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生物學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振華寫的 生物學(第四版) 和鮑明升的 細胞生物學實驗與習題指導(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陽明交通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辦理「2023年高中生暑期營隊」課程也說明:一、本校推廣教育中心針對全國各高中生於2023年暑期辦理「生醫科技實作營」、「口腔數位精準醫療潛能開發營」及「火箭與太空工程探索營」課程,希冀能夠啟發學員對生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餐旅管理研究所 陳淑娟所指導 于兆君的 師生對智能實習旅館課程實施之觀點 --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館管理系為例 (2021),提出生物學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能實習旅館、課程實施、師生觀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林意雪所指導 田薇的 私立大學生英語學習歷程之形塑與能動性 (2020),提出因為有 學習英語、私立大學、階級、文化資本、性別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生物學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開授課程 - 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則補充:年班組, 科目代號, 學年/學期, 科目名稱, 學分. 1, 1404, 學年, 普通生物學, 3. 1, 1905, 學年, 普通生物學實驗, 1. 1, 2019, 學期, 普通化學, 3.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生物學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物學(第四版)

為了解決生物學課程的問題,作者張振華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好教、易學、適用於兩學分課程的生物學教材。作者針對大專非醫護或生物相關科系的「生物學」通識課程,參酌教育部「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並依其教學經驗精心設計、編寫成這本精簡扼要的生物學,是技職院校生物學通識課程的首選教材!   生物學在許多學校都已開設為通識教育課程,讓非醫護或生物相關科系學生,對生物學有基本的了解。坊間的生物學教科書動輒五、六百頁,較少者也有三、四百頁,而通識課程或其他非醫護或生物相關科系的生物學課程通常是兩學分的課程,因此許多生物學教材都讓老師們教不完,學生也感到負擔太大。   本書作者長期在技職院校任教,教學經驗豐富,對於如何讓課程進行更

有效率、如何給學生更容易學習的教材十分有心得。   全書共6章,前3章言簡意賅地講述了傳統生物學所包含的內容,並略去動物界各門、綱的個別介紹,以及介於動、植物間的菌類介紹。第一章介紹生命的共同性與多樣性,從生命的起源到細胞的認識,再到生物的多樣性,將微觀與巨觀的生物學概念做一基本介紹;第二章介紹植物的生理,首先引導讀者認識從認識根、莖、葉等構造及其功能,進而介紹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生殖;第三章講述人體的生理,包括:營養與消化、呼吸與排泄、循環與免疫、神經與衝動、激素與協調、生殖與胚胎發生等單元,從而瞭解一般哺乳類動物的基本生理知識。   後3章著重於生物學與農業、生技、食品、美容、工業、商業等

其他科系及產業的連結。第四章講到遺傳,這對各領域的學生、讀者而言都十分實用,不管是優生學、遺傳疾病預防,或在農業應用上都已是必備的基礎知識;第五章講述生物技術,這也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常識,讀者對生物技術及其應用有基礎的認識,對於所謂基因工程、基改作物,以及宣稱使用生物科技的保健食品與美容產品也能具有基本的判斷;第六章引導讀者認識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包括生態系、自然保育、永續經營等概念,即使是工程、商管等各領域的讀者,都能多一份對維護生態平衡、自然保育的觀念,在各個領域拼經濟、制定各項計畫時,將環保列入考慮,這也是通識課程的立意。   書中包含實驗操作單元,即使沒有另外的實驗課程,也可以讓讀者實地

操作、觀察,提高學習的興趣。此外,各章章末均有習題並隨附答案,供讀者即時掌握學習成效。   第四版加入「你知道嗎?」專欄,讓學生對生物學有整體且更深入的認識,並更新各章習題。   習題中的問答題,部份可從課文中找到答案,部份是需要讀者依指引進行課外延伸學習或表述自己意見,不附標準解答,讀者選購前請先知悉並留意,銷售單位和出版社都無法提供問答題的解答。

生物學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上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穿山甲除藥」vs.「深潛太空人」。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深潛太空人」獲得50.5%的票數,險勝了1個百分點而已。
 
這次的廝殺真的非常激烈,完全沒辦法預料哪一條會贏,我們節目開播以來頭一次看到這麼接近的票數!雖然穿山甲高票落選,但還是要在這邊呼籲: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深潛太空人」這個題目非常科普,繼5月底,美國睽違9年再度發射載人火箭後,美國太空人又繼續創造新的里程碑,不過這次不是上太空,而是「下海」寫歷史,下海就是字面上的下海。美國史上第一位完成「太空漫步」的女性太空人,現年68歲的凱薩琳‧蘇利文,選在世界海洋日的前一天6月7日,潛入馬里亞納海溝南端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抵達這個地球最深處的女性,但更厲害的是,她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既上過太空又到過海溝的人,上天下海成就解鎖。
 
這次蘇利文是和另一名美國退休海軍軍官「維斯科沃」搭檔,整趟任務包括下潛和上升,共花了大約4到5小時,兩人下潛了1萬零925公尺,在海溝底部的溫度攝氏零下5度,但很可惜沒看到魚。回到陸地上的時候,蘇利文還打電話給距離地球408公里外的「國際太空站」連線一下。總之呢,蘇利文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她曾經造訪過離地球最遠的地方,以及離地心最近的地方。
 
蘇莉文其實在踏入航太業以前,幾乎是沒有任何科學背景的,會成為太空人其實也有點無心插柳。她父親是航空工程師,雖然她從小就對太空非常感興趣,但後來讀大學的時候,卻想說自己很擅長學習新語言,那乾脆主修語言好了,還計畫成為一名翻譯人員,不過大一的時候選修了一門海洋生物學課程,就這樣歪掉跑到了科學的懷抱。後來她大學畢業的時候拿的是地球科學學位,26歲就拿到地質學博士學位,結果畢業那年耶誕節左右,她哥哥參加了NASA的太空人招聘計畫,也鼓勵她去申請看看,結果1978年她就被選中,成為NASA第一批女性候選太空人之一。
 
她在NASA服務的15年間,總共執行過三次太空梭任務,累計532個小時的太空飛行記錄,除了剛剛提到的,她是第一個完成太空行走的女太空人以外,還參加過一些厲害的任務,像是1990年4月美國部署哈伯太空望遠鏡,她就是其中一員。
 
1993年離開NASA,跑去擔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首席科學家,後來被歐巴馬任命為這個單位的行政長官,2014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人物之一。反正她就是一個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開外掛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陸海空三棲達人。
 
「挑戰者深淵」是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最最最深處是1萬零971公尺,是目前已知地表最深的地方,比凱莉的股溝還要深(?)我們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對吧?「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公尺,想像一下你把「珠穆朗瑪峰」倒插進海底,都還碰不到「挑戰者深淵」的底部,據說你往溝裡丟一塊石頭的話,要一個多小時才會到底。那海溝底部的溫度大約是攝氏0度左右,而且四周一片漆黑,水壓是8噸,相當海平面壓力的1100倍,如果潛水艇破一個小洞,應該不到一秒人就變肉醬。
 
因為環境真的太險惡了,所以過去執行過的任務,有載人加上沒載人的,兩隻手數得出來,甚至比上過月球的人數還少。最早一次是1960年,美國探險家和瑞士探險家聯手下潛,停留了20分鐘,發現海溝底有魚蝦之類的生物,1995年日本也執行了一次無人下潛,最有名的是2012年,奧斯卡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挑戰單人下潛,還一口氣停留了3個小時,而一開始我們提到的,跟蘇利文搭檔的「維斯科沃」,他自己在2009年兩度獨自挑戰成功,然後帶蘇利文下去之後隔沒幾天又帶了另一個女登山客下去,真的是把潛水艇當計程車搭,喔對了,他2009年的時候說他在海溝裡看到塑膠袋和糖果包裝紙,所以在這邊也要呼籲大家減塑,不然真的很誇張,連那麼深的海溝裡都有人類的垃圾足跡。
 
其實現在隨著科技發展,要飛天遁地都不成問題,不過我曾經聽過一段話說得很好,就是不要抱持著「征服」的心態去挑戰大自然,不然總有一天會被大地之母教訓,我們要帶著尊敬的心情與大自然互動,也別忘了愛護環境和動物,穿山甲沒有療效,不要再吃穿山甲了喔~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師生對智能實習旅館課程實施之觀點 --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館管理系為例

為了解決生物學課程的問題,作者于兆君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在通訊科技、物聯網、雲端、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越趨成熟,加上因應人力成本提高、人才供給不足等困難的情況下,旅館產業也興起智能旅館的潮流,因而促進大學旅館相關科系有必要進行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檢視,以利人才培育與能力養成得以和業界一起同步與時俱進。本研究試圖透過參與過校內智能旅館實習課程的老師以及學生們的觀點,並參考美國學者泰勒(Tyler)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理論,探討有關智能旅館實習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經驗選擇、學習經驗組織、以及學習結果評鑑等議題,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討智能旅館發展對旅館專業教學的影響、(二)分析智能實習旅館校內實習課程運作之情形、(三)檢視學生在智能實習旅館校內實習與相

關課程之學習成果,以及(四)探討學生在智能實習旅館校內實習學習感受與調整。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訪談法與文件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配合研究目的採立意取樣9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透過資料的蒐集、分析、歸納與討論,獲得以下研究結論,其中包括(一)對旅館專業教學影響方面:因應智能旅館發展,實習暨相關課程亦有所修訂,師生都需持續精進學習;學生對智能旅館已有基礎認識,透過實習可以精進其實作能力。(二)在校內實習課程運作情形方面:尚屬全新階段,運作規模不大,較難讓學生可學習數據分析相關技術;智能設備使用上的不穩定,尚需建立報修制度;實習課程的實施,有助學生更熟悉智能旅館實務之操作。(三)在實習與相關課程學習成

果方面:實習與相關課程學習成果有助跨域能力的提升;實習成果與收穫,有助專業成長與經驗累積。(四)在校內實習學習感受與調整方面:師生均肯定現階段的實習課程,已相當實用且能學有所得;至於,未來建議調整的部分,則為更一致化的教育訓練、加強設備的維護,以及拓展客源。整體而言,師生均認為智能設備的導入,對校內實習課程之實施產生正面的影響。

細胞生物學實驗與習題指導(第3版)

為了解決生物學課程的問題,作者鮑明升 這樣論述:

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在生命基礎理論研究及臨床醫學實踐研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適應醫學院校細胞生物學(含生物學專業)實驗教學的需要,特組織力量編寫了《細胞生物學實驗與習題指導(第3版)》,以促進醫學院校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規範實驗課程內容。    《細胞生物學實驗與習題指導(第3版)》共分兩個部分:一部分為細胞生物學實驗,共設15個實驗。所選擇的實驗內容都是細胞生物學中基本、重要的技術或方法,涵蓋了目前各高等學校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所涉及的基本實驗和核心技術。第二部分為《醫學細胞生物學》習題及答案,目的是説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堂內容和複習所學知識,方便學生檢查所學內容。   

《細胞生物學實驗與習題指導(第3版)》主要面向高等醫學院校生物學或生物技術專業和臨床醫學、檢驗、護理、影像、預防等本科專業細胞生物學和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以及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輔導,也可作為相關實驗人員的參考書。

私立大學生英語學習歷程之形塑與能動性

為了解決生物學課程的問題,作者田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臺灣東部私立大學(簡稱E大)進行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歷程與其在大學階段能動性的探索。研究期間為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6 月,以教育民族誌為研究方法,透過訪談、家訪、參與觀察,以影音檔案紀錄與轉錄逐字稿,收集相關文件、田野筆記、備忘錄、反思札記與研究日誌等,歸納資料、分析與詮釋,以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 的文化再製理論與英國教育學家 Bernstein 的語言溝通符碼、教育與階級理論為分析工具,並依照臺灣的國情與社會文化,進行本研究與建構理論。本研究發現,不同階級家庭對於英語意向性解讀具有明顯差異性,但均強調英語作為升學工具的意向性解讀。勞動階級與部分的中產階

級家庭具有同質性,家長重視子女前期的英語學習安排,但對後期的學習安排則較無法介入;部分的中產階級的家長對於子女英語的學涯涉入程度高且長期引導,會期待子女進入專業性高的職業類別與國際接軌。不同階級的父母會以自控模式與他控模式協助子女建構英語的語言資本和文化資本;勞動階級家庭的自控模式較為單一,中產階級家庭因為各種資本豐厚,管道多元。大學階段學習英語的能動性,受到家庭資本總量影響較多,而高教的英語政策影響個體能動性小。此外,臺灣的宗教團體結合外師教學,是具有在地性的英語教學活動,可達其宗教親近性與拓展性。研究亦發現,傳統的性別文化力量仍在家戶間駐足與傳遞,尤以務農家庭、與長輩同住、居住地在鄉下地區

者,維持傳統的性別文化最為顯著。多數家長對於兒子的教育投注和教育期待會比女兒多。當兒子選擇以女性為主流的科系時,父母親受到傳統性別觀念的衝擊較大,但居住於都會區,本身在職的家長,較容易接納。隨著社會發展,婦女受教程度提升,母親投入勞動市場愈來愈普遍,工作性質多元,母親在家庭中的性別地位與父親趨近平等,可享共同的決策權。父親對待子女「類平輩」,擺脫傳統的嚴父形象,對於子女的教育參與度高,對女兒的教養方式偏向自我實現。單親或偽單親由母親撐起家庭經濟者,較不重視子女成績表現,強調子女自我負責,自行規劃人生。透過本研究,梳理屬於臺灣私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文化,從理解大學生學習英語學習之歷程形塑與其能動性

,未竟事宜則有待未來繼續深耕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