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國小汐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崇德國小汐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寫的 天空之園 綠屋頂二部曲 綠屋頂、綠牆、高樓綠化大趨勢 和吳靖國、施心茹、何文婷、謝素月、張思涵、鍾守惠、楊昕蕙的 海洋教育:海洋故事教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北市汐止區崇德國民小學| 關於學校| 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也說明:加入日期 暱稱 葉片數 澆水器 2022‑01‑28 yuan 6 1 2020‑12‑23 QQ英 0 0 2019‑11‑21 Eva 68 6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麗文文化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徐榮崇所指導 蘇英慈的 團體探究法運用於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崇德國小五年級為例 (2019),提出崇德國小汐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鄉土教育、團體探究法、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 賀力行所指導 林玲君的 運用安全教育策略降低校園傷害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校園意外、安全行為、安全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崇德國小汐止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中崇德國小| 靠北餐廳則補充:台中崇德國小情報,台中崇德國小情報,新北市汐止區崇德國民小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崇德國小汐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天空之園 綠屋頂二部曲 綠屋頂、綠牆、高樓綠化大趨勢

為了解決崇德國小汐止的問題,作者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 這樣論述:

綠色大趨勢! 消費者、設計師、園藝景觀從業人員的實用立體花園指南   不開冷氣,就能讓室溫下降3℃!   我家屋頂也能變庭園嗎?   綠化同時如何避免漏水與積水?   喜愛大自然的人有福了!近年來「綠屋頂」技術日益成熟且受到重視,在屋頂建置菜園與庭園代表人們對回歸自然、身處綠意的嚮往;更重要的是,增加綠的覆蓋率,能有效隔熱降溫、淨化空氣、美化景觀,為家園打造更加舒適、健康與永續的環境。   繼兩年前出版《我愛綠屋頂》後,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於今年推出二部曲,介紹介紹國內外有名的建案與綠牆,並且重訪《我愛綠屋頂》的案例,了解業主的滿意度,分析它們的優點與缺點,為綠屋頂與綠牆設計

提供最直接、具體的建議!本書也提供綠屋頂協會的推薦設計施工規範,以及介紹完整工法與資材。把自然帶回都市,把人帶回自然,成為觸手可及的夢想!

團體探究法運用於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崇德國小五年級為例

為了解決崇德國小汐止的問題,作者蘇英慈 這樣論述:

摘要 「鄉土」交織了地理空間與情感回憶,是學子成長的地方,鑒於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學生對汐止這塊鄉土的認知不足,故研究者設計自編課程調整以學生為主體,「團體」為單位,「合作」為動力,延伸汐止歷史人文薈萃與自然景觀─「汐止河岸印象」課程,欲利用團體探究法於鄉土教育中以利解決學生對鄉土在地認同低落的問題。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作為研究方法,經由學習行動的研究過程,從反省中改善困境。以新北市崇德國小五年級某班為研究對象,於實施課程後,蒐集教學、觀課、訪談、教學省思、學生作品等質性資料,並與協同研究老師研討後,探討學生學習表現和本研究的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顯示,關於本研究的發現:團

體探究法能夠兼具跨領域的學習,實施自編鄉土課程後,學生提高了對家鄉的好奇與認同,並且能夠達到學生高層次的邏輯思考與創造力的展現。學生不僅了解家鄉,他們更願意去挖掘家鄉的資源和歷史,培養探究的思維與技能。 研究者建議未來相關鄉土教育可搭配社區資源、跨領域的內容,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出發點,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穫,可作為未來實施鄉土教育的相關教育者,實施鄉土教育方面的參考。關鍵字:鄉土教育、團體探究法、行動研究

海洋教育:海洋故事教學

為了解決崇德國小汐止的問題,作者吳靖國、施心茹、何文婷、謝素月、張思涵、鍾守惠、楊昕蕙 這樣論述:

  當「海洋教育」遇見「故事教學」會產生什麼火花呢?當六位小學老師遇見大學教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在本書中,有海洋教育與故事教學的結合,有小學老師與大學教授的合作,不但嘗試在同一個教學主題裡設計不同的故事教學,也試著用同一個故事來發展不同的教學設計,每個教學設計都在詩性智慧與教育美學的導引下,讓海洋教育的教學活動置入「靈性感悟」的內涵,是理念與實務的交流、理性與感性的交融、經驗與創意的交織,同時,也為臨海學校與非臨海學校提供另一個實踐海洋教育教學的途徑。書中各章都是作者親身經歷教學,對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反思之後,併同教案加以系統呈現的結果,希望能帶給讀者獲得實際而深入的理解。 作者簡介 吳靖國

  現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專長:教育哲學、海洋教育、生命教育 何文婷   現職:基隆市建德國小教師  專長:表演藝術教學、故事教學 施心茹   現職:新北市汐止區崇德國小教師  專長:繪本教學、閱讀教學 張思涵   現職:基隆市建德國小教師  專長:生命教育、閱讀教學 楊昕蕙   現職:基隆市建德國小教師  專長:英語教學 謝素月   現職:基隆市中山國小教師  專長:故事教學、閱讀教學 鍾守惠   現職:基隆市建德國小教師  專長:語文教學、資訊教學

運用安全教育策略降低校園傷害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崇德國小汐止的問題,作者林玲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某公立國民小學107學年在籍學生共1047人,運用安全教育策略有效降低國小學生校園意外傷害,藉由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讓不安全行為經由教學活動學習、安全公約的約束,進而養成為安全習慣,逐漸降低危險行為的意外事故傷害。107學年度新生共八班再納入研究者班級(有一位情障過動生,常常闖禍造成自己和他人意外受傷)為研究主軸。分析健康中心104-106傷病患統計資料做,找出學生最常發生意外傷害的地點、原因。107年9月開始配合學務處友善校園活動,進行安全教育,採觀察實驗研究與行為改變技術,從「改變學生的安全觀念」和「安全行為的養成」執行,到108年1月止。分析比較新北市00國小健康中心

107上學期意外傷害統計發現,全校學生校園意外事件發生率逐漸降低。外掃區安全檢核表詳細記錄5個月之後,學生負責人行道外掃時的掃具刺傷和追逐遊戲所造成的意外事件均降為零。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安全教育策略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安全觀念」和「安全行為的養成」的確能夠有效降低國小學生校園意外傷害。最後,依研究分析與結果做更進一步的結論與建議,提供未來推動國小校園安全教育之研究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