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紙業老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榮成紙業老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青兒寫的 閱讀,讓希望綻放:靜思閱讀書軒足跡 和吳清忠的 人體復原工程:人體使用手冊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榮成紙業104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和網紅們這樣回答也說明:在榮成紙業104這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漂浪島嶼--munc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彰化榮成紙廠要擴廠榮成紙廠設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發光體 和晨星所出版 。

最後網站正隆1904 正隆V.S. 榮成1909 V.S. 永豐餘1907 (第16頁)則補充:美麗善良的懂事長就是最佳的定存概念股分享文章==Quote from 《天下》雜誌====台灣造紙業最神祕接班人如何帶領60年老企業成為越南最大紙廠?精華簡文台灣造紙業最神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榮成紙業老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閱讀,讓希望綻放:靜思閱讀書軒足跡

為了解決榮成紙業老闆的問題,作者蔡青兒 這樣論述:

一個簡單的發心,展開豐盛的全臺閱讀之旅 不分城鄉,讓希望持續綻放 一連串好書、好人、好事,無數的奇蹟源源不絕的發生   「我不知道錢在哪裡,但我知道愛在哪裡。」 ──證嚴上人   「希望透過好書、好話,在孩子心中種下美善的人文, 讓一粒粒種子發芽、茁壯,充滿希望、充滿愛。」 ──靜思書軒營運長 蔡青兒     ◆看見閱讀之美   從2017年7月啟用第一間「靜思閱讀書軒」,直至2021年年初,全臺已超過60個鄉鎮,超過150間校園設立閱讀書軒。不只臺灣本島,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也設立推廣閱讀,滋養學童的心靈。     ◆看見人情之真

  「靜思閱讀書軒」遍及全臺各鄉鎮城市,許多當地教師無私奉獻共同推動閱讀,也有許多企業家、師生、志工的長期耕耘和投入,他們對於「靜思閱讀書軒」的一份感情,以及發願關懷社會的起心動念,「靜思閱讀書軒」所到之處讓閱讀成為甘霖,讓師生能領略書中所蘊含的道理和意義,豐富人生智慧、養成品格,生命教化。透過閱讀,在「靜思閱讀書軒」充滿人心的美善與感動。     ◆看見人心之善   每間「靜思閱讀書軒」的成立,背後都有善願發心的推手用愛護持,也有許多感動的故事持續發生,許多實業家認養校園、設立閱讀書軒,共同將愛散播出去,不計回報。閱讀「這些人、那些事」的點點滴滴,更能認同:臺灣最美麗的

風景是人,是愛。     持續推動與募資成立的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親自撰述這些故事,出版這本書,寫下來自全臺各校園「靜思閱讀書軒」發生的點滴動人故事,紀錄這一段生命豐盛之旅。     「我們會帶著許多人飽滿的愛一步一步持續往前走,在臺灣各個鄉鎮的校園,偏鄉也好都市也好,希望可以成立更多的靜思閱讀書軒,讓孩子們閱讀到好書,讓希望綻放,更讓孩子們可以真正感受到書本裡所寫的愛跟溫暖。」   本書特色     1. 看見閱讀如何在校園綻放:「靜思閱讀書軒」遍及全台灣和離島,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將校園的所見所聞書寫下來,包括校方與孩子珍貴的情誼,人跟人之間的

誠與情、善與愛,完整無遺地記錄「閱讀在校園綻放」的點點滴滴。     2. 看見希望如何在社會綻放:「靜思閱讀書軒」四年來已成立150間,未來將會持續增加。這背後有許多靜思書軒小志工、各界社會善心人士默默支持付出,更有許多美好的人事物因此發生。這些關懷社會的起心動念與人物,見證「希望在社會綻放」,將啟發更多的善念。   名人推薦       專序推薦  證嚴上人       各界喜閱推薦 ────     副總統|賴清德     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     臺南市長|黃偉哲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     聯電

榮譽董事長|曹興誠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黑幼龍     作  家|張曼娟     媒體人、作  家|陳文茜     高雄餐旅大學教授|蘇國垚     財訊文化執行長|謝金河     寒舍餐旅董事長|蔡伯翰       題跋推薦  大小創意齋共同創辦人兼創意長|姚仁祿 作者簡介   蔡青兒     現任靜思書軒營運長。     蔡青兒是菲律賓華僑第三代,兼具東西方文化融合之特質。曾於學生時期參加慈濟青年社團、學校啦啦隊。大學畢業後獲得跨國企業工作,後志工假期來到花蓮慈濟靜思精舍,因為證嚴法師的一句話留在臺灣,

從志工變職工,擔任大愛電視台兒童節目主持人。     後來進入靜思書軒,成為靜思書軒旗艦店新舞臺店的店長,後續擔任靜思書軒營運長。為使靜思書軒的好書能進入全臺各鄉鎮校園,立志為學童打造閱讀空間。2017年起,創立和啟用第一間在校園的「靜思閱讀書軒」,迄今設立已達150間,透過好書引領孩子走向正向、陽光的未來。     蔡青兒常說,在臺灣、在慈濟,她遇見了她心目中最好的老闆,找到了大愛,也找到了她人生的方向。   【推薦序】與書為友的閱讀之島 ── 釋證嚴 【各界喜閱推薦】  【緣  起】為閱讀提燈,點亮孩子未來希望 ── 蔡青兒   【第一篇】我的校園有

書軒 第一章  點亮角落的光,分享愛與關懷  第二章  重建崩壞家園,點點滴滴都是愛  第三章  走遍嘉南平南,時時啟發善念善行 第四章  遠赴國境之南,成就美善點滴 第五章  行過太平洋之濱,扎根教育與人文 第六章  飄洋過海到離島,送祝福、感受愛 第七章  在社會大學深造,思考生命方向   【第二篇】這些人.那些事——關懷社會的起心動念 人物側寫1.證嚴上人──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 人物側寫2.我的父母與菲律賓慈濟人——愛無國界,為孩子鋪人生道路 人物側寫3.誼遠控股體系董事長陳致遠——善念匯聚,讓愛傳出去 人物側寫4.國際攝影大師李屏賓—

—以母親之名行大愛 人物側寫5.榮成紙業董事長鄭瑛彬——以善以愛為寶,默默付出 人物側寫6.信義集團創辦人周俊吉——傳播善念,帶動善的效應 人物側寫7.富華光學工業董事長黃喜三——捨得,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人物側寫8.和光工業董事長許吉欽——讓更多人的生命因教育而改變 人物側寫9.資深慈濟人劉寶足——不因時空不同而改變的珍貴情誼 人物側寫10.主幼商場負責人潘機利家族——抉擇轉念,贏回人生下半場   【期許】培育英才從閱讀開始 ── 釋證嚴 守之不動 ── 姚仁祿 【致謝】生命因為利他而豐富 ── 蔡青兒 【附錄】全臺靜思閱讀書軒地圖 全臺閱讀之

旅──走過的身影與印記   推薦序   與書為友的閱讀之島     近幾十年來,因為科技發達,閱讀習慣似乎也跟著在改變中。從紙本書籍進展到電子書,強調薄薄的一臺平板電腦就可以收納一座書城。從小學生、中學生的讀本到中外各種領域的書籍,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俄文的……等等,無不包容海納。看起來是很便利,但是,似乎缺少手指翻閱紙本書籍的溫度;再說,如若不用心閱讀,將知識納入自己的八識田中,書海浩瀚,終歸只是過客而已。     靜思書軒成立已有二十年歷史了,以推廣好書為宗旨。包括社會人文藝術、品格教育、醫療保健、科學知識、環境教育等等書籍,分布在全臺各地乃至

大陸、海外的分店,為步調緊湊、生活緊張的現代人,提供一個思索沉澱的空間。     推廣好書不遺餘力     很感恩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她心寬念純,推廣好書不遺餘力;其實她真正的夢想,是希望孩子能透過閱讀提升人文素養,進而陶鑄開朗寬濶的胸襟與視野。於是,二〇一七年春天,校園第一間「靜思閱讀書軒」在屏東縣高樹鄉高泰國中設立後,三年之間,全臺包括澎湖、綠島、金門、小琉球等離島,總共設立了一百五十間靜思閱讀書軒。學校規模從四千八百名師生的新北市南山中學,到離島偏鄉只有四十位學生的綠島國中,靜思閱讀書軒贈予的是等同無差別的五百本好書,包括社會人文、醫療保健、人文藝術、科學知識、勵志

故事、繪本,還有《靜思語》等等讀物。以及一對菩提鐘鼓,和福慧桌椅。     離島偏鄉因為學校規模較小,資源有限,孩子的受教權遠遠落後都市的學校。有了這方閱讀空間,每當下課鈴響後,孩子們就聚攏到學校的靜思閱讀書軒,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津津有味的閱讀著。閱讀不僅打開孩子的視野,也薰習他們的品德,還能增加知識,為人文素養增添養分。一旦閱讀養成習慣後,自然會帶動孩子自主學習。 靜思閱讀書軒的設置,不僅利益孩子,連家長也受惠了。譬如苗栗公館國中,家長在校門口等待接孩子放學,待久了不免心浮氣躁。現在有了書軒,家長可以進來小坐片刻,聽音樂、喝杯茶,瀏覽一下好書;即便是在等待中,也可以澄靜心

靈,增添慧命的養分。     無論哪裡,有因緣就去     學校設置靜思閱讀書軒,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何種啟示呢?來自臺東成功鎮,全校只有六十三位學生的三仙國小校長邵雅倩的見證最深中肯綮:「第一次接觸到靜思閱讀書軒優雅素淨及其背後感人的深義。在偏鄉獲贈圖書的機會很多,但把贈書和養心融合,將殷殷善意如此完整具體奉獻的只見靜思閱讀書軒。除了感動更是感恩!」     臺灣的國民教育很普遍,但不可諱言的,城鄉差距卻也愈來愈大了。由慈濟援建的杉林國小校長陳淑惠滿懷感恩的說:「這裡有很多孩子都是單親、隔代教養或新住民的孩子,靜思書軒可以讓孩子在優雅的環境中讀到好書,同時也在小小

單純的心靈種下善的種子。」     不論山陬海涯,或是監獄高牆,只要有因緣,都很樂意在該校設立靜思閱讀書軒,只希望好書能幫助兒童青少年接觸到正向的思維,豐厚自己的人文底蘊;也讓現代人紊亂緊張的心緒得到沉澱,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全臺一百五十所學校得以順利設立靜思閱讀書軒,特別要感恩所有在幕後出錢出力的慈濟菩薩,還有蔡青兒歡喜心的奔走促成,圓滿所有師生的心願,希望人人與書為友,社會更增祥和美善。   釋證嚴 緣起   為閱讀提燈,點亮孩子未來希望     可以在靜思書軒服務近二十年,每天圍繞在書香、咖啡香、心靈香,是很幸福的事。     二○○二年,臺

北市信義商圈的新舞臺表演廳一樓,開了一間靜思書軒旗艦店,當時我承擔了店長的角色。繼新舞臺店之後,又在好多個據點陸續成立了靜思書軒,包括臺北喜來登大飯店、慈濟醫院各地的分院、靜思堂,以及現在的誠品信義店等。目前臺灣的靜思書軒有五十個據點,加上世界各地的據點,包括美國、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澳洲、中國大陸、菲律賓等等,共有一百多家。     將福分與更多人分享     在靜思書軒工作是一種幸福,因為可以受到許多至真、至善、至美的人、事、物薰陶。   感恩上人及姚仁祿師兄(姚爸爸)的提拔,讓我在新舞臺旗艦店開始服務,之後在臺灣各地成立靜思書軒。     在靜思書軒多年,我

可以讀到上人的好書,在人生道路上有很清楚的方向。而上人所寫的每一本書,都是他以身作則、一路走來的點滴。書軒還有許多優秀作家的書籍,以及醫生、護士與各行各業的人品典範。透過這些書籍,為我開啟了世界的一扇窗,而這扇窗是光明幸福的。     我很慶幸自己每天身邊圍繞的,都是美好的人事物,總覺得應該把這福分與更多人分享,所以就想,可以到校園設立靜思閱讀書軒。多加了「閱讀」兩個字,因為與靜思書軒不同,這裡的書籍沒有流通,就是送給校園,讓老師、孩子甚至開放給社區閱讀。整個空間的布置,桌子椅子等等,都希望在校園的某一處帶來寧靜,是個充滿美善的空間。     為偏鄉孩子圓夢閱讀     

慈濟基金會為改建老舊危樓校舍,啟動「減災希望工程」。新校舍啟用後,我和志工到高泰國中贈書。當時的校長印永生,提出在校內設立靜思書軒的想法,這讓我興起為偏鄉孩子圓夢閱讀的構想。我很支持校長的想法,但應該不可能在偏鄉設置靜思書軒。因此,這念想我一直放在心上。     一次到花蓮贈書,我特別前往瑞穗國中,想了解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回饋母校所整建的圖書館是什麼樣子。原來,這座圖書館採誠品書店設計風格,並成為學生最愛去的地方。這個模式給了我靈感,衍生了「靜思閱讀書軒」的構想。這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把空間布置得明亮、整潔、溫馨,孩子就會喜歡閱讀。     兩年多前,我有機會帶著誠品書店

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到花蓮靜思堂走走。他看到我們的福慧桌椅、福慧床,認為很適合用到偏鄉,讓孩子坐下來讀書。他們所說的話,都給我很多的學習跟啟發。     善的種子在幼小的心田發芽     長期在靜思書軒閱讀好書,我深切體認,閱讀不只是知識的傳輸,更可以陶冶心性,成為生活的能量,上人的《靜思語》,更是指引我人生方向的明燈。若能將《靜思語》好話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人生就不會偏差。因此,讓學子人手一本,讓善的種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發芽,這樣的輪廓漸漸清晰。     雖然開始計畫,但要辦理靜思閱讀書軒一定要有經費贊助。在企業家陳致遠鼎力贊助下,就這樣,全球首座「靜思閱讀書軒」在屏東縣高泰

國中誕生了。     「靜思閱讀書軒」透過空間營造,讓孩子與老師都能夠貼近閱讀,擴大視野,從閱讀中得到滋養和安慰;學校也開放靜思閱讀書軒給社區民眾,畢竟,有些地區連書局都不容易經營。     留存珍貴的誠與情、愛與善     我的父親蔡萬擂曾說,成立靜思閱讀書軒,讓師生可以接觸正知、正見的好書,比造橋鋪路善行更大,書是最好的良師益友,更是智慧的傳承延續。父親這些話,更加深我推廣靜思閱讀書軒到校園的決心,期盼培養人文與品德,尤其是翻轉偏鄉孩童的人生,為全臺閱讀風氣與資源短缺的學校提燈,點亮孩子未來希望。     決定將這段期間到臺灣各地設立靜思閱讀書軒所看到的人、事

、物寫下來,出版成書籍,主要是將許多珍貴的誠與情、愛與善留史。有些事可以忘記,但別人給予的愛,都要留下來。   蔡青兒 (精選書摘一)  第四章  遠赴國境之南,成就美善點滴 屏東高泰國中—— 探索志趣,對準方向努力 經過了快兩年,我們重返第一間成立的靜思閱讀書軒——屏東高樹鄉的高泰國中。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對這裡的印象就是風景秀麗、視野遼闊,四周分布著鳳梨園和芋頭園,不遠處有雄偉的大武山綿延。 新任校長孫訢益非常親切,他說:「你安心,我一定也會好好照顧這間靜思閱讀書軒,讓更多孩子讀好書,提升人文素養。」 特教吳民安老師及教務主任李宜靜,分享了孩子的閱讀心得,有一位孩子寫著:「看過靜

思語後,我喜歡的句子是『即使力量微弱,方向正確就應該鍥而不舍』。」 高泰國中地處偏鄉,慈濟決定援建成為減災希望工程。這裡的學生除了高樹鄉的泰山、南華、廣興、廣福、舊庄等村,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三地門鄉的排灣族孩子。師長用心的為學生準備好舞臺:體育班、五大職群課程、十六個社團,讓孩子從中探索自己的志趣,對準方向努力,展露光芒。 好幾位熟悉的主任,都在自己的職務上為教育而努力。已經任教十六年的吳英仲主任說,很感恩上人及慈濟為他們援建校舍,也感恩慈濟人林碧玉副總當初來這裡看過之後,決定增加體育大樓的興建及設施。他說:「請替我們轉達感恩,希望她再來看我們。」 上一任校長印永生交棒給現任、年輕有為的孫校長

。孫校長說:「青兒妹妹,有任何我可以幫忙的地方,請一定要讓我知道,讓我們為社會盡一點心。來屏東時,請再讓大哥招待喔,謝謝!」 靜思語有一句話:「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感謝擁有快樂的一天!

人體復原工程:人體使用手冊2

為了解決榮成紙業老闆的問題,作者吳清忠 這樣論述:

請注意!當出現不舒服的現象時,並不一定有病。要當心!沒有症狀也並不表示沒病。要相信!我們的身體在適當的時候,它會自行修復我們的身體。   第一本《人體使用手冊》自出版後,台灣地區銷售超過二十多萬本,大陸地區亦已銷售達一百多萬本。本書是作者以科學方法,顛覆所有我們一般對中、西醫的認識 ;其中,他用系統化的角度,讓我們首先認識自己的身體後,進而了解人為什麼會生病,以及如何保養身體等。   通常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們的身體在適當的時候,會自行進行修復。本書在第一本暢銷書中所提出的一式三招和兩個重要觀念,引發讀者非常熱烈的討論和互動。   第二本《人體復原工程》裡,作者更提出什麼才是病?以及生病該怎麼

辦?等更新的見解;他認為,出現不舒服的現象並不一定有病,而沒有症狀也並不表示沒病等重要的觀念。而如何敲膽經、疏通心包經及按摩穴位的方式,都以詳細及清楚的繪圖表現,可以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一目瞭然、輕鬆上手。   本書中,作者提醒讀者在面對人體復原時如能量提升的反應、排除寒氣的反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反應、排除體內化學物質的反應、肝血增加的反應……等等的時,應該如何面對與處理。     每個人都愛美,希望青春永駐;許多人也希望擁有健美的身材,飲食習慣的改變,細嚼慢嚥將會是立即有效減輕體重,是非常值得推展的觀念;許多人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保健,尤其在面對便祕、掉頭髮及乳癌時,往

往不知道是因為情緒上出現問題,所造成的結果。最後一篇收錄許多讀者這些年來與作者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互動,其中不乏很多人共同面臨的問題。無論你是想保健身體或是找尋健康的資訊,都可以在本書中獲得解答。 全書精美兩色印刷,清晰的圖解與插畫,是每個人必備的健康寶典。活得長,不如活的健康。請善待並認識我們的身體吧! 作者簡介 吳清忠   曾經在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從事機器人的研究;台灣生產力中心推動台灣的工業自動化發展;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擔任世界銀行中國工業貸款顧問;香港晨興集團(Morningside Group)擔任中國區首席代表,從事直接投資基金

管理工作;台灣榮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由於健康的關係對中醫發生興趣,因而逐漸淡出職場,專心研究中醫養生及相關儀器的開發。2002年完成「人體使用手冊」一書,電子檔無意間造成網路的廣泛流傳。應讀者要求於2005年中,分別在台灣和大陸出版,2006年成為中國大陸各大網路書店總排行榜首,開創健康類書籍在中國大陸的暢銷風。   作者就其工程和管理的背景,從全新的角度體悟中醫,並以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闡述深奧的中醫理論,引發新一波的中醫熱潮。   部落格: alexwu2300.blogspot.com/ 前言 第一篇 科學的中醫 【第一章】五臟六腑的科學意義 【第二章】中醫與西醫的差

異 【第三章】人體的臟腑與企業組織的比較 第二篇 正確的健康觀念 【第一章】疾病的定義 *不舒服的症狀不一定是疾病 *沒有症狀並不一定就沒有病 【第二章】血氣能量 *沒有症狀的健康惡化 *血液是能量和物質的載體 *生物體內的物質轉換 *老化速度和回春 第三篇 養生之道 【第一章】停止創造新的疾病 【第二章】敲膽經 *如何幫嬰幼兒敲膽經 *膽囊已經割除了,還要不要敲膽經? 【第三章】早睡自然醒 【第四章】氣的調度 【第五章】疏通心包經 *心包積液狀態的即時檢測 *利用磁鐵片疏通心包經的方法 *按摩心包經的三個步驟 【第六章】細嚼慢嚥 【第七章】午後輕食 【第八章】橫膈膜按摩法 第四篇 人體的復原

工程 【第一章】能量提升的反應 【第二章】排除寒氣的反應 *排除胃寒的反應 *排除膀胱經寒氣的反應 *排除肺臟寒氣的反應 【第三章】中暑 *實例 【第四章】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反應 【第五章】排除體內化學物質的反應 【第六章】大小腸修復的反應 【第七章】病由心生 *生氣的機制 *如何減少怒氣的傷害 *便秘的性格 *頭髮掉光了,怎麼辦? *乳癌 *人可以貌相 *修身養性是養生的起點 第五篇 讀者的互動 【第一章】敲膽經問答 【第二章】早睡問答 【第三章】按摩心包經問答 【第四章】寒氣問答 【第五章】綜合性問答 作者的話    多年以前,由於工作過於忙碌導致健康發生了問題,雖然沒有被醫生判定得了

什麼絕症,但是,睡眠愈來愈不好,臉色愈來愈倉白,體型愈來愈臃腫,體力愈來愈差,經常擔心自己得了什麼病,健康成為我最汲有信心的一環。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被中醫的神妙深深吸引,讓我放下手邊工作,全心鑽研這門極為有趣的科學。   感謝上蒼賜給我一連串很特別的機緣,讓我有機會學習到一套書本上學不來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了一套比較合乎現代科學,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中醫體系,我也重拾了健康,健康的自信成為我最重要的資產。   我很珍惜這份上蒼的賜予,更明這不是我的私人資產,是上蒼賜給所有人共有的。   願天下所有人都能和我一樣,充份擁有健康的自信。 前言   從來沒想過我有一天會成為暢銷書作家,《人體使用手

冊》本來只是我自己養生的心得記錄,用來提供給朋友養生參考的電子檔。有一次朋友問我能不能把檔案傳給他的朋友,我毫不考慮的同意了。我的想法是寫這本電子書的初衷只是想分享我自己的健康經驗,他的朋友多半是健康出了問題,和一個人的健康相比,書的版權顯然沒有那麼重要。   經過了三年,有一天在臺北的一家餐和老闆交換名片時,她很驚訝的告訴我正在看我的書。由於我從沒出版過書,怎麼會有人看我的書?可是當她從櫃子裡拿出影印的書時,那確實是我寫的。回家後趕緊上網,才知道已經是當年大陸網路最熱的一本書,網路上到處都能下載。   沒多久,一家臺灣的出版社找上了門,書就這麼出版了。雖然平面書出版了,可是我給出版商開了一個

條件,必須在網路上公開宣示,繼續維持免費的網路版自由傳播。 二○○六年,書在中國大陸的網路書店成了年度暢銷榜的書,我就這麼成了暢銷書的作家。   《人體使用手冊》在二○○二年就完稿,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這六年間,我遇見了幾位很好的老師,學習了許多新東西。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在不斷的進步之中。人體的復原過程,是這六年來最主要的體會。我不是醫生,我的研究只是養生的心得,是每一個人都能自己做的。 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企業一樣的管理   在中學的國文課本中,經常要讀古文。在課文的後面都有作者的簡介,常常看到簡介中有「略通歧黃」的加註。有一次看清宮的連續劇「康熙皇帝」,劇中康熙在外打仗時生了病,宮廷裡的禦醫

開了藥方,需要經過幾個軍機大臣過目才能放行。   顯然自古以來的中國,醫學不完全是專業領域,是每一個中文達到一定水準的人都能修習的科學。學習的程度並不像今天僅止於常識,而是達到可以開立處方的水準。今天的醫療法律限制只有醫生才能開立處方,無意中也限制了人們思考和學習醫學的界限。   記得有一天,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請我吃飯,告訴我他最近一次身體檢查,查出大腸裡長了幾個腫瘤,希望我給他一點建議。   從外表看他,並沒有明顯的病容,他的腫瘤不是很大,應該不會有立即的危險。我建議他先遵從醫生的指示,如果醫生認為要割除,只要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就先割除。然後開始好好調養身體,他找我的目的就是想問我如何調養。

  我問他對健康的看法,他說他一向聽醫生的建議,自己對中西醫都沒有研究,總認為那是專業醫師才有能力瞭解的。   我告訴他,他從小企業成長到今天的大規模,必定需要不斷的學習企業管理的知識,自己處理企業的問題。雖然企業長期請了管理顧問做為企業的醫生,但是管理顧問的建議僅供參考,管理的工作和企業的各種決策,最終還是得他自己做。   身體和企業是一樣的。企業的問題常常出在經營者身上,只有企業家自己能解決。人體也一樣,大多數的疾病就像企業裡的問題,必需自己改變才能改善,不能全靠醫生。   我建議他要像學習管理企業的知識一樣,花點精神學習養生的知識,自己主導養生和去病的工作,做身體真正的總經理,才能擺脫

疾病得到健康。   學習健康的養生知識,並不會比學習企業管理的知識困難。特別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有清晰的思路和邏輯。只要把醫學當成自己也能學習的一門學問,打破莫虛有的知識界限,自己建立正確的健康知識,就能用管理企業同樣的邏輯來管理自己的健康。   我深信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健康。「不為良醫,則為良相」是中國古代的名言,說明醫學和管理的道理是相通的。 【第一章】五臟六腑的科學意義早期臺灣的電子業曾經有一段期間,從事仿造日本設計的電動玩具機。那是一種產品設計的方法,在完全不知產品的設計原理的狀況下,僅從硬體的解剖,利用反向工程技術(Reverse Engineer

ing),完成產品的仿製。現代醫學對人體的研究很像這種反向工程技術,不明白人體的設計原理,直接從硬體解剖下手,看到什麼算什麼,完全以眼見為真的邏輯為依歸。受限於人類當前的科技能力,利用這種手段,只能發展出非常有限的知識,至今仍然無法找到各種慢性病的真正原因。物理學對於未知領域的研究,首先建立假設性模型,再拿實際的結果套入模型,如果有差異,則修正模型;多次修正之後,模型和真理才會逐漸趨於一致。例如,太陽系遠方星球的發現,是先觀察比較靠近地球的星球和太陽的距離,發現每一個星球和太陽的距離,呈現數學上的規律性。依據這個規律,建立了一個理論上的太陽系模型。再依據這個模型推算在某一個位置應該有行星存在。

後來果然在那些預測的位置找到了太陽系的新行星。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原子結構的研究,至今沒有任何設備能夠實際看到原子內部的結構。科學上的原子結構理論,也是先建立了假設性模型,再用各種原子的現象逐漸驗證,才慢慢找出原子可能的結構。中醫臟腑的陰陽五行理論,很像物理學的系統模型。這是一個假設性的模型,不但詳細說明了人體內各個器官之間互相的關係,並且對人和自然界的關係也做了詳細的陳述。有了這種理論模型,中醫在推論疾病的原因時,有更多推理的因素和邏輯,可以更精確的找到疾病的原因。例如,小腸的疾病,可以用臟腑互為表裡的理論,找到小腸和心臟的表裡關係,因而發現原來疾病的根源來自心臟。在西醫的體系裡,沒有這種臟

腑關係,小腸的疾病永遠不會被認定和心臟有任何關聯。以當前的科學能力,人類對身體的知識極為有限,更不明白人體設計的邏輯,如果主流醫學繼續堅持實證道路的發展,可能人類還要忍受很長時間的醫學發展停滯期,幾十年後各種慢性病仍然找不到原因,更找不到治療和防治的正確方法。醫學的研究應該如同物理學的研究,可以先接受中醫所建立的人體模型,或多建立幾個假設性的完整人體模型。利用模型來解釋各種現象,進而逐步調整模型中的各種假設,也許從這個方向有機會發展出對人類更有用的醫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