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收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吉利汽車收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志凱寫的 小國大想像:創新創業,開發以小搏大的巧實力 和寧鐘 編著的 創新管理︰獲取持續競爭優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山寨車王憑什麼變賓士最大股東? - 今周刊也說明:中國吉利汽車董事長李家福斥資90億美元,買下德國賓士集團近10%股權。 ... 黑戶;二○一○年,吉利汽車跌破眾人眼鏡,以十八億美元收購股份、外加九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李志強 博士、蔡青蓉 博士所指導 王威政的 中國大陸企業對外併購之分析:以浙江吉利集團收購VOLVO汽車為例 (2015),提出吉利汽車收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吉利、VOLVO、併購、走出去、中國汽車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 陳雪如所指導 楊政宏的 進入中國市場營運風險及策略管理評析-以台灣汽車座椅A公司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ECFA、次貸危機、策略聯盟、營運風險、經營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吉利汽車收購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國吉利汽車獲美批准收購可上市飛行汽車Terrafugia則補充:Terrafugia的飛行汽車已經拿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許可,以「輕航機」(light sport aircraft)定位,將來可以在美國銷售。 Terrafugia創於2006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吉利汽車收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國大想像:創新創業,開發以小搏大的巧實力

為了解決吉利汽車收購的問題,作者鄭志凱 這樣論述:

世界快、台灣慢,台灣僅佔全球人口的0.3%,連同經濟規模,屬於小型國家。 要從現在走向未來,要從島內放眼全球,要在世界中以小搏大,就得靠巧實力。   曾經有38項世界第一的產品,生產過全球超過九成的筆記型電腦,迄今自行車仍是全球產值最大車廠。   「我很小,可是我很努力」,台灣人靠著這股拚勁,闖入矽谷、奔向全球,成就「經濟奇蹟」的美名。   曾幾何時,台灣政治邊緣化、產業空洞化、創新活力不再,陷入景氣低氣壓而無從脫困。   創投專家鄭志凱先生,久居矽谷、心繫台灣、放眼國際,不時針對科技、創投、創新創業、制度進行針砭,希冀引領台灣新創團隊,走出困局,勾勒未來。   作者擁有世界觀,

看盡最新最多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更看到無所畏懼、不輕易放棄理想的青年創業家們的成長軌跡,分析歸納了「前瞻力」、「創業力」、「創新力」、「制度力」四項通往未來的實力。   本書是作者帶給台灣的禮物,適合亟欲創新的企業與有志創業的年輕人靜心閱讀,得到一個接軌世界、看見未來的機會。 名人推薦   小國創新,看台灣的機會與挑戰(排序依照來稿先後)   CK對於矽谷與台灣都有很深的了解,身為一個長期在世界頂尖創業中心的過來人,認真、熱心、博學又樂於分享,這本書是一位很真誠的人,所寫的一本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書。(創新工場董事長 & CEO 李開復)   這是一本知識含量豐富,卻不失於

枯燥、充滿艱深理論的輕鬆讀物,它是一本豐富的概觀書,是許多重要熱門話題與研究的資訊入口,若想深入研究科技產業與趨勢的讀者,以這本書為導覽針對裡頭提到的議題作個人興趣研究不會有錯。(教育部政務次長 陳良基)   身處全球大國競爭之林中,台灣如何自我定位、掌握區域利基,以小搏大,善用「巧實力」來爭取不可替代與或缺的競爭位置,是本書主要論述的主軸,也是作者對台灣的智慧建言。(政大商學院教授 吳思華)   當年的聖經,提醒所有帶兵打仗的將軍,善用自己的比較優勢。而CK這本書,則是提醒當代的小國台灣,以及所有新創企業、年輕人,小傢伙們的機會在哪裡,又該用什麼態度與方法去抓住。(AppWorks 之初

創投創始合夥人 林之晨)   這是一本知識密度非常高的書,值得反覆閱讀與思索,更棒的是內容深入淺出文采燦然。我很贊同作者主張的,關心社會,願意改善社會,希望為既存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這是創意最重要的動力。(作家 李偉文)   CK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並接受台灣是一個小國,我們才可以在紛紛擾擾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只有讓這世界更好,我們台灣才可能更好。(漣漪人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朱平)   此書有趣易讀,每單元皆有獨特觀察點。大題至人類未來,小題至個人創業。核心清澈明確──創新與國際化。現今全球供給過剩、資金氾濫、資訊互通。只有創新,找出獨特價值,才是唯一法門。(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

 蔡鴻青)   透過作者宏觀的思維、深刻的思辨,以及深入淺出的筆觸,本書不僅能有效激勵創業家走向國際機會的企圖心,更勾勒出台灣追求創新轉型的新途徑。(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台大創創中心與學程主任 李吉仁)   小大之分,常在視野、挑戰、機會與變革中取決。作者以《小國大想像》為書名,論述人生的視野,及創新創業的挑戰與機會,希望在台灣變革變遷的社會,豐厚見識謀略,分享台灣可能大未來的想像。(台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曾任櫃檯買賣中心董事長 吳壽山)  

吉利汽車收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汽車,而當代汽車性能的提升尤為重要,不論是外觀還是配置,創新永遠都是汽車市場上的寵兒,我國的國產自主品牌汽車想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創新提升是重中之重!這就不得不提這幾年來推新率和銷售額極高的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的吉利汽車現在到底怎麽樣?看看這款旗艦車型就知道了。

中國大陸企業對外併購之分析:以浙江吉利集團收購VOLVO汽車為例

為了解決吉利汽車收購的問題,作者王威政 這樣論述:

併購,是企業追求成長的策略之一,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由於起步較晚,在汽車的品牌形象與專利技術上累積不足,雖然產能近年成長快速,但自主品牌汽車產業在國際間處於落後狀態。時值國際金融危機,歐美企業的價值大幅縮水,加上從2005-2013年人民幣升值的匯率優勢下,中國企業驚喜地發現,海外併購機遇期就在眼前。從科技、石油、石化、汽車到家電零售、皮革服裝,從國企到民企,中國海外收購正加速開展。本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併購,並以吉利汽車併購北歐豪華車品牌VOLVO為案例,針對吉利汽車併購VOLVO汽車的過程、動機、策略與資金來源進行分析,本文認為吉利汽車針對併購贏得VOLVO汽車工會信任、

聘請專業的收購團隊、採取成功的策略等大量的準備工作,以及獲得政府融資提供收購資金,得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並讓外資基金高盛集團入股吉利汽車以獲得收購資金等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吉利汽車挾著人民幣升值的優勢,結合外資高盛證券入股與瑞典、比利時低利貸款取得資金,以及中國在2010年底前投資4兆人民幣以維持經濟穩定成長的背景下,各省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資金充裕,且企業與地方政府是有利益交集的,吉利建廠選址,影響到地方政府稅收及就業機會,因此地方政府考量施政表現,皆有高度願意提供融資。而VOLVO的品牌形象在《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2005-2015年的排名中,並沒有因為被中國的吉利汽車收購而受到影響。

創新管理︰獲取持續競爭優勢

為了解決吉利汽車收購的問題,作者寧鐘 編著 這樣論述:

  本書聚焦企業在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競爭環境中如何把握危機,並通過創新將危機與變革轉換成企業成長的內在動力,贏得企業的持續成長。本書首先系統地介紹了創新的概念、特點及其基本理論,探討了創新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方法,進而從企業的戰略層面論述創新;然後,從新產品開發的視角深入剖析了創新管理,論述了如何將創新與產品生命周期一致,從而跨越生命周期的“鴻溝”;最後,指明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從創新機會、商業模式和企業成長的角度闡述了企業的持續發展。   本書主要適用于emba/mba教學、edp培訓和企業培訓等活動,也適用于企業中高層管理者自我學習,亦可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   寧鐘,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牛津大學博士後、復旦大學博士後,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新與創業、供應鏈管理、高績效企業管理。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項,省部級項目十余項。曾獲2010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獎,第七屆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成果三等獎,2008年度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論文三等獎,復旦大學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出版專著《集群式供應鏈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研究》一部,並獲上海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2011年度獎勵。 前言 導論 危機與創新 第一部分 創新與創新戰略 第1章 創新與創新過程 開篇案例 低濃度v

c果汁09大戰 1.1 創新 1.2 創新及其特征 1.3 創新的類型 1.4 後危機時代創新的特點 創新聚焦 亞馬遜電子書的風險性分析 創新聚焦 “先行”變“先烈”,貝塔斯曼撤離中國 創新聚焦 從朗科的發展看先發劣勢 創新聚焦 “洋狐狸”與“土狐狸” 創新聚焦 “瘋狂英語”與《瘋狂英語》 知識產權保護 天宇朗通的“山寨”戰略及創新成果的保護 1.5 創新的過程 創新聚焦 oracle的技術創新驅動業務創新 創新聚焦 谷歌的破壞性創新策略選擇 技術生命周期 鴻海集團科技創新的技術生命周期分析 1.6 建立創新人才基礎

閱讀材料 先發優勢 章末案例 上網本的誕生 第2章 創新思維及其方法 開篇案例 眾包的世界 2.1 創造力 創新聚焦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最聰明的營銷 創新聚焦 “第二人生”我做主 2.2 創意的來源 創新聚焦 “瘋果盒子”販賣靈感“變現創意” 創新聚焦 從企業層面鼓勵創意 2.3 創新思維 創新聚焦 阿希實驗——從眾思維 創新聚焦 逆向思維引致的反向創新 2.4 創新性思維方法 創新聚焦 大陸漂移假說的誕生 創新聚焦 “六頂帽子”改變日本麥當勞 創新聚焦 焦點小組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項 創新聚焦 常

用調查方法 創新聚焦 客戶咨詢委員會如何促進公司的創新與成長 創新聚焦 手機游戲開發——注重體驗式調查 創新聚焦 陸道培院士狀告弟子侵權 2.5 創意是公司重要的資產 章末案例 ata的機會 第3章 關于戰略的思考 開篇案例 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的競爭戰略 3.1 引發企業發展戰略思考的因素 創新聚焦 溫州打火機佔領世界市場的故事 3.2 企業發展戰略認識上的誤區 3.3 企業發展戰略選擇源動力的探索 創新聚焦 影響企業發展戰略選擇的主要力量 3.4 企業發展戰略選擇思考的內容 創新聚焦 迪爾公司的創新價值觀帶來的啟示 創

新聚焦 戰略投入、戰略產出(軟性投入︰知本、信譽、網絡) 閱讀材料 企業戰略管理 章末案例 星巴克的創新成長戰略 第4章 企業創新戰略 開篇案例 谷歌、蘋果、雅虎與微軟互聯網動態競爭分析 4.1 創新與競爭戰略 創新形成成本領先戰略 阿爾斯通電力中壓產品崛起之路 創新形成差異化戰略 三星與索尼差異化戰略對比 4.2 創新與競爭互動 4.3 創新與公司層級的戰略 4.4 企業創新戰略 創新聚焦 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 創新聚焦 “百事可樂”絕境逢生,因挑戰巨人而成為巨人 創新聚焦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 創新聚焦 《藏地密碼》銷售

奇跡背後的密碼︰尋找空白市場 創新聚焦 東江集團︰模具行業的隱形冠軍 創新聚焦 騰訊——後發制人的跟隨游擊戰 第二部分 產品開發與管理 第5章 整體產品與新產品開發管理 開篇案例 ideo產品開發 5.1 產品定義 5.2 整體產品 創新聚焦 麥當勞的整體產品設計 創新聚焦 中興3g整體產品分析 5.3 新產品與產品體系 創新聚焦 研華科技的產品服務創新 閱讀材料 產品與文化探析 創新聚焦 一個價值600萬美元的玻璃瓶 創新聚焦 中秋將至,武漢高價月餅“卷土重來” 創新聚焦 龍卡汽車信用卡——信用卡產品創新 創新聚

焦 安踏發展的安索夫矩陣分析 章末案例 荷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消費金融銀行基于產品三維概念的創新 第6章 如何開發消費者非買不可的新產品 開篇案例 “銥星”——一個科技神話的破滅 6.1 購買者效用圖 創新聚焦 價值創新之誤︰tcl鑽石手機為何曇花一現 創新聚焦 “晨光文具”購買者效用圖分析 6.2 制定戰略性價格 創新聚焦 可口可樂和思科的不同戰略定價方式 閱讀材料 西南航空公司利用大眾價格走廊定價 創新聚焦 斯巴魯森林人中國市場的戰略定價 創新聚焦 斯沃琪成本控制 6.3 克服采用障礙 創新聚焦 博洛尼家裝設計如何克服采用

障礙 章末案例 斯巴魯的獨特效用空間 第7章 新產品開發周期管理 開篇案例 柯達公司的成功之道 7.1 技術采用周期的消費者群體構成 7.2 創新的分類 創新聚焦 亞馬遜引領圖書業破壞性創新 創新聚焦 搜狐的產品創新 創新聚焦 寧波名品直銷模式 創新聚焦 dhc化妝品品牌的創新營銷 創新聚焦 windows7運用各種創新形式獲得成功 7.3 市場發展生命周期 創新聚焦 dhc的創新模式 創新聚焦 微軟的大道期(成熟期)創新模式分析 創新聚焦 zara在大道期(衰退期)的商業模式創新 閱讀材料 奧巴馬競選團隊龍卷風期的

創新 7.4 實現創新的做法 章末案例 zara的產品開發管理之先鋒型、實用性、保守型、懷疑型消費者 閱讀材料 破壞性技術 第三部分 可持續發展 第8章 創新機會識別與創新機會來源 開篇案例 零售業務開啟招商銀行發展的機會之窗 8.1 機會 創新聚焦 輕松一點,盡在掌握——“指紋支付”的市場機會 創新聚焦 應用時代it業的“機會之窗”在哪里 創新聚焦 “剩女”消費還是“勝女”消費? 創新聚焦 移動互聯網催生小公司商機 創新聚焦 解決問題而生的“神州租車” 創新聚焦 雲南白藥創可貼——由機會識別導致的成功 8.2 創業者的四種個

人特質 8.3 創意 創新聚焦 請孫院士認個錯 8.4 創新機遇的來源 創新聚焦 “老娘舅”的流程創新機會 閱讀材料 “90後”邁向大學︰新消費頑主到來 創新聚焦 雲計算還是海市蜃樓? 章末案例 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新解釋下的商業機會——“番茄農莊”項目研究 第9章 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 開篇案例 奇虎的免費殺毒模式 9.1 什麼是商業模式 創新聚焦 “名品導購網”的商業模式要素分析 創新聚焦 “益生康健”的商業模式創新分析 創新聚焦 華氏公司 9.2 商業模式設計 創新聚焦 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販賣創業經驗來創業 創

新聚焦 商業模式構成的要素、價值主張與戰略價值分析 9.3 商業模式創新 創新聚焦 “禮來”的商業模式創新 創新聚焦 中國醫療服務業富礦開采先鋒 創新聚焦 《憤怒的小鳥》的商業模式創新 創新聚焦 新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ppg 章末案例 萬得資訊的“數據流” 第10章 企業成長模型與可持續競爭優勢維護 開篇案例 創業板上市公司漢威電子的成長模型分析與啟示 10.1 創業導言 創新聚焦 喬布斯與他的蘋果 創新聚焦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如家創始人季琦 10.2 新創企業的融資誤區 創新聚焦 對賭使太子奶隕落 創新聚焦 分眾傳

媒 10.3 企業“長不大的困惑” 10.4 創業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成長戰略 創新聚焦 朗科科技的專利許可證經營 創新聚焦 “土家掉渣燒餅”為何暴熱驟冷 創新聚焦 從“tayohya多樣屋”看特許經營 10.5 博弈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 創新聚焦 博弈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小游戲大玩家︰石頭剪刀布 閱讀材料 納什與博弈論 閱讀材料 拉封丹寓言《狼和狐狸》(負和、零和與正和) 閱讀材料 應用囚徒困境理論分析黑莓與iphone的競爭 創新聚焦 從智豬博弈理論看大小快遞企業的競爭 章末案例 聯想集團的海外擴張 後記

進入中國市場營運風險及策略管理評析-以台灣汽車座椅A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吉利汽車收購的問題,作者楊政宏 這樣論述:

隨著我國加入WTO、汽車關稅的下降及ECFA的簽訂,台灣的汽車市場儼然也成為全球市場之一,台灣的國產汽車產業再難以壟斷市場的方式繼續營運下去,由2004年台灣進口車銷售台數佔總市場銷售台數約12.8%成長到2014年約32.1%可見端倪。裕隆集團執行長兼裕隆汽車公司董事長嚴凱泰先生說:「裕隆如要繼續生存,一定要“走出去”,大陸就是選擇之一」。  近年來,全球汽車市場產生了激烈的變化,從經濟繁榮的2005年起,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全球三大汽車公司便連年虧損,其中通用汽車2005~2008年累計虧損820億美元,福特汽車2006~2008年累計虧損300億美元,次貸危機又給了它們致命性的一擊。克

萊斯勒公司於2009年4月30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同年6月1日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也正式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瑞典富豪汽車(Volvo)於2010年3月28日由中國吉利汽車收購,瑞典紳寶汽車(Saab)也於2011年底向瑞典政府申請破產保護,可見,汽車產業的營運風險已逐年提高。  正當全球汽車市場陷入低迷之刻,然而中國汽車市場卻仍維持一片榮景,而且自2008年以來銷售數量屢創新高,頓時成為全球各大汽車廠必爭之地,爭相投資設廠,透過各種方式進入,包括獨資、合資、間接投資、策略聯盟等,用盡了各種經營策略,無所不用其極的要來搶食這塊大餅。然而,進入中國市場難道全無風險存在?在不可預測的未

來究竟是獲利大躍進?還是血本無歸呢?  本研究希望以透過台灣汽車座椅廠進入中國市場投資設廠後所面臨的中國市場及全球市場環境快速的變遷之經營策略,分析個案公司成立迄今如何面對各種營運風險及因應法則,並對相關產業意圖進入中國市場提供看法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