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志鵬(小P老師)寫的 教出科學探究力 和曾世杰的 有效讀寫: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研習資訊也說明:研習 資訊. ' 查詢條件. 1. 日期區間, 起 ~迄. 2. 主辦單位. 3. 研習類別. ==全部== 教育行政, 學校行政, 領域教學, 新興議題, 技職專業,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資訊教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中原大學 教育研究所 林俊閎所指導 林美珍的 國民小學閩語支援教師的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2021),提出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閩語支援教師、教學困擾、專業成長需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成人及繼續教育系高齡者教育研究所 李雅慧所指導 張艷紅的 照顧服服務員講師教學歷程之研究: 以成人教育觀點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照顧服務員、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講師、成人教育觀點、教學歷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護理學會則補充:會址:106439臺灣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281號4樓 電話:(02)2755-2291、(02)2755-2292 傳真:(02)2325-8652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20台灣護理學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教出科學探究力

為了解決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問題,作者鄭志鵬(小P老師) 這樣論述:

「科學素養」教學面第一本! 你不能不知道的課綱關鍵字:探究與實作 108自然領綱委員親自解答 怎麼「教」?怎麼「學」?怎麼「考」?   108自然領綱強調「科學素養」及「探究與實作」,期盼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思考方式與技能,擁有受用一生的科學能力、態度與習慣,來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挑戰。   然而什麼是「科學素養」?什麼是「探究與實作」?「探究與實作」納入自然科考題又將怎麼考?對大部分家長來說仍是萬般疑惑。對於第一線教師而言,素養導向教學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下融入「探究與實作」理念?如何在實施「探究式課程」的同時兼顧學生考試成績?是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最大痛點。   

本書作者鄭志鵬老師(小P老師)現為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近年來投入莫大心力於課綱編修任務中。他也是一名熱血的國中科學教師,最喜歡問學生「為什麼」,時常告訴孩子:「學習科學,記得要對真理保持10%的懷疑。」他更期許自己的教學能成為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口中的「真正的科學教育」——可以讓學生嘗試失敗的科學教育。   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娓娓道來自然領域課綱自九年一貫課程到108課綱的變遷,並分享科學教育中最需要傳達給國中小學生的關鍵能力。書中亦收錄他經過年復一年的嘗試,找到可行且有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不論是平日用心於教養或關心教改的教師或家長,關於新課綱

的諸多疑惑,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一舉掃除對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的迷思。讓我們共同成為孩子的學習鷹架,陪伴他們在學校課堂與日常生活中就能學好科學課程,成為一個具備科學素養的現代公民!   「培養孩子帶著走的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   不只為了把學校的科學課程學得更好,   更是為了未來能遷移所學的知識與能力,   讓他們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小P老師   ★本書特別推薦以下讀者   ◇ 為第一線教師,破解常見迷思 ◇   ・「科學素養」是什麼?該怎麼教?   ・素養導向教學中的「探究與實作」是什麼?   ・如何設計一堂有趣的「探究式」課程與教學?   ・素養導向教學跟知識型的考試有衝突嗎

?   ・如何協助學生因應變化難測的素養導向試題?   ◇ 為關心教育的家長,徹底解析「素養」◇   ・為什麼十二年國教課綱科學課程很重視「科學素養」?   ・怎麼陪伴孩子面對不同學習階段的自然科學課程?   ・當孩子的自然科成績不見起色,如何配合學校教學幫助孩子快快跟上?   ・素養導向試題強調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該如何準備?   ・如何陪伴孩子從小開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真誠推薦   吳月鈴   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教育部探究增能計畫教練   林百鴻 高雄市教育局課程督學   林怡辰   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林莞如 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第一屆全國Power教師

  陳竹亭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莊福泰 高雄中學校長   黃子欣 康橋國際學校教師、「未來教育臺灣100」2019專案入選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葉丙成 台大教授、無界塾創辦人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謝彩凡 新竹縣博愛國中老師、學思達核心老師   蘇文鈺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蘇明進 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   嚴天浩 LIS情境科學教材執行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北市公訓處EXCEL函數進階班第2天上課

這次上課報名人數非常踴躍,也許是因為EXCEL與VBA的應用需求非常的大,
因為上課只有21小時,要真能把課程上得讓每個人都滿意,
還真的需要下一點功夫,課前問卷少不了,簡報與講義將上上課用書也是必備,
最重要的是要累積多年的EXCEL與VBA程式設計的教學經驗,
才能把複雜的的課程簡單化,讓忙碌的上班族少了許多時間自行摸索程式,
加上影音教學的輔助,要學不好真的也很難啦!
大家好好加油,VBA程式的難題等著大家了!

這次上課用的版本是EXCEL2010,所以操作上對一般同學來說又需要重新學習,
一天下來一下子季這麼多函數,可能已經超過腦袋的負荷,看的出來已經有同學有點招架不住。
隊若能學會函數的使用觀念,不舉一反三,在工作上必定能提高效率,省下來的就是自己的時間,
自然可以把時間留給自己做彈性安排,這也是EXCEL進階應用的好處。

吳老師 100/10/19

補充資料:
EXCEL函數與VBAGOOGLE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abor_excel_vba?hl=zh-TW
下載檔案:
http://goo.gl/omjw8

課程大綱與詳細內容:
第一天:
01_簡報解說
02_問卷結果說明
03_論壇與部落格的使用方法
04_REPT函數
http://youtu.be/6NUqMK1fens
05_補充EXCEL2007與2003比較動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CDONVDXvw
06_LEFT函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3Qpax521k
07_RIGHT函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uLPZVuxuZE
08_LEN函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jocYTKXDlg
09_MID函數
10_TRIM函數
11_文字綜合練習題
12_IF函數
13_AND函數
14_OR函數
15_NOT函數與巨集錄製
16_巨集錄製與修改
17_加入INPUTBOX取得變數
18_VBA程式設計注意事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kIIOmu4Ys8
19_綜合練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YRnogbxj5Q
20_綜合練習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rRNoG7MG0
21_TODAY與DATE函數的應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JT302K87g
22_DATEDIF函數用法
23_DATEDIF函數算出生天數
24_DATEDIF函數算保固期

第二天:
01_EDATE&WEEKDAY函數
02_YMD與TIME函數
03_計算工時函數NETWORKDAYS與WORKDAY
04_綜合練習01
05_綜合練習02
06_補充時間的計算方式
07_補充日期的計算方式
08_製作輸入日期的巨集
09_巨集易錯提示
10_SUM與SUMPRODUCT函數
11_SUMIF函數
12_ROUND函數群組練習
13_COUNT相關函數
14_COUNTIF函數
15_綜合練習1-1
16_綜合練習1-2
17_綜合練習2-1
18_綜合練習2-2
19_LOOKUP函數
20_LOOKUP函數改為定義名稱
21_HLOOKUP函數
22_HLOOKUP函數定義對照表
23_VLOOKUP函數
24_綜合練習01
25_在公式中換行CHAR函數

第三天:
01_綜合練習2
02_綜合練習2解答01
03_綜合練習2解答02
04_進階成績單
05_進階成績單
05_進階成績單彩色按鈕的建立
06_凍結窗格設定
07_本利和公式
08_九九乘法表設計
09_FV函數的用法
10_FV函數的用法與鎖定欄列
11_定位點轉換為表格
12_逗號轉換為表格
13_匯入外部資料
14_固定欄寬資料得剖析
15_萬年曆建立下拉清單
16_萬年曆產生相關資料
17_萬年曆產生正確的日期位置
18_萬年曆讓錯的資料不出現
19_ISBLANK函數避免錯誤
20_ISERROR函數避免錯誤
22_將清單資料放在不同工作表中
23_數字累加技巧
24_ISBLANK函數避免錯誤
25_文字累加技巧
26_WORD智慧標籤與取代
27_將網路百家姓取代成連續文字
28_完成百家姓表格縱向

吳老師教學網:
http://3cc.cc/10g
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論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abor_excel_vba?hl=zh-TW
溫馨考場論壇:
http://123.205.192.177/uc/bbs/index.php/

EXCEL,VBA,函數,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處,吳清輝老師,程式設計,線上教學,e化創新,雲端計算,虛擬電腦,吳老師提供

國民小學閩語支援教師的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問題,作者林美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為瞭解國民小學閩語支援教師的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故採用線上問卷調查法,以109學年度國小閩語支援教師(本土語教師聯誼會群組)為研究母群體,填寫問卷為126份問卷,有效問卷125份。使用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研究結果如下:一、閩語支援教師稍有教學困擾,依序是學科專業知識、教學準備、教學評量。二、不同閩語教學年資、教育程度的閩語支援教師其教學困擾程度有顯著差異。三、閩語支援教師在專業成長能力中以「學科知能」需求最高,其次是「班級經 營」能力、「教學準備」能力。四、閩語支援教師的專業成長方式利用「進修或

參加研習」及「蒐集及研讀相關書籍 或網站資料」最多。

有效讀寫: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

為了解決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問題,作者曾世杰 這樣論述:

  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讀寫算?怎樣讓基礎學力逆轉勝?     讀寫教育專家曾世杰,30篇深入淺出的教學現場觀察,以證據本位視角,為讀者梳理有效能有策略的讀寫教學脈絡。     讀寫教育專家曾世杰,第一本暖心動人的教育觀察手記。   從「證據本位」與「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   娓娓訴說幫助孩子跨越讀寫之壁、建立基礎學力的重要關鍵。     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   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   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讀寫算?怎樣讓基礎學力逆轉勝?     暖心教授

透過理性之眼,感性之心,   帶你用對的方法,走入教育裡的失落環節,陪伴孩子讀出樂趣,學出自信!     新課綱時代,重視跨領域學習,強調加深與加廣,   長文閱讀、思考跨界,儼然已成為21世紀學子必備的重要能力。   然而,觀察教育最前線,   從「Learn to Read(學會閱讀)」到「Read to Learn(用閱讀來學習)」的道路上,   卻並非每個孩子都能一路順遂。     有些孩子可能受限於文化刺激不足,先備知識缺乏,看不懂詞彙,   面對這先天困境,學校可以怎麼有效扶弱,網住每一個孩子?     有些孩子,面對接踵而至的注音符號、英文字母,到中文方塊字,   從低年級開始就

學習嚴重受挫,到了國中仍bad與dad分不清;   面對這情形,專家教師或陪讀志工,可以怎麼做?     更有的孩子,從短文閱讀到長文理解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成了看見文字就想逃的「字避」小孩;   面對這類孩子,圖像可以如何助攻,幫助孩子跨越閱讀之壁?   同場加映:有效閱讀實戰錦囊,五堂課拯救「字避」小孩   cplink.co/UZosbvM6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不分貧富網住每一位孩子,是國民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長年蹲點台東與偏鄉,也親自陪伴眾多讀寫困難孩子的曾世杰教授,   透過嚴謹的認知研究,加上極具人文關懷的感性筆觸,   娓娓闡述幫助孩子「從不會讀到順暢讀」、「從討

厭讀到喜歡讀」的重要關鍵,   將教學現場內眾多微小卻失落的策略與環節,   傳達給每位關心孩子基礎學力與讀寫發展的大人! 專文推薦     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亓   甯(前永齡教育暨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北市普林斯頓國際小學副校長)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游數珠(台東縣卑南國中校長)     暖心推薦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前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     有「世界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爵士,   常談到

反敗為勝的教育事例;   在台灣,曾世杰則做給你看,他理直氣壯的說,   即使在偏鄉,就算是弱勢,學生都是可以學習的。   真誠讚譽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     我建議有志翻轉台灣教育者,   無論是老師、家長、教育決策者或非營利組織成員,都應該看這本書。   我期待世杰老師和臺東大學團隊,   以教學實驗檢驗過、有效能的教材教法,能推展到全台灣,   更期待世杰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作者簡介   曾世杰     花蓮玉里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具備臨床心理師資格,現任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曾任玉里榮民醫院及三軍總醫院精

神科臨床心理師,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臺南大學)副教授,曾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學術專長涵括了中英文閱讀歷程心理學、讀寫障礙與讀寫教育及低成就兒童的補救教學。長年投入閱讀認知歷程研究,嘗試以證據本位的方式,發展有效的讀寫補救教學策略與教材教法。     20多年來,致力於學習障礙兒童與文化社經弱勢兒童的教育;他相信「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只要持續在許多小地方改善教與學的效能,就可以提升孩童的讀寫算基本學力,並讓孩子樂在閱讀,愛上學習。     曾教授曾參與不同層級教育行政工作,歷練完整。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期間,參與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起草,過程中經常在各級會議、媒體、報

章、雜誌,以文字及口頭方式說故事,促成各界對課綱的共識。於國立臺東大學也先後擔任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師範學院院長、教務長、副校長等職。也與校外夥伴合作,曾擔任臺東私立牧心智能發展中心首任董事長、臺灣學習障礙學會、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理事長,以及永齡希望小學臺東教學研發中心主任。     在學術與教學領域成就斐然,曾獲教育學術團體木鐸獎,以及多次獲傑出教學獎肯定。除數十篇的學術期刊論文外,另著有《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中文閱讀障礙》(心理出版社)、《晨讀10分鐘系列:漫畫語文故事集》《有效讀寫》(親子天下出版);譯有《有效的讀寫教學》《字母拼讀直接教學100課》(心理出版社)

。 推薦序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柯華葳 推薦序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方新舟 推薦序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亓甯 推薦序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劉安婷 推薦序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游數珠 自 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輯一 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 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 公幼不教注音,對弱勢兒童不利 一年級國語課怎麼上? 「還在看漫畫?」 有趣而且切題,圖像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圖像,有助於閱讀理解 基礎閱讀能力很弱的國中生,該怎麼辦? 僅有海綿式的大量

閱讀,無法習得核心素養 國高中數學課,當然要用計算機 「洋涇濱英語」不必大驚小怪 用對方法與教材,英語學習自信六週大躍進 做點小改變,專注力大提升   輯二 有效扶弱,邁向素養之路 早期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 比資源不足更根本的教育問題 偏鄉孩子更需要有品質的教學 林老師是孔子 讓最弱勢的學校反敗為勝 永不放棄的教育之心 別讓孩子覺得「我很笨」 不怕丟臉與犯錯,有益學習 幫孩子習得掌控未來的能力 高品質教學背後的經濟學 「相關」不等於「因果」,別冤枉了數位教學 該給李遠哲和李安一樣的數學課嗎? 同班不「同學」,跑班成常態 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 網路世代更需要從真實情境裡找到生命意義 教育,應該定

睛在那顆最遙遠的星星上   跋  父親,我的教學楷模 推薦序1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 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翻閱這本書,就像作者坐在我對面,跟我說著書中的話語。這是曾世杰。跟他在一起不到兩分鐘,自然而然他就會提起台東孩子的學習狀況。     翻開書,讀者不妨先讀「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這是曾家大兒子的故事。婚後等了八年才喜獲麟兒,卻也發現孩子有教科書上寫的症狀與伴隨而來的學習障礙。一句樂觀的「我和太太都是學教育的」,加上許願「還好他生在我們家,就好好教吧」,但細數這篇裡面的「我不放棄」,可以體會樂觀、許願之後必須付出的努力、挫折與淚水。  

  這一股氣力,曾教授也帶到偏鄉和弱勢學生身上。     曾教授是第一個讓我明白以學校特色之名,犧牲孩子學習之實的問題。學校以各種特別的活動,看似照顧不會讀的孩子,讓他們發展其他才能,卻剝奪了基礎的讀寫算學習。不會讀有許多成因,家庭是其中之一,但既然是國民教育,學校以及學前教育就要補上家庭之不足。曾教授倡議讓偏鄉弱勢孩子在學前學習注音符號,藉由認符閱讀,透過閱讀增加詞彙量。他和簡淑真教授一起進行教學實驗,效果斐然。     他也講究方法,透過心理學的研究開發記憶的方法,幫助孩子記得字形、字音;設計流暢度的遊戲,讓學童記錄自己閱讀的進展。他又編寫內容貼近原民經驗的教材,讓學童更能體會文字的功能

。有一篇阿公喝酒的故事引起原民學童的共鳴,也在我腦中駐留許久。他在教會的課後輔導班教孩童英文,進而帶大學生一起改善國中生的英語拼讀能力。     每一篇都講究有方有法,講求透過實驗,提出有效的學習證據,點出因學習上的進展,燃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世界的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爵士,常談到反敗為勝的教育事例;在台灣,曾世杰則做給你看,他理直氣壯的說,即使在偏鄉,就算是弱勢,學生都是可以學習的。     向來,學者在台北做決定,讓教育部給出一條鞭的行政命令,即使大家對偏鄉都有心改善,但就是少了差別待遇的考量,而未能對症下藥。曾世杰說,學生一坐進教室,每堂課都在消磨動機

和自信,這話一點都不超過。讀了這本書,讀者或許會說,因為作者是學教育的,但很多教育人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積極的差別待遇是一種態度,包括不放棄和仔細觀察,嘗試各種方法,學生若沒有進展,再換其他方法。     曾世杰是教授,引經據典,說理論,做研究,提證據,在乎錯誤概念是否被糾正。他是老師,反覆說明有關係不代表是因果,以各種事例幫助讀者理解;在乎個別差異,因而仔細觀察學童和師培生,提出因應做法去改變教學,使學生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他更是暖男,疼惜每一位孩子,要他們在立足點上獲得公平公義的對待;當回顧自己在這條教育長路上的足跡,他則在書末把這一切歸功於他的楷模─同樣也是教師的父親。     曾教

授第一本面對大眾的教育觀察文集,誠摯推薦給關心教育,希望拉起每一位孩子的你!   推薦序2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二○一五年,曾世杰老師在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時,邀請我加入國家課程發展會。經過一年多的互動,我深深佩服他用科學精神來推動各項業務,而且一直都關心著弱勢孩子的教育,這和誠致教育基金會「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完全一致,因此,在他離開國教院回任臺東大學後,我邀請他成為基金會的董事。從此,我們展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世杰老師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科學家。他始終相信提升教育品質要以科學為本,要用證據本位做決定。他多年來推動很多新政策、

新想法、新做法,有些立即被接受(例如早期教育),但是有些遭到很大反彈(例如在國高中使用計算機、在幼兒園教注音符號等)。無論反對的是中研院院士、不同領域的學者或一般家長,他都平靜、不厭其煩的回覆與說明,希望讓更多人接受他的解決方案,也接受用科學方法檢驗教學品質。     這讓我想起二○一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全世界「有超過七億的人口,僅仰賴極低所得過活,而每年約有五百萬名未滿五歲的兒童死於疾病,這些疾病只需要便宜的療程,即可治療和預防。」但是出於種種原因,這些窮人接受疫苗注射的比率很低,使用乾淨用水的比率也很低。這三位經濟學家創立一個「貧窮行動實驗室」,用各種不同方法來實驗解決方法的有效

性,例如,用快閃診所提高疫苗接種率。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實驗、失敗、再實驗,好幾千萬人的生活獲得改善。     誠致教育基金會這幾年專注在KIST公辦民營學校的經營。我們知道教育品質問題就像貧窮問題,不可能找到速效藥,需要把問題拆解為上百個小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後,才有機會翻轉偏鄉孩子的命運。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但如同誠致教育基金會的信念─「不難的不做」,世杰老師在書中所講偏鄉教育的故事,我想沒有一件是容易的,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和感動。     我建議有志翻轉台灣教育者,無論老師、家長、教育決策者或非營利組織成員,都應該看這本書。我期待,世杰老師和臺東大學團隊以教學實驗檢驗過、有效能的教材教法,能推

展到全台灣;但我更期待,世杰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教育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爭議,如果各界不只作理念的討論,更可以實際走進現場,拿出證據來互相說服,這樣想出更好的方法,我們就能加速提升台灣的教育。   推薦序3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 亓甯(台北市私立普林思頓國際小學副校長/前永齡教育暨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本書有許多精采的教育論述,但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那幾篇關於弱勢低成就兒童反敗為勝的故事─因為曾經親身參與,閱讀初稿之際,那幾所山巔海角學校孩子的笑臉,仍依稀在我心頭浮現。     二○○六年,我擔下永齡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一職,在台東豐榮國小認識了帶領大學生進

行國語文補救教學的國立臺東大學陳淑麗老師。在了解這套補救教學系統後,我如獲至寶,當時便下定決心:「如果永齡要踏入補救教學公益領域,我們一定要跟臺東大學合作!」後來才知道,當時淑麗老師所使用教材的課文,就是世杰老師寫的。     二○○七年,永齡在臺東大學成立「永齡國語文教學研發中心」,淑麗、世杰老師接力兼任中心主任,投入研發「證據本位的補救教材」及「有效能的執行模式」。幾年下來,這個中心陸續開發了包括教案、教具、學習單、評量的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並發展了監控系統,以及師資培育與教學督導系統。後來永齡希望小學的「弱勢學童課輔計畫」,之所以能在全國各縣市近三百所國小順利展開,研發中心的具體成果,是

我們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本書還提到二○○九年,我們在台東五所國小所進行的「反敗為勝」計畫。這個長達三年的教學實驗,除了提供低成就學童外加式的補救教學外,還協助全校老師把普通班的語文教學精緻化。感謝當時參與的國小老師,全力以赴參加研習、學習新的教材教法、接受專家教師入班協助,並在校內推動大量閱讀,使學生的進展均有數據可考。     二○一二年更展開長征,將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新光國小納入計畫之列,學校五十個泰雅部落孩子,原本學科PR值遙遙落後於全國常模,學期初全校國語文通過教育部科技化評量的比例,只有五一%;在介入輔導後,全校老師參與永齡的師資培訓,開始採用永齡教材,執行了一個學期,全校通

過率竟高達七三%。甚至在二○一四年,新光國小在全國各縣市近四十餘所參選學校中,更獲得教育部全國補救教學績優團隊的「特優獎」!     在教育的志業上,我發現成功關鍵,就是本書中一再強調的,一是「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二是「績效責任制」(accountability)的管理,第三個關鍵則是「執行時的彈性」。非常感謝這一路走來,有世杰老師的指導與陪伴。我非常喜歡老師說過的兩句話:「生命短暫,做重要的事」與「擁抱錯誤、不怕丟臉」。這提醒了我,要有智慧的抉擇,並且勇敢前行。     今年初,亓甯有幸由公益組織進入學校擔任管理工作,期待自己能在世杰老師分享的理念下,能為孩子提供高品質、可檢驗成效的教育環

境。     大力推薦這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   推薦序4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兼董事長)     我想先用一個小故事,來分享我所認識的曾老師。     大約在六年前,我們剛送出第一屆TFT老師後沒幾個禮拜,收到了一則來自曾老師的短訊,訊息裡用直接帶點急迫感的口吻寫著,希望我們盡快找時間跟他討論TFT老師的補救教學成效。當時我與曾老師有短暫一面之緣,只知道他的頭銜是「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好生緊張,想說到底出了什麼大事,得讓副院長親自關心我們這個剛剛創始的小團隊。     我急忙約了時間,來到副院長辦公室。相談後才知道,原來曾老師因熟識台東,因

緣際會聽說幾位在台東的TFT老師,在補救教學上碰到瓶頸,非常希望我們要能看見問題、找到好的解方。走出辦公室後,我與夥伴相視而笑,一方面是鬆了口氣,原來並沒出什麼「大事」;二方面是覺得奇妙,怎麼這位「副院長」跟我們想像中的「官方」一點都不一樣:他對於教學的熱情、對於弱勢孩子的關心無比真誠,真誠到甚至有些急性子,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確保學生獲得好的對待與良好教育品質的機會─即使是當時只有能力派出四位老師去台東的TFT。     這些年來,曾老師的這份熱情與真誠的關心未曾減少,他的行動也從不受限於頭銜:他親自參與TFT的年度策略會議,為組織發展方向提供重要意見;他協助TFT找到第三方研究團隊,用客觀

的證據檢視計畫成效;他擔任誠致基金會的董事,協助偏鄉小校轉型KIST公辦民營學校;在遇到困難時提供專業的建議,在有進展時他也會開心的與大家一同慶賀。     不久前,他與臺東大學教育系教授陳淑麗老師,邀請我前往台東跟學生進行一場分享。其實當天老師早有要務在身,但仍堅持趕到、請我吃午餐,不只聊工作,更是關心我「這個人」。在曾老師身上,我看見的不只是教育專業,還有一份極難得「回轉像孩子」的初心,以及內外一致、活出極為豐盛且不吝給予的生命。     因此,聽到曾老師新書即將出版,我是打從心底期待,期待有更多人得到祝福,如同老師一直祝福著我、TFT,以及許許多多的學生。     能為這本新書推薦,是我

極大的榮幸。   推薦序5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 游數珠(台東縣卑南國中校長)     曾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教授,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而且長期關注國中小教育。他絕不泛泛空談,他總是在設計、實驗各種的教學模式。     本書「六週讓國中生學習英語自信大增」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卑南國中。     二○一六年,曾老師「自投羅網」來找我,說希望能帶大學生為七年級的孩子做英語字母拼讀的補救教學,我們當然歡迎之至。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來自市郊弱勢的背景,有些還因家庭變故,被安置在學校附近的機構裡。英語學習成就和家庭背景息息相關,他們英語能力弱,好像也不意外。但國中英語課的時數不多,

一個老師要面對二十幾個學生,要把每一個都帶上來,實在有困難。     補救場地就在校長室旁的教室進行。我看到,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大學生,根據設計完善的教材,一步一步的教,孩子就亦步亦趨的學;而每次的小小進步,一再一再的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機和自信。晨間琅琅跟讀、齊讀的讀書聲,成了卑南最美麗的風景。才一個半月,十八次教學,這些最困難的孩子,居然就學會了字母拼讀。     終於親眼見到曾老師一直強調的「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是怎麼回事。原本很難想像的事,在我眼前發生了。     我非常贊成本書的主張─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是永不褪流行的課程基石。我覺得國民教育有責任把孩子們這些基本功打好,因此教師需要不斷裝

備自己,精進自己,提供高品質的教學,這是基本人權,也是孩子未來安身立命的基礎。     「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這是曾老師影響我很深的一句話:在很多小地方點滴努力,反覆與堅持之後,孩子終能雕塑成材,這就是教育吧。   自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我二○一六到二○一八年在《親子天下》雜誌上寫的專欄文章,主題都和教育、教學有關,包括一○八課綱、素養、讀寫、弱勢教育等。專欄結束後,有天《親子天下》出版暨產品企劃部的佩芬建議我,也許可以把這些文章中最受關切的主題整理出來,再補上幾篇,就可以單獨成書,以後更容易分享,我被她說服了,就有了這本書。     書的

第一部分是「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讀寫算能力是基本人權、是學校教育重點中的重點、所有學習的基礎,也是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這部分的十三篇文章,談的都是我衷心希望家長和老師知道或了解的。讀寫算這麼重要,但不幸的是,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學會。我從自己幫助我家老大克服英文學習困難的故事開始講起,希望傳達的是,再怎麼困難辛苦,都要想辦法、盡全力把孩子的基礎能力帶起來。從幼兒園、低年級就可以開始,用有趣的材料(如漫畫或繪本)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年紀稍大還不會讀書,也不可以放棄。我還試著談一些學習策略及補救教學的成功經驗,希望幫助每一個孩子奠定最基本的學習力。     二○一四至二○一六年,我被

借調到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院),最重要的工作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研發。當時許多關心教育的朋友最重視的問題是,教育現場前後端的差異太大,我們的課程、教學與政策都需要改變,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喜歡學習、願意學習,因此,國教院的課程發展會提出了一些改變現狀的倡議。如同預期,倡議一出,肯定帶來滿天的炮火,書裡第二部分的一些文章,就是我在國教院服務時,為了和社會大眾溝通而寫的。例如,當年有九十幾位中研院院士和兩千多位數學老師連署反對新課綱對高中數學「降必修、增選修」的倡議。我和同仁為此特別跑到溪頭去拜會李遠哲院長,他正在那裡辦吳健雄高中科學營隊。院長給我們一些時間向所有與會的老師說明,他一開場時就說:「

最近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該給李安和李遠哲一樣的數學課嗎?』……」哈哈,他忘了那篇文章作者是誰,我只好一上場就招了,我就是那個「有人」,這篇文章就收在本書第二部分。像這樣和教育政策溝通有關的文章,還有國高中數學課該不該用計算機、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等。     但我更希望讀者在第二部分看到弱勢孩子在學校的處境:許多偏遠地區學校因為少了家長的參與,管理及教學出了嚴重的問題,這讓文化刺激不足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雪上加霜,成就低落。但這些都是可能改善的,我試著用三篇文章,分享個別老師、個別學校及一群學校在提升孩子學力上的付出與努力,這群教育夥伴在山巔海角,帶著學生反敗為勝,是最感人

的勵志故事。     自序的最後先要謝謝佩芬,若不是她永不止息的給建議、訂進度和催稿,我一定無法在短短時間內改寫、補寫了這麼多篇稿件。林良老師在《國語日報》的「茶話」專欄裡說過:「當有人說再一根稻草就會壓垮他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再丟一袋煤到他背上。」佩芬深諳此道。     再來要感謝幾位幫我寫推薦文的好朋友。感謝柯華葳教授(當年的柯院長)讓我有機會從國家的高度看教育問題,她經常對國教院的同仁講:「不要只是做研究,也要出去溝通啊!」希望這本書能達成她部分的期待。方新舟大哥推薦文的標題是「關懷弱勢,科學救國」,這八字不但是誠致基金會的宗旨,也和本書的基調一致,推薦文裡還有一句他常講的「不難的不做」

,對我是最好的期許。     亓甯姐是我們的貴人,她在永齡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長時,慧眼獨具,在一百多所大學裡,找了臺東大學合作,邀請陳淑麗教授和我開始了一系列讀寫補救教學的研發和推廣工作,這本書才會有「反敗為勝學校」的故事可說。安婷以有趣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幾則和我已記不清的互動故事,她很精準的描述了我「看重教學」的特質,也請她原諒我當時急切的溝通方式。     感謝台東縣卑南國中的游數珠校長,她同意我帶著大學生進入學校,對七年級的孩子做英語字母拼讀的補救教學實驗,也清楚記錄下我們的努力和成效。最後我要謝謝臺東大學教育系的陳淑麗教授,她是我學術路上長年的夥伴。我是天馬行空的人,口水多過茶水,要是

沒有她的執行力,這一切補救教學的美好故事,都不可能發生。     本書出現多次詩人席慕容老師「柔水終成雕刀」的句子,她的詩本來是詠太魯閣的,那兒整座山是塊大理石,而柔軟的立霧溪,反覆堅持百萬年之後,用點點滴滴的水,雕塑出壯麗的峽谷。教育,就當是這樣的柔軟力量。 【試閱一】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一九九四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在醫院雙手顫抖的從護理師手上接下揚,我和淑真的第一個孩子。結婚八年沒有喜訊,在我們以為不會有孩子之後,上帝給了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揚滿月後,我才在他身上發現大片的咖啡牛奶斑。小腿、大腿上的斑比較大塊,腕上、臉上的比較小。我知道這是神經纖維瘤的症狀─神經

纖維瘤是一種良性瘤。除了大眾熟悉的「象人」之外,它還經常伴隨著學習障礙及注意力缺陷過動。醫生說,只能禱告他不會發病。此外,家族史的證據也支持揚是學習障礙的高危險群。他的表哥有明顯的妥瑞氏症,合併著動作及聲音的抽搐、有嚴重的閱讀困難和續發的拒學症狀。我和太太都是學教育的,「還好他生在我們家,就好好教吧!」我們下定決心,以早期介入,預防最可能出現的讀寫障礙。 從揚很小開始,我就大量說故事:我自己的故事,阿公阿嬤的故事等等,睡前無故事不睡。繪本共讀更是從無字書到《小黑捉迷藏》、《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爸爸不見了》……入小學前,他就認識了約三百個方塊字。入學後,我

還是持續讀故事,李志清的漫畫版《射鵰英雄傳》是他最喜歡的一部。 小一學注音,揚的困難還是出現了─他ㄅㄆ、ㄉㄊ、ㄍㄎ的區辨困難、二三聲和ㄢㄣㄤㄥ的區辨都有困難,這些困難一直持續到國小畢業。(當時台東縣升國中的孩子,都要接受國語和數學的能力檢測,揚國語九十二分,被扣的分數,都是注音。)到了中年級,揚識字解碼的困難益發清楚。他朗讀緩慢、跳字、跳行、漏字、換字。他經常把目標字唸成語義近似的字:「開封街」唸成「封閉街」、「說」唸成「話」、「屋子」唸成「房子」、「機」唸成「車」、「屏息」唸成「憋氣」,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把「螞蟥」唸成「蟻后」。還好,他小時候接觸過的故事夠多,腦袋裡的背景知識還算豐富,可以靠

著這些先備知識和理解力來克服解碼的困難。但是另一個更大的難題來了─英語。 揚幼稚園時就有英語課,進了國小,一年級就有一節英語。看字讀音和拼字難倒了揚。他說,他最不喜歡的課,第一名就是英語。

照顧服服務員講師教學歷程之研究: 以成人教育觀點分析

為了解決台北市教師研習時數的問題,作者張艷紅 這樣論述:

本研究係因應高齡化社會衍生照顧服務員質與量需求,對於教育訓練過程探討。主要是透過成人教育學觀點探討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講師之教學內涵與教學困境,以教學內涵與教學困境為研究重點。研究目的分別為:一、探討講師對照顧服務員生理、心理、社會之學習特性的認識。二、探討照顧服務員訓練講師在教學歷程中使用的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三、瞭解講師使用的教學評量及遭遇的教學困境。四、將研究結果提供照顧服務員訓練講師教學建言、接受其訓練課程學員之建議。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並以半結構訪談方式,對九位參與教學講師進行訪談,分析彙整說明如下結果與結論:講師對照顧服務員生理、心理、社會之學習特性認識:學員年齡層偏高、組成異質

性高、多重角色與角色改變。講師對於成人學員生理徵象的認知:機能老化、體力衰退、感官功能退化、課程反應時間增長、專注度持續性低。講師對成人學員心理特性的發現:流體智力衰退、晶體智力增長、高自尊、低自信與對考試焦慮緊張。講師對於參訓學員的社會面向之了解:具備立即應用的時間剩餘觀點、人際互動增加課程雙向回饋、同儕互動於3C使用上以提高學習互助。講師對於學員學習期待的認知:學員期待短時間學會專業知識、學技巧變成謀生機會、.將學理延伸的濃縮課程、生活化的學習、注重實用性、運用於日常生活與以就業為主、取得證照。在訓練課程中講師使用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習動機、強調需求的策略團體合作策略、提問的策略、呈現策略、

行動策略。講師因應教學策略採用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引導法、講述法、影音運用法、發表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法、實作法與個別指導法。以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需求面向的教學評量:學習評量以筆試與技術考試為主、教學評量採取課前、課間、課後進行。教學者在軟體與硬體所遭遇的教學困境:成人學習環境合適度不足、課綱規劃教學時間不夠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分別對照顧服務員訓練教學講師、學員、政策擬定與主辦單位、受委辦單位及對後續研究之建議者,提出下列之研究建議:一、 對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講師之建議:善用成人教育觀點以應對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教學、教學策略與方法多樣化。二、 對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學員之建議:參與訓練時確認個

別的學習目標與目的、課前科技網絡運用與技術操作的學習、融入互補互動的團隊學習態度。三、 對照顧服員訓練政策擬定與主辦單位的建議:核心課程與實作課程時數及內容的調整、臨床實習增加長照2.0居家及社區的場域、成人教育納入專業師資資格培訓要點。四、 對照顧服務員訓練受委辦單位建議:提供標準化設施設備、提供合宜的教學場地。五、 對於後續研究之建議:(一)參與照顧服員訓練成人學習歷程探究(二)對於照顧服員訓練與講師運用成人教育的知能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