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求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應屆畢業生求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こばやしみき寫的 中年打工族: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失業潮世代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社會新鮮人看過來!6月起求職補助最高可領13.8萬元 - 數位時代也說明:計畫雖然6月上路,只要是在1月15日起至6月15日中找到工作,29歲以下的應屆畢業生都符合條件。 勞動署指出,6月20日之後透過「台灣就業通網站」登錄後,若 ...

國立臺灣大學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蔡天怡所指導 陳世萱的 大學應屆畢業生初任求職情境中的資訊世界 (2021),提出應屆畢業生求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資訊、求職歷程、資訊行為、資訊世界圖研究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 黃明月所指導 吳惠甄的 社會與個我取向之成就動機、工作環境因素與投入醫護職場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護理科應屆畢業生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工作環境因素、護理科應屆畢業生的重點而找出了 應屆畢業生求職的解答。

最後網站每月可領1萬元津貼!?」110年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津貼計畫則補充:【就業補助資訊】畢業生找工作!「3個月內求職,每月可領1萬元津貼!?」110年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津貼計畫| 立樂高園。有關轉職、求職的相關建議或最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應屆畢業生求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年打工族: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失業潮世代

為了解決應屆畢業生求職的問題,作者こばやしみき 這樣論述:

「穩定的工作到底在哪裡?」 即使拚了命努力,工作超過十二小時, 還是可能在一瞬間就跌入失業的深淵…… 沒有收入、不能休息、無法翻身   // 深度追蹤.日本勞動經濟記者的社會觀察 //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過去十年來,全球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其中有3/4的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日本更是早在九○年代末期,因為泡沫經濟崩壞,企業縮減人事成本,連續數年出現年輕人求職困難,不得不暫時打工謀生。然而原本「暫時」的打工卻無限延期,時至今日,這些失業潮世代的青年打工族已成了「中年打工族」。   「就算是日領派遣也沒關係,只要每天都有工作就好了……」   ──石田健司,38歲   「安倍經濟

學的例子只適用於電視上才看得見的大公司,我們這些最底層的人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藤田信也,43歲   「考慮到工作時間和相對報酬,也許去超商打工或直接當妻子的扶養家屬會比較好……」   ──廣田信平,33歲   「我真的很不想迎接40歲以後的人生,這樣下去別說結婚了,老了以後該怎麼辦?」   ──松本拓也,43歲   「明明知道隨時會被開除,卻還要努力工作,真的很難受。」   ──單親媽媽由夏,40歲   「為什麼和正職做相同的工作,薪水卻比他們低,難道我到60歲都只能是非正職嗎?」   ──吉田健一,37歲   「雖然太太說想要再生第二胎,但靠現在的收入,我連能不能養大第

一個孩子都沒有自信。」   ──佐藤正志,41歲   「懷孕本是令人高興的事,然而現實中,職業婦女懷孕後,卻只能一直說『對不起』……」   ──宫田弘子,40歲   被日本社會拋下的273萬人,經歷就業冰河期,成為中年打工族。   他們和其他414萬可能作為扶養人口而未被列入統計的人們,   只因為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   被迫放棄戀愛、婚姻、生育、人際關係、房產,   不斷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見夢想和希望……   身為同一世代的作者小林美希,從2003年起便開始關注這些打工族,透過深入且不間斷的追蹤與報導,使世人看見這群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在低薪、過勞、不穩定、缺乏訓練機會的職場中

遭遇的絕望,以及掙扎努力後的徒勞,女性甚至還得面對「懷孕歧視」等更為惡劣艱難的處境。書中對中年打工族的採訪記述,不僅揭露日本社會階級底層的生活,也直指社會支持體系的各種失能。對此,小林美希以採訪政府及企業組織的方式,企圖積極尋求改變的可能性。   台灣近年來除了青年失業率不斷增加,整體經濟環境也和日本一樣處在薪資停滯不動的貧窮循環危機。日本社會面臨的難題可能成為台灣社會未來的寫照,甚至此刻台灣也許已踏上相似的路途,而這本書將為我們帶來警醒與思索。因為在一個健全發展的社會中,沒有一個人該被拋下。 名人推薦   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林立青│作家、《做工的人》作者   阿潑│文字工

作者   許伯崧│UDN鳴人堂主編   賴芳玉│律師   盧郁佳│作家   ──一致好評  

應屆畢業生求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冠疫情衝擊產業,也連帶影響應屆畢業生求職信心。人力銀行調查發現,有4成6的新鮮人沒把握何時能找到工作,還有求職網也發現,這兩年在疫情衝擊下,職場爸爸平均長達4.4年沒有加薪。對於目前的職場經歷,也有八成五的受訪者透露,會擔心中年失業的問題。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880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大學應屆畢業生初任求職情境中的資訊世界

為了解決應屆畢業生求職的問題,作者陳世萱 這樣論述:

大學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對於其個人生涯發展與社會經濟均是重要的議題,本研究欲以「資訊世界」的觀點,探討大學畢業生在初次求職情境下的資訊行為,以及上述資訊行為在其求職歷程的準備與行動階段有何轉變,研究問題包括:一、圖書資訊學領域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歷程中,其資訊世界由哪些元素(人、事、物)與互動關係所構成?前述元素又如何反映其求職資訊行為(即資訊尋求、接收、分享與交換,及其策略與偏好)?二、圖書資訊學領域大學應屆畢業生在「求職準備期」與「正式行動期」的資訊世界,分別呈現何種樣貌?本研究採用資訊世界圖研究法,藉由半結構式訪談與資訊世界圖繪製蒐集資料,研究對象以國內圖書資訊學系大學部應屆畢業生為主。

研究者透過大學行政單位、社群平台、自身人脈及受訪者介紹等管道,募得15位受訪者,均為取得國內公私立大學圖書資訊學領域學士學位,且已找到首份全職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受訪者工作領域與家庭經濟背景多元。研究結果發現,大學應屆畢業求職者資訊世界中的元素,以家庭、學校與網路等資訊來源管道為主,少數求職者藉由社群平台突破生活世界的界線,得以獲得更豐沛的求職資源。求職者透過多元的資訊來源管道主動尋求或被動接收資訊,進而滿足其個人準備、工作相關資訊、求職方法與心理支持的需求。時間元素在部分受訪者的資訊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影響其選擇資訊來源管道或聚焦特定資訊需求等策略。地點元素在求職者資訊世界中,有時扮演促成資

訊偶遇的角色,並以校園內的實體空間,以及社群平台兩大類場域為主。此外,求職者主要與大學同儕進行資訊分享與資訊交換,但並不積極,主要原因包括:求職期間不同、求職領域方向不同、自認經驗不足,以及視求職為私密個人事務。在求職歷程變化方面,求職者在求職準備期歷時更長、採用管道更多元、資訊需求更廣泛,正式行動期則呈現時間緊迫的特性,可能因而壓縮其進行多元資訊活動的機會。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大學應屆畢業生初次求職歷程中的主體與相關單位,提出實務上的建議。求職者方面,建議其多把握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並嘗試接觸日常生活世界以外的資訊管道,尤其是專業社群,應有助於拓展資訊世界及獲得更多有益資訊。大學就業輔導單

位方面,可嘗試透過提供實體場域或虛擬社群平台,召集具有相似求職目標的學生,提供其互相交流與建立連結網路的機會。政府就輔導單位方面,建議提供貼近應屆畢業生的輔導措施與宣傳,破除將政府資源視為求職最後管道的迷思。大學圖書資訊單位則可透過館藏徵集政策,擴充與生涯發展及求職相關,但較無時效性問題的資源,供學生多元接觸相關資訊的管道。

社會與個我取向之成就動機、工作環境因素與投入醫護職場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護理科應屆畢業生為例

為了解決應屆畢業生求職的問題,作者吳惠甄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依據2020年3月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僅有59.5%的護理人員願意投入醫護職場,若護理臨床照護人力不足則將影響醫療品質甚鉅。爰此,瞭解護理人員是否願意投入醫護職場,對於紓解臨床照護人力窘迫非常重要。過往研究發現成就動機與職業選擇有關,但較少應用在護理應屆畢業生從事行業之選擇。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及工作環境因素與護理科系應屆畢業生是否投入醫護職場之關聯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運用余安邦等人提出之「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理論並參考Lake等人修訂之「護理工作環境量表」,經由學界及實務專家共同參與編纂問卷,各題項內容效度為0.

99,經前測信度分析,所有構面之Cronbach's α均在0.8以上,代表其內部一致性具高可信度。以北部某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日間部107學年度護理科五年級應屆畢業生為研究對象,於108年5月間進行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者進行說明後由學生自填。並利用SPSS 24.0版進行建置與分析,除單變項分析外,並以羅吉斯回歸進行多變項分析;本研究業經聯新國際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核准(LSHIRB:19-012-C0)後執行。結果與討論:共發出488份問卷,扣除填答不全或有誤共回收373份(76.4%)為有效問卷。其中女生344位,佔92.2%。所有填答者中共260位(69.7%)選擇畢業後會投入醫護職場,其中

以至區域醫院為最多(116位,31.1%);自認到職後至少可留任2年者為最多(104位,27.9%)。與是否投入醫護職場最有關因素為女性[adjusted odds ratio (aOR)=3.4,p=0.002],代表女性較男性傾向於畢業後投入醫護職場;與優先投入區域以上醫院有關因素為個我取向成就動機(aOR=1.06,p=0.021),意即個我取向成就動機越高者(代表勇於接受挑戰)與投入照護複雜度較高之場域有關;相較於投入其他職場,與投入醫護職場有關因素為工作環境因素(aOR=1.04,p=0.028),代表工作環境越好(如薪資、升遷條件較好)與投入醫護職場有關;與留任時間有關因素為社會取

向成就動機(aOR=1.02,p=0.005),代表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越高者(即較易受社會意見左右自身想法),自覺到醫護職場後可以久任時間較長。結論:本研究發現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個我取向成就動機與工作環境與護理科應屆畢業生是否投入醫護職場之意願、服務醫療院所層級以及自覺可留任時間有關;相關研究可供醫療機構遴聘護理人員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