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圖著作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改圖著作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鍾雪珍寫的 探索精品館藏: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的歷史發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著作權筆記- 曾經有人提問:「如果我從網路上抓圖檔來修改 ...也說明:改到不實質相似的程度,事實上並不會構成侵害著作權,但若被證明是以他人的圖檔修改,可能會有其他問題產生,例如不當得利或不公平競爭等。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謝銘洋所指導 李怡臻的 重組著作與著作權合理使用之研究 (2014),提出改圖著作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合理使用、衍生著作、KUSO、同人、挪用藝術、嘲諷著作、詼諧仿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科技研究所 林菁所指導 顏才富的 兒童學習網站開發之研究-以「嬉遊記-諸羅城探奇」為例 (2006),提出因為有 兒童學習網站、社會學習領域、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改圖著作權的解答。

最後網站網路盜圖告「著作權」,什麼情境適合告肖像權? | 方格子則補充:林韋君在拍照前,就知道照片會刊登,她也同意了。所以不論有沒有經過修圖,都沒有侵害林韋君肖像權的問題。 (資料來源:《台壹》擅改圖泳裝變薄紗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改圖著作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索精品館藏: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的歷史發展

為了解決改圖著作權的問題,作者鍾雪珍 這樣論述:

  本書重建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之發展歷史,以瞭解過去歷史、現狀發展,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全書探勘1933年位於中國大陸南京籌備期的國立中央圖書館,至迄今(2017)位於臺灣臺北的國家圖書館。作者以客觀、中立及真實之研究方法,重現各時期特色館藏發展變革及創新。本書運用「文獻探討法」、「歷史法」及「訪談研究法」三種研究方法,收集過去之史實及史料,並以科學研究精神及方法,加以分析,進行檢驗和證實;再透過系統的整理和解釋,提出研究結果及建議。   「特色館藏」的歷史發展,從遙遠的竹簡書寫年代、一直到紙本印刷、以致今日的數位出版;經歷傳統文獻管理到數位管理、保存、行銷等重要的管理變革。「特色館藏」

近百年來的歷史發展,恰如一條浩浩蕩蕩的大河,匯流、承載及記錄人類真實的歷史發展及精彩的生命奮鬥精神。   作者簡介 鍾雪珍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   東海大學歷史系學士   進修   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圖書館碩士精英班進修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進修   美國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系進修   服務、教學   國家圖書館助理編輯   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推廣教育中心 圖書資訊管理專業職能學分班   淡江大學資訊及圖書館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專業人員在職進修學分班   國立政治大學與國家

圖書館合辦學校圖書館專業人員進修學士學分班   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共同學科助教及秘書   美國佛羅里達州政府警政署圖書館自動化諮詢   大直國中、民權國中、民族國中兼任歷史老師   專長、研究   參考諮詢與服務、機構典藏、學術圖書館專題、資訊行為與服務、資訊檢索利用、中西文參考資源、   專題資料庫建立、著作權法、圖書館相關法規研究、圖書館建築、檔案管理。   相關研究刊登於國內外學術期刊。   王  序/王振鵠 自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研究歷程 第三章 文獻探討  第四章     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籌備時期1933-1937(民國2

2-26年) 第五章 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抗戰西遷至成立及復員時期 1938-1948(民國27-37年) 第六章 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遷臺復館時期1949-1976(民國38-65年) 第七章 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文化建設時期1977-1995(民國66-84年) 第八章 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網路及自動化應用時期1996-2017(民國85-106年) 第九章  綜合討論 第十章  訪談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十一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及附錄     附錄一 國家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特藏文獻(2017) 附錄二 深度訪談:前言說明 附錄三 深度訪談:受訪同意

書 附錄四 深度訪談:訪談大綱 附錄五 特藏古籍文獻複製品借印出版管理要點 附錄六 國家圖書館特藏古籍文獻保管要點 附錄七 善本室閱覽須知 附錄八 國家圖書館特藏資料借展作業要點 附錄九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管理維護作業要點 附錄十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盤點作業要點 附錄十一 國家圖書館手稿資料徵集要點 附錄十二 「我國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研究」博士論文中英文摘要、謝辭 自序   1990年因緣際會,筆者幸運進入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FSU)的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就讀,並在該所電腦實驗室(Compute Lab)擔任助教,負責協助該所研究

生完成圖書資訊的電腦軟體實習及操作機器必修的資訊素養課程。當時,處於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剛研發入市及網際網路(Internet)尚未問世的情勢,研究生必修上網及檢索各種主題資料庫,為一先進尖端科技應用,也是昂貴的專業培訓。美國佛大圖資所的學習及工作,是開啟我第一個美好圖書館學習、及愉快工作經驗的好學校。   1990年代為資訊科學普及化的萌芽期,適逢世界各國大幅更改圖書館學系所名稱,「去圖書館化」的現象很普遍,美國為先進大國,其大學圖書館科系率先重視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素養,及圖書資訊學的專業養成教育。佛大三年的電腦室助教工作歷練,我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變革前夕,

及新時代將來臨之警覺力。資訊科技的普及應用對於圖書館學教育,及各項圖書館實際業務的管理發展衝擊很大。在館藏發展部分,包含特色館藏之館藏發展、管理有何種衝擊及變遷?資訊科學引起圖書館學發展的典範變遷及典範轉移,已形成一種圖書館變革的壓力,同時也為圖書館改革帶來新動力。影響為何?值得深入探討。這是默默植下筆者撰寫本書的動機之一。   第二個美好圖書館學習及愉快工作單位,是中華民國位於臺北的國家圖書館。自1992年學成歸國以來,我有機會持續及長期參與國家圖書館的各項實務工作及數位發展計畫。尤其,2000年起參與國家圖書館與政治大學及與中山大學合辦的合辦「學校圖書館專業人員進修學士學分班」、「圖書館

專業人員在職進修學分班」,教授「西文參考資源」、「參考資源與服務」及「資訊檢索服務」等課程。十多年授課經歷,持續累積筆者圖書資訊學專業知識,也深深發現「館藏發展」是圖書館開展各項服務前,最基礎及重要的上游業務工程。我也參與十年的「國家典藏數位計畫」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累積數位化之相關知識及經驗。   其間,我長期負責的工作之一是接待各國貴賓,並協助導覽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多年的導覽歷練,讓我親身體驗及見證到,特色館藏實為一國家圖書館特藏品的獨特要角,及其具有代表一國特殊歷史發展及文化價值之獨特功能。國家圖書館的「善本室」一如貴賓室、空間設計典雅,為特色館藏之保存、典藏、展示及

服務空間。珍藏在「善本室」的典藏品一如閃閃發亮的黃金鑽石,總是深深吸引住貴賓們目光,其歷史意義、價值及功能是無可取代的。研讀善本古籍特色館藏資源,一直是我長期的興趣及學習主題,也是深植研究本書的動機之二。   2011(民國100)年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成立第一屆博士班,當時筆者在國家圖書館服務滿20年,正值個人專業工作及學習發展成熟及穩健的黃金期。我對於圖書館事業的熱愛以及對於國家圖書館的各項專業發展,滿懷興趣及信心。在博士班修習及撰寫博士論文期間,多位師長鼓勵我將博士論文加以改寫,透過正式出版可擴大流通層面,以增強臺灣學術研究成果的曝光度及傳播力。   本書內容實為筆

者之博士論文《我國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之研究》,加以修改及增補資訊的學術研究作品。研究者立足於中華民國之角度及思維,客觀、真實、中立、及忠實於真實歷史發展史料的研究精神,進行國內外相關文獻收集及撰述。研究對象為今日位於臺北的國家圖書館,溯自1933年位於中國大陸南京籌備期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及迄今(2017)年的歷史發展。   本書內容共有十一章,包含第一章緒論,說明特色館藏之重要性、研究緣起及發展趨勢之問題陳述;第二章說明本書整體研究歷程;第三章探討及分析國內外相關重要研究文獻;第四章之後以介紹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歷史發展為主體,包含之後的五章國家圖書館五個時期之特色館藏歷史發展;第九章

綜合討論;第十章訪談研究結果與分析,及最後一章,即第十一章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人類歷史發展可比喻為一條浩浩蕩蕩的大河,河身雖有曲、有直之處,河流雖有緩、有急之時,但是它是一條完整的河,總是匯流、承載及記錄人類生命整體的歷史發展。本書聚焦探討國家圖書館特色館藏的歷史發展,從紙本印刷年代、持續跨越到數位出版,從紙本管理到數位出版、數位保存、數位行銷等管理變革。運用「文獻探討法」、「歷史法」及「訪談研究法」三種研究方法,收集過去所發生歷史事實及真實史料,並以科學的態度加以研究及分析,進行檢驗和證實,再透過系統的整理和解釋,以提出研究結果及建議。本書達成特色館藏歷史發展之重建過去歷史發展、瞭解

現狀發展以及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等目標,也客觀、中立及真實重現各時期發展變革及創新,恰如觀賞一條浩浩蕩蕩的大河歷史發展。   感謝寫作過程中,接受很多協助及支持。感謝師長們、同學們、親朋好友們時時都在一旁,持續送出熱情的協助及鼓勵。感謝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的蔡佩玲經理及陳欣欣小姐,熱心協助編排出版。本書囿於個人時間、體力、知識力及智慧力有限度,內容難以完美無瑕、無懈可擊。不足之處,尚祈先進與同道們包涵,不吝指教。  

重組著作與著作權合理使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改圖著作權的問題,作者李怡臻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發達以及網路的興起,任何人皆可利用電腦以及網路尋找資訊,並加以創作,互相分享,將接收到的資料重新組成新的著作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以這樣的創作手法所創作出來的組合性作品,本文稱之為「重組著作」,本文觀察重組著作的特色後對其下的定義為:「取用原作的元素並加以拼貼,把原作當作創作的基底或是將原作當作創作的材料(raw material)使用,並添加自己的創意,使作品產生新的意義。」具體來說,從早期挪用藝術(Appropriate),一直到現代所流行的同人文化、KUSO文化,都具有這樣「重組」的特色,也因此創造出豐富而多元的作品。  重組著作因為是使用他人的作品做為創作的基底或材

料,因此會與著作權人所能擁有獨占的權利相衝突,然而此衝突的背景是源自於著作權法對於著作人所得獨占的權利不斷擴張,增加著作財產權的權利範圍,對於著作保護年限的延長也造成著作進入公共領域的時間往後延,延後大眾能自由使用該著作的時間點,造成許多爭議。  另外除著作權法本身的問題外,由於重組著作呈現的樣態多元且涉及的問題又相當複雜,也增加處理上的難度,礙於篇幅及時間的關係,本文的架構是建立在我國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的四個合理使用要件之上,以重組著作的使用目的進行判斷標準的調整以符合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為主要討論架構,取其特色的最大公約數,著重於合理使用四個要件的闡述與研究。 關於我國法院對於著作

權法第65條第2項合理使用在實務上的運作方面,法院的判斷逐漸揚棄僅以商業性判斷為主要考量因素,但對於合理使用的四個要件判斷上仍不夠細緻,可能會造成重組著作在我國法院判決上的困難,為解決此一問題,使重組著作能在我國著作權法下有生存空間,並豐富文化以達到著作權法立法目的,因此本文在第一章先簡介本文目標以及研究方法,並於第二章就重組著作的具體樣態進行整理,呈現出重組著作的特性後,為重組著作下定義,並特定本文所欲討論的研究範圍。第三章則討論重組著作為何會與著作權法產生衝突的問題背景,並且分成就文化以及經濟層面進行說明。第四章則重在重組著作在我國著作權法的所產生的法律問題。第五章是自比較法觀點討論之。第

六章則試圖自合理使用的層面以外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七章為本文結論。 綜上所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使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合理使用的規定在實務判斷重組著作時能更加的符合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以及藉由給予重組著作更大的生存空間以使我國文化更加的豐富且多元。

兒童學習網站開發之研究-以「嬉遊記-諸羅城探奇」為例

為了解決改圖著作權的問題,作者顏才富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根據分析、設計、發展、實施和評鑑等流程,開發一個以嘉義市古蹟為主題,適合國小四年級學童使用的學習網站,並發現開發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和可能的解決之道。資料蒐集是透過文件分析、觀察、訪談、問卷調查和評鑑表等方法來進行。研究對象則包含了5位專家、3位教師和31名學童。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教師、專家對本兒童學習網站持正面的評價,且網站確實能在專題導向課程中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的目標。網站開發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包括網站內容發展不易、與兼職設計人員合作產生磨擦,以及古蹟進行維護而無法取得完整影像等。最後本研究針對本網站和同質性網站的開發,以及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