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東明寫的 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 和張學聖的 台灣都市縮影50+:關於台灣城市規劃的回顧與反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都市計畫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也說明:三、都市計畫事業:係指依本法規定所舉辦之公共設施、新市區建設、舊市區更新等實質 ... 對於都市計畫各使用區及特定專用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基地面積或基地內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出色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楊松齡所指導 陳佳聰的 都市更新永續性績效評估指標之建立與應用 (2021),提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永續都市更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 陳玫真所指導 黃詩涵的 歷史建築活化使用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深度訪談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解答。

最後網站地主反彈大稻埕通盤檢討案再議 - 中時新聞網則補充:台北市 都委會昨天早上審議「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不少地主到場表達意見,認為關於容積移轉的限制規定,導致容積賣不出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特定專用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百年街屋:最興盛時代的燦爛動人建築,從迪化街看台灣發展縮影

為了解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問題,作者李東明 這樣論述:

  歡迎光臨時光街屋建築博物館,   走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沉浸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   【走訪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街屋常常走,但你知道傳統街屋如何形成?又有何特徵嗎?   ◆迪化街從清代到戰後,街道發生了什麼變化?才成就今天的樣貌!   ◆閩南、洋樓、巴洛克式,各種建築樣式一次看清楚!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

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名人推薦   丘如華 台灣保存之母   李乾朗 台灣古蹟大師   吳寶田 麗寶集團董事長   吳光庭 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林崇傑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林經甫 時尚老人   周錫瑋 前台北縣長   周奕成 世代街區   邱英浩 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長   洪孟啟 前文化部部長   范巽綠 監察院監察委員   唐彥博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   陳啟仁 高雄大學副校長   陳郁秀 公廣集團董事長   蔣理容 蔣渭水基金會   閻亞寧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   龔書章 交通大學教授   波多野純 前日本工業大學校長   【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台北市特定專用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南鐵東移 #鐵路地下化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5 台南想要鐵路地下化!
02:54 「借用」突然變「徵收」!
04:24 居民成立「自救會」
06:06 官民纏鬥
07:52 抗爭力道逐漸下滑
08:56 為什麼爭議再度升級?
10:04 我們的觀點
11:42 提問
12:01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路寬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土地開發優於土地正義──台南鐵路地下化政策從原軌到東移的轉彎關鍵: https://bit.ly/2G9bOiE
→反南鐵東移運動的矛與盾──安置、訴訟、自拆,從323戶剩2戶的最後頑抗:https://bit.ly/3jBLXNK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https://bit.ly/3jJgBVT
→我們的島 第937集 鐵路地下化風暴-南鐵反迫遷:https://bit.ly/3jyx5jd
→我們的島 第696集 台南鐵路don't移:https://bit.ly/35VRTg7
→南鐵地下化房屋重建補償調高:https://bit.ly/31RegBT
→經建會討論通過交通部陳報「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https://bit.ly/3oC6wgK
→反南鐵東移運動的矛與盾──安置、訴訟、自拆,從323戶剩2戶的最後頑抗 :https://bit.ly/3mAFW6d
→土地開發優於土地正義──台南鐵路地下化政策從原軌到東移的轉彎關鍵 :https://bit.ly/34yZ8L7
→南鐵東移推照顧宅 每坪均價10.5萬:https://bit.ly/3jApQYh
→賴清德:自救會有5誤解:https://bit.ly/3jBMjE4
→南鐵拒遷戶張宅清晨拆除 張家阻止無效 20200611 :https://bit.ly/2TxEfty
→反南鐵東移 24小時聲聲喚 要求行政聽證:https://bit.ly/3jJhrlv
→南鐵東移住戶將拆完!所有程序已完備?:https://bit.ly/3myaiGr
→獨立特派員 374集 (台南停看聽) - YouTube:https://bit.ly/3jHFXDy
→wikiwand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https://bit.ly/35EvDah
→ 南鐵拆遷戶40坪透天厝只補償120萬? 鐵工局:純屬誤解https://bit.ly/2TyC20W
→鐵工局 | 臺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簡介https://bit.ly/2TxA6pC
→【臺南市】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https://bit.ly/3mvotf8
→針對詹順貴律師誤解南鐵東移背後是土地開發利益 市府再次澄清如下:https://bit.ly/37MOjY0
→獨/台南鐵路地下化 坐輪椅的呂瑞成拒絕搬遷:https://bit.ly/3e3Ycl7
→警民對峙!強拆南鐵最後拒遷戶 陳致曉哽咽:抗爭過程我們像個人:https://bit.ly/3mvYu7r
→【南鐵東移】黃家「保留樓梯」喬不定 交通部加碼提「挪移原梯」平爭議:https://bit.ly/37OzUug
→南鐵黃春香屋宅今鑑界 確定樓梯在拆除範圍內:https://bit.ly/37V8MtA
→南鐵「半拆戶」黃春香爭居住權 百人集結反強拆晚會:https://bit.ly/3kOOKoB
→南鐵東移重啟環評案敗訴定讞 辯護律師:努力,就會有希望:https://bit.ly/3e27Wwp
→南鐵公聽會淪為形式 居民要聽證 鐵工局:不會辦:https://bit.ly/3jBmPqC
→楊貴智|聽證會、公聽會、說明會,傻傻搞不清楚?:https://bit.ly/2Tw3VXt

【 延伸閱讀 】

→(資料) 南鐵強拆那一夜,抗爭者為何逆轉,簽下同意書?|獨立特派員 第658集 (南鐵‧那一夜) - YouTube:https://bit.ly/2HHXxdl
→(延伸)【南鐵最後一戶】從助教走進社運 自救會長陳致曉:抗爭過程我家的人活得像是人 -- 上報 / 焦點:https://bit.ly/37K6b5T
→鐵工局 台南鐵路地下企劃綜合規劃報告:https://bit.ly/31PfEVI
→成大 台南車站特定專用區都市更新推動計畫 :https://bit.ly/3mtjOdD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都市更新永續性績效評估指標之建立與應用

為了解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問題,作者陳佳聰 這樣論述:

都市是一個複雜具動態的系統,也是影響國家經濟、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變化的主要因素,在發展過程中應需考量各個層面的課題,不能任由都市自然發展,而此也提供了政府干預都市發展的理由。都市更新是 1980 年代以後政府介入都市發展過程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通常被用來應對不斷變化的都市環境所導致的都市衰敗問題,為達到各種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目標,其應更與永續發展結合。但儘管如此,由於都市更新過程涉及各種複雜規劃問題和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實現都市更新與永續發展間的聯繫並非容易,然而一直以來以財產權為主導實施的都市更新加劇社會空間不平衡,同時產生了一個不利於實施永續都市更新的管理障礙。為實現兼顧經濟、環境和社會

平等關係的永續都市更新(Sustainable Urban Renewal)理念,因此本研究提出一個都市更新永續性績效的評估模式。本研究在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後,依據永續發展理論構建一個具有 3 個維度及涵蓋 14 個指標的永續性績效評估架構,結合三種多屬性決策方法建立評估模式。在完成專家問卷後,首先結合模糊專家決策室實驗室法(FDEMATEL)用以釐清維度與指標的相互影響關係及屬性定位,即因果關係;接著將獲取的影響關係利用基於模糊決策室實驗室法的分析網絡法(FDANP)求取維度與指標的的真實權重,並識別都市更新永續性評估的關鍵核心;最後基於修正後的折衷排序法(VIKOR)對測試對象進行績效評估

。在識別現況與理想值的渴望差距後,判讀維度/指標影響關係與屬性定位,進而得出測試對象提昇永續性的未來改進方向、項目與排序。儘管一些研究指出過去我國的都市更新實踐過份強調經濟維度,忽視環境和社會與文化層面,然而本研究結果仍然支持結合經濟為發展導向的永續都市更新模式。而評估測試對象為新北市新店區行政生活園區之公辦都更案,經評估其開發後永續性績效,發現指標績效值與理想值差距較大(即績效有待提升者)的前 5 項指標中,有 4 項指標屬於社會與文化維度的指標,顯示本案在開發後其社會與文化永續性的現況仍有很大進步空間,隱含開發前期規劃對提升社會與文化永續性的項目尚有思慮不周的問題,建議主辦的政府部門於前期

規劃階段,就應將促進社會與文化永續性的項目納入考量,以增加公辦都更案的公益性,符合永續都市更新的政策目標。

台灣都市縮影50+:關於台灣城市規劃的回顧與反思

為了解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問題,作者張學聖 這樣論述:

  如果問你,哪些城鄉故事、事件或場景駐留於你的腦海記憶中,回憶的同時是否有些觸動心弦。如果你腦中的記憶是片斷的甚至模糊,不如一同再次踏進時光隧道,再探究竟。   本書是從二戰後開始,對不同發展階段時間軸的述說,回顧不同時期的城市發展案例與故事。戰後的時代,城市發展慢慢萌芽,從戰後渾沌時期到追求城市美好,乃至再造城市永續發展,你能想像這些歷經嗎?   孕育著台灣發展的環境,我們生長的城鄉空間,滿載著許多人的心血,促使現在的生活與環境更加美好。期待經由鑑往知來,讓讀者們能有不同角度觀社會、觀城市,並更加關心與重視我們城鄉發展大小事。   都市規劃的範疇包羅萬象,涉及居住

與生活空間品質、自然環境與生態資源的維護、工作與經濟產業發展的需求、文化的保存與活用、生活機能、基盤建設、公共空間的提供,以及都市面對災害防救、水資源分配、綠能產業、空氣汙染、交通壅塞等種種空間資源使用問題。其中還涉及「城市競爭力」營造、「土地正義」公平、面對氣候變遷「韌性城市」建構、「高齡友善」城市推動、邁向「永續發展」的實踐等多元價值的追求與挑戰。   本書則是討論台灣城市發展代表性案例故事,羅列了許多台灣過去發展各類型重要經驗的案例項目。城市與市民息息相關,小至個人生活中食衣住行、求學、就業等生活所衍生的基本需求,進而擴及整體產業經濟系統、自然生態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都對我們有著深刻且長

遠的影響。故有關城市規劃的知識,除專業研究外,也應該用通俗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從現在回顧過去經驗,並藉由過去經驗展望未來。   現代對於生活環境議題的關注已是主流價值,使得「民眾參與」機制,逐漸演變常態性事務或是國民責任、國民權益,相信日後更多人對城市規劃的認識與理解,應有助於降低民眾參與溝通成本,進而邁向共同設計的理想未來。  

歷史建築活化使用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特定專用區的問題,作者黃詩涵 這樣論述:

歷史建築以永續建築的另一種形式存在於我們身邊,老舊的歷史建築,保存後若無妥善經營管理,將會再度閒置,除了保存建築物本體,如何再利用歷史建築,對於歷史建築物未來的使用情形、活動設想及空間設計手法需如何規劃。 本研究目標為探討歷史建築的定義、活化再利用及保存價值,並研究實際案例。研究方法為探討歷史建築及再利用相關法規、文獻收集,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價值分析,再以實際個案做資料收集研究,並對案例經營者做深度訪談。 依據資料及訪談內容,對個案空間手法及空間策略分析,探討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經濟價值、教育價值五個面向,提出研究結果及建議,一、建立起歷史風貌區域發展,二

、審查流程明確條列式規範,三、期許各歷史建築再利用皆可成為重要之歷史意涵。 給予未來有意願進行相關研究及歷史建物活化再利用借鏡,賦予歷史建築有新生命,再創建築活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