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長週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水稻生長週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N.S.Talekar寫的 應用昆蟲學:蟲害管理 和鄒葉茂向世雄陳朝的 小龍蝦稻田高效養殖技術(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水稻與泥鰍共生 - 台灣養耕共生協會也說明:生長期 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雷祖強所指導 吳宥澄的 基於動態時間校正技術整合多時序雷達與光學影像資訊於水稻田判釋之研究 (2020),提出水稻生長週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動態時間校正、特徵萃取、時序資料整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張麗娜所指導 陳羿廷的 應用Sentinel-1A合成孔徑雷達時空資料於中台灣水稻辨識 (2019),提出因為有 水稻生長特徵、Sentinel-1A、合成孔徑雷達、時空資料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稻生長週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稻米基因定序大功告成,有助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則補充:本計畫之成果於近幾年來,已陸續協助辨識數個影響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例如,影響植物生長勢、提高水稻產量的基因、改變水稻光週期、使優良栽培種得以擴展種植面積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稻生長週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昆蟲學:蟲害管理

為了解決水稻生長週期的問題,作者N.S.Talekar 這樣論述:

  本書編排由淺入深,內容可分為三大卷。第一卷為「昆蟲形態與解剖」,為保護農作物免受害蟲的危害,了解昆蟲的形態和解剖結構知識,將幫助植物保護從業人員找到解決有害生物問題的方法,並在不傷害環境的情況下,提高作物生產的品質和產量;第二卷為「害蟲管理技術」,由於早期的合成殺蟲劑被大量使用,導致昆蟲產生抗藥性並破壞環境,也因此促使了蟲害綜合管理概念的發展,主張整合各種有害生物管理技術來防治有害生物,以減少合成殺蟲劑對環境的破壞,朝向永續發展而努力;第三卷則是「主要農作物害蟲」,詳細介紹東亞和東南亞主要農作物的重要害蟲生物學、引起的危害性質與管理方法,並可依此判斷害物的生命週期中的最

弱點,有效地防治該害物,將可降低對抗害蟲時的成本與努力,為永續農業帶來助益。

基於動態時間校正技術整合多時序雷達與光學影像資訊於水稻田判釋之研究

為了解決水稻生長週期的問題,作者吳宥澄 這樣論述:

近年來遙感探測技術發展迅速,廣泛應用在農業、林業、水利、崩塌地的監測等領域,技術十分純熟。由於過去雷達影像獲取不易、成本不斐,因此民間的遙測研究多是使用衛星光學影像。自2014年Sentinel-1A雷達衛星升空後,歐洲航空局於網路上免費開放雷達影像資料,徹底改變了現狀,由於雷達影像屬於主動式遙測系統,即使是在天候不佳或夜晚時,仍能不受天像影響,並且其拍攝周期為穩定的12日,因此是良好的多時序相關研究的材料,是以近年來,雷達遙測技術高速發展,如何將雷達影像與衛星影像的優勢互補,以達到強化遙測技術的目的,亦將是未來遙測領域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過去遙測領域處理不同尺度影像分類之手段,大多是以影像

融合為主流,然而其也有像是雜訊過多、無法有效審視不同尺度時序特徵資料之間關係的缺點,有鑑於此,本研究擬用Sentinel-1A合成孔徑雷達影像與SPOT6光學衛星影像做特徵運算,以農田坵塊為最小單位進行特徵值資訊萃取,並建置時序特徵資料庫,以資訊融合、資訊整合概念為基礎,使用Python程式語言開發基於DTW動態時間校正技術的時序資料分析技術,產出全新的「多尺度時序特徵相似度指標」以整合多尺度時序特徵資料庫,隨後透過IBM SPSS Modeler建模軟體進行機器學習分類,檢視加入「時序相似度指標」後的資料庫機器學習分類是否能有效提升水稻田資料庫判釋精度,最後,比較多種特徵資訊組合的分類成果,

以檢視何種特徵組合最適合本研究水稻田分類。

小龍蝦稻田高效養殖技術(第二版)

為了解決水稻生長週期的問題,作者鄒葉茂向世雄陳朝 這樣論述:

《小龍蝦稻田高效養殖技術》(第二版)由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水產專家和多位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精心編寫而成,內容涵蓋小龍蝦的養殖價值和生物學特性、人工繁殖、苗種培育、稻田養殖工程建設、稻田綜合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暫養與運輸以及病害防治等。通過對各種小龍蝦稻田養殖模式的介紹和成功經驗分享,全面展示了小龍蝦稻田高效養殖的無窮魅力和廣闊前景。 本書構思新穎,圖文並茂,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集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農業大眾科技讀物。本書配有數位資源,可掃描二維碼學習觀看。本書可供廣大小龍蝦養殖戶學習借鑒,可作為新型農民創業技能培訓教材,也可供基層水產技術人員、水

產專業師生及水產動物愛好者閱讀參考。 概述  / 001 第一節 小龍蝦的來源 001 第二節 小龍蝦的價值 003 一、食用價值 003 二、藥用價值 003 三、工業價值 004 第三節 小龍蝦的產業現狀與前景 005 一、產業規模 005 二、產業佈局 006 三、消費走向 007 四、品牌與文化建設 009 五、產業前景 010 第一章 小龍蝦的生物學特性 / 013 第一節 小龍蝦的形態特徵 013 一、外部形態 013 二、內部結構 015 第二節 小龍蝦的生活習性 018 一、廣棲性 019 二、穴居性 019 三、遷徙性 020 四、格鬥性 021 五、避

光性 021 第三節 小龍蝦的食性 022 一、雜食性 022 二、攝食行為 024 第四節 小龍蝦生長與蛻殼 026 一、生長週期 026 二、影響蛻殼的因素 027 三、壽命與生命週期 028 第五節 小龍蝦的繁殖習性 029 一、自然環境中的性別比 029 二、產卵類型與產卵量 030 三、交配方式 031 四、產卵與孵化 033 第二章 小龍蝦的人工繁殖 / 035 第一節 小龍蝦的雌、雄鑒別和性腺發育 035 一、雌、雄鑒別 035 二、性腺發育 037 第二節 人工增殖 046 一、人工增殖的特點 046 二、親蝦的選擇 047 三、親蝦的投放 047 四、適時捕撈雌雄親蝦 04

7 第三節 土池人工繁殖 048 一、修建繁殖池 048 二、投放親蝦 049 三、自然產卵孵化 049 第四節 人工誘導繁殖 050 一、親蝦的培育 052 二、親蝦產卵 054 三、抱卵蝦的人工孵化 056 第三章 小龍蝦苗種培育 / 061 第一節 水泥池培育苗種 061 一、水泥池條件 061 二、投放蝦苗 064 三、日常管理 065 四、幼蝦捕撈 066 第二節 土池培育苗種 067 一、土池條件 067 二、幼蝦放養 068 三、日常管理 069 四、蝦苗收集 071 第三節 稻田培育苗種 071 一、稻田準備 072 二、幼蝦投放 073 三、幼蝦培育階段的飼養管理 073

第四節 小龍蝦種質鑒別 074 一、影響苗種品質的因素 074 二、蝦苗品質鑒別方法 075 第五節 提高蝦苗成活率 076 一、影響苗種成活率的因素 076 二、提高苗種成活率的措施 077 第四章 蝦稻連作 / 078 第一節 稻田養蝦與種養模式 079 一、種養模式種類 079 二、種養模式發展過程 080 第二節 稻田工程 081 一、稻田選擇 081 二、稻田工程建設 081 第三節 放養前的準備 084 一、清溝消毒 084 二、施足基肥 084 三、移栽水生植物 084 第四節 蝦種投放 085 一、放種蝦模式 085 二、放幼蝦模式 086 第五節 田間管理 088 一、曬田

088 二、稻田施肥 088 三、水稻施藥 089 四、防逃、防敵害 090 五、收穫與效益 091 第五章 蝦稻共作 / 093 第一節 稻田工程 095 一、稻田選擇 095 二、稻田工程施工 096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餌料動物 098 第二節 養殖模式 099 一、投放親蝦養殖模式 099 二、投放幼蝦養殖模式 100 三、稻田蝦苗密度計算方法 100 第三節 飼養管理 102 一、投飼 102 二、調控水深 103 三、防止敵害 103 四、冬季和早春管理 104 第四節 水稻栽培 105 一、水稻品種選擇 105 二、稻田整理 105 三、施足基肥 106 四、秧苗移植 107

第五節 稻田管理 107 一、水位控制 107 二、合理施肥 108 三、科學曬田 108 第六節 收穫與效益 109 一、成蝦捕撈 109 二、幼蝦補投 110 三、親蝦留田 111 第六章 稻田與池塘協同養蝦 / 112 第一節 稻田與池塘的養殖分工 112 一、稻田育蝦苗 112 二、池塘養大蝦 113 三、池塘和稻田協同效應 114 第二節 池塘準備 114 一、清塘改造 114 二、水源水質 116 三、水草種植 116 四、進水施肥 123 第三節 蝦苗投放 124 一、投放幼蝦養殖模式 124 二、投放親蝦養殖模式 128 第四節 飼養管理 129 一、投飼 129 二、水質調

節 130 三、巡池檢查 134 四、敵害防治 134 五、越冬管理 135 第五節 蝦蟹鱖池塘混養 136 一、池塘條件 136 二、水源水質要求 137 三、防逃設施 137 四、池塘的清整消毒 137 五、種植水草、放養螺螄 137 六、設置“蟹種暫養區” 138 七、苗種放養 139 八、投飼管理 140 九、水質管理 141 第七章 蝦鱉稻綜合種養 / 143 第一節 稻田準備 145 一、建設鱉蝦防逃設施 145 二、完善進排水系統 147 三、搭建曬背台和餌料台 147 四、田間溝消毒 148 五、移入水生動植物 148 第二節 水稻栽培及管理 149 一、水稻品種選擇 149

二、稻田整理 149 三、基肥與追肥 149 四、秧苗移栽 150 五、水位控制 150 六、科學曬田 151 第三節 苗種的投放 151 一、幼鱉投放 151 二、蝦種投放 153 第四節 餌料投喂和水稻蟲害防治 153 第五節 日常管理 155 一、水位調控 155 二、科學曬田 155 三、田塊巡查和水質調控 156 第六節 收穫與效益 156 第八章 蝦蟹稻綜合種養 / 158 第一節 稻田準備 158 一、養殖設施 158 二、放養前準備 159 第二節 苗種放養 160 一、蟹苗放養 160 二、小龍蝦放養 160 第三節 飼養管理 162 一、投喂 162 二、日常管理 16

3 第四節 收穫與效益 164 第九章 稻田養蝦典型案例 / 165 第一節 蝦稻共作案例 165 一、潛江市積玉口鎮小龍蝦養殖戶田雲養殖事例 165 二、潛江市龍灣鎮小龍蝦養殖戶李江平養殖事例 167 三、潛江市“華山模式” 168 四、鄂州市稻田生態繁育模式 170 第二節 稻田池塘協同養蝦案例 171 一、潛江市周磯辦事處小龍蝦養殖戶陳居裡養殖事例 171 二、總口農場曾宇一年三季稻田池塘聯合養蝦 173 第十章 小龍蝦飼料與營養 / 179 第一節 飼料營養與營養平衡 179 第二節 飼料評價與選擇 181 第三節 顆粒飼料生產 183 第十一章 小龍蝦的捕撈運輸與品質改良 /

187 第一節 小龍蝦的捕撈 187 一、地籠捕撈 187 二、須籠捕撈 189 三、大拉網捕撈 190 四、幹塘捕捉 190 第二節 小龍蝦的運輸 191 一、運輸器具 191 二、運輸前的準備 191 三、運輸方式 192 第三節 小龍蝦品質改良 194 一、個體變小的原因 194 二、提高品質的對策 195 第十二章 小龍蝦病害防治 / 198 第一節 疾病診斷 198 第二節 發病原因與防治措施 199 一、發病原因 199 二、防治措施 204 第三節 主要疾病診斷與防治 208 一、病毒性疾病 208 二、黑鰓病 209 三、爛尾病 211 四、爛殼病 212 五、蝦瘟病 213

六、褐斑病 214 七、軟殼病 215 八、腸炎病 216 九、蛻殼不遂 218 十、水腫病 219 十一、凍傷病 220 十二、痙攣病 221 十三、細菌性白斑病 221 十四、纖毛蟲病 223 參考文獻  / 225

應用Sentinel-1A合成孔徑雷達時空資料於中台灣水稻辨識

為了解決水稻生長週期的問題,作者陳羿廷 這樣論述:

水稻是台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占台灣總面積的5%,因此水稻偵測為一台灣農林觀測最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具備可全天候觀測及可穿透雲層特性,可解決光學衛星影像因天候影響而無法有效觀測的問題。Sentinel-1A為歐洲太空總署的地球觀測衛星,可以提供台灣地區VH與VV極化的SAR資料,利用此長期觀測SAR之多時序資料,可以了解地物在不同時期的變化。本研究將利用Sentinel-1A提供之SAR VH與VV極化的時空資料,分析台灣中部雲林與彰化水稻種植的範圍。相較於傳統方法只使用時序資料中最小值與最大值,本研究將依據水

稻生長週期中完整時序資料,建立水稻生長曲線模型,藉此萃取水稻生長特徵,包含SAR後向散射最大值(Maximum value of Backscatter coefficient Index, MBI)、生長高度差值特徵(Difference between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Backscatter Index, DBI)、生長時間特徵(Time Interval Index between rice tillering and maturity stages, TII)、水稻抽穗期生長速率特徵(Grow Rate Index, GRI)及生長趨勢形狀特

徵(Growthing trend Shape Index, GSI)。透過多種特徵,並選取適當分類閥值,辨識水稻區域,能夠有效地提升分類總體精度。本研究針對2016和2017年,Sentinel-1A升軌和降軌模式及VH與VV的極化方式,共蒐集8組實驗資料,進行中台灣水稻範圍偵測。實驗結果顯示,相同極化下,使用升軌或降軌模式,並不會影響辨識結果,而相同軌道下,因VV極化反射較弱,造成後向散射變化不明顯,因此VH極化分類結果較VV極化結果要好。實驗結果也顯示相較於傳統僅使用生長高度差異之特徵,本研究所提結合多種水稻生長特徵分類法,可提升水稻辨識總體精度約7%。研究所提方法在VH極化下,水稻偵測

總體精度平均可達90%以上,而在VV極化下,水稻偵測總體精度約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