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罰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我國環境法令與要求發展現況也說明:管制標準. 空氣污染防制法:. 空氣品質標準:TSP、PM ... 各級主管機關得對排放空氣污染物. 之. 固定污染源及 ... 公私場所之固定污染源因突發事故,大量排放. 空氣 ...

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鍾竺均所指導 張志豪的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2016),提出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罰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論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旅遊健康研究所 陳建和所指導 李柏甫的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策略之探討─DEMATEL之應用 (2011),提出因為有 旅遊業、發展策略、綠色供應鏈管理、DEMATEL的重點而找出了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罰則的解答。

最後網站鍋爐污染管制更嚴格環保局督促業者改善則補充:加上「鍋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較目前施行的「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嚴格,粒狀污染物排放標準從100mg/Nm3加嚴至30mg/Nm3、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亦分別加嚴至50ppm及100ppm,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罰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罰則的問題,作者張志豪 這樣論述:

台灣部分產業在生產、營運或作業過程常常會排放或逸散一些毒性氣體,部分毒性氣體還兼具臭味之特性,這些逸散物質若未能妥善處理,除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將對環境與生態造成極大之威脅。對於氣體之去除,現行之技術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學吸收法、氣體氧化法、電極氧化法、焚化法及生物處理技術等。其中物/化處理技術或熱處理技術受限於技術之層次、廣用性、效果與成本,未能實際應用於實場處理。而生物處理對於環境相當友善且處理成本低廉,因此,本研究擬利用改良生物製劑活性、催化礦石與改良生物反應器之硬體構形,來連續去除進氣中之毒氣或臭味。研究結果顯示,在去除氨氣200 ppm而言,以添加500倍之生物製劑效果最適合

,在停留時間20秒下,處理6小時,去除率達95.6%。相對脫氮處理,本系統在除硫處理效果較差,但經過增殖培養後,去除率可顯著提升,但仍無法令人滿意。透過固定化生物製劑、添加催化礦石與使用新製備生物製劑後,系統除硫效能又再度提升至97.5%。操作期間菌數穩定於8.5×106-3.5×107 CFU/mL,而系統pH值約在6.3-7.2,顯示反應過程處於穩定之操作環境,影響本系統之效能,主要為生物製劑活性與組成、氣體停留時間與進氣氣泡孔徑,與光照無顯著關係,若進一步進行菌相分析,發現兩株具有脫臭能力之菌株(Paludibaculum fermentans與Ectothiorhodosinus mo

ngolicum)。目前之結果顯示此改良式之生物反應系統具有應用至實場去除特定毒氣物質之潛力。關鍵詞:生物降解、生物反應器、減毒、催化礦石

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策略之探討─DEMATEL之應用

為了解決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罰則的問題,作者李柏甫 這樣論述:

觀光旅遊在21世紀為相當重要的人類活動之一,藉由旅遊本身能夠調劑身心,排解日常生活所累積的壓力,已成為時下民眾追求心靈解放的主要方式。旅遊產品著重於整合,旅遊所包含的食、宿、行、遊、購等面向皆為其他產業所生產,故過去旅遊業曾被視為無煙囪之綠色產業。然而,旅遊需求提升將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如此前提之下,旅遊業終將對環境造成汙染。隨著國際間環境意識抬頭,不論任何國家、企業甚至個人皆開始重視環境議題,對於綠色供應鏈管理之建置,已成為企業主要之挑戰及潮流,但目前國內旅遊業少有相關措施及發展。為探討旅遊業綠色供應鏈發展策略,本研究主要以內容分析法獲得13項發展策略,並以此作為DEMATEL分析的基礎,

建立一份探討各發展策略之相互關係之專家問卷。本研究共取得8位專家的意見進行DEMATEL分析。本研究藉由DEMATEL分析結果提出一個三階段的發展流程,首先為規劃階段,包含建立旅遊業綠色相關法規等三項核心策略,第二為驅動階段,包含提供獎勵企業補助辦法等四項驅動策略,於此二階段中必須審慎考量三個思考主軸,最後為包含加強顧客環境教育與宣導等三項獨立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