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硬度換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洛氏硬度換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杜偉,鄧想(主編)寫的 工程材料與熱加工 和陳永(主編)的 金屬材料常識普及讀本(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洛氏硬度中HRA、HRB、HRC的区别 - 佛山市丰通贸易有限公司也說明:洛氏硬度 中HRA、HRB、HRC等中的A、B、C为三种不同的标准,称为标尺A、标尺B、标尺C。 洛氏硬度试验是现今所使用的几种 ... 但各种材料的换算关系并不一致硬度換算公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王松永所指導 陳勁豪的 柳杉在不同生育地及疏伐作業之材質探討 (2008),提出洛氏硬度換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柳杉、疏伐、非破壞檢測、抗壓強度、固碳量。

最後網站硬度換算公式 - Todding則補充:【硬度換算表】洛氏硬度(HRA.HRB.HRC.HRD)、維克氏硬度(HV)、勃氏硬度(HB)、蕭氏硬度(HS). 但各種材料的換算關係並不一致硬度換算公式: 1.肖氏硬度(HS)=勃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洛氏硬度換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程材料與熱加工

為了解決洛氏硬度換算的問題,作者杜偉,鄧想(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是依據機械製造、機電類專業對工程材料及熱加工工藝方面的知識需求,結合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編寫的。全書共分為十二章,主要包括金屬材料的性能、純金屬與合金的基本知識、鐵碳合金相圖、鋼的熱處理、合金鋼、鑄鐵、有色金屬及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鑄造、鍛壓、焊接、機械零件的選材及毛坯的選擇等。每章後有本章小結和複習思考題,實驗中有課堂常用的五個實驗指導書,附錄中有熱處理工藝參數及國內外常用金屬材料牌號對照表等。 本書可作為機械製造類、機電一體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相關機械製造、機電、經營管理類專業及企業有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的學習教材和參考書。

緒論1 一、材料科學的作用與地位1 二、工程材料與熱加工技術的發展2 三、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和學習方法2 第一章金屬材料的性能4 第一節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4 一、強度4 二、塑性6 第二節硬度6 一、布氏硬度7 二、洛氏硬度8 三、維氏硬度8 第三節衝擊韌性與疲勞強度9 一、衝擊韌性9 二、疲勞強度10 第四節金屬材料的其他性能11 一、物理性能11 二、化學性能12 三、工藝性能13 本章小結13 複習思考題13 第二章純金屬與合金的基本知識15 第一節純金屬與合金的晶體結構15 一、純金屬的晶體結構15 二、純金屬的實際晶體結構16 三、合金的晶體結構18 第二節純金屬與合金的

結晶20 一、純金屬的結晶過程21 二、合金的結晶與二元合金相圖23 三、合金性能與相圖間的關係29 本章小結30 複習思考題31 第三章鐵碳合金相圖33 第一節鐵碳合金的基本知識33 一、純鐵的同素異晶轉變33 二、鐵碳合金的基本相34 第二節鐵碳合金相圖34 一、鐵碳合金相圖分析35 二、鐵碳合金的分類37 第三節典型鐵碳合金的結晶過程及組織37 一、共析鋼的結晶過程及組織37 二、亞共析鋼的結晶過程及組織38 三、過共析鋼的結晶過程及組織39 四、共晶白口鑄鐵的結晶過程及組織40 五、亞共晶白口鑄鐵的結晶過程及組織41 六、過共晶白口鑄鐵的結晶過程及組織41 第四節鐵碳合金成分與組織、

性能的關係42 一、鐵碳合金成分與組織的關係42 二、鐵碳合金成分與性能的關係43 第五節碳素鋼44 一、雜質元素對碳鋼性能的影響44 二、碳鋼的分類45 三、碳鋼的牌號、性能及用途45 本章小結50 複習思考題50 第四章鋼的熱處理53 第一節鋼的熱處理原理53 一、鋼在加熱時的組織轉變54 二、鋼在冷卻時的組織轉變56 第二節鋼的普通熱處理64 一、鋼的退火和正火64 二、鋼的淬火66 三、鋼的回火69 第三節鋼的表面熱處理72 一、鋼的表面淬火72 二、鋼的化學熱處理74 第四節熱處理品質控制77 一、常見的熱處理缺陷及影響因素77 二、熱處理工件的結構工藝性78 第五節熱處理技術條件

的標注及工序位置安排79 一、熱處理技術條件的標注79 二、熱處理工序位置的安排79 本章小結80 複習思考題81 第五章合金鋼86 第一節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86 一、合金元素在鋼中的存在形式86 二、合金元素對Fe-Fe3C相圖的影響87 三、合金元素對鋼熱處理的影響88 第二節合金鋼的分類及牌號90 一、合金鋼的分類90 二、合金鋼牌號的表示方法91 第三節合金結構鋼92 一、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92 二、合金滲碳鋼92 三、合金調質鋼96 四、合金彈簧鋼96 五、滾動軸承鋼99 第四節合金工具鋼100 一、合金刃具鋼100 二、合金模具鋼105 三、合金量具鋼108 第五節特殊性能鋼1

08 一、不銹鋼109 二、耐熱鋼111 三、耐磨鋼113 本章小結114 複習思考題114 第六章鑄鐵117 第一節鑄鐵的石墨化117 一、鐵碳合金雙重相圖117 二、鑄鐵的石墨化118 三、影響鑄鐵石墨化的因素119 第二節常用的鑄鐵119 一、灰鑄鐵119 二、球墨鑄鐵122 三、可鍛鑄鐵125 四、蠕墨鑄鐵125 五、合金鑄鐵126 本章小結127 複習思考題128 第七章有色金屬及粉末冶金材料130 第一節鋁及鋁合金130 一、工業純鋁130 二、鋁合金的分類及熱處理131 三、變形鋁合金132 四、鑄造鋁合金133 第二節銅及銅合金135 一、工業純銅135 二、銅合金的分類1

35 三、黃銅136 四、青銅136 第三節滑動軸承合金138 一、軸承合金的性能要求138 二、軸承合金的組織特徵139 三、常用的軸承合金139 第四節粉末冶金材料140 一、粉末冶金法及其應用141 二、常用的粉末冶金材料141 本章小結144 複習思考題144 第八章非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146 第一節高分子材料146 一、高分子材料的合成146 二、高分子材料的物理狀態147 三、常用高分子材料147 第二節陶瓷材料151 一、陶瓷材料的分類151 二、陶瓷材料的性能及應用152 第三節複合材料152 一、複合材料的分類153 二、複合材料的性能153 三、常用複合材料154 本章小

結155 複習思考題155 第九章鑄造157 第一節合金的鑄造性能157 一、合金的流動性158 二、合金的收縮159 三、鑄造應力162 第二節砂型鑄造163 一、砂型鑄造的造型方法163 二、砂型鑄造工藝設計167 三、鑄造實例分析173 第三節鑄件的結構工藝性174 一、砂型鑄造工藝對鑄件結構的要求174 二、合金鑄造性能對鑄件結構的要求175 第四節特種鑄造177 一、熔模鑄造177 二、金屬型鑄造179 三、壓力鑄造180 四、低壓鑄造181 五、離心鑄造182 六、實型鑄造183 第五節鑄件的品質控制184 一、鑄件中常見的缺陷及產生原因184 二、鑄件的品質檢驗186 第六節常

用鑄造方法比較189 本章小結190 複習思考題191 第十章鍛壓195 第一節金屬的塑性變形195 一、金屬塑性變形的實質195 二、冷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及性能的影響197 三、回復與再結晶198 四、金屬的熱加工199 第二節金屬的鍛壓性能200 一、金屬的本質200 二、變形條件200 第三節自由鍛202 一、自由鍛的特點202 二、自由鍛的基本工序202 三、自由鍛工藝規程的制訂204 四、自由鍛鍛件的結構工藝性209 第四節模鍛210 一、錘上模鍛210 二、胎模鍛214 三、壓力機上模鍛215 第五節鍛件的品質控制217 一、加熱過程中常見的缺陷217 二、自由鍛鍛件中常見的缺陷

及產生原因218 三、模鍛件中常見的缺陷及產生原因220 第六節板料衝壓221 一、板料衝壓的基本工序221 二、沖模的分類及結構224 三、衝壓件的結構工藝性226 第七節其他壓力加工方法227 一、擠壓成型227 二、軋製成型228 三、拉拔229 本章小結229 複習思考題230 第十一章焊接235 第一節焊條電弧焊236 一、焊接電弧236 二、電弧焊的冶金過程237 三、焊條237 四、焊接接頭240 五、焊接應力與變形241 第二節其他熔焊方法244 一、埋弧焊244 二、氣體保護電弧焊246 三、氣焊248 四、電渣焊249 五、等離子弧焊250 第三節壓焊與釺焊251 一、壓

焊251 二、釺焊253 第四節常用金屬材料的焊接253 一、金屬材料的焊接性253 二、碳鋼的焊接255 三、合金鋼的焊接255 四、鑄鐵的焊補257 五、有色金屬的焊接257 第五節焊接件的結構工藝性259 一、焊接結構材料的選擇260 二、焊接接頭形式的選擇260 三、焊縫的佈置261 第六節焊接的品質控制262 一、焊接缺陷概述262 二、常見焊接缺陷的產生原因和防止措施263 第七節焊接方法的選擇266 本章小結267 複習思考題267 第十二章機械零件的選材及毛坯的選擇271 第一節機械零件的失效271 一、零件的失效271 二、零件失效的形式及原因271 第二節機械零件的選材2

72 一、零件選材的一般原則273 二、選材的方法及步驟277 三、典型零件的選材278 第三節零件毛坯的選擇282 一、毛坯選擇的原則283 二、常用毛坯的特點及生產成本比較284 三、常用機械零件毛坯的選擇284 本章小結285 複習思考題285 實驗288 實驗一硬度實驗288 實驗二金相顯微鏡的使用及金相試樣的製備292 實驗三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分析295 實驗四碳鋼的熱處理299 實驗五鑄鐵的顯微組織觀察302 附錄306 附錄一布氏硬度對照表306 附錄二黑色金屬硬度強度換算表315 附錄三國內外常用鋼鐵材料牌號對照表319 附錄四常用鋼臨界點及淬火加熱溫度323 附錄五常用鋼淬

火後的回火溫度326 參考文獻327 本書依據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針對機械製造及機電類等專業對工程材料與熱加工方面的知識需求,配合當前專業對課程知識深度及學時的教學要求而編寫。 本書將工程材料與熱加工工藝方面的內容與實際應用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適當淡化了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合併了相近的知識點,力求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文字精練、突出重點、理論聯繫實際,內容層次清晰、實用性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將本課程知識與後續專業課程有機地聯繫起來,達到更加有效學習的目的。 全書以工程材料及其熱加工為主線,內容包括金屬材料的性能、純金屬與合金的基本知識、鐵碳合金相

圖、鋼的熱處理、合金鋼、鑄鐵、有色金屬及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鑄造、鍛壓、焊接、機械零件的選材及毛坯的選擇等十二章,在每章後有本章小結及複習思考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佈置,使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驗中課堂常用的五個實驗指導書,在附錄中有布氏硬度對照表、黑色金屬硬度及強度換算表、熱處理工藝參數、國內外常用金屬材料對照表等方面的資料。 本書中引用的國家標準全部是國家最新標準。在術語中個別地方保留了習慣用法,以和生產實際保持一致。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杜偉、鄧想、崔國明、程芳、公永建、劉軼、文秀海、楊通勝老師,其中杜偉編寫前言、緒論、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鄧想編寫第二章、第三章、崔國明編寫第九章,公永建編寫第十章,劉軼編寫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程芳編寫第十一章第一~四節,文秀海編寫第一章及第十一章第五~七節及複習思考題,楊通勝編寫實驗及附錄。 本書由杜偉、鄧想任主編,崔國明、程芳、公永建任副主編,全書由杜偉統稿,河南工學院王學讓教授審閱。 在本書的編審過程中參考了一些兄弟院校編寫的相關教材和資料,得到了單位領導及同仁的支援和熱情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謝意。 編者 2016年10月

柳杉在不同生育地及疏伐作業之材質探討

為了解決洛氏硬度換算的問題,作者陳勁豪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棲蘭山區與對高岳山區的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進行非破壞(超音波和表面硬度儀)與破壞性檢測(動彈性模數和縱向壓縮強度),藉以瞭解不同疏伐處理(帶狀疏伐和下層疏伐)與同一林分中不同生長狀況(優、中、劣勢木)對機械性質、木材組織與固碳量的影響,進而建立起破壞與非破壞試驗的關係。位於棲蘭山區不同帶狀疏伐強度的柳杉造林木試驗結果顯示:在機械性質部分,縱向超音波速度、徑向超音波速度、動彈性模數、縱向壓縮強度及木材表面刺入深度值,由分析的結果,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存在;而在木材組織部分,年輪密度(RD)與早材密度(ED)、晚材密度(LD)、最低密度(Dmin)、最高密度(D

max)及晚材率(LWP)之間有顯著正相關性存在。除此之外,同一地區不同條件兩樣區,在年輪密度、縱向超音波速度、木材表面刺入深度值、動彈性模數和縱向壓縮強度皆有顯著差異,同時邊材和心材在不同樣區,則有不同的結果。年輪密度與縱向壓縮強度間和動彈性模數與縱向壓縮強度間,都存在正相關,胸高直徑(DBH)與超音波波速間、木材表面刺入深度值與縱向壓縮強度間和木材表面刺入深度值與動彈性模數間,都存在負相關。位於對高岳山區不同強度的下層疏伐對柳杉造林木的機械性質影響如下:以未處理區(不進行任何疏伐處理)的平均胸徑最小,同時其標準差又最大。伐採後原木縱向超音波波速在樹高方向與直徑方向各有四種型態的變化。此外,

在對高岳山區也探討栽植密度的影響,在不同栽植密度2200株(Type A)與3000株(Type B)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存在,且在抗壓強度與微破壞強度上,Type B皆大於Type A。成熟材與未熟材的強度不分軒輊。最後木材之抗壓強度與比重有顯著的線性正相關。在木材組織部分,栽植密度為Type B的平均管胞長度皆大於栽植密度為Type A的平均管胞長,成熟材管胞長也有此趨勢,而未成熟材管胞長則不一定;六區未成熟材管胞長與第一次疏伐後不同栽植密度下各區的管胞長度,皆沒有顯著差異,但栽植密度為Type B的管胞長度大於栽植密度為Type A的管胞長度。管胞長會由髓心向樹皮方向增加,其長度與生長年齡

呈現高度線性相關,約在15-22年之間趨於緩和,之後其長只有小幅度的變動並沒有明顯的增加。未成熟材及成熟材管胞的管胞長度,兩者有顯著差異。三種定年方法算出的成熟材與未成熟材境界約在19年左右,三種方法間沒有顯著的差異。對高岳營林區平均每公頃的材積數為354.4 m3,而此林分為36年生林分,換算為平均每年每公頃的樹幹材積固碳量約2.45 ton。而樣木整體平均製材率為39%。整體之總消耗電量而換算成釋出之碳素量為8.93 kg,淨固碳重為457.77 kg。棲蘭山的柳杉平均每年每公頃的樹幹材積固碳量約2.38 ton,而對高岳營林區和棲蘭山的柳杉,兩者每年每公頃的固碳量無差。當含水率低於纖維飽

和點時,縱向抗壓強度與含水率間呈現負線性相關。若以12%含水率為基準,含水率每增減1%時,平均縱向抗壓強度減增3.60%;若以絕乾含水率為基準時,當含水率增減1%時,平均縱向抗壓強度會減增2.52%。含水率在高於纖維飽和點時,縱向抗壓強度與含水率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以破壞型態則以壓碎型抗壓破壞出現的頻率為最高,當碎裂型抗壓破壞出現時,其抗壓強度較大;而剪斷型抗壓破壞出現時,其抗壓強度較小。

金屬材料常識普及讀本(第2版)

為了解決洛氏硬度換算的問題,作者陳永(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是一本學習金屬材料知識的入門指導書。全書內容包括金屬材料的發展歷程與人類文化、金屬材料的分類、金屬材料的牌號、金屬的晶體結構和組織、合金元素在金屬中的作用、金屬的冶煉、金屬材料的成形方法、金屬材料的熱處理、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金屬材料的缺陷和無損檢測、金屬材料的理論質量計算方法、金屬材料的交貨狀態和儲運管理。本書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實物圖片,對難於理解和記憶的金屬材料知識進行了介紹,方便讀者輕松閱讀學習。本書適合金屬材料加工與應用領域的工人閱讀使用,也可作為相關專業職業技術學校和技能培訓鑒定機構師生的培訓教材。

前言第1章 金屬材料的發展歷程與人類文化 1.1 金屬材料的發展歷程 1.1.1 青銅器時代 1.1.2 鐵器時代 1.1.3 鋼鐵時代 1.1.4 種類繁多的金屬材料 1.1.5 新型金屬材料 1.2 金屬材料與人類文化 1.2.1 帶金屬偏旁的漢字 1.2.2 人類所知的金屬之最第2章 金屬材料的分類 2.1 總分類 2.1.1 科學分類 2.1.2 工業分類 2.2 鋼鐵材料 2.2.1 鐵 2.2.2 生鐵 2.2.3 鐵合金 2.2.4 鑄鐵 2.2.

5 鋼 2.2.6 常用鋼材分類 2.2.7 鋼材的十五大類 2.3 有色金屬材料 2.3.1 銅 2.3.2 鋁 2.3.3 鈦 2.3.4 鋅 2.3.5 鎂 2.3.6 鎳 2.3.7 金 2.3.8 銀 2.3.9 鉛 2.3.10 錫第3章 金屬材料的牌號 3.1 鋼鐵材料牌號表示方法 3.1.1 生鐵牌號表示方法 3.1.2 鐵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3.1.3 鑄鐵牌號表示方法 3.1.4 鑄鋼牌號表示方法 3.1.5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

構鋼牌號表示方法 3.1.6 優質碳素結構鋼和優質碳素彈簧鋼牌號表示方法 3.1.7 易切削鋼牌號表示方法 3.1.8 車輛車軸及機車車輛用鋼牌號表示方法 3.1.9 合金結構鋼和合金彈簧鋼牌號表示方法 3.1.10 非調質機械結構鋼牌號表示方法 3.1.11 碳素工具鋼牌號表示方法 3.1.12 合金工具鋼牌號表示方法 3.1.13 高速工具鋼牌號表示方法 3.1.14 軸承鋼牌號表示方法 3.1.15 不銹鋼及耐熱鋼牌號表示方法 3.2 鋼鐵材料牌號統一數字代號體系 3.2.1 統一數字代號編排總原

則 3.2.2 鋼鐵材料的類型與統一數字代號 3.3 有色金屬材料牌號表示方法 3.3.1 鋁及鋁合金牌號(代號)表示方法 3.3.2 鎂及鎂合金牌號(代號)表示方法 3.3.3 銅及銅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3.3.4 鋅及鋅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3.3.5 鈦及鈦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3.3.6 鎳及鎳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3.3.7 稀土金屬牌號表示方法 3.3.8 貴金屬及其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3.4 鑒別金屬材料牌號的簡易方法 3.4.1 火花鑒別法 3.4.2 斷口鑒別法第4章 金屬的晶體結構和組織 4

.1 晶體結構的基本知識 4.1.1 晶體和非晶體 4.1.2 晶格和晶胞 4.1.3 晶面和晶向 4.2 金屬的晶體結構 4.2.1 金屬晶體的特性 4.2.2 常見的金屬晶格 4.2.3 金屬的實際晶體結構 4.2.4 晶體的缺陷 4.3 合金的晶體結構 4.3.1 合金的基本概念 4.3.2 合金的相和組織 4.4 金屬的結晶 4.4.1 結晶的條件 4.4.2 純金屬的結晶過程 4.4.3 細化晶粒 4.4.4 鐵碳合金的組織第5章 合金元素在金屬中的作用 5.1

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5.1.1 硅在鋼中的作用 5.1.2 錳在鋼中的作用 5.1.3 鎳在鋼中的作用 5.1.4 鈷在鋼中的作用 5.1.5 鉻在鋼中的作用 5.1.6 鉬在鋼中的作用 5.1.7 銅在鋼中的作用 5.1.8 鋁在鋼中的作用 5.1.9 釩在鋼中的作用 5.1.10 鈦在鋼中的作用 5.1.11 鎢在鋼中的作用 5.1.12 硼在鋼中的作用 5.1.13 稀土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5.1.14 氮在鋼中的作用 5.1.15 硫、硒、碲在鋼中的作用 5.

1.16 磷、砷、銻在鋼中的作用 5.2 合金元素在有色金屬中的作用 5.2.1 合金元素在鋁合金中的作用 5.2.2 合金元素在鎂合金中的作用 5.2.3 合金元素在鈦合金中的作用第6章 金屬的冶煉 6.1 金屬的存在狀態 6.2 金屬冶煉方法 6.3 煉鐵 6.4 煉鋼 6.5 煉鋁 6.6 煉銅 6.7 煉鎂 6.8 煉鋅第7章 金屬材料的成形方法 7.1 鑄造 7.1.1 綜述 7.1.2 普通砂型鑄造 7.1.3 熔模精密鑄造 7.1.4 金屬型鑄造 7.1.5 壓力鑄造

7.1.6 離心鑄造 7.1.7 重力鑄造 7.2 塑性加工 7.2.1 塑性加工的種類 7.2.2 鍛壓 7.3 焊接 7.3.1 熔焊 7.3.2 壓焊 7.3.3 釺焊 7.3.4 金屬材料焊接術語 7.3.5 常用金屬材料的焊接難易程度第8章 金屬材料的熱處理 8.1 熱處理綜述 8.1.1 熱處理的歷史 8.1.2 熱處理的過程 8.2 常用熱處理方法 8.2.1 著名的「四把火」 8.2.2 表面淬火 8.2.3 化學熱處理 8.2.4 接觸電阻加

熱淬火 8.2.5 電解加熱淬火 8.2.6 時效處理 8.2.7 形變熱處理 8.3 用數字和字母表示熱處理工藝第9章 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 9.1 熔點 9.2 密度 9.3 線脹系數 9.4 比熱容 9.5 熱導率 9.6 電阻率 9.7 平均電阻溫度系數 9.8 常用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第10章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10.1 硬度 10.1.1 不同硬度試驗方法的適用范圍 10.1.2 常見硬度相關術語 10.1.3 布氏硬度 10.1.4 洛氏硬度 10.1.5 維氏硬度 1

0.1.6 努氏硬度 10.1.7 里氏硬度 10.1.8 肖氏硬度 10.1.9 各種硬度間的換算關系 10.1.1 0鋼鐵材料硬度與強度的換算關系 10.1.1 1有色金屬材料硬度與強度的換算關系 10.2 拉伸性能 10.2.1 拉伸試驗 10.2.2 應力-應變曲線 10.2.3 材料的屈服 10.2.4 抗拉強度 10.2.5 屈強比 10.2.6 規定塑性延伸強度 10.2.7 斷后伸長率 10.2.8 泊松比 10.2.9 拉伸彈性模量 10.2.10 拉

伸試樣的宏觀斷口形態 10.2.11 拉伸性能符號新舊對照 10.3 沖擊性能 10.3.1 沖擊試樣 10.3.2 沖擊吸收能量 10.3.3 沖擊性能符號新舊對照 10.4 扭轉性能 10.5 壓縮性能 10.5.1 抗壓強度的測定 10.5.2 壓縮試樣的破壞形式 10.6 彎曲性能 10.7 剪切性能 10.8 疲勞性能第11章 金屬材料的缺陷和無損檢測 11.1 金屬材料的缺陷 11.2 金屬材料的無損檢測 11.2.1 無損檢測的特點 11.2.2 射線檢測 11.2.3 超聲

波檢測 11.2.4 磁粉檢測 11.2.5 滲透檢測 11.2.6 渦流檢測第12章 金屬材料的理論質量計算方法 12.1 鋼鐵材料的理論質量計算方法 12.2 有色金屬材料的理論質量計算方法第13章 金屬材料的交貨狀態和儲運管理 13.1 金屬材料的交貨狀態 13.1.1 鋼鐵材料的交貨狀態 13.1.2 有色金屬材料的交貨狀態 13.2 金屬材料的儲運管理 13.2.1 鋼鐵材料的儲運管理 13.2.2 有色金屬材料的儲運管理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