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視鏡盲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後視鏡盲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丹麥)多爾特·諾爾斯寫的 索尼婭的駕駛課 和狄特.賓迪希雪莉.米榭拉.索爾的 識人!案情並不單純:德國偵訊專家教你讀透人心、判別真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行車視野盲點怕怕!小車後視鏡怎麼調專家說話了… - 自由時報也說明:當大型車輛如果只有4面後視鏡的話,因為沒有前視鏡,有小朋友從車前走過,幾乎就是在視野盲點的位置,如果是6面後視鏡的話,車右前方的盲點不見了,連車體右後方的盲點區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外語教學與研究 和究竟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所 蔡玉娟所指導 鄭宏德的 行車車道變換安全偵測系統 (2012),提出後視鏡盲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盲點、二值化、角點偵測。

最後網站盲點後視鏡天天優惠推薦 - 生活市集則補充:盲點後視鏡 ; 韓國哈茱兒Hajour 寶寶安撫後視鏡獅子款 · $990 · 535 ; 【Reddot 紅點生活】車用後視鏡伸縮搖擺手機架 · $353 · 194 ; 速霸M3 GPS測速預警前後高畫質1080P流媒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後視鏡盲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索尼婭的駕駛課

為了解決後視鏡盲點的問題,作者(丹麥)多爾特·諾爾斯 這樣論述:

二十年前,索尼婭為了擺脫平庸,坐上爸爸的汽車,孤注一擲來到哥本哈根,把白德蘭半島上偏遠閉塞的家鄉拋在了後視鏡中不斷遠去的視野裡。如今,她已過不惑之年,在哥本哈根立穩了腳跟,是風靡歐洲的瑞典暢銷犯罪小說家約斯塔·斯文森的御用丹麥語譯者,是住在鄉間的爸媽和姐姐的驕傲,卻開始懷念起單純的幼年時光,思念家鄉遼闊危險的荒野、兇悍的鹿群和能沒過頭頂的麥田。 為了調節失落的心情,索尼婭決定放下手頭工作,去接觸學習新鮮事物:找按摩理療師,給久疏問候的家人寫信,甚至報了駕駛課。可開始上課後,她卻發現自己在一群年輕人裡無比突兀,教練的蠻橫,更讓她一直學不會換擋。且她總小心回避的遺傳病,也在這時一發不可收拾地復發

了。熱望的新生活就這麼迅速地把索尼婭拖進了絕望的泥沼,站在身心崩潰的邊緣,她該如何轉動方向盤,才能讓自己重新選對車道,駛向幸福? 多爾特·諾爾斯(Dorthe Nors) 丹麥女作家,當代丹麥語寫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白德蘭半島,畢業于奧爾胡斯大學。在成為職業作家之前,一直從事翻譯工作,譯介了大量瑞典懸疑小說。現已出版五部長篇小說、兩部中篇小說和兩部短篇集。能用英語和丹麥語雙語寫作。 2017年憑藉《索尼婭的駕駛課》入圍國際布克獎決選,且是《紐約客》刊登的首位丹麥作家。 作品以用詞精確,深諳人性,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膩感觸,用克制的黑色幽默還原複雜壓抑的都市人心著稱

。 “駕”如人生 代譯序 提起丹麥作家,人們往往首先會想到被稱為“現代童話之父”的漢斯·克裡斯汀·安徒生(1805—1875), 他的作品已經被譯成 150 多種語言,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到了二十世紀, 憑藉《走出非洲》(1937)中對非洲大地的詩意書寫,伊薩克·迪南森(又名卡倫·布裡克森, 1885—1962) 成為一個蜚聲世界的名字,而由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同名電影1986年一舉斬獲奧斯卡七項大獎,則引發更多讀者對於小說的興趣,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伊薩克·迪南森作為丹麥文學國寶的地位。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尤其是近幾年來,一位名叫多爾特·諾爾斯(Dorthe Nor

s)的女作家再一次引起世界範圍內的讀者和評論家們對丹麥文學的高度關注。 多爾特·諾爾斯1970年5月20日出生於丹麥白德蘭半島中部的海寧, 1999 年畢業于奧爾胡斯大學,獲得文學和藝術史學位,2001年出版第一部小說《靈魂》(Soul), 迄今已有5部長篇小說、2部中篇小說和2部短篇小說集問世。最先將她帶上世界文壇的是短篇小說,收錄在短篇小說集《空手劈》(Karate Chop, 2008)中的作品被陸續譯成英語,發表在英文雜誌上。2013 年,短篇小說《蒼鷺》出現在 9 月份出版的《紐約客》上,多爾特·諾爾斯因此成為首位在《紐約客》上發表作品的丹麥作家。長篇小說《索尼婭的駕駛課》出版於

2016年,其英文版 Mirror, Shoulder, Signal 由米沙·霍克斯特拉(Misha Hoekstra)翻譯,英國普希金出版社出版, 並於 2017 年入圍國際布克獎短名單,雖然最終與大獎失之交臂,卻將多爾特·諾爾斯成功地推至世界文壇的聚光燈下。 本書譯自英文版 Mirror, Shoulder, Signal,原書名源于駕駛教練指導學員學車時的指令,意為“看鏡子,檢查盲點,打轉向燈”。 全書篇幅不長, 情節也相對簡單,由於主人公索尼婭是一個內心敏感細膩的女性,外部世界的一人一物、 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她內心世界的漣漪或漩渦,作品的內容可簡略概括為“正在進行的事件”和“索尼婭的

內心活動”兩部分,前者主要包含4次駕駛課、2次按摩、3次眩暈症發作、打給家人的3個電話、寫給家人的2張明信片和1封信、1次參加遠足冥想卻提前離隊、1次陪同朋友去聽音樂會卻不告而別;後者包括索尼婭對往事的回憶、對現時的疑慮和對未來的迷思。多爾特·諾爾斯以索尼婭學習開車為切入點,通過巧妙運作,將這些隨時可以淹沒在日常生活之中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串聯成一出“人在囧途”的悲喜劇。 人們常說“四十而不惑”,但索尼婭卻似乎恰恰相反,正處於大惑之中。索尼婭的家鄉是位於白德蘭半島的一個小鎮,早年由於厭倦那兒單調重複的生活,她發奮努力,得以在中學畢業後與好朋友莫莉一起到哥本哈根上大學,並通過多年打拼,貌似在城

市立穩腳跟。現在的索尼婭已經四十多歲,經歷了戀愛不順,至今婚姻無著,沒有子女,單身一人住在一套租來的公寓裡,屬於典型的城漂一族。她從事著一份表面光鮮的自由職業——將瑞典著名犯罪小說家的作品翻譯成丹麥語,在高強度翻譯工作的間隙,她決定抽出時間來學習開車。正是通過上駕校這個契機,通過自己的駕車之惑,索尼婭對自己的職業之惑和身份之惑進行了深度審視和拷問。 索尼婭很羡慕別人能輕易學會開車並輕鬆駕駛,自己卻人到中年才開始有所行動, 而學車的過程也並不順利。首先,索尼婭發現自己是駕校裡年齡最大的學員,在一群年輕人中顯得格格不入。其次,她與教練的相處也是尷尬連連。第一位教練尤特是個脾氣暴躁的長舌婦,練車途

中總是說長道短、喋喋不休,特別是為了不中止嘮叨而乾脆幫索尼婭換擋,使得索尼婭始終處於“不會換擋”的窘境。 第二位教練——也是駕校的老闆——福爾克態度友好,很有耐心,但因為有過勾搭女學員的“前科”,而讓索尼婭處處設防,時時戒備。與此同時,索尼婭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因為母親一系的遺傳,她患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只要頭部處於某個特定位置, 就會引發眩暈。雖然索尼婭安慰自己說這對駕駛沒有影響,但她深知其中的隱患,深知此事絕對不可以被駕校方面知曉。因此,一路小心翼翼卻磕磕絆絆地走來,幾番努力和掙扎之後,還是無助又無奈地發出“為什麼就不能只是學開車”之問。 翻譯是一項搭建橋樑的工作,自有其崇高偉大的色彩

。作為瑞典暢銷小說家的御用丹麥語譯者,索尼婭是母親與姐姐的驕傲,也經常受到媒體的關注和讀者的好評。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譯著的“橋樑”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卻出現反轉。索尼婭一直對自己與姐姐凱特的關係耿耿於懷:曾經親密無間、手足情深的姐妹如今卻冷漠疏離。凱特喜歡閱讀索尼婭翻譯的犯罪小說,也為索尼婭的成就感到自豪,卻不肯接索尼婭的電話,不願與她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說,索尼婭的譯著成了姐妹倆不由自主碰面的“場所”,“因為正是由於索尼婭的努力,凱特現在才可以埋首於一個用丹麥語描繪的井然有序的罪惡世界中”。而跟福爾克一起學車時,聽說他妻子喜歡看書,索尼婭便刻意為她帶了幾本自己翻譯的書,放在汽車的後座上,以

營造出一種他妻子也在車上的氛圍,阻隔福爾克對她的非分之念。另外,這些小說雖然充斥著腐爛的屍體和殘缺的陰道,卻是國會議員們的最愛,是他們眼中的“數獨遊戲”,是他們去鄉下別墅度假時攜帶的唯一讀物。索尼婭不禁對自己工作的意義產生嚴重質疑,覺得自己是“西方文化這個巨大屍體上的寄生蟲”。而對小說的原作者而言, 索尼婭的作用也並非無可替代,一旦索尼婭退出,很快就會有新人登臺。由此看來, 譯者的價值究竟何在? 中年、女性、單身、譯者組成了索尼婭身份的四維,但不足以構建出一個鮮明獨特的身份。身在哥本哈根的索尼婭處於焦慮、迷茫之中。她情不自禁地回溯過去,卻發現家鄉是一個永遠無法返回的地方,當年一起闖蕩世界的閨

蜜也早已改名換姓今非昔比,她曾經愛上的男人都不會真的“看到”她的存在。注目現在,城市裡人頭攢動,車流如織,但這裡的一切都不願與她有任何關係,鄉愁無所依託,理想無處安放。展望未來——索尼婭的未來已經因為一次算命而關閉,算命師的預言她既不敢相信也不敢不信,從而徹底剝奪了她對自己未來的發言權。就這樣,索尼婭沉溺於“失根”“失位”“失焦”的狀態中,尋尋覓覓,兜兜轉轉,而位置性眩暈的疾病無疑是對這所作的隱喻性注解。 按摩師埃倫對索尼婭身體的解讀總是讓索尼婭想起大學時的文本分析課,“一切都另有其意,一切都應該昇華,要掙脫自身的外殼,上升到某種更高的含義”。同理,索尼婭的駕駛課也不僅僅是為出行方便而上的駕

駛課,也應該另有其意。正如英文書名中的三個單詞“Mirror”“Shoulder”“Signal”所指涉的,步入人生中途、 陷於人生囧途的索尼婭在看後視鏡(回首往事) 和檢查盲點(檢思迷惘) 之後, 頓悟人生就是一段苦樂相間、 得失相依的旅程,終於準備打轉向燈(調整生活方向,離開哥本哈根),與生活握手言和。 譯者

後視鏡盲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收看我們的新單元「女子車室」👩🏻‍🏫
每週三的下午六點,讓我們用兩分鐘來跟你說一個小知識吧!
"本週要介紹的是盲點偵測系統
英文名字叫BSW"
"透過安裝在汽車上的感應器偵測車身周遭的物體
當有車輛進入後視鏡盲點時後視鏡上的指示燈就會閃爍
提醒駕駛者注意後面車輛來避免碰撞。"
"有了這個小輔助有助變換車道時更加安全
不過左右擺頭是萬萬不能少的哦!"

行車車道變換安全偵測系統

為了解決後視鏡盲點的問題,作者鄭宏德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交通工具數量也越來越繁多,交通事故問題也日益嚴重,依警政署統計數據顯示每年至少發生超過十萬多起車禍,而駕駛不當(含變換車道不當)為車禍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因未留意周遭情況及後視鏡盲點問題,在後方來車接近時變換車道發生事故,因此本系統為降低車禍發生,提出車道變換安全偵測系統,系統包含:(1)前置處理模組,利用Camera將車側影像輸入後,轉為YCbCr色彩空間轉換後,使用二值化去除非必要資訊;(2)特徵處理模組,利用物件連接標記、邊緣偵測及角點方法做為特徵選取;(3)車側偵測模組,依據特徵資訊作趨勢分析,當後方來車接近時發出警示以提醒駕駛者,避免車道變換,本系統為符合即時要

求,偵測車側時每一張所花時間都在34~45ms,每秒超過20張影像,且辨識正確率有94%,因此依據實驗結果顯示,本系統以符合車道變換安全偵測要求。

識人!案情並不單純:德國偵訊專家教你讀透人心、判別真相

為了解決後視鏡盲點的問題,作者狄特.賓迪希雪莉.米榭拉.索爾 這樣論述:

  ★30年經驗,號稱「人形測謊機」的偵訊專家親授!      一眼識破謊言,練就高強讀心術,趨吉避凶!   任由第一眼的觀感來決定好惡,可能掉進陷阱裡而不自知!   更糟的是,還有不少人將個人成見誤認為是識人術,並且沾沾自喜。   本書帶你深入德國刑事局偵訊室,跟著專家用獨特的偵訊技巧與讀心術,   透過精采的案件,了解真正的識人之道。      身為作者,我要邀請本書讀者進入刑警的專業領域,與我一同處理案件,一起偵訊嫌犯及證人。     讀者可以藉此熟悉犯罪心理學所用的專業技巧,並且運用於一般日常生活中。     我希望,讀者對識人術的期待,只是單純希望更能掌握旁人的反應,例如鄰居、同事、

小孩或是伴侶。或者,偶爾可能也要用在陌生人身上。     而受過警察專業訓練的眼光,可以說是識人的捷徑,避免自己看錯別人。」     ──德國刑事警察局刑事大隊長狄特.賓迪希      狄特.賓迪希是訓練有素的偵訊專家,號稱「人形測謊機」,能敏銳察覺受訊者是否說謊或隱瞞重要事實。      他經手的案件裡,有狡猾的犯罪行為人、表現驚慌失措的被害者,及眾多與外在第一眼印象不相符的偵訊對象。無論縱火慣犯、殺人凶手,或是想隱瞞辦公室出軌戀情而假裝犯案的年輕女子,狄特.賓迪希都能一一突破盲點,找出真相!      這本狄特.賓迪希撰寫的「識人指南」,除了引領你一窺德國警方偵訊室裡的奧祕,更提供「關卡式

偵訊技巧」「艾克曼讀心術」等犯罪心理學專業技巧,幫助你有效掌握關鍵資訊、判讀人心。      揪出真正的壞人,辨明事實的真相!      公開大隊長的偵訊筆記   •保持開放態度,以免錯失求救訊號。過於自信會對重要訊號視而無睹。   •若對方有條有理分析自己絕不可能做出某事,立即提高警覺。   •若對方在該陳述事實時,卻誇張強調私人問題,立即提高警覺。   •勿將對方逼到死角,這只會兩敗俱傷,不會達到目的。   •留意對待別人的方式,顧慮對方顏面,盡量幫對方找臺階下。   •不可將話說得太滿,除非有十分把握,並經慎重考慮以此為策。   •盡量避開可能傳話的三角關係!   •了解造成對方心防的關

卡。   •務必降低對方心防,在對方顯現跨越意願時,伸出一臂之力。   •每次的會面都會影響下次見面,道別時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像個好警察,永遠預留一線機會給他人證明清白,揪出真正的壞人。    讀者好評   我在四小時內一口氣讀完本書!翻開第一頁,彷彿隨著大隊長踏進刑警辦公室,故事新鮮有趣,令人欲罷不能!──讀者好評    作者簡介 狄特.賓迪希(Dieter Bindig)   生於1963年,於警界服務超過30年。   現任德國刑事警察局一組(K1)刑事大隊長,負責偵查縱火、性侵害及凶殺案件。   曾受偵訊技巧及識人術特殊訓練,精於偵訊,為偵訊技巧及偵訊心理學講師。   

已婚,有三個女兒,居住於慕尼黑附近的菲爾斯滕費爾德布魯克市。 雪莉.米榭拉.索爾(Shirley Michaela Seul)   專職寫作,作品涵蓋小說及非小說類。居住於慕尼黑附近五湖區。   網址:www.michaelaseul.de 譯者簡介 劉于怡   旅居德國,現為自由譯者。 前言    一眼識破謊言   藍眼睛一樣會說謊 真相大白!/成見/認知過濾系統/展開調查   〈識人警示燈〉小心第一眼的成見 〈一篇關於失敗的報告〉   搶劫案 待命出勤/偵訊被害人/考慮動機/計畫/從白色謊言到故意詐欺/ 腦力大挑戰:說謊者的肢體語言/基準線/萊德偵訊技術   〈

識人警示燈〉留意不尋常的行為 〈結案報告〉   熱線追蹤縱火慣犯 與火共舞的火災調查人員/證人偵訊/三角關係/當證人變成嫌犯/心防關卡突破術   〈識人警示燈〉為下一回合偵訊鋪路 〈偵查報告〉   一把刀、五個男人與一個女人,還有一座橋 從火災調查到凶殺調查/二度偵訊莎賓納.拉德克/傷勢鑑定報告/ 二度偵訊德特勒夫.冀伯/偵訊傷患/艾克曼讀心術/重大突破/緝捕嫌犯/匿名電話/ 上手銬的布魯諾/布魯諾的兩難/刑警也要會演戲/告密/身分識別流程/動機   〈識人警示燈〉勿陷入挑釁的陷阱,忘記目標 〈結案報告〉   星期五下午的屍體 玉米田邊的慢跑者/性侵案件之證據保全/這樣算強暴嗎?/ 「她又沒反

抗,是自願的!」/繩之以法   〈識人警示燈〉不完整的陳述不是說謊的徵兆 〈結案報告〉   後記    為什麼本書沒有謀殺案? 前言 一眼識破謊言   其實你根本什麼都知道,只是對所知尚無自覺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你我都不斷學習如何判斷周遭的人。我們對他人的好惡,往往在第一次接觸、第一眼、第一秒或第一分鐘內拍板認定。這種瞬間的觀感,不管是「我一眼就喜歡這個人」,或是「這個人很不友善」,也就成了我們對這個人的定論,不再重新檢視,也不再修正。      可是,如果第一眼的印象是錯的,又該怎麼辦呢?      只要願意多看幾眼,或許我們會發現,一個第一眼看起來很友善的人,其實不像我

們想像的那樣友善。或者正好相反,一個表面看來凶惡的人,其實非常善良。這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不多看幾眼,會錯過什麼。還有,如果任由第一眼的觀感來決定好惡,便可能掉進陷阱裡而不自知。更糟的是,現今社會中,竟然還有不少人將個人成見錯認為「識人術」,並且沾沾自喜。      要區分成見與識人術,首先必須了解,我們到底如何評斷他人?      一般而言,我們對評斷的過程毫無自覺,只知道評斷結果是好感或是惡感,並因此將人分類。所以,握有法律判決權力的人,必須特別小心自己對他人的好惡評斷,在從事判決時,不能僅憑感覺下判斷,而是必須找出真相,符合其職業要求。不過,反過來說,這些人若是具有良好的識人眼光,能分

辨真偽,對真相的尋求可就大有助益了。      常有人問我,如何在面對凶手或虐童犯時,還能保持理性,冷靜以對。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警察的專業訓練及經年累月的經驗養成。而我的專業和經驗,正是本書的主題。      身為作者,我要邀請本書讀者進入刑警的專業領域,與我一同面對及處理案件,一起偵訊嫌犯和證人,在此同時,讀者可以熟悉犯罪心理學所用的專業技巧,有不少甚至可運用於一般日常生活中。      讀者會發現,某些案件案情複雜,要知道大說謊家的體力和耐力,通常也相當驚人。某些案件會出現大量偵訊筆錄,要消化這些資料,可能得花好幾個小時,甚或一整天。讀者要是讀到肚子餓了,千萬別忘了去叫外送披薩來吃。不

過,別擔心,我會先淘汰掉狗屁倒灶的瑣碎小事,僅將最重要的線索交給讀者,讓讀者能夠好好體驗刑警職業生涯中的高潮。而本書所敘述的案件發展,雖非完全屬實,但也絕非憑空捏造。      我希望,讀者對識人術的期待,只是單純希望更加掌握身邊的人的反應,例如鄰居、同事、小孩或是伴侶,或是偶爾用在陌生人身上。      受過警察專業訓練的眼光,可以說是識人的捷徑,避免自己看錯別人。在本書中,我將公開自己腦袋中「識人程式」的運作過程,教導讀者如何提高警覺。在了解這一切後,讀者將會用不同的眼光重新審視周遭環境,也一定會有許多驚奇的發現。      在偵訊時,我會與讀者一同分析證詞,至於累人的報告,自然由我負責撰

寫。      剛入警界服務的菜鳥警員,通常會分配給資深的老手帶,透過這種安排,新手在剛接觸實務時,便能在經驗豐富的前輩指導下,迅速進入狀況。不過,讀者不是菜鳥警員,我也無法擺出前輩的姿態。或許,讀者比較接近的角色,是警局中的見習者吧。見習期間,他們可以認識警察組織中不同服務單位的工作。      德國各邦刑事警察局的組織大同小異,一般分成九個單位,我所隸屬的巴伐利亞刑事警察局也一樣:   刑事一組:凶殺、性侵害及縱火案件   刑事二組:強盜案件   刑事三組:經濟犯罪案   刑事四組:毒品案   刑事五組:國家安全   刑事六組:特殊任務   刑事七組:犯罪現場鑑識   刑事八組:備勤小組

  刑事九組:重點任務   本書場景絕大多數發生於刑事一組,也是我隸屬的服務單位。      我從開巡邏車的小警員,慢慢爬升至今日的職位。打從孩提時代起,我就相當清楚自己未來要從事什麼行業,一輩子最大的夢想便是成為警察。因此,我這一生也只寫過一份求職申請書,而這份初衷與熱情,直至今日仍然毫無消退。      近幾年來,我更成為偵訊技巧及偵訊心理學的講師,在偵訊的專業領域裡,識人術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識人術的種種技巧,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透過學習及不斷反芻,益發熟練。      菜鳥警員時期,我曾在一次例行的攔車臨檢遭人矇騙,還沾沾自喜,以為一切沒問題。這起事件激發出我對識人術及揭穿謊

言的興趣—      如何識破謊言?     如何勸導他人說出實話?     說謊的動機是什麼?     如何不被他人或社會成見矇蔽?     在不斷反思這些問題和追求答案的過程裡,我漸漸成為他人口中的識人專家。     接下來,就容我盡己所能,將這些技能一一傳授給各位吧。 藍眼睛一樣會說謊 還是個菜鳥警員時,我曾在慕尼黑西郊開警車四處巡邏。我很幸運,被分派給史蒂芬這隻老鳥帶。 甫一照面,我們彼此便看對眼。史蒂芬不過大我十歲,經驗卻非常豐富,從他身上我學到許多。十年路上巡邏的歷練,可讓一個警察洞悉事理,不僅看穿他人,也看透自己。何況,史蒂芬從不吝於與我分享他的經驗,使我獲益甚深。 身 為菜

鳥警員,我還滿享受開警車帶來的威風感。路上一出現警車,車流速度立刻會明顯減慢。因為只要一看到警車,不管有沒有超速,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踩剎 車,而且馬上小心翼翼起來。對菜鳥警察來說,這種感覺新鮮又有趣。不過,一旦新鮮感過了,就開始覺得麻煩了。特別是想迅速抵達目的地時,誰都不希望受到任 何阻礙,而阻礙偏偏來自那些想表現自己非常遵守交通規則,因而拖慢交通速度的模範駕駛。 還有,警車的一舉一動,常是目光聚集的焦點。如 果警車轉彎時忘記打方向燈,後頭駕駛馬上就會拋來質問的眼光,若有芒刺在背。某些駕駛則開始將方向燈當成危險警示燈一樣,打得又長又久,彷彿在昭告世人, 他比警察還懂交通規則。另一些駕駛則是故

意不打方向燈,一付「反正警察都不打了,我當然也可以不打」的痞子樣。 只要一看到警車,所有駕 駛馬上搖身一變成為駕訓班教練,開始檢查儀表板,調整跟前車的車距,還會頻頻看後視鏡。老實說,我自己開自用車時,要是發現有警車跟在後面,也會有同樣的 反應。因此,如果有駕駛反應不一樣,其實一眼就可以認出來。出現不同反應的原因,通常是還沒發現警車,或是想特意表現自己不在乎。針對後者,警察很快便會 亮出王牌,秀出閃著「停車檢查」的警示牌。 其實,如果知道路上有多少便衣偵防車,一般人一定會大吃一驚。便衣偵防車的外表和一般自用車沒兩樣,行車時完全隱沒在車陣中,看到紅燈一樣得踩剎車,轉彎一樣要打方向燈—如果沒忘記的話

。畢竟從車外看不到藏在駕駛座底下的警車警示燈。 那 天早上,我和史蒂芬在路上巡邏時,決定攔下臨檢的車子,是一輛毫不起眼的紅色福斯Polo小車。按常理推斷,這種車型、這種時間,駕駛者應該是個家庭主 婦。雖然我不會說警察偏愛家庭主婦這種話,但家庭主婦通常不會把槍枝藏在汽車前座的報紙下,也是不爭的事實。簡而言之,臨檢家庭主婦的車子,是一件輕鬆的 差事。不過,一開始我們被一輛賓士車擋住視線,所以一直沒看到駕駛的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