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物圖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深海生物圖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石垣幸二寫的 悠哉悠哉深海生物圖鑑 和加藤太一的 悠哉悠哉恐龍圖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悠哉悠哉深海生物圖鑑也說明:書名:悠哉悠哉深海生物圖鑑,原文名稱:ゆるゆる深海生物図鑑,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529055,頁數:176,出版社:晨星,作者:石垣幸二,譯者:林冠汾,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鄭麗榕所指導 許玉欣的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2021),提出深海生物圖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鯨豚傳說、捕鯨、漁業史、海洋史、海洋文化、海洋保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海洋環境工程系 陳志遠所指導 陳玠嶂的 台江國家公園海域與鄰近海域仔稚魚群聚結構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仔稚魚、台江國家公園、群聚結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深海生物圖鑑的解答。

最後網站彰化女中- 圖書館則補充:海洋生物動物圖鑑. 分類號. 杜威分類法. ISBN, 9789864013838. 超連結, HyRead ebook電子書. 對不起, 長這樣!深海生物圖鑑[電子資源]/新野大監修;丁冠宏譯.--初版.--新北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深海生物圖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悠哉悠哉深海生物圖鑑

為了解決深海生物圖鑑的問題,作者石垣幸二 這樣論述:

深海生物圖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藝魚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到長榮海事博物館,由高遠文化 #林文集總監,為各位聽眾朋友解說此次特展。

這是台灣首次結合30位海洋生態藝術家,運用水墨、油彩、蠟彩、陶藝、雕刻、金屬工藝等多元媒材創作,展出近150件以魚為創作主題的「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藝魚特展」 

共分為五個展區:

一、年年有魚
「年年有魚」區透過100隻魚圖鑑攝影和100隻魚插畫的對比,呈現海洋台灣生物多樣性。另簡漢平插畫家依照時令季節,融入漁村生活、特色地景,以插畫繪製「台灣旬魚彩繪」,表現另類風格魚圖鑑。

二、藍色舞者
「藍色舞者」區集結繪畫、陶藝、手工藝等不同媒材的藝術家,呈現繽紛多樣的水藍之舞。包括曾獲1993年全美傑出工藝家的金屬創作蔡爾平,及2003年十大傑出青年獎的紙雕藝術洪新富,展現最新的「金迷紙醉」魚藝術。而廖運志的深海魚攝影作品及素人畫家吳文雄的外太空怪魚,共同創造「無光世界」的神祕國度。其他還有江隆芳、陳聰景(愚魚)、張弘奇等人的作品展出。

三、生活之魚
「生活之魚」引領觀眾從海洋延伸到餐桌,藝術家從日常生活發掘靈感與主題,將魚蝦蟹的姿態、顏色融入繪畫、陶藝中,賦予它們更深一層的文化意涵。其中的「向大師致敬」展區,台灣重要前輩藝術家張萬傳、曹根的魚畫作品,將首度共同展出,還包括其他陶藝家如陳建華、許旭倫、楊莉莉等,及陳羿均的旗魚髮簪飾品。

四、鯨彩台灣
「鯨彩台灣」呈現鯨豚由陸地潛入海洋的驚人演化過程。
「藝術家眼中的鯨彩世界」則有多位藝術家包括王建民(蠟筆王)、王有森、林幸雄、廖學舟、黃瀅權、游善富等,用藝術支持保育台灣鯨豚的理念。

五、悠游世界
「悠游世界」有遠自土耳其國寶級大師貝德利.拉赫米(Bedri Rahmi)及法國的堤伯. 安洛克(Thibaut HENOCQ)兩位藝術家,以童趣的角度,呈現出大人眼中的幽默魚世界。

  另有白海豚特區,本區播放得獎紀錄片「白海豚練習曲」,介紹台灣已列入保育紅皮書「極度瀕危」等級的中華白海豚極其艱辛的保育活動過程。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為了解決深海生物圖鑑的問題,作者許玉欣 這樣論述:

鯨豚在現今作為海洋生態的指標生物,但除此之外,臺灣為一擁有豐富鯨豚生態的海島,在島嶼歷史中,人們對鯨豚的認識、互動與利用,同樣能作為海洋文化與觀念的展現。本論文欲於近代臺灣海洋史中加入非人動物的視角,檢視鯨豚在近代初期、日治時期與戰後的歷史脈絡下,所反映而出的傳說、利用與保育三種面貌,並以此透視長時間下,鯨豚、海洋觀念上的變化與意義。在日治時期以前,臺灣並無發展出商業性的捕鯨活動,不過作為一個海島,與鯨豚的相遇早在荷治時期,就已悄悄反映在鯨油貿易蹤跡當中。而至19世紀開始,地方志、遊記以及在臺西方人的紀錄中出現鯨豚的身影,並有如漢人對鄭成功與大鯨的傳說想像,以及原住民族中的鯨豚傳說,再再反映

了人們對巨大而神祕的鯨豚印象,以及寄託於鯨豚的海洋情懷。日治時期,隨著日本母國捕鯨文化與技術的帶入,臺灣的鯨豚資源被有計劃的調查與捕撈。自1913年起,南灣(大板埒)開展捕鯨業,鯨豚被視為經濟性動物,直至1943年,大板埒捕鯨結束,總共捕獲多達800頭的鯨豚。日本母國的捕鯨文化和技術,影響了臺灣對鯨豚與海洋的觀念,鯨豚成為可以大量捕撈的商業海洋資源,更從中可見捕鯨業與日本的關係,呈現高度仰賴母國的日本內地人漁業性質;再者,在大量被捕撈的座頭鯨數量中,也反映了臺灣的海洋生態史。戰後臺灣在漁業增產、地方經濟利益下,重新恢復捕鯨業,並持續將鯨豚作為經濟性動物來利用,分別在1950年代與1970年代開

展,前者為位於香蕉灣的沿海捕鯨、後者則進行遠洋工船式捕鯨。1980年代,隨著保育觀念以及美國壓力影響下,臺灣政府於1981年公布停止商業捕鯨,但直至1990年澎湖沙港事件後,鯨豚才正式納入保育法令當中。1990年代,在鯨豚保育觀念的開展,以及對本土的關懷下,鯨豚書寫興起,同時鯨豚成為了海洋國家的象徵,代表著保育與本土的觀念,重新定義了鯨豚對人、以及臺灣島嶼的意義。17世紀的鯨油、以及19世紀開始直至1990年代末之間,鯨豚在臺灣島嶼上的變化,作為檢視海洋生態與海洋觀念歷程的意義,與此同時,更反映了島嶼複雜而多元的海洋與海洋文化史脈絡。最後,從臺灣島上的鯨豚歷史,吾人也可再思臺灣與海洋、環境的關

係。

悠哉悠哉恐龍圖鑑

為了解決深海生物圖鑑的問題,作者加藤太一 這樣論述:

一窺恐龍的世界 看恐龍如何在四格漫畫中, 大、搞、破、壞!     解說超過60種以上的恐龍,不但有咕嚕咕嚕大快朵頤、吃飯細嚼慢嚥好好吃的類型,還有展翅高飛任我行、優游自在好快樂的古生物。輕鬆看四格漫畫,就是悠哉悠哉的祕訣。     為什麼中生代的霸主恐龍會滅絕?   草食性恐龍為什麼長得如此巨大?   海中之王的蛇頸龍竟然不是恐龍!?   鳥類與恐龍其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恐龍存活於中生代的時期,繁盛時期持續了1億6千萬年左右,相比之下,人類的同類誕生至今也不過區區幾百萬年。然而在6600萬年前,恐龍一個不剩,全數滅絕了。為了解開神祕面紗,就跟著導遊小鴿子來到恐龍世界,一起探索

吧!     ◎推薦給這樣的人!   ・送給對恐龍有興趣的孩子,不知道要買哪一本的家長。   ・超級超級喜歡恐龍!只要恐龍相關都可以笑納的大粉絲。   ・有點感興趣,但至今都還沒有真正閱讀過恐龍書的初學者。   ・閒暇時,想悠悠哉哉看書,不想過度腦力激盪的的大忙人。     ★精彩內容   擁有四格漫畫的恐龍世界指南,60種以上的四格漫畫,介紹翱翔空中的翼龍、統治大海巨龍,再到陸生恐龍霸主,不管吃肉的還是吃素的,所有中生代的生物通通一網打盡!     ■延伸閱讀   為什麼深海生物一個個都長得像怪物般?!《悠哉悠哉深海生物圖鑑》   百獸之王獅子,黃色的身體是危險的標誌!《悠哉悠哉危險生物圖鑑

》   本書特色     通過全彩圖解介紹加深知識,快速了解恐龍生態學。   抓出恐龍的特徵,像是讓人覺得有趣或厲害的特點。   恐龍專欄:延伸介紹冷知識,解開恐龍的祕密。   恐龍DATA(基本資料):說明類別、體型大小、存活時期等資訊。   ◎適讀年齡:國小中、低年級   ◎主題:恐龍、自然科   讀者迴響     「我買給喜愛恐龍的兒子,但我那個對恐龍不感興趣的女兒也愛上了。」   「淺顯易懂。看到四格漫畫中鴿子與恐龍的互動,不禁會心一笑。」   「孫子很喜歡這本。就內容來說,這種敘述方式很適合閱讀,大人讀起來也很有趣。」——亞馬遜讀者     「喜歡恐龍的兒子在圖書館多次借閱這本書,讓

我決定買來送給他。插圖非常可愛,連不喜歡恐龍的女兒也在閱讀了。」   「記載非常多的恐龍,內容很有趣!四格漫畫與專欄都很好懂,五年級的女兒很開心的閱讀著呢!」——樂天讀者

台江國家公園海域與鄰近海域仔稚魚群聚結構之探討

為了解決深海生物圖鑑的問題,作者陳玠嶂 這樣論述:

台江國家公園是一個具有珍貴濕地生態系的國家公園。本研究自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間,在本研究海域進行10個航次共82個網次的仔稚魚採樣,捕獲67科仔稚魚,仔稚魚平均豐度為215.98 ± 394.58 ind./1000 m3。依棲所生態類別可將其區分為洄游性魚類、沿岸河口性魚類、底棲性魚類、深海性魚類。種類上以沿岸河口性魚類最多,豐度上以洄游性魚類最高。本研究海域仔稚魚科數眾多,也包含了多種經濟性魚科,反映本研究海域仔稚魚不僅生物多樣性高,可能也深遠影響本研究海域及鄰近海域的漁業資源。在本研究海域前13項優勢魚科在總捕獲量的相對豐度達76.72 %,又以鯷科為最優勢科 ( 相對豐度1

5.99 % )。依據13優勢魚科於各個網次樣本豐度進行集群分析 ( Cluster Analysis ),將豐度分布的時空較為類似的魚科逐步聚合後,可區分為三個仔稚魚大類 ( Taxa 1、2、3 )。Taxa 1以鯷科作為最主要之仔稚魚。Taxa 2以燈籠魚科作為最主要之仔稚魚。Taxa 3以鰺科、鯖科作為最主要之仔稚魚。依據所有樣本的仔稚魚大類 ( Taxa 1、2、3 ) 組成,進行集群分析,將仔稚魚大類組成較類似的樣本逐步聚合後,可分為三個樣本群 ( Groups A、B、C )。由組成結構結果看出Groups A、B都以Taxa 1為主要仔稚魚大類,Group C以Taxa 3 (

主要魚科為鰺科及鯖科 ) 為主要仔稚魚大類。並由時空分布結果知道Groups A、B 兩群在各時空上幾乎都會出現,但在沿岸測站之樣本比例更高。本研究海域鯷科 ( Taxa 1 ) 仔稚魚終年可見,可能反映期產卵期較長,或不同種的鯷科分別在不同季節產卵之現象。其高豐度經常出現於沿岸海域,可能源自陸源營養物質較豐富的關係。Group C樣本較多出現在澎湖水道且比較多出現於4 - 7月,原因可能為台灣西南部鯖科成魚盛漁期 (產卵期) 約在2 - 4月 ( 冬末春初 ),推測從卵孵化到仔稚魚階段大概出現於4 - 7月。在環境影響上以測站地點最為顯著;在季節上的群聚變動除了鯖鰺魚類的仔稚魚在4 -7

月比較多出現於本研究海域外,在本研究海域的其餘的魚群群聚結構並未能明顯看出季節上差異,未來可再擴大時間尺度及加入更多的環境因子來做討論。綜合三位學者研究之優勢魚科仔稚魚豐度及組成之比較,發現本研究海域與雲林台西沿海之仔稚魚組成較為類似,但本研究海域之生態多樣性更為豐富;七股潟湖之捕獲魚科較少;與高屏溪附近海域仔稚魚組成較為不同。高屏溪附近海域出現較多的深海性魚類,原因推測可能為測站地點位於高屏峽谷開口上方附近的位置,深度的落差及特殊的湧升流現象可能提供了中深水層仔稚魚適合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