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克駿,李克慧,李明逵寫的 半導體製程概論(第四版) 和陳瓊興,歐陽逸 的 感測器應用實務(使用LabVIEW)(附範例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淺談NOx氣體感測器材料 - 材料世界網也說明:電位型NOx感測器的運作原理其實是以具有離子導電性的氧化鋯材料為設計主軸,搭配各種電極 ... 因此無論是氣體量測的穩定性或靈敏度都比半導體型感測器好。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 傅建中所指導 黃偉丞的 WO3奈米粉末感測層氣體感測器之開發 (2018),提出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三氧化鎢、氣體感測器、奈米粉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洪敏雄所指導 劉佳玫的 奈米二氧化鈦電泳沉積及其性質 (2003),提出因為有 二氧化鈦、電泳沉積的重點而找出了 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技术说明| 二氧化碳传感器| 产品| 旭化成微电子(AKM)則補充:作为普通的气体传感器方式,有DIR : Non Nispersive-InfraRed方式( 非分散型红外线方式) 、半导体式、电化学式。 说明各气体传感器的检测方式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半導體製程概論(第四版)

為了解決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問題,作者李克駿,李克慧,李明逵 這樣論述:

  全書分為五篇,第一篇(1~3章)探討半導體材料之基本特性,從矽半導體晶體結構開始,到半導體物理之物理概念與能帶做完整的解說。第二篇(4~9章)說明積體電路使用的基礎元件與先進奈米元件。第三篇(10~24章)說明積體電路的製程。第四篇(25~26章)說明積體電路的故障與檢測。第五篇(27~28章)說明積體電路製程潔淨控制與安全。全書通用於大專院校電子、電機科系「半導體製程」或「半導體製程技術」課程作為教材。 本書特色   1.深入淺出說明半導體元件物理和積體電路結構、原理及製程。   2.從矽導體之物理概念開始,一直到半導體結構、能帶作完整的解說,使讀者學習到全盤知識

。   3.圖片清晰,使讀者一目瞭然更容易理解。   4.適用於大學、科大電子、電機系「半導體製程」或「半導體製程技術」課程或相關業界人士及有興趣之讀者。

WO3奈米粉末感測層氣體感測器之開發

為了解決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問題,作者黃偉丞 這樣論述:

日常生活中,大部份的氣體為無色無味,人類的嗅覺沒辦法準確分辨氣體的種類。當空氣中存在著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時,假若能以氣體感測器偵測,做適當的處理,則可確保人身安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對氣體具備的良好檢測特性,隨著微機電製造技術的成熟,感測晶片能夠微小化,易於整合於攜帶式裝置上,並且能夠大量生產,具備結構簡單、低成本的特點。本研究將開發一種電阻式半導體氣體感測器,使用三氧化鎢(Tungsten oxide, WO3)作為感測材料,將WO3材料研磨至奈米等級的顆粒尺寸,以點膠的方式附著於感測晶片上,製作出具有高表面積的多孔感測層。並將微加熱器製作於晶片中,量測時能夠由晶片上的加熱器加熱至所需的量

測溫度,不須額外提供熱源。最終製作出的感測晶片能夠對低濃度(50-665ppb)的H2S有著優異的響應,並且在H2的重複量測實驗中驗證了感測器的穩定度。在本篇論文最後,提出複合感測晶片的概念,將八個感測單元製作在一個晶片上,透過操作條件與感測材料的變化組合,量測時便能形成複合式的訊號,希望藉此方法能夠解決電阻式半導體氣體感測器選擇性較低的缺點,使其能有更多的應用。

感測器應用實務(使用LabVIEW)(附範例光碟)

為了解決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問題,作者陳瓊興,歐陽逸  這樣論述: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LabVIEW圖形化程式設計的工作環境及指令功能,以期奠定讀者程式撰寫之基礎。本書共分成17章,第1章描述NI資料擷取卡(DAQ卡)的硬體設定與使用;第2章至第14章以各式感測電路元件以及簡單實驗引導初學者入門;第15章至第17章介紹與網路相關的進階程式設計功能、NI網路資料傳輸(DataSocket)、LabVIEW NXG使用,以及結合手持式裝置的遠端監控。    本書特色     1.獨家收錄NI公司為5G連線遠端監控新開發的LabVIEW NXG軟體入門教學。     2.本書以LabVIEW圖形化程式設計各式感測電路、結合網路及手持式裝置的遠端監控,並

搭配本書所附光碟中的感測範例,上手容易保證成功。     3.本書所有實驗皆可運用麵包板插接、印刷電路板焊接電路,或教具模組等三種方式完成,讀者可依需求彈性選擇;另外作者亦有自行設計已檢測成功之教具模組。     4.本書所有實驗皆有提供完整影音教學影片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習成效。

奈米二氧化鈦電泳沉積及其性質

為了解決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原理的問題,作者劉佳玫 這樣論述:

  陶瓷材料的電化學沉積可以利用電泳沉積法或電解沉積法達成。其中電泳沉積是膠體製程在鍍膜技術方面的一種應用,其原理是在一外加電壓下,驅動懸浮溶液中帶電荷之粒子往與本身所帶電荷相反之電極移動,並沉積於基板上。電解沉積是在電極上發生陰極反應產生膠體粒子沉積。在適當條件下可結合電泳沉積及電解沉積,進行電化學共沉積。  本研究利用均勻分散且懸浮於溶劑中的奈米二氧化鈦粒子,在一外加電壓驅動下,於陰極基板上形成一均勻之鍍層。藉由溶劑之選擇、改變外加電壓、濃度、基板、以及沉積方式,探討鍍層之微結構變化,及添加電解質對於沉積機制的影響,最後嘗試利用電泳製程製備感測材料。  研究結果顯示:沉積鍍層厚度及表面形

態可利用改變電泳製程參數而獲得控制。適當添加電解質,利用其在溶劑中易解離得到正離子,在電泳懸浮液之外加大電壓作用下,於陰極基板上發生電化學反應,進而探討電解質添加量對於沉積機制的改變,發現電解質濃度低於10-4M時,可獲得單純二氧化鈦電泳沉積;適當的電解質添加量,濃度約為10-3M,可於陰極基板上發生電化學共沉積;當濃度高於10-2M之高電解質濃度時,則電化學陰極沉積氧化鋅成為主要的沉積機制。  此外,奈米二氧化鈦粒子因其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積大,可以應用於表面效應需求較高之氣體感測器上。因此本研究首次利用電泳沉積法在絕緣基板上製備無裂縫之TiO2薄膜,並應用於感測性質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在室

溫中二氧化鈦薄膜對400ppm酒精氣體之感測性質最大靈敏度約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