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 工業設計 作品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設計研究所推甄分享_前期準備篇(臺科設計甲組/交大應藝甲組)也說明:作品集 要做英文版還是中文版? 其實都可以,不過台科蠻尬意英文的(看起來比較高級),我的話是作品集和簡歷分開,作品 ...

樹德科技大學 應用設計研究所 陳文亮所指導 林麗萱的 台灣本土特有物種造形意象應用於時尚彩妝設計發展與實現之研究 (2012),提出台科大 工業設計 作品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彩妝設計;台灣特有生態物種;修正式德爾菲法;分析層級程序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建築系 魏浩揚所指導 王美惠的 三種高工建築圖學教學媒材成效之比較-以花蓮高工建築科為例 (2006),提出因為有 電腦模型、實體模型、學習成就、空間能力、建築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科大 工業設計 作品集的解答。

最後網站設計科系大學則補充:目前全台設計相關系所超過200 個,設計院校競爭激烈,各校紛紛 ... 設計科大,大家都在找解答。109 大學設計系『作品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科大 工業設計 作品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本土特有物種造形意象應用於時尚彩妝設計發展與實現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科大 工業設計 作品集的問題,作者林麗萱 這樣論述:

美學風貌從古至今包羅萬象,而追求美是人類與生俱來之本能,在整體造型中,除了服裝、髮型、配飾及配件外,彩妝的影響力功不可沒,由於女性所得及社會地位的改變,與崇尚自我塑造的潮流,欲表現出完美的整體造型,彩妝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使得彩妝行為已成為表現禮貌與追求自信心之求美活動,人們藉以滿足自我需求與提升群體認同感為目的。因此,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美容整體造型已成為都會化講求人際互動之重要課題,良好視覺形象,端莊儀態是現代人亟欲追求之生活目標。再者,在傳統西化過程中,台灣自身的文化象徵遭到轉變與融合之際,必須開發具有台灣本土文化特色之彩妝造形風格,才能藉由這些彩妝造形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同時

提升國際上的競爭力,故如何將彩妝造形呈現出本土生態文化的設計風格是必須且重要的。有鑑於此,本研究以現有彩妝技巧為基礎,融入台灣特有物種造形意象為創意元素發想,創作一系列具有藝術性及內涵的彩妝設計,建立一個能依循的流程,讓彩妝設計創作不再只是空有技法,而是有被賦予其創作靈魂與意涵。 研究首先藉由台灣特有生態物種與特有文化等相關文獻深入探討,了解其生活背景與特徵,並嘗試探討彩妝設計的變化,分析現代的彩妝設計風格,建構具有文化象徵價值之台灣自然生態文化特徵。其次,導入修正式德爾菲法,建立彩妝設計參數特徵要素的技術資訊架構;並以分析層級程序法,計算彩妝設計準則之權重及排序,以確保權值的一致性與準確

性。最後,於創作設計發展與實現階段,透過系統化設計程序,並導入創意設計方法(Creativity Design Method, CDM),以台灣特有物種、台灣特有生態文化為主軸,以蝴蝶及魚類作為仿生對象,延伸出不同造形意象之系列主題,將此意念加以組合與反應形成概略的輪廓。而後,以宴會與派對為應用案例,進行一系列之彩妝整體造形設計,以驗證及說明此彩妝造形設計程序之可行性與適切性。藉此結合生態美學與生態藝術之觀念,建構具有台灣自然生態文化特徵,並將此創意元素應用於彩妝產業。 研究結果顯示:(1)應用修正式德爾菲法,建立3項主要構面-化妝技巧、職業道德、造形設計;以及13項次要構面與54項設計準

則之架構,其中前5項設計準則,依次為「五官比例」權重值0.194、「協調度」權重值0.107、「時尚流行設計感」權重值0.097、「切合主題」權重值0.059、「創意性」權重值0.053,並將以上述所得到之相關因素,作為下一階段彩妝設計要素的考量。(2)透過台灣特有生態物種造形意象、彩妝設計原則及創新角度,以宴會與派對為應用案例,分別進行各20款彩妝紙圖概念設計,並應用PUGH概念選擇法,將此40款概念設計予以評估,共篩選出10款較佳的構想,以進行實際彩妝造形設計創作。藉此成果,期望能提供彩妝設計者,有多元的視點與創意發想。讓觀看者有無限延伸的想像空間,展現彩妝設計的創意,形成別具特色及藝術的

多樣風貌,提升彩妝設計的價值及意義。

三種高工建築圖學教學媒材成效之比較-以花蓮高工建築科為例

為了解決台科大 工業設計 作品集的問題,作者王美惠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技職體系的教育制度下,重視實際操作的高工建築科學生在學習繪製「建築圖」時,究竟是利用傳統的平面教材,或3D電腦繪圖軟體,或是組合式之實體模型來進行建築圖的教學工作,到底哪一種教材教法才適合高工建築科的建築圖教學?在應用三種不同的敎材敎法之下,以比較高職學生在建築圖的認知、情意與動作技能的學習成就之差異性,以及學習者對教學實驗教材之滿意度情形。 本研究以建築圖的學習能力作探討,以期有助於瞭解學生在空間能力上的表現差異及學習建築圖的成效。 研究對象以九十三年度入學之國立花蓮高工建築科二年級甲班38人、乙班37人,實施方式共分為三組,每組25人:第一組應用Qui

ck CAD 98 之2D電腦繪圖軟體所繪製出的平面教材進行示範教學;第二組應用Micro Station TriForma V8之3D電腦繪圖軟體所建構之電腦模型進行示範教學;第三組即是應用可逐層拆解、有局部剖切的組合式實體模型進行實驗教學,首先兩班學生進行十六週的建築圖正常(未告知)教學,然後再以認知測驗的方式,得知學生在空間能力的學習成就差異情形;而在學習者實習操作的過程中,研究者藉以觀察學習者在認知、情意與動作技能的學習項目上,所透露出的學習行為與技能差距。在第十七週的課程中,再將上述之三種教學方式,完整傳承給每一位建築科學生,最後再實施輔助學習教材使用滿意度問卷調查,以找出學生最為喜

愛的教學方式,作為日後準備教材的參考。 依據考認知測驗的資料採用SPSS for Windows 10.0軟體統計後,得知建築科學生學習建築圖的學習成就,分析結果如下:一、 利用『組合式實體模型教學法』之高工建築科學生,其學習成就優於傳統教學法。二、 利用『3D電腦教學法』之高工建築科學生,其學習成就優於傳統教學法。三、 利用『3D電腦教學法』與『組合式實體模型教學法』之高工建築科學生,其學習成就並無顯著差異。四、 在三種的教學法中,高職學生仍然較為適應與喜愛具體的『組合式實體模型教學法』進行建築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