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蔭士安(主編)寫的 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檢測方法(第2版) 和(美)艾倫·M.大衛斯的 軟件發展的201個原則(精裝珍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aiwan E-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 數位化政府大事紀也說明:科技 部「建構雲端服務及大數據運算平台計畫」建設期程為106~109年,總經費50億元 ... 【國家發展委員會通過「國家發展計畫(110至113年)」】. 國發會指出,未來四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設計學研究所 范國光所指導 周穎的 羅蘭·巴特符號思維啟示下仿古街區的路徑發展研究—以鹽鎮水街為例 (2021),提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仿古街區、符號學、路徑發展、羅蘭巴特、地方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蕭銘芚所指導 蕭宇軒的 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空氣污染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環境教育、視覺藝術教學、空氣污染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則補充:112-09-11. 徵才本館「高中(職)生防災體驗探究實作課程發展計畫」部分工時人員徵募結果 · 112-09-11. 展覽訊息【島嶼關鍵字】水保防災起步走巡迴系列特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檢測方法(第2版)

為了解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問題,作者蔭士安(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是目前第一本可利用的較全面的人乳成分中文出版物,書中系統綜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發表的母乳成分方面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總結了母乳餵養的歷史發展進程,突出了母乳成分、存在形式、功能、含量、檢測方法以及相關研究的進展,綜合講述了近年來科學家在人乳成分研究中的科技成果和進展,書中除了涉及人們關注最多的營養成分和免疫成分的內容外,還介紹了人乳中微生物的來源與作用、環境污染物,母乳樣品的收集、保存與處理,泌乳量的估計方法以及組學技術在母乳成分研究方面的應用及進展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現代分析方法獲得的可靠的可利用資料。   本書適合關注或需要母乳成分資料方面的學者,包括涉及人乳和哺乳的營養學者、婦幼營養保

健人員、乳品科學家以及嬰幼兒配方食品研發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概論001 一、為什麼要研究母乳成分?001 二、母乳中營養素的存在形式003 三、測定方法的選擇005 四、需要深入開展的研究008 第一篇母乳餵養/011 第一章人類母乳餵養的歷史與發展012 第一節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哺乳區別012 一、乳腺的進化013 二、不同哺乳動物的哺乳相關特徵比較013 第二節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母乳餵養016 一、工業化革命之前016 二、文藝復興與工業化革命時期017 三、近百年來母乳餵養的變遷018 第三節奶瓶餵養的變遷020 一、嬰兒配方食品(奶粉)021 二、奶瓶024 三

、奶嘴024 四、嬰兒配方食品對母乳餵養率的影響025 第四節宣導、鼓勵、推廣母乳餵養026 一、政府主導推動母乳餵養026 二、重視世界母乳餵養宣傳周的宣傳工作026 三、全社會營造母乳餵養的氛圍026 四、加強人乳成分研究,尤其是初乳,建立人乳成分資料庫027 五、加強對嬰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027 第二章泌乳的生理機制030 第一節乳房的進化、發育與結構030 一、乳房與哺乳的進化過程030 二、乳房發育階段(stagesofbreastdevelopment)031 三、乳房發育的調節033 四、乳房的一般結構034 第二節母乳分泌的調節035 一、母乳分泌的開始035 二、乳汁

分泌的維持與調節036 三、泌乳過程的不同階段和神經反射037 四、泌乳量充足與否的評價040 五、延遲哺乳(下奶)的原因041 第三節影響乳汁分泌的因素041 一、內分泌因素對乳汁分泌量的影響041 二、乳母營養狀況對泌乳量的影響042 三、乳母其他因素和嬰兒因素對泌乳量的影響043 第三章初乳在新生兒發育中的作用046 第一節人與其他動物的初乳中主要營養成分比較046 第二節人初乳營養成分豐富048 一、蛋白質及含氮化合物048 二、脂肪與脂肪酸048 三、碳水化合物和低聚糖048 四、富含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048 五、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049 六、生長發育相關的激素049

第三節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成分049 一、啟動新生兒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049 二、初乳具有廣譜抗菌和抗病毒作用050 三、初乳富含細胞因數051 第四節初乳的其他功能051 一、預防過敏性疾病和食物不耐受052 二、減輕新生兒黃疸052 三、初乳和眼部感染052 四、初乳和T細胞活化052 五、生長和組織修復因數053 第四章母乳餵養對嬰兒的益處056 第一節母乳營養豐富,易於嬰兒消化吸收056 第二節嬰兒母乳餵養狀況057 一、母乳餵養的總體趨勢057 二、城鄉差別058 三、地域與種族差異059 四、乳母的年齡059 第三節餵養方式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關係059 一、與嬰幼兒生長發育的

關係060 二、與兒童超重和肥胖的關係061 三、與認知、行為、氣質及運動發育的關係061 四、嬰兒期母乳餵養與兒童認知和行為發育的關係062 五、嬰兒期母乳餵養與兒童氣質發展的關係062 第四節母乳餵養與兒童疾病易感性的關係063 一、與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的關係063 二、與過敏性疾病的關係064 三、與兒童牙齒健康和發育的關係067 四、與貧血和佝僂病的關係068 五、對嬰幼兒死亡率的影響069 第五章人乳營養成分的研究074 第一節乳母營養狀況對乳汁營養成分影響的早期研究074 一、乳母膳食與乳汁營養狀況074 二、營養狀況、乳成分、泌乳量與嬰兒生長發育075 三、母乳中的無

機鹽和維生素含量075 第二節已開展的人乳營養成分研究076 一、母乳營養成分的區域性研究076 二、已經開展的母乳營養成分相關的其他研究076 三、母乳中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研究077 四、母乳中抗氧化和抗感染因數的研究077 第三節國內開展的相關母乳成分研究078 第四節人乳成分研究展望079 一、組學研究079 二、免疫活性成分研究079 三、生長發育相關的生長因數研究079 四、人乳低聚糖類調節腸道功能的研究080 五、人乳樣品儲存時間和條件研究080 六、母乳餵養兒營養素適宜攝入量的研究080 七、關注人乳中環境污染物081 第六章嬰兒攝乳量及其測量方法學083 第一節嬰兒攝乳量測量

方法083 一、稱重法084 二、穩定同位素氘標水法084 三、抽吸法085 第二節嬰兒攝乳量的計算086 第三節目前國際普遍使用的嬰兒攝乳量088 第四節影響乳汁產量和轉移的因素088 一、嬰兒因素089 二、乳母因素090 第二篇宏量營養素/097 一、蛋白質097 二、脂肪097 三、碳水化合物098 第七章蛋白質099 第一節人乳蛋白質組成及含氮化合物099 一、種類099 二、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比值100 三、含氮化合物101 四、營養與生理作用102 五、影響因素104 第二節酪蛋白105 一、膠束106 二、β-酪蛋白107 三、κ-酪蛋白107 四、人乳酪蛋白的生理意義107

第三節乳清蛋白108 一、α-乳清蛋白109 二、乳球蛋白109 三、骨橋蛋白110 四、乳脂肪球膜蛋白110 五、其他蛋白質110 第四節人乳中其他蛋白質以及非蛋白氮111 一、人乳中酶類111 二、人乳中的激素113 三、人乳中非蛋白氮化合物113 第五節人乳蛋白質測定方法113 一、總蛋白質含量114 二、不同蛋白質組分的測定114 第六節展望115 第八章氨基酸含量及分析方法119 第一節人乳中氨基酸分析的常用方法119 一、氨基酸自動分析法120 二、高效液相色譜法120 三、氣相色譜法121 第二節人乳中氨基酸含量121 一、人乳中游離氨基酸和總氨基酸含量122 二、人乳中必需

氨基酸的含量122 三、人乳中條件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123 第三節影響人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因素125 一、早產與足月的差異125 二、哺乳階段的影響126 三、地區差異126 第四節展望126 第九章α-乳清蛋白129 第一節一般特徵129 一、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129 二、色氨酸130 三、半胱氨酸130 第二節含量與測定方法131 一、含量131 二、測定方法131 三、影響因素132 第三節營養學作用132 一、參與乳腺細胞中乳糖合成133 二、抗菌、免疫調節和促進腸道健康作用133 三、促進礦物質吸收133 第四節展望134 第十章β酪蛋白137 第一節β-酪蛋白的一般特

徵137 一、人乳β-酪蛋白137 二、人乳與牛乳β-酪蛋白的比較138 第二節β-酪蛋白含量和測定方法138 第三節β-酪蛋白的營養學作用139 一、促進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139 二、生物活性肽的來源140 第四節展望142 第十一章骨橋蛋白145 第一節骨橋蛋白的一般特性145 第二節骨橋蛋白的含量及影響因素146 第三節骨橋蛋白的功能147 一、參與乳腺的發育和分化147 二、與乳鐵蛋白等協同參與免疫功能發育147 三、其他功能148 第四節骨橋蛋白在嬰兒配方食品中的應用效果148 一、動物實驗148 二、餵養試驗149 第五節骨橋蛋白檢測方法149 第六節展望150 第十二章

乳脂肪球膜153 第一節乳脂肪球及膜結構153 第二節乳脂肪球膜的主要成分155 一、磷脂種類和含量155 二、乳脂肪球膜蛋白組學測定157 第三節乳脂肪球膜生理功能157 一、抗菌/抗病毒/抑菌作用157 二、調節免疫和促進腸道發育成熟158 三、與學習認知功能的關係158 四、補充MFGM的臨床餵養試驗158 第四節展望159 本書第一版是2015年上半年出版發行的,距今已有近6年。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研究方法學的進步和檢測儀器的更新以及人體巨集基因組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人乳(母乳)成分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如人乳代謝組學、蛋白質組學、脂質組學、糖組學以及微生物組學等

研究進展相當迅速;同時,人乳中激素及類激素成分、蛋白質組分和多肽類成分、酶的種類與活性、微量生物活性成分、人乳寡糖、母乳中存在的微生物種類與數量以及餵養兒腸道免疫功能和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建立、體格生長和成年期營養相關慢性病發展軌跡等已經成為研究熱點,推動了對人乳成分的研究。 本次修訂是在第一版32章的基礎上調整並增加了近年來人乳成分研究新的進展和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新增加了20個章節,同時對原有各章內容也做了相應的修訂或調整,增加了近5年來國內外人乳成分研究的相關內容。 在本書再版過程中,儘管全體參與編寫的人員盡可能地收集整理了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公開發表的論文並進行了分析匯總,但難免存在

某些疏漏和不當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和使用本書的讀者將建議回饋給作者,以不斷改進。 最後,非常感謝本書第一版出版後的許多熱心讀者,他們回饋給編者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本書中介紹的主要內容仍是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促進生長發育的營養強化食品的研究與開發》(課題編號2010AA023004)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中國母乳成分研究應用和產品安全性控制研究及產業化示範》(課題編號2013BAD18B03)的延續。 蔭士安 2021年3月31日,北京   第一版前言 本書系統綜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發表的母乳成分方面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雖然有些內容可能會含有執筆者個人的意

見,但是每個章節都力爭盡可能地反映現代分析方法獲得的可靠的可利用資料。任何關注或需要母乳成分資料方面的學者,包括涉及人乳和哺乳的營養學者、婦幼營養保健人員、乳品科學家以及嬰幼兒配方食品研發技術人員等都可能通過本書獲得需要的內容。 從進化、營養學和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人乳是嬰兒的最理想食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嬰兒出生後最初6個月應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並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或更久。這一推薦也得到世界多數國家政府的認可。大多數人乳成分隨哺乳進程有顯著差異,而且個體的變異程度也相當大。人乳的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含量與牛乳顯著不同,如脂肪酸的種類及影響其吸收的因素;蛋白質的種類和不同蛋白質的相

對比例以及品質和數量、非蛋白氮部分的差異;牛乳中乳糖含量比人乳要低得多,而且低聚糖組分也顯著低於人乳。與牛奶和嬰兒配方奶粉相比,重要的差別還在於人乳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高吸收利用率,人乳中存在幾十種細胞因數和微生態環境,除了對新生兒和嬰兒的生長發育發揮重要作用,還有助於啟動新生兒免疫系統以及促進功能發育完善。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維生素D和維生素K缺乏。 目前,嬰兒配方食品(奶粉)的組方依據是以對人乳成分的瞭解作為金標準,盡可能地模仿人乳含有的成分生產嬰兒配方食品(奶粉),然而,至今我們對母乳成分的瞭解還十分有限,還不可能生產出與人乳成分完全相同的嬰兒配方食品(奶粉)。嬰兒

配方食品(奶粉)與人乳成分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包括脂肪酸的類型與比例、低分子量蛋白組分、低聚糖含量與組分、免疫活性成分以及諸多細胞因數等。 本書總結了母乳餵養的歷史發展進程,突出了母乳成分、存在形式、功能、含量、檢測方法以及相關研究的進展。書中除了介紹人們關注最多的營養成分和免疫成分的內容外,還專門設章節介紹了人乳中微生物的來源與作用、環境污染物,母乳樣品的收集、保存與處理,泌乳量的估計方法以及有關母乳成分資料方面的研究和進展等。 非常感謝書中每位作者對本書所作出的貢獻。本書也是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促進生長發育的營養強化食品的研究與開發》(課題編號2010AA

023004)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中國母乳成分研究應用和產品安全性控制研究及產業化示範》(課題編號2013BAD18B03)的工作內容。 蔭士安 2015年5月31日,北京

羅蘭·巴特符號思維啟示下仿古街區的路徑發展研究—以鹽鎮水街為例

為了解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問題,作者周穎 這樣論述:

隨著全球化進程與全面實行現代意義的城市建設,中國各城市文化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壓力。仿古街區是眾多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一個分支,是體現城市文脈延續的良好方式。但當文化依循著市場需求、經濟的調整而失去它自身本位時,文化便落入了一種形式符號,成為資本增值的生產象徵。本作為改善城市的均質現象、增加地方活力的積極途徑,變成了被操控、且被批判的消極對象。因此,面對各城市現存的邊緣化仿古街區,亟待被認知其自身的處境與價值,並為其找到可以指導良序發展的理論依據。在本研究中,首先,通過文獻的對比轉變了傳統看待仿古街區的視角,確認了仿古街區應該具備群體性、流動性、公共性內涵,突出了地方文化與場域發展應基於地方居民的特

徵。其次,基於仿古街區作為符號運作的載體之一,本研究借助了符號學理論對其場域文化符碼被神話化的背後邏輯進行了探索,並主要以對羅蘭巴特言語觀與整體觀的分析,延伸了得以服務於地方話語得以融入原權利話語團體的轉換層級,並將其轉化成模型。接著,選取了一個個案場域,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工具使得基於地方的話語與場域關係的連結圖得以建立,最終確認了四條主要關係的關係連結圖,並供研究進一步對比、評估並調整場域神話文本的重視項,進而提出各路徑發展策略。結果表明,一方面,地方人所關注的點的優先性與神話文本確實存在差異性;另一方面,仿古街區的場域職能不僅僅只是旅遊經濟的一種形式,更是一個結合、調動地方居民、地方知識、地

方文化資源的網絡資訊中心,確認了屬於仿古街區價值的落腳點。本研究不僅提供了針對仿古街區的新的思考範式,也期為日後如何實踐仿古街區的獨立性、多樣性以及整體性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軟件發展的201個原則(精裝珍藏版)

為了解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問題,作者(美)艾倫·M.大衛斯 這樣論述:

本書匯總了軟體工程原則。原則是關於軟體工程的基本原理、規則或假設,不管所選的技術、工具或語言是什麼,這些原則都有效。   全書共9章,第1章為引言,後面8章將201個軟體工程的原則劃分為8個大的類別:一般原則、需求工程原則、設計原則、編碼原則、測試原則、管理原則、產品保證原則和演變原則。   本書面向的讀者包括軟體工程師和管理者、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軟體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等。   本書由百度公司支持出版。百度以技術創新為信仰,在創新投入、研發佈局、人才引進方面均走在國際前列。百度一直秉承著“科技為更好”的社會責任理念,堅持運用創新技術,聚焦於解決社會問題,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為幫助全球用戶

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斷努力。 Alan M. Davis是一名電腦科學家,他的職業生涯大約有一半在工業界,一半在學術界。   他在工業界的經歷包括: Offtoa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幫助企業家制定商業戰略的互聯網公司(2012年至今)。 Omni-Vista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是一家位於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軟體公司(1998—2002)。   他在學術界的經歷包括: 位於丹佛的科羅拉多大學行政MBA創業教授,前任學術主席(2006—2018)。 科羅拉多大學斯普林斯分校的商業策略與企業家精神專業的教授,前El Pomar軟體工程教授(1

991—2015)。   Davis博士在1994年至1998年擔任《IEEE 軟體》的主編;在全球28個國家或地區演講2000餘次,並撰寫了9本圖書;他自1994年起成為IEEE會士;曾多次訪問中國,其中包括領導EMBA學生小組三度赴上海、北京出訪。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一般原則   原則1 品質第一 原則2 品質在每個人眼中都不同 原則3 開發效率和品質密不可分 原則4 高品質軟體是可以實現的 原則5 不要試圖通過改進軟體實現高品質 原則6 低可靠性比低效率更糟糕 原則7 儘早把產品交給客戶 原則8 與客戶/使用者溝通 原則9 促使開發者與客戶的目標一致 原則10

 做好拋棄的準備   原則11 開發正確的原型 原則12 構建合適功能的原型 原則13 要快速地開發一次性原型 原則14 漸進地擴展系統 原則15 看到越多,需要越多 原則16 開發過程中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原則17 只要可能,購買而非開發 原則18 讓軟體只需簡短的使用者手冊 原則19 每個複雜問題都有一個解決方案 原則20 記錄你的假設   原則21 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語言 原則22 技術優先於工具 原則23 使用工具,但要務實 原則24 把工具交給優秀的工程師 原則25 CASE工具是昂貴的 原則26 “知道何時”和“知道如何”同樣重要 原則27 實現目標就停止 原則28 瞭解形式化

方法 原則29 和組織榮辱與共 原則30 跟風要小心   原則31 不要忽視技術 原則32 使用文檔標準 原則33 文檔要有術語表 原則34 軟體文檔都要有索引 原則35 對相同的概念用相同的名字 原則36 研究再轉化,不可行 原則37 要承擔責任   第3章 需求工程原則   原則38 低品質的需求分析,導致低品質的成本估算 原則39 先確定問題,再寫需求 原則40 立即確定需求   原則41 立即修復需求規格說明中的錯誤 原則42 原型可降低選擇使用者介面的風險 原則43 記錄需求為什麼被引入 原則44 確定子集 原則45 評審需求 原則46 避免在需求分析時進行系統設計 原則47 使用正

確的方法 原則48 使用多角度的需求視圖 原則49 合理地組織需求 原則50 給需求排列優先順序   原則51 書寫要簡潔 原則52 給每個需求單獨編號 原則53 減少需求中的歧義 原則54 對自然語言輔助增強,而非替換 原則55 在更形式化的模型前,先寫自然語言 原則56 保持需求規格說明的可讀性 原則57 明確規定可靠性 原則58 應明確環境超出預期時的系統行為 原則59 自毀的待定項 原則60 將需求保存到資料庫   第4章 設計原則   原則61 從需求到設計的轉換並不容易 原則62 將設計追溯至需求 原則63 評估備選方案 原則64 沒有文檔的設計不是設計 原則65 封裝 原則66 

不要重複造輪子 原則67 保持簡單 原則68 避免大量的特殊案例 原則69 縮小智力距離 原則70 將設計置於知識控制之下   原則71 保持概念一致 原則72 概念性錯誤比語法錯誤更嚴重 原則73 使用耦合和內聚 原則74 為變化而設計 原則75 為維護而設計 原則76 為防備出現錯誤而設計 原則77 在軟體中植入通用性 原則78 在軟體中植入靈活性 原則79 使用高效的演算法 原則80 模組規格說明只提供使用者需要的所有資訊   原則81 設計是多維的 原則82 優秀的設計出自優秀的設計師 原則83 理解你的應用場景 原則84 無須太多投資,即可實現複用 原則85 “錯進錯出”是不正確的

原則86 軟體可靠性可以通過冗餘來實現   第5章 編碼原則   原則87 避免使用特殊技巧 原則88 避免使用全域變數 原則89 編寫可自上而下閱讀的程式 原則90 避免副作用 原則91 使用有意義的命名 原則92 程式首先是寫給人看的 原則93 使用最優的資料結構 原則94 先確保正確,再提升性能 原則95 在寫完代碼之前寫注釋 原則96 先寫文檔後寫代碼 原則97 手動運行每個元件 原則98 代碼審查 原則99 你可以使用非結構化的語言 原則100 結構化的代碼未必是好的代碼   原則101 不要嵌套太深 原則102 使用合適的語言 原則103 程式設計語言不是藉口 原則104 程式設計

語言的知識沒那麼重要 原則105 格式化你的代碼 原則106 不要太早編碼   第6章 測試原則   原則107 依據需求跟蹤測試 原則108 在測試之前早做測試計畫 原則109 不要測試自己開發的軟體 原則110 不要為自己的軟體做測試計畫 原則111 測試只能揭示缺陷的存在 原則112 雖然大量的錯誤可證明軟體毫無價值,但是零錯誤並不能說明軟體的價值 原則113 成功的測試應發現錯誤 原則114 半數的錯誤出現在15%的模組中 原則115 使用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 原則116 測試用例應包含期望的結果 原則117 測試不正確的輸入 原則118 壓力測試必不可少 原則119 大爆炸理論不適用

原則120 使用 McCabe 複雜度指標   原則121 使用有效的測試完成度標準 原則122 達成有效的測試覆蓋 原則123 不要在單元測試之前集成 原則124 測量你的軟體 原則125 分析錯誤的原因 原則126 對“錯”不對人   第7章 管理原則   原則127 好的管理比好的技術更重要 原則128 使用恰當的方法 原則129 不要相信你讀到的一切 原則130 理解客戶的優先順序   原則131 人是成功的關鍵 原則132 幾個好手要強過很多生手 原則133 傾聽你的員工 原則134 信任你的員工 原則135 期望優秀 原則136 溝通技巧是必要的 原則137 端茶送水 原則138 

人們的動機是不同的 原則139 讓辦公室保持安靜   原則140 人和時間是不可互換的 原則141 軟體工程師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原則142 你可以優化任何你想要優化的 原則143 隱蔽地收集資料 原則144 每行代碼的成本是沒用的 原則145 衡量開發效率沒有完美的方法 原則146 剪裁成本估算方法 原則147 不要設定不切實際的截止時間 原則148 避免不可能 原則149 評估之前先要瞭解   原則150 收集生產力資料 原則151 不要忘記團隊效率 原則152 LOC/PM與語言無關 原則153 相信排期 原則154 精確的成本估算並不是萬無一失的 原則155 定期重新評估排期 原則15

6 輕微的低估不總是壞事 原則157 分配合適的資源 原則158 制訂詳細的專案計畫 原則159 及時更新你的計畫   原則160 避免駐波 原則161 知曉十大風險 原則162 預先瞭解風險 原則163 使用適當的流程模型 原則164 方法無法挽救你 原則165 沒有奇跡般提升效率的秘密 原則166 瞭解進度的含義 原則167 按差異管理 原則168 不要過度使用你的硬體 原則169 對硬體的演化要樂觀 原則170 對軟體的進化要悲觀 原則171 認為災難是不可能的想法往往導致災難 原則172 做專案總結   第8章 產品保證原則   原則173 產品保證並不是奢侈品 原則174 儘早建立軟

體配置管理過程 原則175 使軟體配置管理適應軟體過程 原則176 組織SCM獨立於專案管理 原則177 輪換人員到產品保證組織 原則178 給所有中間產品一個名稱和版本 原則179 控制基準 原則180 保存所有內容 原則181 跟蹤每一個變更 原則182 不要繞過變更控制 原則183 對變更請求進行分級和排期 原則184 在大型開發專案中使用確認和驗證(V&V)   第9章 演變原則   原則185 軟體會持續變化 原則186 軟體的熵增加 原則187 如果沒有壞,就不要修理它 原則188 解決問題,而不是症狀 原則189 先變更需求 原則190 發佈之前的錯誤也會在發佈之後出現   原則

191 一個程式越老,維護起來越困難 原則192 語言影響可維護性 原則193 有時重新開始會更好 原則194 首先翻新最差的 原則195 維護階段比開發階段產生的錯誤更多 原則196 每次變更後都要進行回歸測試 原則197 “變更很容易”的想法,會使變更更容易出錯 原則198 對非結構化代碼進行結構化改造,並不一定會使它更好 原則199 在優化前先進行性能分析 原則200 保持熟悉 原則201 系統的存在促進了演變   參考資料索引 術語索引

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以空氣污染為例

為了解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10-113的問題,作者蕭宇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環境教育出發,設計一套空氣污染議題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之研究,目的在探討以空氣污染與視覺藝術結合之教學的可能性,並以研究者所任職之桃園市武漢國小的六年級28名學童為實施對象,具體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可能性。二、建構一套能提升高年級學生省思空氣污染的藝術統整課程。三、分析高年級學生對空氣污染議題融入藝術課程的想法與回饋。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文獻分析法為輔,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實施對象,進行實際教學,並以學生的分組討論作品、個人學習單與創作作品、觀察教師回饋表與研究者的省思札記等教學記錄進行分析,針對教學設計於以檢討與修正。依據研究目的,所得結論如下:一、當

代藝術教育與十二年國教皆提出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符合現代教育潮流,能促進學生的完整人格發展,擴大藝術教育的功能,不只讓學生對環境議題有深切的認識,更透過視覺藝術之方式呈現出自己的觀點,提升藝術表現與環境省思的行動力。二、研究者根據「空污家園」主題內容,設計出「空污調查家」、「空污批判家」、「空污全球通」、「空污藝術家」與「空污實踐家」五個單元,透過認識空氣污染的成因、影響,並嘗試以藝術的角度詮釋之。三、本研究從學生的課程學習單、綜合評量表與訪談可以得知,多數學生認為一系列課程非常有意義,這些正向的回饋都顯示出環境議題融入視覺藝術的可能性。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課程設計與未來研

究提出建議,供後續研究與發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