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藝術節徵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藝術節」找工作職缺-2023年1月 - 104人力銀行也說明:2023/1/29-8418 個工作機會|藝術行銷【尊彩國際藝術有限公司】、Otto2美感俱樂部-成人藝術老師【Otto2藝術文創集團_美林藝術文創股份有限公司】、藝術行政【沾美藝術 ...

淡江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陳志瑋所指導 張鳳冠的 文化治理與在地認同之研究-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為例(2018〜2020) (2020),提出台南藝術節徵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治理、在地認同、博物館社會責任、再造歷史場域計畫。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美術學系 吳超然所指導 鄭薇的 1983-1995台灣行為藝術的延續與轉向 (2017),提出因為有 戒嚴、解嚴、行為藝術、社會病者、反文化、噪音音樂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藝術節徵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專案活動 - 臺南市文化中心則補充:課程地點:台南文化中心親子藝術空間單堂報名費:250元/組 ... 為鼓勵前來參賽之優秀藝術創作者,此次徵件取消簡章中各類徵件項目之尺寸限制,改為各類尺寸不限,並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藝術節徵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化治理與在地認同之研究-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為例(2018〜2020)

為了解決台南藝術節徵件的問題,作者張鳳冠 這樣論述:

文化部為落實「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訂定「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新北市政府提案「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再造歷史場域重現計畫」,以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為執行單位,以多元形式再現古戰場,並利用虛擬環境、影像、調查研究、座談、實境遊戲、文化祭等形式,再現該戰爭經驗讓地方民眾參與活動規劃,讓大眾瞭解晚清淡水的軍事整備、滬尾戰役歷史過程、清兵義軍軍事動員、戰爭下人民視角等歷史意義。該計畫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再造歷史場域重現計畫為主軸,文化治理、在地認同及博物館社會責任為理論依據,探討文化計畫執行對在地的影響及居民認同情形,作為本研究的理論架構。本研究欲探討以下問題:(一)

從清法戰爭滬尾之役重現計畫的個案來看,如何融入在地認同的因素,以實踐文化治理的內涵與目標?(二)影響民眾參與清法戰爭滬尾之役重現計畫的因素為何?遷入時間或居住區域是否會產生差異?(三)計畫對於居民之在地文化認同是否產生影響?本文運用文獻探討法、次級資料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除了試圖瞭解個案計畫執行成果外,希望達成下列研究目的:(一)瞭解案例計畫規劃與執行過程。(二)分析執行機關如何運用博物館優勢推動地方文化,並瞭解所面臨困難之解決方法。(三)透過在地多方意見蒐集整理,了解地方上對研究案例的認同度,並提出行政機關未來規劃政策的建議。

1983-1995台灣行為藝術的延續與轉向

為了解決台南藝術節徵件的問題,作者鄭薇 這樣論述:

台灣行為藝術在1980年代因威權批判與社會造反而生成,此時期行為藝術家以一種「社會病者」的姿態展演於都市街頭、海邊岩岸、邊陲島嶼、公部門機構、藝術祭之中,而如此堅毅於脫離體制的社會批判力量,卻也在戒嚴消退後的1990年代逐漸式微。本研究以1987年台灣解嚴作為梳理台灣行為藝術發展的時間座標,試圖探討台灣1980到90年代以社會造反為目地的行為藝術家,如何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實踐其社會批判工作。另外,本研究亦同時分析1980與1990年代行為藝術家,兩個世代之間看待社會批判的態度有何相同與相異之處。而本研究最後試圖探討,解嚴後社會環境與都市空間型態的改變,造成台灣行為藝術在發展上有何影響。關鍵詞

:戒嚴、解嚴、行為藝術、社會病者、反文化、噪音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