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測試標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油耗測試標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鳳山寫的 中華駿捷維修手冊 和(德)瑙海姆的 汽車變速器理論基礎、選擇、設計與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手車訊2016/12月號NO.312(PDF)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性能各國對於馬力及扭力的測定標準雖有所不同,但彼此間的差異並不大, ... pm 馬力/轉速、 kgm / pm 扭力/轉速為單位,平均油耗則以能源局公布之實驗室測試數據為依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學系 呂有豐所指導 楊顯皓的 奈米石墨烯機油基礎性質與實車應用之研究 (2021),提出油耗測試標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奈米石墨烯機油、奈米流體、黏度、磨潤、粒狀汙染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所 盧昭暉所指導 蔡承都的 以人工神經網路方法推估車輛污染排放之系統構建 (2021),提出因為有 車輛、污染物、人工神經網路、車載量測系統、實車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油耗測試標準的解答。

最後網站油耗騙很大!?一文搞懂能源局怎麼做測試 - 8891汽車則補充:簡單來說,功率重量比是評價車輛性能的綜合指標,一般來說相同類型車款(如排氣量等),功率重量比較大則性能就越佳,以此為分級標準,更能看出各車型油耗數據的代表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油耗測試標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華駿捷維修手冊

為了解決油耗測試標準的問題,作者張鳳山 這樣論述:

《汽車實用維修手冊系列:中華駿捷維修手冊》敘述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全面介紹了駿捷轎車的性能參數、使用保養、結構特點、故障診斷及各部件的維修拆裝要領。 《汽車實用維修手冊系列:中華駿捷維修手冊》可供具有一定修理經驗的汽修人員使用,也可供車管幹部及汽車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的汽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油耗測試標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次試駕的Peugeot 5008 Allure試乘車之天窗,為寶嘉汽車另外選配。實際上市後,消費者需購買Allure+版本才配有天窗。

【留言就送Go車誌專屬限量車貼 / Go車誌獅寶寶 二擇一!】
只要於『Go車誌官網』本影片下方,留言寫下您對於Peugeot 5008或3008的看法與影片觀看心得,就有機會獲得Go車誌專屬限量車貼乙份,或Go車誌獅寶寶乙隻!兩種禮物任選一種喔!本次將會抽出五位幸運的車迷朋友喔!

PEUGEOT 3008 / 5008運動休旅,自問世後不僅獲得全球消費者青睞,更榮獲許多國際大獎肯定,包含PEUGEOT 3008曾獲得歐洲年度風雲車European Car of The Year Award殊榮,更為1964年創立獎項以來首款獲獎之運動休旅車;法式獨到設計美學、靈活駕馭感受,豐富配備及完善主被動安全,使PEUGEOT 3008 / 5008迄今全球已生產超過120萬輛。

PEUGEOT 3008 / 5008全車系搭載符合最新 Euro6 歐洲六期環保法規,更通過歐洲最新WLTP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範之先進動力科技,包含:蟬聯8屆國際引擎大賞International Engine of the Year最佳引擎之1.6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引擎,180匹最大馬力 / 250牛頓米最大扭力的輸出表現,仍擁有每公升約15公里的優異油耗;而注重省油表現之消費者,另外也提供1.5L BlueHDi高壓共軌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動力車型,130 匹最大馬力 / 300 牛頓米最大扭力,每公升最佳21.9公里的燃油效率。另外,為滿足消費者不同動力需求,PEUGEOT 3008還可選擇1.2L PureTech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動力,以130匹最大馬力 / 230牛頓米最大扭力的充沛動能,擁有每公升16.1公里的節能表現。不僅如此,PEUGEOT 3008 / 5008 全車系皆採EAT 8速手自排變速系統,高延展性動力輸出與綿密齒比配置,搭配F1換檔撥桿與智慧型學習多模式變速系統,靈活換檔邏輯,得心應手的靈活操駕感受,造就獨到且暢快的豐富駕馭樂趣。

針對全新PEUGEOT 3008 / 5008,全車系除擁有6具SRS輔助氣囊及ISOFIX兒童安全座椅裝置,並以ESP電子車身穩定系統整合ABS防鎖定煞車系統、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統、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EBA緊急煞車力道輔助裝置、EBFD電子式煞車力分配系統、EHW 緊急剎車自動燈光警示、ESC電子車身穩定控制系統、LTW車外低溫警示及後方駐車雷達等,且為提供駕駛及乘員高標準安全防護,更搭載完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含: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附自動煞車及再啟動功能、ASB主動式煞車輔助系統、BSM盲點偵測警示系統、DAA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EPB 電動駐煞車、FCW 前方車距警示系統、HBA智慧型遠近頭燈、HSA 斜坡起步輔助系統、ISA智慧型速率調整、LDWS車道偏移警示輔助系統、LKA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PA車道保持系統、SLI速率掃描辨識系統、TPMS胎壓偵測警示系統及VisioPark後方多模式環景駐車輔助系統等,提供駕駛完善行車輔助,更為守護全車乘員安全無所妥協;而ALLURE+及GT車型擁有VisioPark前方多模式環景駐車輔助及Park Assist 駐車輔助系統,增加行車高度便利性。另外,GT車型還配備GRIP CONTROL®抓地力控制系統含HADC陡坡緩降系統,使駕駛可因應不同路況切換模式以做適切反應。


更多影片盡在Go車誌官網:https://www.buycartv.com/

奈米石墨烯機油基礎性質與實車應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油耗測試標準的問題,作者楊顯皓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奈米石墨烯添加到PGO SL 10W/40 原廠機油中,後續進行基礎性質及實車試驗。基礎性質實驗包括沉降試驗、磨潤試驗、黏度試驗、比熱試驗以及熱傳導試驗;實車試驗包含ECE-40、定速(50 km/h)、平路與爬坡試驗,同時觀察各測試項目數據,分別為引擎性能、廢氣排放、粒狀汙染物、實車溫度測試。在基礎性質試驗中,沉降試驗發現,在觀察沉澱現象的第30天之後,懸浮性最佳濃度為0.01 wt.%。磨潤試驗顯示,0.1 wt.%的磨潤效果最佳,其改善率為72.34 %。黏度試驗顯示,0.03 wt.%在高溫狀態下黏度平均下降了26.51 %。比熱試驗顯示,0.03 wt.%較原廠機油平均下降

11.76 %。熱傳導試驗顯示,0.03 wt.%熱傳導係數平均提升10.43 %。最後,由綜合評比顯示,0.03 wt.%為最佳比例。實車試驗中, ECE-40與定速(50 km/h)之平均能源效率改善3.27 %,實車溫度表明,機油溫度的改善率能在5 %以內,高燃燒效率讓引擎室相關件構呈現高溫狀態。廢氣及粒狀污染物排放結果顯示,ECE–40 行車型態下奈米石墨烯機油之CO2的排放量大於原廠機油,小粒徑顆粒數比原廠機油還要多。在定速行車型態、平路以及爬坡行車型態下,結果顯示奈米石墨烯機油的CO2排放量與PM排放量都比原廠機油還要少。

汽車變速器理論基礎、選擇、設計與應用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file_put_contents(/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109/99/CN11099824.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140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0
Function: file_put_contents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getimagesize(/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109/99/CN11099824.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2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2
Function: getimagesiz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4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4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6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6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8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8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為了解決油耗測試標準的問題,作者(德)瑙海姆 這樣論述:

《汽車變速器理論基礎選擇設計與應用(精)/汽車先進技術譯叢》編著者瑙海姆。《汽車變速器理論基礎選擇設計與應用(精)/汽車先進技術譯叢》共分17章,全面地敘述了汽車變速器的開發過程。內容主要包括:交通一車輛一傳動系統回顧、動力傳遞基礎、傳動比選擇、汽車變速器系統的基本設計原理、汽車變速器的典型設計、重要部件(如換檔機構、起步元件、液壓泵、緩速器)的佈置與設計、變速器控制單元、產品開發過程、變速器製造技術、變速器的可靠性與測試等。 內容涵蓋乘用車和商用車的手動變速器(MT)、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雙離合變速器(DSG)、傳統式自動變速器(AT)、無級變速器(CVT)和混合動力驅動裝置。還涉

及最終傳動裝置、動力輸出軸和用於四輪驅動系統的分動器。本書適合於汽車變速器領域的所有工程師和學生,特別適合於變速器開發領域的從業者和資深工程師閱讀,是一本為變速器開發提供全部重要資訊的參考書,也是一本獲得本領域重要文獻資料的指南。 前言 第2版前言 譯者的話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汽車變速器發展史 1.2.1 基礎性技術創新 1.2.2 汽車與傳動裝置的發展 1.2.3 汽車變速器的幾個發展階段 1.2.4 齒輪傳動零件和變速器其他零件的發展 1.2.5 液力變矩器和離合器的發展 1.2.6 現象研究:傳動損失與效率 1.2.7歷史回顧 第2章 交通車輛傳

動系統回顧 2.1 交通與車輛工程的基本原理 2.1.1 汽車在我們的流動世界中的重要意義 2.1.2 交通工程的走勢 2.1.3 旅客和貨物運輸系統 2.1.4 替代的運輸概念 2.2 汽車、變速器和零件市場與開發 2.2.1 市場狀況與產量 2.2.2 發展情況 2.3 汽車與傳動工程的基本要素 2.3.1 汽車與汽車用途的系統分類 2.3.2 汽車為什麼需要變速器 2.3.3 汽車傳動系的功能 2.3.4 旋轉方向、傳動比和轉矩的相互關係 2.3.5 道路分佈、載荷迴圈頻次分佈、汽車典型用途和駕駛人類型 2.4 汽車傳動裝置的基本性能和特徵 2.4.1 傳動系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2.4.

2 中心距特徵值 2.4.3 變速器品質特徵值 2.4.4 變速器成本特徵值 2.4.5 變速器雜訊 2.4.6 變速器的損失與效率 2.5 變速器設計的趨勢 第3章 動力傳遞基礎 3.1 功率需求 3.1.1 車輪阻力 3.1.2 附著力、動態車輪半徑和滑移率 3.1.3 空氣阻力 3.1.4 坡度阻力 3.1.5 加速阻力 3.1.6 總行駛阻力 3.1.7 效率圖 3.2 原動機的多樣性 3.2.1 概述 3.2.2 使用電能存儲裝置的電驅動裝置 3.2.3 使用燃料電池的電驅動系統 3.2.4 混合動力驅動系統 3.3 功率輸出與內燃機特性 3.3.1 發動機轉矩/速度特性 3.3.

2 發動機闊度與節氣門圖 3.3.3 油耗特性圖 第4章 功率轉換:傳動比選擇 4.1 傳動系 4.2 總傳動比和傳動比闊度 4.2.1 傳動比闊度 4.2.2 傳動系最大傳動比iA,max的選擇 4.2.3 傳動系最小傳動比iA,min的選擇 4.2.4 最終傳動比 4.3 中間傳動比的選擇 4.3.1 車速/發動機轉速圖 4.3.2 幾何速比級差 4.3.3 漸變速比級差 4.4 無級變速器傳動比的變化汽車變速器理論基礎、選擇、設計與應用 第5章 發動機與變速器的匹配 5.1 驅動力圖 5.1.1 繪製驅動力圖(舉例) 5.1.2 發動機制動力 5.1.3 採用幹式離合器的齒輪式變速器

5.1.4 採用液力變矩器的齒輪式變速器 5.2 車輛性能 5.2.1 最高轉速 5.2.2 爬坡能力 5.2.3 加速性能 5.3 燃油消耗 5.3.1 通過計算確定燃油消耗(舉例) 5.3.2 通過測量確定燃油消耗 5.3.3 降低燃油消耗 5.3.4 無級變速器 5.4 排放 5.5 傳動系統動態特性——舒適性 第6章 汽車變速器系統的基本設計原理 6.1 變速器在汽車上的佈置 6.1.1 乘用車 6.1.2 商用車 6.1.3 全輪驅動乘用車 6.1.4 全輪驅動橫向與縱向動力學 6.2 變速器的型式與結構 6.2.1 變速器型式 6.2.2 變速器結構 6.3 變速器基本概念 6

.3.1 有動力中斷的換檔 6.3.2 無動力中斷的換檔 6.3.3 無動力中斷的無級變速器 6.4 定軸輪系、中間軸變速器和周轉輪系 6.5 部件功能的解決方法——評價 6.6 乘用車變速器 6.6.1 乘用車手動變速器(MT) 6.6.2 乘用車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 6.6.3 乘用車雙離合變速器(DCT) 6.6.4 乘用車自動變速器(AT) 6.6.5 乘用車混合動力驅動 6.6.6 乘用車無級變速器(CVT) 6.7 商用車變速器 6.7.1 商用車手動變速器(MT) 6.7.2 商用車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 6.7.3 商用車變矩器離合器變速器(TCCT) 6.7.4 商

用車自動變速器(AT) 6.7.5 商用車混合動力驅動裝置 6.7.6 商用車無級變速器(CVT) 6.8 最終傳動裝置 6.8.1 乘用車主減速器 6.8.2 商用車主減速器 6.8.3 差速器與鎖止差速器 6.8.4 商用車的輪邊減速器 6.8.5 分動器 6.9 動力輸出軸 第7章 汽車齒輪式變速器的設計 7.1 齒輪性能極限 7.1.1 齒輪破壞的原因與破壞形式 7.1.2 齒根承載能力計算 7.1.3 點蝕承載能力計算 7.1.4 膠合承載能力計算 7.2 估計中心距 7.3 估計齒寬 7.4 工作疲勞強度和使用壽命 7.4.1 W?hler曲線 7.4.2 載荷累積頻次分佈與計數

法 7.4.3 損傷積累理論 7.5 低雜訊變速器的開發 7.5.1 變速器雜訊及其起因 7.5.2 雜訊是怎樣到達耳朵的 7.5.3 雜訊評價標準 7.5.4 對策 第8章 軸的技術要求與設計 8.1 汽車變速器的典型要求 8.1.1 汽車變速器軸的結構 8.1.2 考慮應力和強度而進行的設計 8.1.3 撓度 8.1.4 振動問題 8.2 一般設計準則 8.3 變速器軸的強度計算 8.3.1 受力分析 8.3.2 軸承反力 8.3.3 空間梁的彎曲 8.3.4 剪切力和彎矩圖 8.3.5 危險截面 8.3.6 應力 8.3.7 初定軸徑 8.3.8 耐久強度設計 8.3.9 疲勞強度設計

8.3.10 軸的常用材料 8.4 變形計算 8.5 變速器軸的設計流程 第9章 換檔裝置 9.1 換檔元件分類 9.1.1 動力中斷變速器換檔元件 9.1.2 無動力中斷的變速器換檔元件 9.1.3 線控換檔 9.2 同步器設計及佈置 9.2.1 同步器功能需求 9.2.2 同步過程 9.2.3 同步器設計 9.2.4 同步器潤滑系統 9.2.5 工程設計 9.2.6 可供選擇的變速器同步器 9.2.7 細節問題 9.3 多片離合器佈置和設計 9.3.1 多片離合器需求 9.3.2 換檔過程 9.3.3 多片離合器設計 9.3.4 多片離合器潤滑系統 9.3.5 工程設計 9.3.6 細

節問題 9.4 駐車鎖止 9.4.1 機械驅動的駐車鎖止 9.4.2 電控駐車鎖止系統 9.4.3 細節問題 第10章 起步元件 10.1 幹式離合器 10.1.1 幹式離合器的結構 10.1.2 幹式離合器的設計 10.1.3 幹式多片離合器 10.2 濕式離合器 10.3 雙離合器 10.4 液力偶合器與液力變矩器 10.4.1 原理 10.4.2 液力偶合器及其特性曲線 10.4.3 液力變矩器及特性曲線 10.4.4 發動機與液力變矩器聯合工作 10.4.5 液力變矩器的實際設計 10.4.6 工程設計 10.4.7 提高效率的設計原理 第11章 其他結構元件的設計與配置 11.1

軸承 11.1.1 滾動軸承的選擇 11.1.2 滾動軸承的設計 11.1.3 滾動軸承的結構 11.1.4 滑動軸承——襯套與推力墊片 11.2 變速器的潤滑與潤滑劑 11.2.1 軸承的潤滑 11.2.2 齒輪機構潤滑原理 11.2.3 潤滑劑的選擇 11.2.4 潤滑劑特性的選擇 11.2.5 汽車變速器的終生潤滑 11.2.6 變速器潤滑劑的抗擦傷能力試驗 11.3 供油與油泵 11.3.1 供油 11.3.2 油泵 11.3.3 若干細節問題 11.4 變速器殼體 11.4.1 變速器殼體的設計 11.4.2 變速器通風 11.5 變速器密封 11.5.1 靜止零件的密封件 11.

5.2 旋轉零件的密封件 11.5.3 往復運動圓形零件的密封件 11.5.4 實例 11.5.5 檢測洩漏的*終檢查 11.6 車輛連續作用行車制動器 11.6.1 定義 11.6.2 發動機制動系統 11.6.3 緩速器 11.6.4 控制與使用 第12章 汽車變速器的典型設計 12.1 乘用車變速器 12.1.1 乘用車手動變速器(MT) 12.1.2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 12.1.3 乘用車雙離合變速器(DCT) 12.1.4 乘用車自動變速器(AT) 12.1.5 乘用車混合動力驅動裝置 12.1.6 乘用車無級變速器(CVT) 12.2 商用車變速器 12.2.1 商用車

手動變速器(MT) 12.2.2 商用車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 12.2.3 商用車液力變矩器離合器變速器(TCCT) 12.2.4 商用車自動變速器(AT) 12.2.5 商用車混合動力驅動裝置 12.2.6 商用車無級變速器(CVT) 12.3 最終傳動裝置 12.3.1 乘用車車橋傳動裝置 12.3.2 商用車車橋和輪轂傳動置 12.3.3 差速器與鎖止式差速鎖 12.4 全輪驅動與分動器 第13章 變速器電子控制 13.1 網路化系統 13.2 變速器電控單元(TCU) 13.2.1 TCU結構 13.2.2 工作條件和安裝技術 13.3 控制系統 13.3.1 變速器執行器 1

3.3.2 離合器執行器 13.3.3 變速器控制功能 13.3.4 軟體 13.3.5 變速器控制系統最多的例子 13.4 車輛規格資料軟體輸入的變速器標定 第14章 電腦輔助變速器開發 14.1 原則和工具 14.2 駕駛模擬 14.2.1 車輛縱向動力學模擬 14.2.2 道路資料設置/採集 第15章 汽車變速器的開發過程 15.1 產品的壽命週期 15.2 產品策略與產品規劃 15.3 產品開發過程的各個發佈階段 15.4 設計過程與系統設計 第16章 變速器製造技術 16.1 鋼質零件加工的工藝鏈 16.1.1 軟加工法 16.1.2 熱處理法 16.1.3 硬加工法 16.2

鑄件加工的工藝鏈 16.2.1 鑄造方法 16.2.2 鑄件加工 16.3 齒輪加工工藝鏈 16.3.1 軟加工法 16.3.2 硬加工法 16.4 薄金屬板加工的工藝鏈 16.4.1 板材分離 16.4.2 板材成形 16.5 製造與工廠管理 16.5.1 工作準備與計畫 16.5.2 生產系統 16.5.3 生產中的統計程序控制 第17章 汽車變速器的可靠性及試驗 17.1 可靠性理論原理 17.1.1 可靠性的定義 17.1.2 零部件故障的統計描述和表現 17.1.3 利用威布林分佈進行故障行為的數學描述 17.1.4 系統可靠性 17.1.5 系統可用性 17.2 汽車變速器的可

靠性分析 17.2.1 系統分析 17.2.2 可靠性定性分析 17.2.3 可靠性定量分析 17.3 確保可靠性試驗 17.3.1 汽車變速器試驗專案的分類 17.3.2 試驗台架 17.3.3 台架試驗模擬 參考文獻 術語與符號

以人工神經網路方法推估車輛污染排放之系統構建

為了解決油耗測試標準的問題,作者蔡承都 這樣論述:

台灣現行的汽油車輛污染排放檢測大多仍是以定容採樣系統檢測車輛於底盤動力計上隨著固定行車型態行駛的污染排放,而以此檢測方法不僅會限制於只能在標準實驗室內進行,採樣所需的成本也較高,甚至沒有辦法正確的表達出車輛在真實路徑上的污染排放。儘管隨著全球調和輕型車輛測試程序WLTP被提出,但仍會因為各國各地區的道路差異造成排放檢測結果與真實結果有差異。在本研究中首先以機車行駛於台中市區中進行了三條路徑的速度採樣,包括短程市區路徑、標準市區路徑、郊區路徑。透過速度分析便可明顯的看出三條路徑與台灣法規標準行車型態NEDC皆有明顯差異,而我們亦將車輛架設於底盤動力計上重新模擬出此三條真實路徑並進行污染排放的採

樣,發現三條路徑排放的HC、CO、NO及油耗彼此皆有差異。而透過連續瞬時污染排放圖,我們發現HC、CO在加減速的時候有明顯的大幅上升,在等速行駛時會略高於怠速時的排放濃度,而NOx則會隨著速度上升而增加。由此可看出在不同的道路環境下,不管是道路上的速限、紅綠燈數量、駕駛本身的行駛習慣等因素都會影響車輛的污染排放,因此以移動式車輛污染檢測系統(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對車輛做真實路徑上的瞬時檢測是量測正確車輛污染排放的必要方法。 在柴油車輛的正式認證程序上,以PEMS進行污染量測已經成為程序中的一環,但此系統較為昂貴、並且具有一

定體積,必須占用車輛部分空間,因此仍無法普及做為大量使用的監測設備。本研究以Horiba-584L廢氣分析儀配合熱線式進氣流量計及熱電耦溫度計做採樣,將三樣設備的瞬時數據整合與筆記型電腦裡做瞬時監測與統計,建立了一套成本較低的隨車污染檢測系統,可以對車輛在真實路徑上行駛時採樣連續的O2、CO、CO2、THC、NO排放。 透過蒐集的數據可以探討出各種污染物對車輛、行駛特性、駕駛習慣等等之關係,但關係性並不到相當明確,很難以單純的計算做出正確的污染物排放推估,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AI方式便可解決此問題,以相關性高的參數當作輸入,以多次演算的數學方式找出輸入參數與真實結果的關係便可推估出相對

接近的預期結果。本研究透過PEMS數據推估出對各種污染物排放影響較高的參數為速度、流量、加速度、受力,並以這幾項參數當作輸入,透過人工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演算與學習,成功的推估出與真實排放相近的預期排放。本研究在CO、CO2上的預測結果相當優異,而在NO上的預測結果仍有提升空間,證明透過人工神經網路對車輛污染排放進行推估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