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武貴寫的 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IQ、學歷不代表工作能力,是習慣和態度讓人脫穎而出!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如何办理新进人员训练- ppt资料也說明:3. 演講大綱:新進人員訓練的規劃 新進人員訓練的實施 新進人員訓練的評估 新進人員訓練的改善與檢討; 4. 教育訓練PDCA:PLANDOCHECKACTIONQualityCost-Effectiveness; 5 ...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李佩育、張靜鳳所指導 李奈融的 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對兒科護生臨床實習壓力之影響成效 (2020),提出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生、實習壓力、滿意度、教學方案、治療性遊戲。

而第二篇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 莊佳霖所指導 周彥伶的 美容醫學護理師之工作壓力源探討-以臺北市醫美診所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美容醫學、美容醫學護理師、工作壓力源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的解答。

最後網站PPT - 第八章員工訓練PowerPoint Presentation, free ...則補充:教育訓練 不是單方面講課,而是以問答討論方式進行。為期四週的課程結束,新進人員對三星文化及工作方式將有深度認識。 階段三:執行訓練計畫(5) • 在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IQ、學歷不代表工作能力,是習慣和態度讓人脫穎而出!

為了解決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的問題,作者金武貴 這樣論述:

  ★ 日本熱銷200,000冊,AMAZON總榜No.1   ★ 榮獲2017年商業書大賞,「最想推薦給其他人的一本書」   ★ 最受歡迎的財經專欄作家金武貴,帶來全新型態的「娛樂系商業書」   沒有特定業界的技巧,只告訴你工作的本質   ──────犀利!痛快!絕對實用!──────   菁英不是一天煉成的   而是在不斷被教訓、提醒,才領悟到工作的真義   77個從世界一流專業人士身上得到的啟發,   收錄各行各業上司最想傳授給部屬知道的事情,   以及許多部屬最希望擁有的上司的共通點,   無論你在任何組織、任何職位,都能立即實踐。   人們經常會問:「一流的人和不入流的人差異

在哪裡?」   一流的人並不是做了什麼新奇、前所未聞超高難度的事情。   沒有人知道的祕寶並不存在,歸根究柢,是每一個已知的基本功的完成度天差地遠。   最受歡的財經專欄作家──金武貴,歷練過世界一流的【投資銀行】、【企管顧問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私募股權公司】,特殊的工作經歷,讓他得以就近觀察這些世界頂尖菁英們的工作模式。   本書從「基本功」、「自我管理」、「心理素質」、「領導力」、「自我實現」這5個角度切入,嚴選77條法則,是不論IQ或學歷,任何人都可以實踐的基本且具體的行動。   ★ Basic 一流的基本功   〈關於郵件〉能力越好的人,回信越快──一流的人「能做的事

」馬上辦   〈關於資料〉魔鬼藏在「細節」中──小錯誤也要覺得大羞恥的責任感   ★ Discipline 一流的自我管理   〈關於早起〉雞早起,還是全球菁英早起?──早起是「自我紀律」的象徵   〈關於壓力〉壓力不要留到下個禮拜──「Work hard, play hard」是一流人士的常識   ★ Mindset 一流的心理素質   〈關於主動〉上級交待的工作當然很無聊──找到想做的工作,先做先贏   〈關於品質〉連選擇紀念品的杯子都要很講究──只有講究工作品質的人才能獲勝   ★ Leadership 一流的領導力   〈關於信賴〉先公布壞消息──「愚笨的正直」比「聰明的說謊」更能出人

頭地   〈讓部屬得利〉即使花錢也要讓部屬做有趣的工作──為了讓部屬成長,犧牲公司短期利益也值得   ★ Self-realization一流的自我實現   〈活用強項〉在可以贏的地方打仗──不要把人生賭在喜歡卻不適合的事情上   〈割捨的勇氣〉解開「黃金手銬」──如果只能再活五年,你想做什麼? 名人推薦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洪雪珍 暢銷職場作家.   姚詩豪、張國洋 「大人學」創辦人.   張忘形 溝通表達培訓師.   謝文憲 知名講師/作家 好評推薦   與其說它是一本提升職場工作法的書籍,不如說是它是一本預知自己職場黑夜即將來臨,卻又茫然無所適從時,茫茫道路上的五

款共七十七隻手電筒。任選一款的其中一隻,都有可能在徬徨無助時,讓您找到職場或人生光明的出口。────謝文憲   對於一位成熟的大人來說,「做自己」的真諦不是任性妄為,而是在不同的場域扮演好專屬的角色!我教書也經營公司,「上班就是一門上台的藝術」是我常常提醒學生與員工的。職場中我們不時留意到,有些人擅長扮演「好學生」的角色,學歷出眾;有些人則擅長扮演「聰明人」的角色,IQ一流。但是到了職場卻意外的表現平庸,甚至差強人意,這中間遺漏的一塊拼圖,就是所謂的「工作智商」。   家庭、學校教會我們扮演各種角色,但如何扮演「專業工作者」卻有賴我們自己去摸索。這本書提供了不少操作面的細節,能幫助我們更稱

職的扮演好專業工作者的角色,為人生成就精彩的一幕!────姚詩豪   常常聽人說,學歷不等於工作能力。那麼工作能力到底怎麼培養呢?   我想除了自己的經驗之外,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效法高手們的工作方式了。市面上有很多商業書,總說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卻沒有提到太多實用方法,或讓我們覺得離得太遠。   而這本《世界一流菁英的77個最強工作法》,作者用自己的或身邊的例子說明,讓我常常在心中自省:糟糕,這壞例子就在說我⋯…但是還好作者也同時提出了改善方法和效法對象,能夠讓我重新思考工作與自我實現的結合。   推薦這本書給大家,也許我們都還沒成為一流菁英,但至少學會他們的工作方法,能夠讓我們更上一層

樓!────張忘形 作者簡介 金武貴   1977年出生,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系畢業,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企管碩士。   大學畢業後進入外商金融機構瑞銀集團(UBS)的投資銀行部門,負責日本企業上市和資金調度工作。之後進入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跨國顧問集團理特諮詢公司(Arthur D. Little),負責企業的策略規畫,參與歐洲、美洲、亞洲等國際諮詢專案;在世界最大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擔任分析師,負責上市公司的調查與評估。之後移居香港,改從事私募基金投資,經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投資業務。目前以新加坡為據點。   由於多年

近身與世界頂尖菁英共事的獨特工作經驗,受邀為「東洋經濟ON LINE」主持「世界菁英直擊!」專欄,披露頂尖菁英們的軼事,不僅獲得廣大上班族的迴響,瀏覽人數更超過8,000萬人次,成為日本人氣第一的專欄作家。   HP: www.moogwi.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francehongkongsingapore 前言 ▎比頭腦和學歷更重要的「工作IQ」要如何提升?──我在世界各地震撼教育下學到的77個教訓 〈本書目的〉 ▎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展現最佳工作水準──菁英不是被選中,而是選擇屬於自己的天職 〈本書特色〉 ▎將全球各行各業都重視的「一流基本

功」濃縮於一冊 ▎徹底追求易讀性 ▎希望討厭看書、討厭商業書的人也愛看──厭惡商業書的作者所寫的超值作品 〈本書讀者群〉 ▎學習專業人士「工作基本功」的教材決定版──從新進員工到經營團隊、創業家、學生、退休人士都是讀者群 ▎「最強工作術」教科書──比起新奇,更重視「高優先順位的本質」與「統整性」   CHAPTER 1 邁向一流之道,就從一流的基本功開始──與其追求未知的祕訣,徹底落實你知道的基本功更重要   〈寫電子郵件〉 1 ▎能力越好的人,回信越快──一流的人「能做的事」馬上辦 2 ▎精簡信件字數──追求零浪費、有效果的溝通 〈做筆記〉 3 ▎能力越強的人,越會寫筆記──一流工作沒有「疏

漏」 4 ▎一流筆記都是金字塔結構──邏輯思考能力在細節處展現 5 ▎mini column.以「白板王子」為目標!──領導者的基本能力就是要把大家的想法串起來 〈製作資料〉 6 ▎資料重點一張紙即可──一開始就讓團隊了解產出整體樣貌 7 ▎魔鬼藏在細節裡──小錯誤也要覺得大羞恥的責任感                 8 ▎mini column.麥肯錫信徒應該知道的事──對方的個人喜好最重要 〈說話方式〉 9 ▎一流人才以「一流聲調」說話──聲音展現人格 10 ▎說話時傾聽對方的需求與關心的事情──「積極傾聽」是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 11 ▎mini column.嚴禁「思考架構、MECE分

析法、邏輯樹」──「無論如何都想要傳達的熱情」很重要 12 ▎mini column.當個百說不厭的國寶──一流演說者不會對自己說的話感到厭倦 〈整理整頓〉 13 ▎工作效率表現在桌子與包包的整齊度上──整理能力、調查能力是工作效率的象徵 14 ▎mini column.二流的人才會刻意製造混亂狀態,突顯只有自己才懂──整理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團隊 〈再補充一點〉 15 ▎討人喜愛比聰明更能決定工作命運?──和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比學歷和智商更重要   ★「一流的基本功」重點整理★   CHAPTER 2 一流的自我管理──一流之道由生活習慣開始   〈早起〉 16 ▎雞早起,還是全球菁英早起

?──早起是「自我紀律」的象徵 17 ▎mini column.只有睡覺的時候可以贏過比爾蓋茲!──要講究睡眠品質 〈守時〉 18 ▎不守時的人不可能團隊合作──嚴守集合時間與交期 〈優先順位〉 19 ▎時間分配要有差別──訂定優先順位,不是輕鬆先做,而是該做的先做 〈服裝〉 20 ▎菁英和女朋友都要靠外表?──分辨TPO服裝的重要性 21 ▎mini column.正式場合衣著是勝負關鍵 22 ▎不要被外觀與他人的評價所迷惑──買東西的標準展現主體性的有無 23 ▎mini column.不能認同的錢,一元都不付? 〈健康〉 24 ▎2個月瘦20公斤是理所當然──體重管理是「自制力」的象徵

25 ▎一流人士腦袋不同,身體也比較好?──健康管理更是意識、動機、思考、行動的根本 〈壓力管理〉 26 ▎提撥「心理壓力準備金」──成就高的人抗壓性強 27 ▎壓力不要留到下個禮拜──「Work hard, play hard」是一流人士的常識 28 ▎一流成功人士所看的漫畫──工作和人生都需要有「玩心」 〈學習習慣〉 29 ▎以自我進化版2.0為目標──再怎麼忙都要確保充足的學習時間 30 ▎不在主場也要能夠吸引觀眾──基礎力與廣泛的教養很重要 〈再補充一點〉 31 ▎永遠都在學習卻不行動的二流──勝負關鍵在於實踐力,不是點子   ★「一流的自我管理」重點整理★   CHAPTER 3 一

流的心理素質──一流與二流之間的差異   〈主動積極〉 32 ▎上級交待的工作當然很無聊──找到想做的工作,先做先贏 33 ▎自己思考什麼事情應該做──主動成為「工作的起點」 〈先見之明〉 34 ▎洞燭先機,以長期的利益優先──不要反映狀況,要預測狀況 35 ▎過石橋不但敲,還敲壞的二流菁英──先驅者將贏得大勝利 〈講究工作品質〉 36 ▎連選擇紀念品的杯子都很講究──只有講究工作品質的人才能獲勝 37 ▎吃壽司付的是哲學費?──工作不要雜學,要有哲學 〈保有危機感〉 38 ▎保有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意識到競爭對手,不要忘記緊張感 39 ▎具有「這是最後機會」的迫切感──能幹卻沒有成就的人,就

是因為缺乏迫切感 〈超乎期待〉 40 ▎做出超乎薪水與職位的工作──「沒有自己就做不下去的工作」有多少 41 ▎平日的工作要「多走一哩路」──「超越自我極限與期待的態度」決定勝負 42 ▎在公司留下「資產」──你離職之後會留下什麼? 〈再補充一點〉 43 ▎「意志力」太強也值得商榷──不顧他人反對,失敗了一定也會再奮起的人們   ★「一流的心理素質」重點整理★ CHAPTER 4 一流的領導力──受到愛戴的人的不同之處   〈對任何人都很親切〉 44 ▎計程車司機能看清一切──不會因為地位而改變應對態度 45 ▎低頭的稻穗才飽滿──謙虛是一流、二流的分歧點 〈重視信賴〉 46 ▎信賴才是領導

力的基本──領導力的核心是信賴感與風險管理 47 ▎壞消息先公布──愚笨的正直比聰明的說謊更能出人頭地 48 ▎mini column.累積「信任的存款」──「長期的信任」更勝於「短期的利益」 〈尊重部屬〉 49 ▎讓重視部屬成為企業文化──讓他實際感受被尊重 50 ▎部屬的婚喪喜慶如何對應更重要──尊重部屬的私人生活 〈讓部屬得利〉 51 ▎提升部屬的市場價值──幫助部屬自我實現 52 ▎即使花錢也要讓部屬做有趣的工作──為了讓部屬成長,要犧牲公司的短期利益 〈讓部屬成長〉 53 ▎讓被忽略的重要工作被看見──讚美部屬,提高工作動力 54 ▎鞭策部屬──要以「不能簡單蒙混過關」的緊張感來培育

部屬 55 ▎能帶著部屬一起離職是一大成就──能讓自己成長的上司終身難忘 〈以身作則〉 56 ▎大老闆才更應該掃廁所?──上司以身教教育部屬 57 ▎高層散漫,組織士氣快速下降──自己這麼努力,其他人卻跟不上來 〈再補充一點〉 58 200人中,考績第200名的無能主管──不受部屬信任的主管將步上窮途末路   ★「一流的領導力」重點整理★   CHAPTER 5 一流的自我實現──了解自己,讓自己自由   〈想做的工作都去做〉 59 ▎想做的事情不用侷限──未來想做的事全部都放手去嘗試 60 ▎mini column.注意「菁英陷阱」 61 天職永遠不會退休──「熱愛的工作」提高人生的機會成本

〈活用強項〉 62 ▎在可以贏的地方打仗──不要把人生賭在喜歡卻不適合的事情上 63 ▎mini column.從無所事事的尼特族到報稅的上班族──利用「熱愛的工作」改變人生 〈善用使命感〉 64 ▎以「存在意義」來工作──找到「自己的工作理由」 65 ▎不要忘記最初的經驗──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問題意識的原點 66 ▎mini column.從被解雇的職棒選手身上學到的事──不是天職也該尊重工作 〈揭示願景〉 67 ▎「遠大的眼光與志向」會吸引人、錢、社會──揭示自己的「社會責任」 68 ▎任何人都希望基業長青──因為以一流公司為目標,所以聚集了一流的人才 〈改善組織〉 69 ▎創造一個沒有

你也可以運作的組織──聚集比自己優秀的人,給予好的工作動機 70 ▎mini column.讓夥伴有好處可拿、工作愉快,才可以成大器 〈具備割捨的勇氣〉 71 ▎出家的菁英與私奔的菁英──了解有東西比工作更重要 72 ▎解開「黃金手銬」──如果只能再活五年,你想做什麼? 73 ▎mini column.佛陀和禽龍的教誨 〈自由挑戰〉 74 ▎Now or Never──現在不挑戰,以後也無法挑戰 75 ▎mini column.不管幾歲都青春──退休後仍持續挑戰的人們 76 ▎讓自己自由──不要被世俗眼光所惑,要誠實面對自我 〈再補充一點〉 77 ▎二流的我,和一流的各位相互連結   ★「一流

的自我實現」重點整理★   後記   前言   ▎比「頭腦IQ和學歷」更重要的「工作IQ」要如何提升?   ──在世界各地震撼教育下學到的77個啟示   「頭腦好和工作能力好似乎是兩回事呢……說起來應該是『工作IQ』……」   在汶萊,我和一位很尊敬的經營者安元先生(化名,52歲)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評論著各個知名企業家。   我們聊到某位經營者,是東大法律系畢業,並取得名校的MBA,在知名企業非常活躍,看起來就是典型的菁英份子,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勞而無功」,所有的職場都只待了一兩年就被解雇。   像這類學經歷漂亮,但卻一事無成的人還真多。各位環顧職場,學經歷顯赫,卻不太出

色,說極端一點就是工作能力很差的一定不少(我就先不問你是怎麼樣的了)。   相反的,不是知名大學出身,甚至有的連大學都沒畢業,但在商場上卻做得有聲有色,大家也都認為工作有著高水準的一流專業人士也不少。   會不會讀書的IQ,和工作能不能達到高水準的「工作IQ」不一樣。當我們的討論確立了這個概念,我嘴裡塞滿了歐姆蛋,在飯店的餐廳裡興奮得手足舞蹈。   〈本書的目的〉   ▎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展現最佳工作水準   ──菁英不是被選中,而是選擇屬於自己的天職   本書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針對「在可以自我實現的領域,該怎麼做才能在工作上展現一流水準」的疑問,提出具體的行動方針。   我將

本書宗旨匯整為五個要點,七十七條法則就歸納在以下五個章節中,聚焦於「工作方法」和「生存方法」。   第1章 Basic:一流的基本功   第2章 Discipline:一流的自我管理   第3章 Mindset:一流的心理素質   第4章 Leadership:一流的領導力   第5章 Self-realization:一流的自我實現   所謂的「一流」, 這裡的意思是,不論在哪個產業,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最高水準的一流的專業人士。   為了做出最高水準的工作,我從「基本功」、「自我管理」、「心理素質」、「領導力」、「自我實現」這五個角度切入,讓行動方針可以具體落實,就是本書的目的。

  本書所寫的七十七條法則,是嚴選不論IQ或學歷,任何人都可以實踐的基本且具體的行動。換言之,即使聰明絕頂、學歷傲人,如果做不到這些,就無法工作水準。相反的,只要能夠做得到這幾點,即使IQ、學歷沒有特別高,一樣能表現出色。   〈本書的特色〉   ▎將全球各行各業都重視的「一流基本功」濃縮於一冊   ★特色1──在被責罵、教訓、感佩後,了解到的一流基本功   本書寫的不是我個人的工作方式,而是我受到世界一流工作者責罵、教訓後,令我深感佩服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將多數人正在實踐的法則匯整於一本書中。   我把在新加坡、香港、法國等地,從世界級一流專業人士身上學到的教訓,有系統的

寫出來。   截至目前為止,我接觸過私募基金、上市股票投資、顧問、投信、海外MBA等廣泛領域的專業達人。每一段職場經歷都和各種產業的客戶、商業人士一起工作,因此我共事的人不侷限於金融圈或顧問業,產業極其多樣。   為了將我學到的這些教訓更貼近真實,書中會利用場景分別描寫,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廣泛業界一流專業人士共通的「一流工作基本功」。   為避免大家誤會,要先在此聲明,雖然我寫出了《最強工作術》一書,並非表示自己有多厲害。書中所提及傳授給我許多寶貴經驗的人們真的都很優秀,是我非常想讓大家認識的世界級一流專業人士。   很多書都是從高高在上的角度,介紹麥肯錫之類的外商菁英的工作方式,但是將

自己被世界優秀人士責罵、教訓的啟示、以及值得尊敬的同事的生活方式寫成一本書,應該是前所未聞。   ★特色2──不是「天上的理想」,而是「地上的現實」   本書的第二個特色是「切身相關」,提升職涯層次的可實現性很高。   本書並非描繪遙遠未來的「脫離現實高階精神論」,而是可以立刻執行的「具體目標實行計畫」。   知名學者或成功企業家所寫的書,很容易流於「天上的理想」,但本書不論是新進員工、主管、老闆,所有的人都在討論範圍之列,是具體的「地上的現實」。   市面上的商業書籍,有關培養優秀經營者的領導統御主題不勝枚舉,不過以現實狀況來說,與其以松下幸之助、比爾蓋茲為目標,大部分的人應該大多

還是以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員工、工作能力強的課長、受尊敬的主管為目標。   副書名訂為「向超厲害的部屬、同事學習的七十七條教訓」其來有自。   本書的目的,是讓以各個階層的人,從想要培養傑出領導力為目標的人,一直到以優秀職員、課長、部長為目標的廣大範疇,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篇章。   關心商業人士基本功的人可以讀第1章、第2章;已經是公司中堅社員,要過度到一流好手的人可以讀第3章;不想只當菁英社員,還想成為公司領導者,更上一層樓的人可以讀第4章。如果從職場畢業,想要追求超越工作的自我實現,請讀第5章。   對於已經累積很多經歷的人,本書的前半部可能會有點太過初級。但是隨著章節發展,慢慢的,

眼界也會拉高,內容更深。讀者可以配合各自職涯階段優先選讀適合的章節。   ★特色3──任何人都可以實踐的內容   本書的第三個特色是任何人都可以實踐的「通用性」和「實踐性」。不管你的職場是麥肯錫還是高盛,或是地方中小企業、公家機關,在任何組織都能實踐的具體論點。   從本書中得到的各種啟示,都是非常本質的東西,適用於各行各業。   如果只是寫個人的特殊能力,或是特殊產業的工作術,看完也只能讚嘆「哇,好厲害」就沒有下文。說到「麥肯錫之道」或「哈佛流」之類,很多人都會覺得是老生常談,對讀者來說,如果沒有可以實踐的著力點,那就算不上是有用的行動方針。   書中每一條法則,我都是在走訪世界各

地,確認過其普遍性之後才寫下來。不論是在巴黎、阿布達比高級飯店參加投資者會議,或是走在孟買世界最大的貧民窟小巷,我都不斷自問:「如果給這些人讀,他們會覺得有意義嗎?」   我在寫這本書的同時,一邊想像在福井縣建設公司工作的事務員、在京都經營不動產的親戚大叔,一邊以高標準審視:「我寫的真的是通用性高又不古板的『一流的本質』嗎?」   經過不斷的推敲,我將「少部分聰明絕頂的天才或超級富豪才能做的事」從書中剔除,確保書中一字一句都具備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性」和「實踐性」。   我跟大家約定,本書絕對不會像一般常見的商業書,把具有特殊天分,在優渥環境下開花結果的個別情況當成一般通則,強行灌輸給讀

者,讀完之後就沒有下文。   ▎徹底追求易讀性   為了容易閱讀,我在「易讀性」上下足了工夫。因為有不少聰明傑出的人雖然寫出很棒的內容,卻不太好讀懂。   從那些我遠遠不及、我非常尊敬的同事和上司,還有優秀部屬身上所得到的啟示,不是困難的抽象理論,而是以故事、對話形式呈現,加強臨場感,增進易讀性,在這方面我費盡心思。   而且為了容易記憶,方便再次確認,我在各章節的開頭有重點整理,文末還有彙整複習。   除了書中的內容,文章的細節、標點符號,一字一句都經過我一一確認。   為了達到易讀性,對於文字的講究程度,甚至到了希望這本書被歸為藝文書,而非商業書,還期待能拿個搞笑諾貝爾獎之類。

  ▎希望討厭看書、討厭商業書的人也愛看   ──厭惡商業書的作者所寫的超值作品   我每次到書店都會很震驚,相同類型的書多到不可勝數,根本不知道該選哪一本,還沒買之前就失去鬥志了。   面對眾多書籍,各位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 很多商業書、自我啟發書,都是老生常談,艱澀卻言之無物   ● 內容沒有順序和結構,主題龐雜,欠缺邏輯   ● 將作者個人的經驗當成通則,以命令的口吻、高高在上的角度,強加在其他人身上   ● 同一個作者請寫手寫出一大堆內容相仿的作品   ● 書腰上印著「接觸一萬個客戶的體悟」、「本書可以改變人生」、「只要三小時就精通」、「九九%的了解,一%的祕訣」

等等讓人覺得「太誇張」的奇怪標語   ● 雖然看起來有兩百多頁,但實際上空白頁很多,沒什麼內容   ● 只有精華部分有趣,其餘內容都馬馬虎虎   ● 太多書不知道該怎麼選,並非暢銷書就是好書   ● 希望能有一本書包含所有重要觀念,具有可以重複閱讀的價值   我在執筆時有特別注意到這些問題。   讀者在百忙之中還特地拿起書,我抱持著由衷敬意,如果沒有竭盡所能,那就太對不起各位了。   要是沒有無論如何都想要分享的熱情及附加價值,對於盤商、書店,甚至是提供製紙原料的森林,我都覺得該下跪道歉。   本書要讓對於商業書不再抱持期待的人,以及存有嘲諷心態,覺得工作能力不佳才需要看商業書的人,都

能有「值回票價」的感受。   經過兩年以上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我將各地網絡與長年累積的經歷所得到的啟示集結於這本書中。將近四百頁的分量,是一般書籍的兩倍,價格卻與一般書籍相同。   我是打著「可以賣一百萬本」的如意算盤,在責任編輯中里有吾不斷叨唸「不要再繼續講究一些人家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別再花錢了!」之下完成了本書。   我向你保證,這本書是我耗盡兩年多時間嘔心瀝血之作,將經年累月的國際化經驗所得到的啟示,精煉濃縮而成。   我在作品的呈現上也有所堅持,從接續詞到標點符號都字斟句酌,打字力道之強勁,連東芝電腦鍵盤上的O字母都給弄壞了。   〈本書的讀者群〉   ▎學習專業人士「工作基

本功」的教材決定版   ──從新進員工到經營團隊、創業人士、學生、退休人員都是讀者群   希望本書是在進商學院前必讀的一本書。   但是,在進商學院之後,也希望能讀。   還有,不想去商學院的人,也一定要看。   結論就是,希望本書是所有人都能讀的一本書,尤其是下列人士。   ● 不管多好的書,只要不有趣就絕對不看   ● 認為學歷、IQ與工作能力無關   ● 想要了解所有一流工作者都在實踐的「工作基本功」   ● 對於未來職涯、找工作、換工作,自己還搞不清楚想要什麼   ● 正在思考許多一流商業人士也都在煩惱的自我實現方法   ● 想搶先學習在世界一流職場上被主管責罵、指導所得到的教訓

  ● 沒跟到好主管,在職場上無法有所成長而焦慮不已   ● 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想持續高品質的學習   ● 想要影響他人,獲得周圍的信賴與支援   ● 相較於社會菁英,更想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   ● 人生只有一次,不在乎年齡,想要挑戰新事物   ● 尋找商業書、自我啟發書,想送給重要的人   ● 想要舉辦有成效的員工訓練、商業課程   本書不論對於新人、中階、老手而言,都是商業進修或新人研習課程最適合的教材。   書中收錄各行各業上司最想傳授給部屬知道的事情,哪些事項將來要注意、哪些事情可能會被罵,以及想提供什麼樣的建議。   從書中可以先學習往後數十年職涯中很多重要的事項。   對於

管理職或位居指導之位的人來說,也有如何成為優秀領導人的內容。本書集結了許多部屬希望擁有的上司、值得尊敬的上司的共通點。   包含不久的將來有考慮創業的人、正在找工作的學生、已經退休的人,所有在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的人,應該都能從中得到啟示。   相對的,這本書也希望有些人不要看。   「只要讀了這本書,人生就會大不同」、「內容最好全部都是從來沒有看過的新見解」、「跟自己的情況完全吻合」──如果你對書的要求是如此,那麼我希望你不要購買,也不要在書店裡白費心力,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書存在。   ▎「最強工作術」教科書   ──比起新奇,更重視「本質」與「涵蓋性」   本書作為「工作法教

科書」,重視的是「高優先順位的本質」與「統整於一本書的涵蓋性」。   對於商業書,如果只追求「新奇」或「有求必應」,那就太浪費了,聰明的讀者應該會察覺到這一點。   本書不是介紹新奇但不實用的內容,而是堅持將具有高優先順位的本質,完美的收錄於一書中。   我認為,好書不光是傳達新穎的訊息,不能只是有趣,還必須具備「本質」與「涵蓋性」。   再加上能否實踐的現實利益,書籍應該擔負著讓讀者看到新世界的角色。   除了充實腦袋,還能感動心靈,懷著這樣的意識並有技巧的融入書中,和能否成就一本好書的息息相關。   本書不是脫離現實的精神論、學術論,而是從世界一流專業人士實際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

式中,將真正在商場上獲得成功和自我實現所需要的高優先順位的基本要素與具體事項,以訴諸直覺的形式介紹。   與其在商學院學習「蒙地卡羅模擬法」,還不如在看到電子郵件的當下就馬上回信還比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與其用行銷4P繪製圖表,還不如把頭抬起來,看看顧客需要什麼更重要。   與其學DCF或實質選擇權,還不如學如何使用白板或金字塔結構圖,會更接近最強工作法。   最後,相較於在知名企業拚命競爭,不如捫心自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人生會更加豐富。   本書的內容都是極為基本的本質,如果讀者能定期拿出來閱讀,作為「工作方法」與「自我實現」的教科書,是作者我最大的榮幸。   在撰寫這本書

時,我是抱持著想送珍視的每個人的心情,如果讀者在閱讀之後,能分享給家人、朋友、同事、後輩、上司,那就是我莫大的幸運。   希望本書能給充滿上進心的讀者持續的幫助,陪你踏上尋找「最強工作法」的旅程。   第3章 一流的心理素質──一流與二流之間的關鍵差異 〈自主性〉 ▎上級交待的工作當然很無聊 ──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先做先贏 「武貴,工作這回事,就是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然後先做先贏。」 這是我非常尊敬的田町先生(化名,五十二歲)給我的職涯忠告之一。 「千萬不要以為努力的做上司交辦的事情,對方就會獎勵你,讓你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這種想法太天真了。」 「想做的工作要自己去創造。如果做得順

利,其他人就不太會去干涉。即使因此被炒魷魚,只要是自己真的很想做的事情,應該也能夠釋懷。」 田町先生一路晉升到大企業集團高階主管的地位,在日本金融界、產業界身經百戰,所說的話特別有說服力。 「上級絕對不會交辦有趣的工作」和「有趣的工作先做先贏」,是在職場闖蕩絕對不能忘記的大原則。 但也絕對不能說:「我只做喜歡的工作就好!」應該是說,要做喜歡的工作,是先把不喜歡、但一定要做的事情好好做完的人才有的特權。 交代新進員工:「田中,把這份資料做成PPT!」對方卻回答:「不要,我只做策略規畫。」那不就太荒唐了嗎。 ●基本上,有趣的工作主管會自己做 如果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卻呈現準備讓主管交辦無聊工作的樣

子,或是沒事坐在椅子上發呆,那就會錯過「可能只有在這家公司才能做的工作」。 「主管交辦的工作九九%都不好玩」、「有趣的工作主管都自己做,不會到我這邊來」,除了下一節所提到的某部分一流主管之外,這是各行各業不變的真理。 不管哪家公司都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你不能從中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只有自己才能做的特定問題並提案,被當作「不會自動自發,只是單純接受上級指令的上班族」,被看扁也無可辯解。 即使交辦的工作做得再怎麼好,主管也不會給你有趣的工作、你想做的工作。 「有趣的工作先做先贏」,自己是不是能主動找到有趣的事情,是工作成敗的關鍵。

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對兒科護生臨床實習壓力之影響成效

為了解決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的問題,作者李奈融 這樣論述:

背景:臨床實習是對於護理學生(簡稱護生)進入職場前與病患互動的演練平台,護生面對病童的照護常會不知如何與病童及家屬溝通,以及缺乏與病童互動,導致緊張焦慮。護生若能於兒科臨床實習前強化治療性遊戲的運用方式,提升與病童溝通及衛教能力,並藉由遊戲互動方式了解病童需求,不但可降低病童住院壓力,亦降低護生實習的壓力。目的:探討護生接受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後對於在兒科臨床實習壓力之減輕成效。方法:採類實驗設計法,本研究共有兩階段收案,對象分別為高年級護生與病童及其家屬。第一階段以南部某一間科技大學護理系(科)高年級護生為研究對象,採單組前後測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研究期間自2019年12月02日起至202

0年07月17日止,共8梯次,收案53名護生。護生於兒科病房實習前接受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一週一次,一次三小時,連續三週,共九小時的課程,問卷內容有「參與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學習滿意度問卷」及「兒科臨床實習壓力問卷」。護生於完成兒科臨床實習後的兩週內再追蹤「參與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學習滿意度問卷」,以利了解護生接受教學方案後的臨床實習壓力以及學習滿意度之情況。第二階段是針對這53位護生的臨床實習單位中,採類隨機取樣共收案82名病童及其家屬,以利了解護生在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中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實際運用在臨床上的病童與家屬之成效,收案期間為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08月21日止,問卷內容為「家屬

對護生用治療性遊戲護理活動之滿意度問卷」,以利了解病童家屬對護生臨床運用治療性遊戲之表現的滿意度為何及臨床實習分數。本研究的問卷信效度(Cronbach’s α)介於0.957及0.984之間,屬於可接受的範圍。以SPSS For Windows 2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矩相關係數及事後比較檢定等統計方式。結果:在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介入後,發現護生在兒科臨床實習壓力從41.9%顯著下降至21.6%;護生對於參與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的學習滿意度也從86.5%提升至97.3%-98.4%。在臨床實習過程中,

病童家屬對於護生實際運用治療性遊戲介入措施於病童的滿意度為97.3%;家屬對護生運用治療性遊戲護理活動滿意度與兒科臨床實習壓力(後測)呈現顯著負相關(r=-0.696,p

美容醫學護理師之工作壓力源探討-以臺北市醫美診所為例

為了解決新進人員教育訓練ppt的問題,作者周彥伶 這樣論述:

美容醫學近年來成為醫學專科中的主要發展之一,以致服務人力需求增加,加上是對「美的需求」,必然對專業及服務要求更高,故有其必要了解及探討美容醫學護理師工作壓力源及其構面層級比重,依結果探究解決方案,協助改善工作壓力,增進專業護理服務品質。本研究以層級分析程序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針對臺北市美容醫學機構護理師,共發放30份問卷;以Expert Choice 11.5軟體輸入,將未達一致性的4份問卷剔除不採用,共計25份(83.3%)進行分析,後輔以個案質性訪談法進行驗證。結果顯示:第一層構面為:內部組織因素(47.7%)>個人屬性因素(26.

4%)>工作職能因素(25.9%)。第二層各構面為:薪資獎金(17.3%)>身心健康狀態(9.6%)>專業能力(9.4%)>職場友誼(8.2%)>角色認同(7.9%)>工作負荷(7.7%)>工作倦怠感(7.7%)>管理制度(6.8%)>升遷制度(5.4%)>服務對象(4.7%)>上級考核(4.4%)>家庭支持(4.2%)>年齡(3.5%)>組織類型環境(3.3%)。並由訪談中驗證:「薪資獎金」排序第一,主因美容醫學專科多為自費項目,除醫學專業外需以療程銷售為診所營運之主要考量,不熟悉消費者行銷專業必承受極大壓力。依據結果建議,護理教育及美容醫學機構除專業課程外,同時將「行銷服務」列為重點課程,

於服務時能提供專業諮詢建議,以獲得良性互動模式;並依年資、職務設計在職課程、並重視職場友誼,藉以改善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