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布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日本布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川政七商店寫的 中川政七商店の和風生活帖 和皆川明、松浦彌太郎的 穿著mina去旅行(復刻紀念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阿波正藍染布| 日本品牌 - Japan Brand也說明:雖說有「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的諺語,但這個阿波正藍染布卻是將錯就錯才誕生的 ...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一個叫做海部花的女性,讓各家在紡織夏天用的和服布料時,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布克文化所出版 。

世新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含碩專班) 許碧芳所指導 陳佳蔆的 疫情前後時裝製造產業採購流程與商業模式改變之研究-以印尼BAG服裝集團上海代表處為例 (2021),提出日本布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時裝製造業、採購流程、商業模式、防護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吳佩珊所指導 山中彩的 物心之用 (2021),提出因為有 當代生活、風土、民藝、裝飾、染色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布料的解答。

最後網站【圖多】19種類和服和浴衣怎麼分?怎麼穿?怎麼選?看這篇就 ...則補充:顏色與布料較為樸素,且經常不會穿著袴。 普段著|一般日常生活使用. 男性也有一般的普段著作為外出生活使用,是日本早期廣為流傳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布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川政七商店の和風生活帖

為了解決日本布料的問題,作者中川政七商店 這樣論述:

  ●奈良知名老舖「中川政七商店」三百週年紀念專書。   ●日本人的一年:按12月節令,用各種傳統手作道具展現日式生活歲時記。   ●介紹日本各地匠心獨具的最新手作品牌,簡樸實用的日常生活之美。   ●精采照片&插圖,同時收錄店鋪資訊,整理實用知識。   ●喜愛日本文化者必讀!   日本奈良老店300年金字招牌   奈良的「中川政七商店」是擁有三百年歷史的知名老店。也是台灣哈日族到奈良時的必訪名店。這間創立於1716年的古都老店,以高品質的手工傳統麻織品起家,一方面保留傳統的堅持與執著,另一方面不拘泥於傳統形式,在現代生活中發揮嶄新創意。「中川政七商店」可說是日本老店新風貌的知名成功代表,

也是日本傳統的專家。本書為其慶祝品牌300週年特別編著。   和風生活知識大全   本書由中川政七商店策畫編著,按照一年十二月不同時節,詳細介紹了搭配每個月份的日本傳統工藝和季節性物品。聽過「水無月」、「神無月/神在月」、「霜月」⋯⋯等名詞但不知其所以然,知道鏡餅、福豆、雛人形、線香⋯⋯等物卻不知背後精神的的哈日迷,本書以舒服清爽的漂亮圖文插畫,清楚扼要地解說了各項日式生活基礎知識,以及把如何將這些浸透於生活之中的提案。日式最美好的生活精隨,都在本書之中。此外,想要知道最新的日本手作道具品牌,本書秉持中川政七商店強調的「溫故知新」精神,篩選推薦了許多兼顧機能實用性以及生活美感的手作新品牌。

  精采實用內容還包括:春:東京vs京都的雜煮食譜、撒豆子驅鬼招福的由來、白玉丸子和櫻餅食譜;夏:、如何沖泡好喝的日式綠茶、日式手拭巾的用法、穿白衣沾到污漬的處理法;秋:日式傳統聞香體驗和規矩、禦寒抗皮膚乾燥的對策、圍巾的打法;冬:嘗新米、釀果醬⋯⋯等。   穿插在書中還有三個column,詳細介紹:各式各樣可愛的鹿造型鄉土玩具、中川政七商店賴以立業的「奈良晒」,以及日本人的送禮文化。書末並帶讀者深入探訪三間日式工房:日本數一數二的威爾頓地毯商「堀田地毯」及其2016年新品牌「COURT」、高雅的越前「漆琳堂」漆器、以及位於倉敷市,專門編織「花筵」的「三宅松三郎商店」。   圖文並茂、

排版舒朗   本書談日式傳統生活,但是用非常易讀的照片和插畫來搭配,生活感十足,也充滿日本雜誌的豐富。光是翻閱就非常愉快,實用又好看,令人心生嚮往。 作者簡介 中川政七商店   擁有三百年歷史的知名老鋪,享保元年(1716年)創業於奈良,以傳統的製法生產手紡手織的麻織物。以老店才有的「溫故知新」為理念,堅持「找回日本工藝的活力!」的願景,展開「中川政七商店」、「遊中川」、「日本市」等新創的子品牌。推廣扎根於生活中,兼具機能性和美感的「生活道具」,以及時尚、文具、伴手禮等,企畫各式各樣的用品製造及販賣。不只是實用的器具,更希望因生活中持續使用而對器物產生愛物惜物的想法,傳遞工藝的魅力及

製作器物的心意。   在第十三代經營者中川淳的領導下,中川政七商店進行了成功的品牌再造,一方面保留傳統的堅持與執著,另一方面不拘泥於傳統形式,在現代生活中發揮嶄新創意。並善用「場所」、「時代感」及包裝,創造出許多當代得獎的好品質設計。「中川政七商店」是日本老店新風貌的知名成功代表,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推廣者和專家,更是內行的日本文化愛好者最愛的品牌。   中川政七商店旗下子品牌有:遊中川(布類商品)、日本市(日本各地特產&工藝品)、2&9(奈良傳統製鞋工藝)、motta(手帕)、花園樹齋(想帶回家的日本園藝)等。   www.yu-nakagawa.co.jp 序 Part 1:歲時

記與生活的小知識 ◎睦月(むつき/一月) 正月的擺飾 締結善心的美麗水引 新年時供奉、食用的日本麻糬文化 七草粥與紅豆粥 column 1 鹿造型的鄉土玩具 ◎如月(きさらぎ/二月) 味噌的寒造 節分的驅鬼和招福 ◎彌生(やよい/三月) 奈良一刀雕的雛人偶 手帕的種種 春天想買齊的便利提包與小物 春天的信箋 ◎卯月(うづき/四月) 賞花不如吃丸子 卯月八日是茶會野餐日 ◎皐月(さつき/五月) 日本的生活與園藝 花園樹齋 茶的美味沖泡法 祈求孩童康健長大的端午節 ◎水無月(みなづき/六月) 梅雨除濕對策 換季和清洗衣服 ◎文月(ふみづき/七月) 清新的白色與原色的手織麻 日本傳統

色的手織麻 妝點生活的各種手拭巾 column 2 麻織物「奈良晒」和中川政七商店 ◎葉月(はづき/八月) 感到清涼的夏日風情畫 夏天出遊的準備 傳達心意的念珠 ◎長月(ながつき/九月) 菊花節與錫製酒器 在秋日長夜裡品聞香味 有香氣的生活 ◎神無月(かんなづき/十月) 結緣的神在月 晚秋的防寒方法 冷天時方便好用的圍巾打結法 毛衣的平日保養 ◎霜月(しもつき/十一月) 新米收成的新嘗祭 我推薦的白飯配菜 有果實的日常 ◎師走(しわす/十二月) 迎接正月 日常用具的保養 襪子猴 讓生活煥然一新的日常用具 column3 日本的送禮文化 Part 2:◎參觀工房 1 堀田地毯 2

漆琳堂 3 三宅松三郎商店 Information 解說推薦 靜看流轉的和風時光——閱讀《中川政七商店の和風生活帖》 文/張維中(旅日作家)   約莫是從三、四年前開始吧,每逢日本所謂的「年末年始」歲暮新年時節,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走進一間店。走進一間叫做「中川政七商店」的選貨店,除了逛逛有什麼當季新產品上市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我要帶回一件非得在這時候才能買到的東西。   那東西是該年的生肖陶偶飾品。生肖陶偶是期間限定的少量產品,價格很親民,近來不僅日本人會買,熟知的海外遊客也來加入戰局,所以現在要是遲了的話,很快就會售罄。   生肖陶偶有著惹人憐愛的造型,屁股有一根紅線,可以拉

出籤語。本來的用意應該是「初詣」(新年後首次前往神社廟宇拜拜)以後的抽籤,看看今年的運勢如何?但我向來不太愛預知未來,故從未抽開紅線,就讓每頭生肖都保持著完好如初的樣子,只買來當作擺飾。放在家中的客廳裡,搭配其他的新年裝飾,不知怎麼就是有種畫龍點睛的力量。整個空間忽然會洋溢起「啊,真的要過年了呀!」一股送舊迎新的氣氛。   尤其,像我這種在異鄉一個人生活的遊子,逢年過節就像是被上了霧鏡似的,每一年例行蒐集一頭中川政七商店的生肖陶偶,看著一字排開的它們時,時光遞嬗的實感,似乎終於才清晰起來。   物品傳遞的時間感   對了,大概就是這種特質吧,一種靜靜流轉的時間感。   我覺得在中川政七

商店的物品裡,好像都藏著一個看不見的月曆與時鐘。讓人感覺到那些物件不是沒有生命的,而是會隨著時間而活起來。   那是相較於其他日本傳統雜貨的選品店,最大的不同。踏進中川政七商店,從空間到原創商品與他牌選貨,都能感受到比別人多了一份對於「時間」的敏感。   仔細想想,那或許該歸功於三百年歷史的薰陶,所練就出來的特殊性格。   一七一六年(享保元年)創立於古都奈良的中川政七商店,迄今已逾三百年。最初是一間專門從事麻織物製販的商店,如今則在麻織品以外,擴展到以販售日本職人手工商品、日本工藝與生活雜貨為基礎的店家。   中川政七商店雖然是一間三百年的老舖,但卻完全不給人陳舊之感。新一代的年輕接

班人,為品牌注入了新的理念,把日本從以前流傳下來的「和雜貨」添加進一些創新的元素,再用充滿設計概念的包裝,將日本傳統文化換上新面貌,翻轉出與時代接軌的模樣。   許多保有著日本傳統特色的優質商品,自此多了時尚感。那些在日本各地製造傳統商品的工藝老店,原本可說是與日本年輕人存在於兩個平行世界,卻藉由中川政七商店這個平台而匯聚在一起。   雖然「文創」這個詞,在台灣有被濫用化的污名趨勢,但若真要說做好做滿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將傳統玩出新潮流,那麼中川政七商店絕對是箇中翹楚的成功範例。那些老東西新玩意,不僅讓上一輩的人看了感到懷舊,也讓新一輩的人感覺新潮。同時,更讓喜好日本文化的外國人趨之若鶩,視

為最適合送禮或自用的伴手禮。   原創品牌&品味選物:溫故知新之路   中川政七商店旗下品牌,包括同名的「中川政七商店」,標榜溫故知新的理念,製造生活用品如器皿、烹飪用具、衣物和文具等各種實用品;「遊 中川」販售以日本布料、織布技法為主的商品;「日本市」則以日本各地特產品為概念,販售都道府縣的工藝品;「2&9」專賣襪子,來自於奈良縣的鞋襪工廠;「motta」則是麻布手巾品牌;「kuru」是強調優質布料的衣物;「花園樹齋」則是與知名園藝師西畠清順合作的植物盆栽品牌。   除了這些原創商品以外,中川政七與旗下商店,還身兼選品店的角色,網羅日本各地的工藝老舖,如以九谷燒食器而聞名的石川縣「KU

TANI SEAL」或京都薰香百年老店「薰玉堂」等品牌,讓日本職人技術的美好,在此齊聚一堂。   中川政七商店的第十三代目,現任社長中川淳曾經表示,在明治維新以後,西方世界影響了日本生活,雖然帶來科技的效率和進步,卻也讓日本失去了部分的傳統美好。有鑑於此,他希望藉由中川政七商店來延續日本傳統的感性之美,一方面讓年輕人重新擁抱日本的傳統用品,另一方面更希望透過現代商業經營的通路,打開日本傳統工藝品職人的新道路。   書中展現中川政七商店核心價值   四季更迭,節氣變化,甚至是人生旅途中的每一個關卡,如婚喪喜慶、喬遷之喜等等,都能在中川政七商店裡,找到以時間對應而出的物品。   在四季分明

的日本,日本人的贈禮文化,向來與春夏秋冬有著緊密的牽繫。恰好的季節送出適合的禮,是關懷也是貼心。   喜歡逛中川政七商店的實體店鋪,也愛看他們的官方網路商店。在這本《中川政七商店の和風生活帖》書出版以後,更了解中川政七商店在工藝品與職人之間所扮演的橋樑般之交流角色。相信亦能讓熱愛日本文化的朋友,透過這本書,徹底理解季節行事對於日本人生活的密切性。   《中川政七商店の和風生活帖》書中的每個月,都有隨著傳統「歲時記」而走的贈禮提案。從一月的「睦月」到十二月的「師走」,透過他們的選貨企畫,向重要的人,餽贈細緻的心意。翻讀著書,又讓人想即刻起身前往店裡走一圈了。   光陰本無語。一份藏著時光流

轉的物品,收納著許多想說的話,讓彼此確知縱使相隔兩地,仍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中對話,一切,都不再有遙遠的距離。 序   日本自古以來就很珍視年節慶典和習俗,如家人團聚的正月或節日、為迎接新的季節做準備⋯⋯等。誕生自這些文化、且融入日常的生活道具,多數由職人親手製作而成。   我有許多機會和日本各地的生產者們見面,每每感受到他們對於「手作」的自傲和強烈的熱情,同時也目睹了這些工藝品是如何自然、不刻意地被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這些手作道具用品各自有其歷史背景和專門知識,箇中也有許多大眾似懂非懂的相關小知識。我想要分享、傳遞這些發現和感動,在書中會配合日本生活的歲時記一起介紹。   日本在明治時代以

前使用的「舊曆」和現在的「新曆」約有一個月的時差,本書為讀者們提出同時採用舊、新曆的歲時使用法。要解開古代傳承下來的日本文化之鑰,了解舊曆是很重要的。生活中應用配合月亮的盈缺和自然的節奏變化的舊曆也很不錯。此外,一年的節慶也因各地的風俗等而有不同的名稱和意思,請將古老美好的日本傳統文化配合現今的生活來享受。在忙碌的日常中,感受日本的文化和四季的遷移遞嬗,一定能為每天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   中川政七商店創業已超過三百年,持續製作手紡手織的麻織物,在繼承古老的傳統的同時,也積極導入新時代的文化。   藉由窺探手作者的想法和生活,如果讀者能因而更加愛惜使用這些生活中的道具,我們將感到無比的榮

幸。 中川政七商店・採購 細萱久美

日本布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BGM:taylor-swift-blank-space
我真係好鐘意買布……係日本布料街上,
見到靚就買,質感好就買,覺得抵就買,仲有錢係身就買買買!!!
買左先算,用吾著都吾緊要,總有位放的!!
於是我家就儲存了非常多,用不完的布了~
我最先玩的一樣手作就是布,因為便宜,而且家有衣車。
BTW,好多人都吾睇衣到我咁比心機打GE字然後問D明明我用文字解釋左GE野,傷心。

疫情前後時裝製造產業採購流程與商業模式改變之研究-以印尼BAG服裝集團上海代表處為例

為了解決日本布料的問題,作者陳佳蔆 這樣論述:

2020全球面對Covid-19疫情,全球服裝產業受到巨大的衝擊,連帶歐洲、美國、日本與其他國家等,上班地點也由辦公室改為居家辦公,導致職業裝需求變少。原本國外買家已下的訂單臨時減量、取消或擱置暫不得出貨;即便正在進行生產中的成衣也被迫暫停不得繼續生產製造,使得消費者原本由過去上百貨公司及實體店購物習慣上也隨之改變為線上購物。 許多美國品牌也在疫情期間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保護,Covid-19疫情的爆發重挫了所有百貨時裝渠道的銷售業績。2020年三月以來,印尼BAG服裝集團公司原生產流行時裝,其男襯衫產量是印尼最大成衣廠,整個規模堪稱亞洲前三大的成衣廠,因疫情影響下而產線大減,因

此印尼政府在2020年也看上了其龐大的產線,而該廠間接地被國家隊徵召,緊急核發手術衣製造許可證,因應疫情就地轉型由流行時裝改做不織布之Covid-19防護衣。 本研究範圍係以疫情最嚴峻時期,面對全球防疫原物料極度缺乏、原物料價格飆漲情勢下,長期為時裝製造產業採購時裝布料的時裝採購部,在不具有醫療資源採購之經驗下,如何順利自台灣採購製作防護衣之水針布Spunlace與隔離衣紡黏布Spunbond原料出口至印尼。更藉由個案研究,以深度訪談該集團首席總裁Mr. Marimoetoe如何運用跨界整合相關與非相關產業、核心能耐作為企業轉型。同時,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拍板決定充分授權上海採購部,改

變採購策略以縮短採購流程完成上述任務,使原本在困境中的時裝製造業於生產線因訂單擱置、取消、訂單減量致生產驟降時,得以後來居上彌補產線空窗期,迅速地讓此傳統時裝製造業轉變製做防護衣的工廠,成為印尼防疫國家隊成員之一。

穿著mina去旅行(復刻紀念版)

為了解決日本布料的問題,作者皆川明、松浦彌太郎 這樣論述:

  2013年 復刻紀念版上市 書籍規格 頁數 內文編排  重新企劃製作 提供讀者全新的閱讀感受   一想起皆川,不知為什麼就會想起這些旅行中的種種。一定是因為皆川製作的衣服「mina」,會讓人不自覺地想起旅行的時刻。所以,我很想穿著mina去旅行。-- 松浦彌太郎   ■ 只做理想中的事!  「世界上有許多無法以『流行』兩個字概括的美好事物,這才是我想創造的類型。不論什麼事,我總是喜歡以和主流不同的角度來探索。這並不意味著我喜歡從偏斜的角度來看事情,而是許多的事經常被埋在這些習慣的事和理所當然的事情當中,這些事反而才是最重要的。」──皆川明   ■ 小學徒變身名設計師  以長跑選手為夢想

的男孩,因為一場意外,眼前的道路突然消失!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後,如何重找跑道,成為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   從工廠學徒到自創品牌,一個人如何扛起這些事走過來?選擇不上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看皆川明在本書中,娓娓道來種種往事以及找到新道路的歷程。   ■ 獨到的設計風格  到歐洲沒有目的地的旅行、在魚市場打工的回憶、小時候盪鞦韆所看到的天空,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都幻化成皆川明布料上的圖案,隨手皆靈感的秘訣,就在本書裡。   從日常生活中孕育出獨到的設計風格,日本知名服裝品牌「mina perhonen」設計總監皆川明,一直努力製作著無法以「流行」來概括形容的特殊服飾,賦予「流行」獨特的意義。在本書中

,他將告訴你如何不上班,卻能擁有另一番成就,以及如何「和工作好好相處的生活方法」。 作者簡介 皆川明   1967年出生於東京。文化服裝學院畢業後,1995年成立自己的時尚服裝品牌mina。2000年在東京高級住宅區白金台開店。2002年,在青山Sparal Garden舉辦展示會「粒子」。2003年品牌名稱改為mina perhonen,mina perhonen白金店也於2003年一月底重新開幕。此外,皆川明也常為雜誌撰寫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自己獨特的布花設計,持續創作無法以「流行」一語蔽之的服裝。 松浦彌太郎 企劃   一九六五年生於東京。現任日本《生活手帖》總編輯、COWBOOKS代

表、作家。十八歲赴美。回國後,成立了專門販售老雜誌的書店m&co. booksellers。二000年開始經營行動書店,二00二年成立COWBOOKS,現於中目黑和南青山設有店鋪。也從事翻譯,散文作品散見各雜誌。著有《我的好書這些書》1&2、《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嶄新的理所當然》、《謝謝你》、《日常的每一天》、《生活靈感集》1&2、《日日100》、《續.日日100》、《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旅行的所在》等書。 譯者簡介 黃碧君   1973年生,輔仁日文系、日本東北大學日本文學碩士。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數位強國加拿大》、《從金銀到到哈利波特》(以上為商周出版)、《小星星通信》

(大塊文化出版)、《圖解古文明》(易博士出版)、《幻想圖書館》(邊城出版)、《奇怪ㄋㄟ:一個日本女生眼中的台灣》(城邦布克文化出版)等書。 嶄新、不古板的價值觀一旦決定了布料的圖案後,接下來就是要開始想應該選用什麼樣材質來製作,我的作風是,比較不那麼看重新的材質,所以我不太去注意新的材質,甚至可以說對新的材質有點疏離(笑)。相反地,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把舊的材質拿來重新利用。例如,雖然也有人曾用棉來做薄紗(chiffon),我會去思考,若用麻來做的話,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薄紗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我卻沒見過用麻做成的薄紗,所以我很好奇,很想看看用麻做成的薄紗。的確,從某方面來說,或許這可以說是新

的材質,但不像是混合這個和那個做成化學上全新的材質,而是運用既有的東西來變化出新的東西。我想我可能很喜歡這種把什麼東西和我記憶的某處相連結的新鮮感。我是一個對什麼東西都很有興趣的人,當然新的東西也有新的價值,新舊和形狀、樣式的好壞其實沒有關係,而是自己對於形狀、樣式的喜惡比較重要。自二○○二年的秋冬起,我開始使用復刻過去圖案的布料來製作新衣。因為已經累積了很多自己設計的布料,所以也應該是把這些東西重新拿出來整理再利用的時期了。果然,看到客人也一樣會選擇以前的布料做成的衣服,我真的很開心。所以我才相信,今後更要創作出不被使用一季就被當成舊式的好設計才行。芬蘭的布料公司「Marimekko」②現在

依然販賣一九四○、五○年代設計的布料,而且完全不會給人退流行的感覺。這可說是他們在這五十年內很用心地設計出這些東西的證明。即使他們在二○○○年發表的圖案,在二○五○年時一定也依然能夠很有自信地拿出來販賣,看到他們從以前至今的工作態度就能明白。minä創立至今雖然只有七年,但我也會一直維持現在的工作態度,我想如果五○年後,我依然能夠利用今年的布料來做衣服,我也會有這樣的自信吧。雖然我現在這麼說也不會有什麼說服力(笑)。日本布料工廠的優良技術與危機向布料商下訂單後,接著就是等待布料商生產一事了。一旦把自己想做的東西交到他人手中,進入生產過程後,等待成品是最令人期待的時刻。日本的布料製作,和世界許多

國家相比算是擁有高度的技術,而且很多工廠都會因應設計師的需求,做許多調整與配合。他們很願意和設計師站在同一陣線,去做到設計師的要求。事實上,國外很多大規模的知名公司,在當季時裝發表作品中主要的布料都是向日本訂購的。日本工廠師傅所做的布料,在世界各地的服裝秀舞台上被使用。日本真的是很難得的重要布料生產地,而且擁有優秀先進的技術,但日本擁有高度技術這件事卻鮮為國人所知。很遺憾的,現在包含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各國都把布料製作成本壓的很低,日本工廠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朝著這個方向在思考,要怎麼樣才能把成本壓的更低,這是日本的現狀。原本應該為了新的價值而生產布料的態度,現在完全變了。日本的工廠真的擁有相當優異

的技術,其所花費的人工和成本,不論如何應該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我認為不論是生產地的人,或是和服裝製作周邊產業相關的人們都應該好好地珍惜才是。如果不能察覺這一點,這樣優秀的技術一定會走下坡,終至走向盡頭。工廠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絕對不希望這些工廠走入末路。日本的布料工廠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有許多身懷絕技的人材,如果沿用家族傳承的方式經營,這些工廠有一天會無法生存吧。如果沒有更多人希望這些在工廠工作的優秀人材能夠繼續地生產這些布料,那麼總有一天這些工廠會關閉。時尚產業中,有人是以金字塔式的模式在思考,這些人把布料工廠的人當成自己的傭人般使喚,但我卻覺得我們絕對不能忘記一件衣服是由許多人合作才能

完成。訂購布料,使用這些布料來創作衣服的人被當成頂端的人,布料工廠和鈕扣工廠的人則被當成是下層階級的人。誰在上層,誰在下層這種想法實在很無聊。這種金字塔型的產業結構,讓一件衣服的利益全部集中在上層,下面做基本工作的人們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如此一來,金字塔總有一天會漸漸縮小,當然最後頂點也就無法生存。我認為所有服裝製作相關的人們都應該站在同等的平台,這樣的狀況才有辦法製作出衣服。不論是訂購的製造商,還是製作成衣的工廠都應該有這樣的想法,不然就會一起倒閉。在現今這樣的產業結構下,於日本培育長久持續的品牌和工廠或許很難也不一定,但其中也有許多工廠和一些大廠有著對等的合作關係,我想這些地方應該會持續生

存下去吧。我想一般買minä衣服的人應該不知道日本工廠擁有優秀的技術,還有某些嚴苛的現狀,我希望一般人也能知道這些事。二○○二年minä作品展「粒子」舉辦時,我也曾播放織布的影片或是正在刺繡的影片,我想傳達的就是鈕扣是這樣做成的、布料是這樣來的等等的製作過程。此外,我也曾將在minä學習布料圖案設計的年輕人介紹到布料製作工廠,先在那裡學習各式各樣基本事物。就像我認為製作衣服一定要從布料開始的想法一樣,經由了解這些事,可以讓他們對於製作物品的心情有某種程度的改變。雖然我不知道實際上會有怎麼樣的改變,但我想如果能有什麼好的變化就值得了。

物心之用

為了解決日本布料的問題,作者山中彩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描述我創作的根源,以及這些年來思維的改變,探討如何使用感知表現作品。首先描述早期在日本學習染色工藝到現在的創作歷程,並反思經驗如何影響創作。我創作的重要動機是讓觀眾感覺到美與舒適−−不只是滿足自我的創作慾,也希望獲得他人的共鳴。因此學習了使人感到美的構成原理,進一步探討美的原則。畢業製作主題為「物心之用」−−工藝品中「用」的含義不僅是指物件的功能和可用性,還包括心靈層面的意思。我探討了亞洲包覆文化,布料、染色、裝飾的文化意涵,以及其中的心靈寄託,並發展屬於自己的表現方式。以台南市Broom為實踐場域,期間向來賓發放問卷,再根據結果進行分析,希望了解作品給人的印象以及空間佈置上的效果等。

最後歸根思考自己為何要進行創作的原因,以好奇心、自我認同、治癒、記憶的保存四點做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