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成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溫室效應成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宗岳,林鴻祥寫的 空氣汙染防制理論及設計(第六版) 和馬立博的 現代世界六百年:15-21世紀的全球史與環境史新敘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東眼奇兵:抗暖化大挑戰也說明:認識溫室效應,瞭解全球暖化對人及生物的影響 2. 瞭解生活型態對於資源運用及環境的影響 3. 認識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的成因 4. 瞭解樹木行光合作用能夠將空氣中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春山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系所 柯寶燦所指導 伍薪維的 新穎含雙胺/亞胺基雙苯並三唑苯酚氧和硝基苯酚氧配位基修飾的多核鎳錯合物之合成、結構鑑定及二氧化碳/環氧化物共聚合反應之催化研究 (2016),提出溫室效應成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氧化碳與環氧化物之偶合反應。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碩士班 史茂樟所指導 曾丞君的 智慧型動態複合運輸系統之節能減碳多目標定價策略 (2010),提出因為有 運具選擇、節能減碳、動態旅次分配、定價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溫室效應成因的解答。

最後網站地球暖化的原因? - 科普學習資源則補充:1.什麼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就像是在農業中常被使用來維持空間溫度的溫室,地球大氣層就如溫室的塑膠布,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室效應成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氣汙染防制理論及設計(第六版)

為了解決溫室效應成因的問題,作者鄭宗岳,林鴻祥 這樣論述:

  本書匯集作者多年來在工作上之實務經驗、國內外相關期刊、設備設計文件及廠商型錄等寶貴資料,從理論原理至空氣污染防治設備之設計及選用,均作了相當詳細的說明及歸納整理,引導讀者有系統地吸收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理論及設計之精髓。自第一版出版以來,承蒙國內大專院校教授採用作為空氣污染防制相關課程教材或參考書籍,有志公職人士亦廣為推薦介紹,列為參加國家考試必備用書。   第六版配合國際上重大環保議題之進展及國民對空氣汙染等環保意識之抬頭(尤其是PM2.5議題),依國內最新環保法規和汙染防制設備及控制技術的最新發展,對本書內容進行增補修訂,並特別針對工業通風排氣章節(9-11)進行補述

。   同時,第六版將過去30年來環境工程及環保行政類科之國家考試歷屆試題(民國80年∼110年)及其參考解答,分別歸類納入每一章末之「歷屆國家考試試題精華」中,供讀者進一步研習,以增進對該章節主題之瞭解,亦可作為有志公職及進修人士之參考。

溫室效應成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記得打開CC字幕 #掌聲鼓勵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02:23
註1:
中國最近正在非法排放 CFCs,被國際警告了,如果持續下去的話,可能會造成臭氧層恢復延期十年。
註2:
CFCs 的替代品雖然能解決臭氧層破洞問題,但卻會強化溫室效應,成為了另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各節重點:
00:44 臭氧層為什麼會破洞?
02:02 蒙特婁公約的效果?
03:04 《 蒙特婁公約 》的成功秘訣⋯⋯?
04:04 《京都議定書》的困難是⋯⋯?
05:59 我們的觀點
07:10 提問
07:29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Medium 劉哲瑋|紫外光與臭氧層破洞成因:https://bit.ly/2lQwUaQ
→ 環境資訊中心|聯合國報告:臭氧層破洞已停止擴大:https://bit.ly/2lLToda
→ 維基百科|臭氧層空洞:https://bit.ly/2kG31d6
→ 公視|臭氧層破洞以每10年約1%-3%速度修復:https://bit.ly/2mbgcTP
→ 環境資訊中心|回首25年前 《蒙特婁議定書》如何為臭氧層撐起保護傘:https://bit.ly/2lQd13X
→ 環境資訊中心|保護臭氧層 各國成立多邊基金補助第三世界國家:https://bit.ly/2mhclVr
→ 環境資訊中心|臭氧層保護公約 第一個全球批准的環保協議:https://bit.ly/2lTdT80
→ 維基百科|蒙特婁議定書:https://bit.ly/2HgTFNB
→ 維基|京都議定書:https://bit.ly/2kzKFuA
→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大事件-《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https://bit.ly/2HtrIDk
→ 轉角國際|巴黎氣候會議:後《京都議定書》的時代轉捩點:https://bit.ly/2lQddAd
→ 臭氧層保護在台灣:https://bit.ly/2klZS2c
→ 環境資訊中心|2004回顧:京都議定書2005年初生效 台灣也將跟進:https://bit.ly/2lVcvRW

【 延伸閱讀 】

→ 報導者|【投書】官方數據沒提的高碳排放量、高電價:德國能源轉型的挑戰:https://bit.ly/2lNv9vk
→ 維基百科|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https://bit.ly/2JCnPwn
→ 維基|巴黎協議:https://bit.ly/2GL0nZA
→ 圖文不符|【 史上最狂總統川普,再次讓全世界 75 億人都驚呆!】:https://bit.ly/2lQ7slU
→ 報導者|周澄/為何沒有「實效」的巴黎氣候協議仍是一大進步?:https://bit.ly/2qL9FvV
→ 關鍵評論網|惡化「臭氧破洞」的元兇找到了,中國「不減反增」年排放7000噸CFC-11:https://bit.ly/2kKFM1I

新穎含雙胺/亞胺基雙苯並三唑苯酚氧和硝基苯酚氧配位基修飾的多核鎳錯合物之合成、結構鑑定及二氧化碳/環氧化物共聚合反應之催化研究

為了解決溫室效應成因的問題,作者伍薪維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中利用兩種Salan-type的配位基前驅物C8MEADiBTP-H2、C8BEADiBTP-H2和Salen-type的配位基前驅物C83CBiIBTP-H2與過氯酸鎳金屬鹽及多種硝基苯酚共配位基在不同合成比例、方法的實驗條件下可得雙核或參核金屬錯合物(1)-(8),並探討不同共配位基之錯合物對共聚合催化的影響,並經由元素分析儀、APCI/ESI-MS以及單晶X-ray繞射儀鑑定證明其結構。在第一部份中,先將兩種Salan-type的配位基前驅物分別與過氯酸鎳並加入適量的硝基苯酚(NP-H、TNP-H)進行反應,成功合成出一系列六配位雙金屬鎳錯合物(1)-(4),在應用於二氧化碳/環

氧化物進行共聚合催化反應。實驗結果顯示鎳錯合物(1)的催化效果最為優異,在催化劑濃度為0.03125 mol%下,反應溫度140 ℃、壓力300 psi、時間兩個小時對CO2/CHO進行共聚合反應,其CHO轉換率可達47%。催化活性可達最大值(TOF值近752 h-1),產物皆為聚碳酸酯(poly (cyclohexene carbonate)) (Mn = 25,700 g/mol,PDI = 1.20),且無環碳酸酯(cyclic carbonate)的副產物產生與極佳的共聚合選擇性(>99%carbonate linkages)。第二部分則是改利用Salen-type的配位基前驅物與過氯

酸鎳進行反應並加入適量的硝基苯酚(NP-H、DNP-H)進行反應,也成功合成出一系列六配位雙金屬鎳錯合物(5)-(8),並應用於二氧化碳/環氧化物共聚合催化反應。結果顯示錯合物(6) 及錯合物(7)都擁有相當好的活性,前者在催化劑濃度為0.03125 mol%下,反應溫度140 ℃、壓力300 psi,反應時間兩小時能夠得到最高的催化活性(TOF值近500 h-1),將時間提升到六小時則能得到22,400 g/mol的分子量,且均能保持優良的共聚合選擇性(>99%carbonate linkages)。後者在一樣的催化條件(濃度0.03125 mol%、反應溫度140 ℃、壓力300 psi)

反應時間一小時也可得到極佳的催化活性(TOF值近640 h-1),且將時間提升也能得到23,500 g/mol的分子量,此外隨著反應時間提升分子量能隨之增加且保持其共聚合選擇性(>99%carbonate linkages)。再根據這三個催化劑(錯合物(1)/(6)/(7))做不同溫度的測試,並比較了三者的活性差異。最後,使用了優選出的錯合物(1) 改變催化單體為CPO與CO2做共聚合反應,參考先前的反應條件做測試發現有不錯的催化活性。並嘗試了不同的反應溫度及時間希望能獲得大分子量同時保持住其選擇性,最後成功地在催化濃度0.125 mol%、溫度100 ℃、壓力500 psi,反應七天得到本實

驗最大的分子量(Mn = 16,900 g/mol,PDI = 1.21),且能保持著良好的高分子選擇性(95%)。

現代世界六百年:15-21世紀的全球史與環境史新敘事

為了解決溫室效應成因的問題,作者馬立博 這樣論述:

◆最受好評的全球史通史◆     請先看一眼本書封面的那張世界地圖。繪製者是十六世紀歐洲地理學家麥卡托(Gerardus Mercator),但位於地圖中央位置的不是歐洲,而是印度洋。也就是說,在當時人心中,世界的中心是亞洲。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認識裡,現代世界的起源,或者說全球化的起源,始於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各國向外探險而開啟的大航海時代,西方從此走上崛起之路,成為推動及形塑現代世界的核心且唯一力量。於是有關現代世界的歷史著作幾乎都聚焦於歐洲,此即「歐洲中心論」。     本書作者馬立博(Robert B. Marks)的目標,就是要帶領讀者

跳脫歐洲中心視角,改從更為寬廣、平等、利於展現區域互動與結構性因素的全球視野,重新理解我們現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書中有兩條別出心裁的敘事線,貫穿它所要說的從十五到二十一世紀現代世界史故事:一是突出亞洲(以中國和印度為主)的地位,二是強調環境的影響。     首先,在近代早期的大部分時間裡,全球經濟的引擎及主角是中國和印度,歐洲為渴望接近亞洲財富的邊緣配角;因此作者在描繪現代世界的起源時,是環繞著亞洲展開,給予它應得的重視。其次,工業革命引領世界從農業經濟跨越到化石燃料工業經濟,向來被視為西方文化優越的證據,作者不以為然。他另闢蹊徑從全球面臨的環境限制這一脈絡來分析,認為這可能才是

理解工業革命發生原因及為何發生在英國的理想途徑。此外,全書不斷討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希望幫助讀者認識與正視當代「人類世」危機。     《現代世界六百年》為全球史通史名著。自二〇〇二年出版以來,因為內容扼要精實,敘事流暢易讀,廣受美國各大學世界史課程採用。為與時俱進,回應當代社會關心議題(特別是各種全球性危機),也數次改版更新,本書為最新的第四版。     近年來,「全球史」一詞在臺灣書市上頗為熱門,也已引進不少以全球史視角為研究取徑的翻譯書,但尚無一本全球史長時段通史,《現代世界六百年》將補上這個空缺。   名人推薦     【導讀】   戴麗娟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劉 慧(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   馮卓健(私立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好評讚譽     對於位處東亞的我們來說,馬立博此書可說是熟悉東亞史或是東亞環境史的讀者通向全球史的一條捷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已經習慣西方文明主導論的讀者而言,若要重新平衡看待東、西方發展,瞭解人類與環境互動所形成的全球史,本書無疑也是絕佳入門。──戴麗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本書可以說是大眾版、更具社會關懷的《大分流》。少了許多經濟史細節,卻多了全球環境一體、息息相關的提醒。對於想以不長的篇幅讀

到對現代世界起源與形成全面性介紹的讀者,本書相當適合。──劉慧(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馬立博以淺顯易懂的文句,提煉出過去六個世紀的歷史精粹。本書真正採用全球視角且深入考量環境脈絡,是理想的課堂讀物:可以啟發思考及討論,偶爾也會激發不同的看法。──約翰・麥克尼爾(John R. McNeill),喬治城大學     ▲這次的新版在保持簡潔、好讀、緊密與當代關心議題連結的同時,也強化了原書的優點。書寫不偏不倚,但不流於枯燥乏味,相信能在課堂上激發討論火花,這是傳統教科書難以做到的,所提供的基本敘事也有助於規劃一門有吸引力的世界史課程。──彭慕然(Kenn

eth Pomeranz),芝加哥大學     ▲內容出色、觀點新鮮、論述有力而且有效。馬立博明顯針對大多數世界史教科書的歐洲中心論傾向,並發展出一套有效且有憑有據的論述策略來指正歐洲中心論的問題。書中的觀點很有啟發性,文字也淺顯易懂、引人入勝。很適合用於世界史導論。──范德(Edward L. Farmer),明尼蘇達大學     ▲《現代世界六百年》顯然是市場上現有最優秀的一本世界史書籍。本書的主要優點是非歐洲中心的視角、清晰的敘事與簡練的文字。我願意(也已經)誠心誠意地把這本書推薦給在這個領域執教的同事,以及其他在尋找一本世界史快速入門書的讀者。──莎拉・科夫納(

Sarah Kovner),佛羅里達大學     ▲論及所設定議題最深刻的世界史,大家總是首推《現代世界六百年》;本書提出的總體看法相當成熟,著重於人類活動和環境史,並且能激發讀者從全球視野進行批判性思考。──埃德蒙・柏克三世(Edmund Burke III),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     ▲了不起!在我三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裡,《現代世界六百年》無疑是同類型書籍中最優秀的一部。全書文字簡潔明瞭,內容卻極其全面,把當前在世界史方面的所有思考加以彙整,成果非常理想。──保羅・索隆(Paul Solon),麥卡利斯特學院     ▲我好愛這本書——更重要的是學生

也愛。說到用易於閱讀及理解的方式清楚表達出全球觀點,《現代世界六百年》無可匹敵。──托瑪斯・塞勒(Thomas Saylor),協和大學  

智慧型動態複合運輸系統之節能減碳多目標定價策略

為了解決溫室效應成因的問題,作者曾丞君 這樣論述:

節能減碳乃現今世界各國施政之重要方針,其中運輸部門對溫室氣體中之二氧化碳排放具重要貢獻,為減少運輸工具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各國政府積極投入環保及節能效率高之大眾運輸系統並鼓勵民眾搭乘,藉此減少私人運具使用達成節能減碳之目標。本研究運用動態複合運具選擇與指派模式(Dynamic Multiple Mode Selection and Trip Assignment Model, DynaMMSTAM),利用模式中之動態複合大眾運輸旅次分配模式(TAM-MAPTS)及動態道路旅次分配模式(DynaTAIWAN)分別求得旅客大眾運輸及個人運具之路徑分配,再以最小旅行成本之法則(Minimum Pat

h Cost Theory)執行運具選擇,依此模式為基礎以私人運具油價、停車費及公車票價為節能減碳成本因子定價策略分析因子,探討成本因子間交互變化對減碳效益之影響,進而達成節能減碳之貢獻。研究中完成三組定價策略並運用於一簡化高雄市模擬路網,進行成本因子間交互輪流調動對節能減碳影響之分析,探討減碳目標變動時,各定價策略所達成較合適之定價組合。三組定價包括單項成本因子調整、兩項成本因子輪流調動、三項成本因子輪流調動策略之實際運用,研究結果可提供政府參考,訂定相對於減碳目標變化之因應策略引導私人運具旅次移轉至大眾運輸系統而達成節能減碳之目的。定價策略中,利用成本因子變數私人運具油價、停車費及公車票價

於30~45元/公升、30~50元/次及12~0元/次進行減碳效益分析,依序交互輪動停車費、票價、油價。分析結果顯示多重變數於複合效應下促使減碳效益遠大於單一變數,政府執行節能減碳之策略除必須考慮價格彈性外,亦必須考量其政策執行之可行性,故定價策略中應視CO2之減量目標彈性使用,並盡量以單一變數之定價為主,多重變數定價為輔,此外交互運用停車費及公車票價將使節能減碳之成效更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