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澎湖區漁會特產直銷中心 - 靠北上班族也說明:澎湖區漁會是位於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的漁會店家,這裡提供澎湖區漁會... 漁特產直銷中心傳真地址本資料謹供參考,詳細交易及服務內容,請依與店家實際交易協議為 ...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鄭麗榕所指導 許玉欣的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2021),提出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鯨豚傳說、捕鯨、漁業史、海洋史、海洋文化、海洋保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李光中所指導 張朝勝的 島民情感鍵結──以望安鄉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島民、望安鄉、地方感、情感鍵結、依戀、適所、避風、禁錮、情感序譜、軌跡的重點而找出了 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 - 台灣公司行號則補充:本店位於馬公市區內漁隆路上的菊島之星內,珊瑚、文石紀念品及本店設計特色產品專業文石刻印(國民旅遊卡特約商店)歡迎參觀。 ...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加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 ▶https://goo.gl/aUBhqD
本集完整版內容繼續看:https://youtu.be/DN7eXR_mSdc
名稱:澎島之星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3F
電話:06 926 5652
時間:17:00-23:30

★訂閱《食尚玩家》➔http://bit.ly/2aH381Q
每週一至週四晚間10點 TVBS歡樂台(42)首播
隔日中午 YouTube官方頻道/TVBS官網回播
●完整內容立馬看▶http://bit.ly/2gaWX4r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fX2IUg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為了解決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的問題,作者許玉欣 這樣論述:

鯨豚在現今作為海洋生態的指標生物,但除此之外,臺灣為一擁有豐富鯨豚生態的海島,在島嶼歷史中,人們對鯨豚的認識、互動與利用,同樣能作為海洋文化與觀念的展現。本論文欲於近代臺灣海洋史中加入非人動物的視角,檢視鯨豚在近代初期、日治時期與戰後的歷史脈絡下,所反映而出的傳說、利用與保育三種面貌,並以此透視長時間下,鯨豚、海洋觀念上的變化與意義。在日治時期以前,臺灣並無發展出商業性的捕鯨活動,不過作為一個海島,與鯨豚的相遇早在荷治時期,就已悄悄反映在鯨油貿易蹤跡當中。而至19世紀開始,地方志、遊記以及在臺西方人的紀錄中出現鯨豚的身影,並有如漢人對鄭成功與大鯨的傳說想像,以及原住民族中的鯨豚傳說,再再反映

了人們對巨大而神祕的鯨豚印象,以及寄託於鯨豚的海洋情懷。日治時期,隨著日本母國捕鯨文化與技術的帶入,臺灣的鯨豚資源被有計劃的調查與捕撈。自1913年起,南灣(大板埒)開展捕鯨業,鯨豚被視為經濟性動物,直至1943年,大板埒捕鯨結束,總共捕獲多達800頭的鯨豚。日本母國的捕鯨文化和技術,影響了臺灣對鯨豚與海洋的觀念,鯨豚成為可以大量捕撈的商業海洋資源,更從中可見捕鯨業與日本的關係,呈現高度仰賴母國的日本內地人漁業性質;再者,在大量被捕撈的座頭鯨數量中,也反映了臺灣的海洋生態史。戰後臺灣在漁業增產、地方經濟利益下,重新恢復捕鯨業,並持續將鯨豚作為經濟性動物來利用,分別在1950年代與1970年代開

展,前者為位於香蕉灣的沿海捕鯨、後者則進行遠洋工船式捕鯨。1980年代,隨著保育觀念以及美國壓力影響下,臺灣政府於1981年公布停止商業捕鯨,但直至1990年澎湖沙港事件後,鯨豚才正式納入保育法令當中。1990年代,在鯨豚保育觀念的開展,以及對本土的關懷下,鯨豚書寫興起,同時鯨豚成為了海洋國家的象徵,代表著保育與本土的觀念,重新定義了鯨豚對人、以及臺灣島嶼的意義。17世紀的鯨油、以及19世紀開始直至1990年代末之間,鯨豚在臺灣島嶼上的變化,作為檢視海洋生態與海洋觀念歷程的意義,與此同時,更反映了島嶼複雜而多元的海洋與海洋文化史脈絡。最後,從臺灣島上的鯨豚歷史,吾人也可再思臺灣與海洋、環境的關

係。

島民情感鍵結──以望安鄉為例

為了解決澎湖縣馬公市漁隆路50號的問題,作者張朝勝 這樣論述:

本研究試圖從地方感角度探究島民和島嶼的互動關係,以澎湖縣望安鄉諸島包含八罩島、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嶼、西吉嶼作為研究區域,並於2012年至2017年採質性研究方法深入50餘位島民。研究結果可由三軸呈現,包含情感、空間、時間:情感方面,已然逸出昔日地方感研究,發現由正而負如依戀、適所、避風、生計、禁錮、疏離等宛如序譜般的情感類型;空間方面,即為鍵結模式,隨著駐留頻率而有留島、來回、離島的鍵結序譜;時間方面,統合情感和鍵結並納入島民生活史,進一步繪製成動態的情感鍵結軌跡。本研究所建構的島民 情感鍵結,除了展現出多元情感,並讓地方感研究延伸至島嶼空間,而加入時間概念更令地方感鮮活起來,由地方

感橋接自然保護區也適時補缺了純然空間概念的刻板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