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毛宗強寫的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和本間琢也、上松宏吉的 燃料電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大陸布局氫能產業之觀察 文/翁芳柏(元智大學機械系 ...也說明:燃料電池 汽車示範應用政策明確後,以商用車為重點發展方向成為共識,主流商用車企業對中重型燃料電池專用車的佈局進程逐步加快。 氫能長續航減碳重要替代方案.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上海科學技術 和瑞昇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何國賢、黃宇璋所指導 傅顯揚的 聚脲系鍛燒型鈷氮碳化合物作為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觸媒之研究 (2021),提出燃料電池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聚脲、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王丞浩所指導 Yusuf Pradesar的 PtCo/n-NCS和NiCo2-CPO-27/PCN形貌控制觸媒於氧氣還原反應之燃料電池應用 (2021),提出因為有 納豆狀結構、PtCo 鉑鈷合金、CPO-27、碳棒結構、氮摻雜碳材、氧氣還原反 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燃料電池應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核研所致力於燃料電池與太陽電池之研發有成則補充:其中燃料電池之研發項目包括直接甲醇(小型電池應用),及固態氧化物(運輸及分散式電力應用)等二類燃料電池,而太陽電池則致力於高效率Ⅲ-Ⅴ族太陽電池關鍵技術之開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燃料電池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為了解決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毛宗強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六章,主要介紹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歷史和發展,以及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電解質材料、陰極材料、陽極材料、連接體材料、單體及電池堆設計等。 第1章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概論1.1 燃料電池原理1.1.1 燃料電池簡史1.1.2 燃料電池熱力學1.1.3 燃料電池特點1.1.4 燃料電池分類1.2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1.2.1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簡史1.2.2 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1.2.3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1.3 中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概述1.3.1 中溫固體電解質材料1.3.2 中溫燃料電池的電極材料1.4 固體氧化物電池發展趨勢1.4.1 降低

操作溫度是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發展趨勢1.4.2 采用方便的碳氫燃料1.4.3 新結構平板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1.4.4 微管式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1.4.5 單室結構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1.4.6 新材料開發1.4.7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公司簡介1.4.8 結語參考文獻第2章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解質材料2.1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解質材料基本要求2.2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解質薄膜化技術2.2.1 陶瓷粉末法2.2.2 化學法2.2.3 物理法2.3 摻雜氧化鈰電解質材料2.3.1 缺陷結構2.3.2 氧離子遷移2.3.3 氧離子電導率2.4 摻雜鎵酸鑭電解質材料2.

4.1 晶格結構2.4.2 缺陷化學和氧離子電導2.4.3 摻雜離子種類和摻雜量對電導率的影響2.4.4 化學相容性2.4.5 單電池性能2.5 質子導體電解質材料2.5.1 質子導體結構及傳導機制2.5.2 常見的質子導體氧化物2.5.3 質子導體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2.6 復合電解質材料2.6.1 摻雜氧化鈰—碳酸鹽復合電解質材料2.6.2 摻雜氧化鈰—碳酸鹽復合電解質的離子傳導機制2.6.3 摻雜氧化鈰—碳酸鹽復合電解質燃料電池2.6.4 鹵化物—氧化物復合電解質2.6.5 硫酸鹽基復合電解質參考文獻第3章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陰極材料3.1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陰極材料基本要求3.2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陰極材料發展現狀3.2.1 鈣鈦礦陰極3.2.2 其他中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陰極材料參考文獻第4章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陽極材料4.1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陽極材料基本要求4.2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陽極材料發展現狀4.2.1 金屬陽極4.2.2 氧化物陽極4.3 金屬陽極材料4.4 氧化物陽極材料4.4.1 釓摻雜氧化鈰電解質基金屬陶瓷陽極4.4.2 釤摻雜氧化鈰電解質基金屬陶瓷陽極4.4.3 鍶和鎂摻雜的鎵酸鑭電解質基金屬陶瓷陽極4.4.4 質子導體電解質基金屬陶瓷陽極4.4.5 氧化鈰—碳酸鹽電解質基氧化物陽極4.4.6 其他氧化物陽極參考文獻第5章 固體氧

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5.1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的概述及基本要求5.1.1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概述5.1.2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的基本要求5.2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的分類5.3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的性能測試評估方法5.3.1 基本性質5.3.2 氣密性5.3.3 長期穩定性5.3.4 相容性5.4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的研究現狀5.4.1 玻璃和玻璃陶瓷密封材料5.4.2 金屬密封材料5.4.3 雲母密封材料5.4.4 其他密封材料5.5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密封材料與技術的發展趨勢參考文獻第6章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單體及電池堆6.1 固體氧化物燃

料電池堆和系統6.1.1 發達國家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和系統的發展概況6.1.2 我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和系統的發展概況6.2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極化現象6.2.1 歐姆極化6.2.2 濃差極化6.2.3 活化極化6.2.4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陰極極化6.2.5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陽極極化6.3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效率6.4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的類型6.5 管狀電池堆設計6.5.1 管式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趨勢6.5.2 管式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的發展狀況6.5.3 管式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的制造技術6.5.4 管式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的結構6.6

平板式電池堆設計6.6.1 國內外發展現狀、趨勢6.6.2 單電池結構6.6.3 連接體材料6.6.4 封接材料6.6.5 平板式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國內外進展參考文獻第7章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應用7.1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低溫化7.1.1 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優缺點7.1.2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低溫化的優點7.1.3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應用7.2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分布式電站應用7.2.1 日本家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7.2.2 其他國家和地區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的發展7.2.3 熱電聯供系統發展趨勢7.3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在交通中的應用7.

3.1 電動汽車發動機7.3.2 汽車輔助電源7.4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小型電源應用7.5 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應用展望參考文獻

燃料電池應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由聖工坊授權提供

聚脲系鍛燒型鈷氮碳化合物作為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觸媒之研究

為了解決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傅顯揚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I致謝 V目錄 VI表目錄 X圖目錄 XI第一章 緒論 11.1 前言 11.2 研究動機 31.3 研究架構 61.3.1 探討不同鍛燒溫度下之觸媒對燃料電池效率的影響 61.3.2 探討不同鍛燒溫度下之觸媒表面積對燃料電池的影響 61.3.3 與商業20% Pt/C觸媒進行比較 6第二章 文獻回顧 72.1 燃料電池的發展 72.2 燃料電池的發電原理 92.3 燃料電池的優點 112.4 燃料電池的種類與應用 132.5 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AEMFC) 172.5.1 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簡介 172.5.2 陰

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之原理 202.5.3 燃料電池極化 222.5.4 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之構造及元件 242.5.5 陰離子交換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ce;AEM) 242.5.6 觸媒層(Catalyst Layer;CL) 262.5.7 氣體擴散層(Gas Diffusion Layer;GDL) 272.5.8 雙極版(Bipolar Plates;BP) 302.5.9 氣密墊片 322.5.10 集電板 332.5.11 膜電極組(Membrance Electrode Assembly;MEA) 332.6 氧氣還原反應 342

.7 電子轉移數 362.8 非貴重金屬觸媒 392.9 氮摻雜於碳材料 412.10 對苯二胺與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應用於觸媒 43第三章 研究材料與實驗方法 443.1 實驗藥品 443.2 儀器設備 463.3 研究目的與試驗項目之規劃 513.4 實驗步驟 523.4.1 觸媒製備 523.4.2 線性掃描福安法(LSV)測定 573.4.3 膜電極組(MEA)製作 59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44.1 熱重量分析(TGA-DTG) 644.2 官能基分析(FTIR) 654.3 表面型態分析 674.3.1 TEM分析 674.3.2 SEM分析 7

04.4 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分析(EDS,mapping) 734.5 結晶性分析 784.6 有序性分析(Raman) 814.7 表面性質分析(BET) 854.7.1 CoNC800A700不同步驟表面性質分析比較 874.7.2 CoNC觸媒不同鍛燒溫度比較 904.8 束縛能分析(XPS) 934.9 電化學分析 954.9.1 線性掃描伏安法(Linear Sweep Voltammetry;LSV) 954.9.2 電子轉移數與塔佛斜率圖 984.9.3 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994.9.4 耐久測試 1004.9.5 甲醇

耐受性測試 1014.9.6 導電度測試 1024.10 單電池分析 103第五章 結論 105第六章 參考文獻 107

燃料電池

為了解決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本間琢也、上松宏吉 這樣論述:

  藉由氫與氧高效率地產生電力,「燃料電池」能否取代石油燃料,成為新能源的先驅?   來認識燃料電池吧!   燃料電池一開始被應用在探索宇宙的人工衛星之上,而如今已經成為在地面上供給電力、熱能的汽電共生裝置,以及汽車的動力來源,是貼近你我生活的一種存在。   家庭用燃料電池已在2009年開始販售商用機型,燃料電池車也預計可在2015年開始達到普及。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為了減輕環境的負擔,必須建設出,並用電力與熱能來提高整體效率的基礎能源。針對於此,氫氣將隨同燃料電池一起肩負起重要職責,讓「氫能社會」成為拯救地球的『解決方案』!   本書將從科學角度詳細介紹燃料電池的運作原理,並說明將燃料

電池應用在生活之中,以及汽車和工業上的情形。   讓我們一同來認識這位能源界的明日之星吧! 本書特色   連北極熊都說讚的替代能源 :在石油能源即將耗盡的今日,燃料電池以替代能源的候補選手而大受注目,以燃料電池做為汽車的動力,甚至被視為21世紀的趨勢。而且燃料電池不但效率高,還有不排放廢氣的特性!節能減碳阻止暖化,用燃料電池還北極熊一個冷死人的家吧!   全方位燃料電池入門書:本書以燃料電池為中心,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解說其運作方式與特徵,還有與電池的相異之處、種類和運用領域,以及發展歷史與開發動向 作者簡介 本間琢也   出生大阪府。1957年於京都大學大學院工程學研究科修完碩士學位。自進入通

產省電子技術綜合研究所(現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以來,就始終從事能源工程學的研究。1970年擔任同所的能源變換研究室長。1979年擔任筑波大學教授。1993年擔任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理事、筑波大學名譽教授。1997年擔任燃料電池開發中心常任理事、2005年擔任同所顧問。著有『燃料電池入門講座』(暫譯)(電波新聞)、『氫燃料電池指南書』(暫譯)(□□□社)等許多著作。 上松宏吉   1940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法政大學工學部經營工程學科畢業。1962年就職於現在的IHI股份有限公司。從事LNG冷能發電、煤氣化、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研究部長)等相關工作,2000年擔任丸紅公司的技術協調

員、2001年擔任FCTec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2007年起開始擔任顧問。著有『燃料電池的發電系統與熱量計算』(暫譯)、『氫燃料電池指南書』(暫譯)(共同著作)、『能量用語辭典』(暫譯)(共同翻譯)(皆由□□□社出版)等著作。

PtCo/n-NCS和NiCo2-CPO-27/PCN形貌控制觸媒於氧氣還原反應之燃料電池應用

為了解決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Yusuf Pradesar 這樣論述:

ABSTRACT i摘要 iiiACKNOWLEDMENTS vTABLE OF CONTENTS viiTABLE OF FIGURES xiLIST OF TABLES xvii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1 Research Background 11.2 Research Objective 31.3 Research Advantages 3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52.1. Fuel Cell 52.1.1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52.1.2 Alkaline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AEMFC) 92.2. Platinum and Its Alloy as Cathode Catalyst 112.3. Carbon Materials 162.4. Non-Precious Metal as Cathode Catalyst 242.4.1.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 252.4.2. Prussia

n Blue 282.4.3. Coordination Polymer of Oslo - 27 30CHAPTER III MOTIVATION 33CHAPTER IV MATERIALS AND CHARACTERIZATION 354.1 Materials 354.2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364.4.1. X-ray Diffraction 364.4.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374.4.3. Transmission Elec

tron Microscopy 374.4.4.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384.4.5.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384.3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394.5.1 Acid Media 394.5.2 Alkaline Media 404.5.3 Single Cell Test 41CHAPTER V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35.

1 High Activity of Platinum-Cobalt Supported by Natto-like N-Doped Carbon Sphere as Durable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435.1.1 Experimental Procedure 435.1.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45.2 Nickel-cobalt metal at carbon nanorod structure derived from CPO-27 as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with High Fuel Cell Performance 575.2.1 Experimental Procedure 575.2.2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59CHAPTER VI CONCLUSION 836.1. High Activity of Platinum-Cobalt Supported by Natto-like N-Doped Carbon Sphere as Durable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

ction 836.2. Nickel-cobalt metal at carbon nanorod structure derived from CPO-27 as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83REFERENCES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