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災情 通報 系統 高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第一節健全災害防救體制與法制也說明:105年2月6日高雄美濃地震造成臺南及高雄地區多處建築物毀損與人命傷 ... 建置「農業災害情資網」、「農作物早期災害預警通報系統」及「即時災情回報APP」等.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暨碩士班 蔡忠融 博士所指導 陳麗紅的 志工工作壓力、參與動機及組織承諾之關係-以防汛護水志工為例 (2021),提出即時 災情 通報 系統 高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防汛護水志工、工作壓力、參與動機、組織承諾。

而第二篇論文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陳家堂所指導 黃焜信的 行動災情查報系統使用者介面設計及易用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災情查通報、使用者介面設計、手機APP的重點而找出了 即時 災情 通報 系統 高雄的解答。

最後網站豪雨狂炸高雄一晚後陳其邁曝最新災情里長說話了則補充:高雄 市長陳其邁今表示,深夜開始高雄就遭豪雨狂炸,而他前往六龜視察時, ... 並請民政局、原民會及水情中心等相關單位,留意雨勢及災情即時通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即時 災情 通報 系統 高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志工工作壓力、參與動機及組織承諾之關係-以防汛護水志工為例

為了解決即時 災情 通報 系統 高雄的問題,作者陳麗紅 這樣論述:

  志願服務在國內各志工運用單位推廣下已蔚為風尚,相關志工研究觸及各面向,防汛護水志工之議題則以本研究為首。  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台灣每逢汛期複合式災情嚴重。防汛護水志工是河川局平時防患未然、汛期搶險救災的好夥伴,在本身熟悉的環境扮演第一線主動查報、隨時通報、協力防救的角色,具極大功能。 本研究採量化方式進行,旨在瞭解防汛護水志工工作壓力、參與動機及組織承諾之現況及三者之間的關係。調查之問卷包含「志工基本資料、工作壓力、參與動機、組織承諾」。共發出150份,剔除無效問卷,統計樣本126份。研究資料整理採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皮爾森(Pearso

n)積差相關係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防汛護水志工人口結構以男性為多是其特殊點。工作壓力屬中等偏低程度,但各構面題項標準差整體偏較高,顯見其感受程度較參差。參與動機及組織承諾皆屬高等程度,參與動機「獲賞因素」構面平均數最低,志工以獲得服務單位的資源或獎勵最不看重;組織承諾各題項平均數皆高於4分,志工對組織有強烈的認同及忠誠。在「性別」上,女性整體參與動機及「回饋因素」、「組織因素」構面高於男性;在「組織中的職務」上,幹部工作壓力「人際因素」構面的感受程度高於一般志工;「年齡」變項在參與動機構面「個人因素」71歲(含)以上的較高齡志工感受程度是高於「61-70歲

(含)」及「50歲(含)以下」的志工。「教育程度」變項工作壓力感受程度以大專(含)以上最低。「不同職業」變項在整體組織承諾上「退休或家管」明顯比「工商服務業」還高。相關係數分析方面,整體參與動機量表和整體組織承諾量表為中高度正相關;整體工作壓力量表和整體參與動機量表及整體組織承諾量表皆無顯著相關。

行動災情查報系統使用者介面設計及易用性研究

為了解決即時 災情 通報 系統 高雄的問題,作者黃焜信 這樣論述:

臺灣是副熱帶季風型氣候的海島國家又位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所以颱風、地震、海嘯、土石流等天然災害持續發生,例如: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8年七一八風災、2009年八八水災、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且科技不斷進步但相關安全規範法規、機械保養維修、施工現場防護措施並未完善等人為問題而導致災害發生。例如:2014年高雄氣爆、2018年普悠瑪列車出軌、2021年太魯閣號事故。依2010年內政部執行災情查報通報措施規定之災情查通報人員,以期確實掌握災情,發揮救災效能,於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能迅速傳遞災情,掌握災情,採取必要之措施,以期減少生命財產損失,但災情查通報人員於執行該勤務

時,常因為沒有適當的工具回報現場情形而使用便於攜帶的手機及簡易工具排除或測量現場狀況並使用普羅大眾都有的通訊軟體「Line」來進行聯繫溝通,回報現場狀況及現場人員的處置作為,但當大型災害發生時,各地災情會接連傳出,而導致Line內的災害應變群組內對轄內每個成災案件內容經由LINE通訊軟體回報後因為不是專業軟體而導致資訊內容混亂,不易後續追蹤回報可能導致現場資料的缺漏,災害應變中心也無法立即針對危險案件進行追蹤,增派人員協助處理現場狀況。故設計有利於災情查通報人員執行災情查通報時,使用手機軟體畫面更快速定位人員位置且回報現場狀況,進而現場人員於回報狀況時,即能歸(存)檔於指揮中心或者災害應變中心

開設之專案內,便於了解現場災害狀況,減輕值班同仁的工作量,並當災情擴大時能更快速加派專業人員處理,維護人民性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