時.不能帶南韓物品和韓元入境.嚴禁攜帶南韓的報章雜誌、書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東亞學系 陳文政所指導 吳思緯的 東亞國家之政治體制選擇偏好:一般公民、政治菁英與地緣政治面向之分析 (2021),提出北韓地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治體制、東亞、民主化、中國路徑、典範競爭。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政治學系 許如亨、郭盛哲所指導 張光瀚的 新時代心理戰思想:策略與對策 (2021),提出因為有 心理戰、恐怖主義、反送中、兩岸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北韓地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韩則補充:北韩 (中国/ 陕西)。 卫星地图。街道,房屋和道路。地址搜索。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韓地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北韓,下一步?!——國際經濟學家所觀察的北韓現況與未來

為了解決北韓地圖的問題,作者陸迪格.法蘭克 這樣論述:

*金正恩可能是個改革者*北韓可以成為亞洲新小龍 *兩韓統一有其可行性這是世界迫切需要知道的真相!北韓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國家,在金氏家族統治下,世人鮮少能得知北韓的消息,一旦獲知消息,大多是報紙頭條的負面新聞:糧食短缺、濫用人權、殘忍的集中營、核彈試射、軍火交易、兩韓衝突。北韓人民意識形態同步性高,顯然對他們的政權毫無怨言。陸迪格.法蘭克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北韓,改變對北韓的認知。陸迪格.法蘭克出生於東德時期,經歷過東德、蘇聯、北韓三種集權政體。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北韓專家,鑽研北韓問題已有四分之一世紀,能夠固定訪問北韓,在南北韓都有影響力。他在書中為一般讀者介紹北韓的權力結構、經濟關係、北韓史觀與

當地的日常生活,也從他多年經驗中觀察出北韓近年來的轉變。他的深入介紹能幫助我們去了解,為什麼北韓要這樣做?北韓會有哪些驚人的「下一步」?本書特色:     獨家收錄最新作者序,提點台灣在東亞情勢的角色     作者以經濟專長解說北韓的經濟發展     預言北韓未來,談論兩韓統一問題     不以獵奇角度陳述,是易讀的政經著作     附北韓地圖、北韓現況彩照 作者簡介陸迪格.法蘭克德語區最權威的北韓研究學者。一九六九年出生於萊比錫,身分為經濟學家、東亞研究學者,專門研究北韓。出生於東德,特殊的成長背景讓他經歷過東德、蘇聯、北韓三種極權政權。一九九〇年代就讀北韓平壤的金日成綜合大學,在柏林洪堡

大學攻讀韓文、經濟學與國際關係。曾任教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二〇〇七年成為維也納大學「東亞經濟與社會講座」教授,二〇一二年起接下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主任職務。他也受聘為南韓高麗大學客座教授,首爾慶南大學北韓研究客座教授。經常訪問南北韓,是歐盟代表團成員。除了研究外,也擔任過前美國總統卡特的政治顧問,並且是世界經濟論壇成員。二〇一三年被法蘭克福匯報遴選為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學者。譯者簡介王瑜君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相關著作:《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王榮輝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öttingen)

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二〇〇九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相關著作:《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運動會:80個項目,4年完賽,只為戰勝最頑強的對手──自己》《不幸福人生指南──14種保證命運悲慘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90天挑戰計畫(附贈自我挑戰成功日誌)》《內向者的優勢:安靜的人如何展現你的存在,並讓別人聽你的》《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90天挑戰計畫(附自我挑戰成功日誌)》《意志力(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 )》《自我肯定 (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 )》《與小人共處(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

邏輯贏話術:德國菁英教你在壓力下反敗為勝、創造雙贏的自信溝通法》《韌性( Take A Break 30分鐘高效能 )》彭意梅德國艾希戴特-因哥爾斯塔特天主教大學(KU Eichstätt-Ingolstadt)教育學博士。現居慕尼黑,從事華語文教學工作及中德文翻譯。喜愛旅行、登山、接近大自然。譯有《救命療法生酮飲食》、《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合譯)。相關著作:《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 致台灣讀者〈推薦序〉北韓,下一步?——台灣學者的觀察與看法  朱立熙〈推薦序〉前東德學者眼中的「真北韓」  沈旭暉〈推薦序〉理解北韓想什麼,才能想下一步怎麼走  楊虔豪〈推薦序〉金正

恩統治下的北韓及其經濟發展動向  福田惠介前言1 傳統與起源2 意識形態和領導人:國家內部的凝聚力3 政治體系:權力結構的三大支柱4 經濟:未雕琢的鑽石5 改革進一步,退兩步6 經濟特區:金雞母與危險因子7 金正恩治下的北韓8 大規模的阿里郎節:九十分鐘看北韓9. 統一:對未來的展望後記:北韓二〇一四~二〇一六注釋北韓地圖 法蘭克教授負有在舊東德及蘇聯時期的生活經歷,是一位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運作具有切身體會的專門學者。將及經驗及研究整合寫成的此書,相信將能引導讀者解讀北韓這個國家的未來動向、其方法論、其發展脈絡。承續前述的現今動向,在具體瞭解北韓上,此書將能為各位帶來極大的幫助

。——東洋經濟週刊編集委員福田惠介金正恩在北韓這棋局下的每一步棋,都有道理可循,可謂現實主義、邊緣政策的典範,而非一個瘋狂土皇帝。這本書中以明確、紮實的事例,讓讀者進一步理解這事實,具有自成一家的說服力。——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以兩德與兩韓分裂情況的不同、人民往來與資訊交流的不對等,以及北韓與東德的懸殊落差等因素,來解析兩韓統一的困境,比南韓人一廂情願地期待統一而到德國取經,提供了更務實的觀察。——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朱立熙在有限的資訊下,透過各種思路,為外界重新梳理出北韓過去的發展模式,再做出褒貶……儘管拼圖數量仍極其有限,且可能受官方誤導,但他第一手現場見聞,搭配歷史材料與學術

知識,把這塊拼圖的界限和框架給找了出來,讓人理解未來該「怎麼拼」。——駐韓獨立記者楊虔豪具有成為經典的潛力。肯定是目前用德語所寫的最好的北韓議題書。——南德日報成功融合了旅行見聞、經濟分析與歷史概要。還有豐富的背景資訊與值得探討的觀點,出自一位熟稔北韓的專家。——德國廣播電臺要了解北韓這令人費解的國家十分困難。只有陸迪格.法蘭克眼光透徹。——Kurier本書的分析非常務實。——法蘭克福匯報非關觸目心驚的細節,也並非刻意獵奇。作者想闡明,這個獨裁國家怎麼樣運作。——德新社 前言 一九九一年十月七日,我和五位同學一起搭飛機從柏林飛往平壤,平壤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是我們熟知的北韓——的首

都。這天剛好也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四十二週年國慶日。談到這個國慶日,我們談天說笑揶揄起來,因為這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一年前已經從地表消失了。此時全世界只剩下幾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我現在正要起飛前往少數僅存之一的國家,感覺非常奇特。現在回想起來,這趟飛行就是我與北韓結下不解之緣的開端。 我起飛這一天的整整兩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九年的十月七日,東柏林出現一場人民集會,最後在官方暴力打壓下收場。兩天之後,也就是一九八九年十月九日,在我的家鄉萊比錫湧出十萬居民在街頭抗議,當時還沒有辦法預料那天的場面會有怎樣的後果,我們萬萬沒料到,那天的集會居然沒有引發國家的進一步行動。這些上街的民眾真的比我更勇敢和

更聰慧。我那時候才剛剛領悟到,真正的問題在於系統本身,而不是這個系統的所做所為。但是當時上街頭的人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了。很遺憾,德國統一的紀念日沒有選擇十月七日這一天來紀念那群英勇睿智的民眾。 星期一的萊比錫萬人示威遊行算是為早已經腦殘很久的東德政權敲起了最後的喪鐘。一個星期之後,東德強人何內克也丢了官,再過三個星期,柏林圍牆倒塌了。民眾高喊的口號從「我們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轉變成「我們是一個民族!」一九九〇年三月當時的衛星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贏得人民議會選舉,到了六月的時候,政客協商時承諾的貨幣西德馬克也終於進來了。一九九〇年十月三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結束,

成為歷史中的一頁。回想起來,這段轉變歷程要形容說是驚天動魄還只是低調的說法,連我自己都萬萬沒有料到會出現這樣的變動,即使我是東德長大的居民,非常熟悉東德的內幕。所以我一直到今天,對於任何關於北韓近期未來的預測,都抱持非常保留的態度。

北韓地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遭轟罷韓期間神隱 朱立倫要韓粉搞清楚
• 趙立堅貼世界地圖 中國版圖不包含台灣
• 災胞大媽海外發現中國銀行 激動到流淚
• 香菜英文稱對岸鄰國 江啟臣:非常危險

【眼球福利社 世界大同掛布熱賣中】
https://www.cccreative.tv

【央視鬥風向-公民視訊參與錄影募集】
https://forms.gle/i3NHyhga4VWo2N6s6

沒有營養的生活智慧王:https://meaninglesstips.soci.vip/

【眼球員工社群帳號攏底加】
https://eyectv.soci.vip

【立即訂閱官媒YouTube頻道,並加入會員】
https://eyectv.pse.is/JAN9M

✉️ 商業合作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趙立堅 #辱華 #韓國瑜

#朱立倫 #黨主席 #朱學恒 #韓粉 #江啟臣 #北韓 #科興疫苗 #世界地圖 #鄭曉琳 #中國銀行 #蔡英文 #鄰國論 #氣象 #沒有營養的生活智慧王 #睫狀肌




畫面來源:

Poprad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vtbRzSYvM

台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IkmmZTDIA

鄭曉琳微博
https://youtu.be/tfUMEMH7jPo

presidentialoffi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8-SzZKzruw

中天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1TQfX4_F7k



圖片來源:

AP
20210719005680.jpg

20210902090618-45173f29.jpg

香港01
UzS0hYRAQBh2FpVLruT_17rb1dm17EPbBJtYCQSbWAk

趙立堅 推特
Zhao-Lijian.jpg

ETtoday
d1982419.jpg

東亞國家之政治體制選擇偏好:一般公民、政治菁英與地緣政治面向之分析

為了解決北韓地圖的問題,作者吳思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影響東亞政治體制選擇的三個面向:一般公民、政治菁英和地緣政治,結合量化和質化研究方法,先透過民主化理論和政治支持理論引導,再回顧過往相關研究之方向與成果,蒐集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以統計、文字探勘與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軟體進行處理,再將所得之研究成果以質性方法深入分析詮釋。 首先,就東亞一般公民面向而言,本研究聚焦於重新檢證民主化理論,結果發現:在人口統計學變項之年齡與教育程度上,愈年長者愈支持民主、教育程度愈高者愈支持民主,對於民主化理論還是相對有解釋力的;另外在政治學變項上,對本國民主體制之認知愈高者愈支持民主,也對於民主化理論是相對有解釋力的;而人口統計學之性別變項與社會學變項之經

濟條件,則對於民主化理論較無解釋力。其次,就政治菁英面向而言,本研究聚焦於東亞華語文化圈下三個政治體制歧異的國家(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針對政治菁英紛雜而又相似的政治類公開文稿特徵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三國政治菁英皆強調經濟治理、重視對美關係、呼籲團結;中國大陸與台灣政治菁英從不同出發點皆重視民主;中國大陸與新加坡政治菁英皆因治理而強調多元文化價值;台灣與新加坡政治菁英皆因小國背景而提倡與國際社會的聯結。是以,本文可以發現三國政治菁英皆對民主政治體制擁有相當偏好,但在內涵上台灣政治菁英的民主偏好與自由有更強的聯結,中國大陸與新加坡政治菁英就呈現民主、治理與協調之間的融合關係。

再者,就地緣政治面向而言,本研究爬梳美、中競逐關係下的地緣政治現況,透過空間性的資料展示,描繪出東亞的發展已經不是一味遵循西方模式,中國路徑逐漸吸引東亞國家,牽引東亞國家走向西方式自由民主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最後,本研究針對東亞前典範時期之典範競爭概念進行分析,回顧不同政治體制各自論述之內涵與其在東亞情境下的不同表現與意義,進一步導出在未來的動態發展場域下,東亞地區基於規範主義式微將出現的區域合作以及從價值追求到聯盟爭霸的政治現實。

北韓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

為了解決北韓地圖的問題,作者RobertS.Boynton 這樣論述:

北韓當代史中最令人震撼的篇章   一場北韓綁架事件的探索之旅,揭開日韓百年歷史的愛恨情仇。   1868年,日本推行明治維新運動,從此進入現代化國家之列。日本挾現代化強權之姿侵略亞洲,便是以韓國為首要目標。1910年日本便吞韓國,直到1945年戰敗為止。二戰後,美蘇託管的朝鮮半島爆發內戰,之後南北分裂。1978年,南北韓政經局勢開始反轉,曾經是亞洲最令人稱道的共產主義政權北韓,逐漸步入貧窮。在共產革命化為餘燼前夕,北韓政府開始採取綁架計畫,首要目標便是曾經統治朝鮮35年的日本。   1977年秋,日本濱海城鎮開始出現失蹤案件。由於這些人失蹤的地點非常分散,而人數也不多,因此日本幾乎

沒有人將這些失蹤案件聯想起來。這些失蹤案一開始被日本媒體當成都市傳說來談論,就像外星人綁架地球人一樣。當時大家不知道,這些人其實是遭到北韓菁英突擊隊員綁架。受害者不局限於日本人,在1977年到1983年間,亞洲其他地區、東歐與中東有多達數十人失蹤,其中最知名的是南韓明星崔銀姬與導演申相玉。北韓政府將被綁架者集中在平壤附近「非請勿入」的區域,讓北韓情治人員與他們朝夕生活,觀察、學習他們國家的習俗和語言,藉以訓練北韓特工。直到1987年11月大韓航空發生空難,人們才從北韓間諜金賢姬身上找到端倪──她承認自己從一位1978年6月遭綁架的日本女性那裡學習日語。   當日本政府與警方發覺這些是綁架案件

時,他們卻拒絕正式對外承認,因為這麼做就不得不採取行動,日本當局總是用「無計可施」這句話來合理化他們的不作為。因此,往後四分之一個世紀,數十名被綁架者注定在北韓過著淒苦的日子。被綁架者一般都是成年人,但仍有極少數的孩子亦遭綁架,原因不明。橫田惠與寺越武志遭綁架時都只有十三歲,心智發展還很脆弱,難以面對北韓這樣的異國生活。   北韓厲行共產主義之初,這個新的政治路線似乎帶來一片希望。而昔日的殖民者日本,戰後的一代因遭遇戰爭、國家頹敗,而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共產主義因此成為不再信奉天皇、厭斥資本主義的日本苦悶年輕人的另一條明路,以日本大學生為主要成員的日本赤軍便為其中之一。1970年,由於日本官方

大規模掃蕩,迫使日本赤軍決定劫機飛往北韓,未料北韓強制留置他們進行思想改造與婚姻計畫。在1970年代末期綁架計畫時期,北韓也出現為數不多的美國人,幾乎都是來自協防三十八度非戰區時投誠的美國士兵。北韓不僅表示歡迎,還善加利用這些不速之客,讓他們以異國聯姻生育下一代,為北韓培養出「完美的間諜」。   日本戰敗後,境內近兩百萬「在日韓國人」面臨了艱難的生存現實。這時北韓提出「歸國計畫」,在國際社會和輿論的支持下,許多在日韓國人選擇自願歸國,於是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行動。他們到了北韓才發現,原來這裡的生活比日本還要艱苦。金日成嚴密控制下的北韓,對每個人民劃分階級身分,而被綁架者的身分偽裝,便成了夾縫中

求生存的必要手段。諷刺的是,當年日本殖民下的產物「在日韓國人」,卻成為被綁架者以「在韓日本人」隱藏身分的最佳說法。   日本國內對於北韓的綁架行動一直抱持被動而低調的姿態,直至1990年代,在日歸國韓人的生活處境與日本人遭北韓綁架等實情才見諸報導。日本電視製作人石高健次是挖掘這些事件的重要人物。他透過紀錄片和田調訪問的專書,填補了長久以來日本在北韓議題上的空缺。1990年代末,日本為了區域和平,開始尋求與北韓關係的正常化,而北韓則利用這個外交新局取得金援,以緩解北韓的經濟危機。其中雙方亟待解決的,正是近三十年北韓綁架日本人的疑案。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受邀訪問北韓是歷史性的

一刻。不過北韓道出對於此事件的態度與被綁架日本人的統計數字,讓小泉祭出的這帖挽救民調支持度的「猛藥」不但未竟成功,反而對日本民眾投下了一枚震撼彈。   北韓與日本會談之後,對綁架事件進行後續處理。弔詭的是,北韓對於綁架日本人這件事絲毫不帶歉疚,反而為他們被綁架到北韓找尋更多粉飾的說辭。睽違二十多年,第一批返國的被綁架者終於再踏上家鄉的土地,但又必須擔憂形同人質留在北韓的家人,因此隨時都要謹言慎行。無論留下來或依約定返回北韓,都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而對於生死未卜的被綁架者家屬而言,看到返國的人是另一種難以承受的傷痛。   《北韓非請勿入區》的作者博因頓當時因為看到《紐約時報》一張五位遭綁架日本

人返國的新聞照片,而對這個荒誕離奇的故事感到好奇。他追隨這些年輕時被強行帶離家園的人的生命足跡,他們在陌生、封閉且受監視的環境下生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並結婚生子。他試圖解開綁架事件背後的原因,對被綁架者進行廣泛的訪談,也與民族主義者、左派分子、在日韓國人、間諜、脫北者、外交人員、漁夫等人對談,藉此重建被綁架者在北韓的生活樣貌,探討此事件對其個人的傷害及對日本的影響,並一路追溯一百多年來韓國與日本之間文化與歷史的關係。   最後,博因頓說:「我常形容這本書是一項『極限新聞工作』,身為記者的我所做的事就像不使用救生索的攀岩者一樣。我報導的一連串事件跨越數十年,分布在三個國家,使用兩種我完全不懂的

語言,我有時覺得自己要不是瘋了,就是極度愚蠢。但我相信,如果正確地加以處理,報導文學確實能在擁有完全不同世界觀的人群間搭起溝通的橋梁,而這本書就是針對這個信念所做的測試。」   重要事件: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1910-1945年日本統治韓國、1950-1953年韓戰、1955-1975年越戰、1952年反對日美安保條約運動、1959年在日韓國人返回北韓、1965年南韓與日本關係正常化、1969年日本赤軍成立、1970年淀號劫機事件、1987年大韓航空空難事件、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1991年蘇聯瓦解、1994年金日成逝世、1995-2000年北韓大饑荒、2002年金正日與小泉純一郎平壤

會談 本書特色   ★第一部完整描述北韓古怪綁架事件的作品,日韓觀察者最值得選讀的優秀專書。   ★宛如《陰陽魔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深入讀下去會看到歐威爾式的超現實情節。   ★作者歷時十年在日本與南韓等地採訪和調查,在本書中呈現客觀的研究與詳實的紀錄,帶領讀者深入金日成與金正日嚴密監控的國度,進而揭開北韓與日本之間深刻不安的表象關係。   ★拉長視角,帶入歷史脈絡,不僅呈現日韓近現代歷史及兩者之間的衝突,也追溯到殖民時代的愛恨情仇。   ★書中收錄數十張珍貴歷史照片,見證日韓歷史。 名人推薦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東亞研究中心召集人)、涂豐恩(「故

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大人的世界史」網站創辦人、《大人的日本史》作者)專文推薦     「《非請勿入區》是很罕見的調查報告傑作。羅伯特.博因頓鍥而不捨地追查日本民眾被綁架到平壤市郊,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故事,引領我們進入金日成與他的兒子金正日所嚴密監控的國度。」──蓋伊.特立斯(Gay Talese),美國知名作家與評論者   「《非請勿入區》令人信服地檢視了北韓當代史中最令人震撼的篇章。這本書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與詳實的紀錄,凡是想了解北韓政權的行為及其為何讓鄰國(尤其是日本)如此恐懼與怨恨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史蒂芬.博斯沃斯(Stephen Bosworth),前美國駐南

韓大使與前北韓政策特別代表   「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被綁架者的故事透露出一個邏輯與外界完全相反的社會。羅伯特.博因頓高明的報導技巧,將一個包裹著神秘與偏執的世界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cht),《九月裡的十三天》(Thirteen Days in September)作者   「《非請勿入區》讀起來就像《陰陽魔界》裡的故事,不同的是,《非請勿入區》完全是真實的。」──馬克.伯登(Mark Bowden),《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作者   「文字流暢、引人入勝,羅伯特.博因頓這部發人深省的著作,或許是英語世界第一部描

述北韓古怪綁架事件的作品。」──安德烈.蘭科夫(Andrew Lankov),《真實的北韓》(The Real North Korea)作者   「博因頓對於這些謎樣般綁架事件的故事,描繪得十分精彩。他聯想到日本對於綁架事件的反應,就像美國對911事件,兩者都突然理解到,『世界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危險』這句話讓人信服。他對於被綁架者受到的待遇所做的考察令人感動。」──希拉.三好.賈格爾(Sheila Miyoshi Jager),奧伯林學院東亞研究的副教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書評   「博因頓做足了功課,將一些人的悲慘遭遇轉化為啟發人心且非常動人的敘事。」─

─《出版社周刊》(Publishers Weekly)書評   「關於北韓有計畫性、持續數年綁架日本人的行動,在本書中有透徹的調查研究。這不只是一個軼事,博因頓進而確實揭開北韓與日本之間深刻不安的表象關係,深入讀下去會看到歐威爾式的超現實情節。」──《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書評   「北韓綁架日本人是一個極端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而本書對此事件有著清晰而客觀的描述……博因頓專業的書寫,成功地在個人故事與廣泛分析下的歷史脈絡取得平衡。而本書真正的價值在於,作者試圖客觀看待近代歷史種種已過濾的角度。這是一本合時宜而且重要的書。」──《日本時報》(Japan Times)書

評   「對北韓與日本觀察者而言,這是一本最值得選讀的優秀專書。」──約書亞.華萊士(Joshua Wallace),《圖書館月刊》(Library Journals)書評

新時代心理戰思想:策略與對策

為了解決北韓地圖的問題,作者張光瀚 這樣論述:

兩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爭風險,國內並同時出現「心防鬆懈」、「資訊氾濫」、「梗圖蔓延」等三大危機,在面臨中共各種軟硬兼施的心理戰攻勢作為之下,為確保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身家生命安全,應予以提出相對應的對策。本論文以研究心理戰的變革為目的,運用以網路為主的國際經典心理戰案例來進行探討,區分第一、二章相關理論與傳統心理戰之分析、第三章「IS心理戰」(恐怖主義vs.反恐怖主義)、第四章「香港反送中社運心理戰」(港府及北京當局vs.香港泛民主派)及第五章「兩岸心理戰」(中共vs.台灣)等三個重大案例為研究對象,第六章「新時代心理戰」,談討箇中心理戰的特點與影響,更進一步研提因應網際網路及社群媒體所帶來的

新的心理戰變革。研究發現計「恐怖主義與反恐心理戰對抗模式」、「香港反送中心理戰對抗模式」、「兩岸心理戰對抗模式」、「衝突是因於誤解或利益,而心理戰是必爭工具及利器」、「社群媒體成為宣傳機器,也成為另類的洗腦武器」及「新時代心理戰,也就是『社群媒體攻防戰』」等六項:研究建議計「善用新時代心理戰,緩解兩岸緊張關係」、「從香港看台灣,警訊正在發生」及「台灣心理戰人才,急需增添新血」等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