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寫的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上冊) 和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的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0) - 樂天書城也說明:樂天書城Rakuten樂天市場線上商店,提供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 ... 外,在建造過程之延續性與結合性亦為其他建材所不及,故而鋼筋混凝土已為最廣泛應用的土木建築材料。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科技圖書 和科技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鍾立來、邱聰智所指導 梁瀞方的 以高強度錨栓連接外加RC構架之補強工法 (2020),提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既有校舍建物、外加RC構架補強、高強度錨栓、耐震初步評估、耐震詳細評估、校舍補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黃昭勳、蕭輔沛所指導 林知毅的 集中質量分析模型於中高層建築物非線性動力分析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TEASDA、集中質量分析模型、非線性靜力分析、非線性動力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閱讀[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心得則補充:站長推薦-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 網友評鑑5顆星點擊圖片即可前往購買博客來專業及教科書及政府出版品-工程類分類超值推薦定價:300元優惠價:9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上冊)

為了解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問題,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這樣論述:

  內政部營建署已於100年6月9日公告我國新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並於100年7月1日正式實施。為配合內政部新版國家規範之推廣應用,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特別於今100年配合出版一套叢書,包含設計規範、教科書、構件設計例,及整體結構設計例,共計四冊,以闡述國家新版規範,便於工程界使用。   本書「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上冊」內容主要係在說明鋼筋混凝土結構之設計應用方式,包含第一部份之各構件設計範例與第二部份之設計圖表。其中各設計範例之演算均依(土木401-100)設計規範之規定及(土木406-100)學術原理之考量,書中除詳細解說混凝土結構各構件

設計計算方式與詳列推衍過程外,並註明規範出處,讓工程師可按跡循蹤,快速掌握結構原理之考量與新版設計規範之使用。至於建築結構相關流程圖及整體設計例部份,尚可參考「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一書。

以高強度錨栓連接外加RC構架之補強工法

為了解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問題,作者梁瀞方 這樣論述:

於1999年921地震後,可觀察到中小學校舍之震害尤其顯著,雖校舍結構之設計地震力較一般樓房高出四分之一,但校舍卻是破壞最為嚴重的建築物,台灣之中小學校舍除了作為教育場所外,大地震過後亦常當作災民臨時收容所,因此,必須透過補強之方法提升其耐震能力。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針對校舍結構耐震之問題提出一套耐震能力評估與補強流程,倘若符合補強經濟效益,即可作耐震補強之設計。台灣目前廣泛使用且經實驗測試驗證可行之補強工法為擴柱、翼牆與剪力牆,上述補強工法之劣勢為補強過程會影響(損壞)到既有建築物之運作功能,故本研究欲導入目前國內較少使用之補強工法,即為外加RC構架補強工法,盼該工法能充分發揮其優勢。

外加RC構架補強,即於既有建物之弱向兩旁新建混凝土構架,與既有構架共同抵抗地震力以提升結構物之耐震能力,本研究採高強度錨栓連接既有建物之梁與外加RC構架之梁,透過錨栓傳力進行補強,故錨栓傳遞地震力強度之容量為研究主軸。該施作方式優點為接合確實、錨定力提升、減少腹地空間使用以及增加施工穩定性。 此外,本研究亦提出外加RC構架設計流程,第一部分為構架設計,首先設計構架斷面尺寸,接著參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所出版之臺灣結構耐震評估側推分析法第四版之建議,使用ETABS輔助進行非線性靜力側推分析,確認側推曲線符合要求,第二部分則細部設計高強度錨栓所需提供數量、T頭錨定端板以及埋入深度,再進行

錨栓強度檢核,最後,取既有校舍之一跨構架作為示範例。 本研究參考外加RC構架補強校舍初步評估與設計,透過一棟實際校舍案例(後甲國中德育樓既有校舍)進行耐震評估及補強,證實外加RC構架補強不僅可提升結構物耐震能力,亦可使其他樓層一齊參與消能、改變原有結構系統不良破壞模式,未來應考慮應用於醫院以及其他公私有建物補強。 鑒於目前國內少有與高強度錨栓傳遞地震力之容量相關試驗,本研究設計五座RC構架試體,其中包含一座既有空構架試體與四座外加RC構架補強試體-於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之MATS系統進行錨栓強度容量試驗,並設計一套配合實驗之鋼製夾具,與常見之植筋補強方式比較,提出另一補強連接工法。

由試驗結果可得知使用外加RC構架進行補強,其試驗之側向載重、勁度以及韌性容量均能有效提升,驗證該補強方法確實能達到其對既有校舍補強之效果。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

為了解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問題,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這樣論述:

  本書依據編審小組多年實務經驗編撰,內容遵照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96年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100年版)」、「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95年版)」以及「建築物風力設計規範及解說(96年版)」之相關規定。  下冊之前半部份“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之結構設計流程”係依據本學會最新編著之「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0)」,其內容係將一棟建築物從1.資料整合2.結構規劃3.載重計算4.結構分析5.構材設計6.配筋細節及繪圖7.施工性檢討等完整之建築結構設計流程全部整合起來,其涉及之規範除「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外,尚包括最新「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

說」、「建築物風力設計規範及解說」、「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等。  然而與「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關係最密切者為「構材設計」,其內容包括主梁、柱、版、結構牆、基礎、小梁等之設計流程圖,不僅可結合上冊中為特定構件要求之各類範例,使符合規範中各相關章節,並包括「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之全部要求,且使構材設計內容更完備,而不致有所遺漏,下冊後半部份則以「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之整體結構設計例」之實例演算來補充說明建築物結構設計流程圖及相關規範之規定,使讀者於「按圖索驥」之過程中更能掌握設計要旨。

集中質量分析模型於中高層建築物非線性動力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的問題,作者林知毅 這樣論述:

現今工程師使用的結構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為非線性側推分析以及非線性動力分析兩種,非線性側推分析是可以同時考量建物的非線性位移能力以及抵抗側向力的能力, 但只能考慮到前面幾個模態,故比較適用於底矮樓層。中高樓層因為必須考慮到更高模態的反應,而非線性側推無法精確表現出高模態的反應及扭轉的行為,也無法設定地震波,故中高樓層使用非線性動力分析,非線性動力分析可以更有效反應出結構的真實行為。當工程師進行非線性動力分析,需花費大量的時間,故需要去簡化完整的模型,進而更有效率的分析更大規模的模型。故在本文要探討的是集中質量分析模型使用TEASDA的非線性塑鉸來進行非線性靜力分析及非線性動力分析。在彈性分析

的部分,必須設定各樓層勁度,讓完整模型與集中質量分析模型的週期結果相符。在非線性分析下,使用完整模型經由非線性靜力分析後所得的容量曲線,來繪製出集中質量分析模型的彎舉塑鉸。以集中質量分析模型來代替完整的模型來進行動力分析,縮短了分析所需時間,提供工程師另一種更加快速的分析方法,來分析檢核與耐震能力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