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起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甲午戰爭起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福井憲彥寫的 極簡法國史 和張彩玲的 影響世界歷史的50場戰爭(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日甲午戰爭起因? - 雅瑪知識也說明:甲午 中日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30分. 朝鮮東學黨起義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導火線(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國力逐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樹林出版社 和海鴿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姜智恩所指導 張元䅍的 金允植的事大保國外交(1881-1887) (2020),提出甲午戰爭起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事大保國、中朝關係、金允植、穩健開化派、十九世紀末朝鮮。

最後網站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清日争夺朝鲜控制权 - 上游新闻則補充:甲午 战争的起因是清日争夺朝鲜控制权,引爆点是日本制造的“高升号”事件,871名淮军精英在事件中壮烈殉国 ... 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甲午戰爭起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極簡法國史

為了解決甲午戰爭起因的問題,作者福井憲彥 這樣論述:

  高盧・聖女貞德・拿破崙戰爭・法國新浪潮   大革命揭起的三色旗,如何撼動全歐洲的舊秩序?   歐盟主導成員國之一,首都巴黎亦是與紐約、倫敦與米蘭並列的時尚聖地;   勃艮第的紅酒燉牛肉、洛林的鹹派、馬卡龍與葡萄酒,更是世界知名的美食之邦;   孟德斯鳩、盧梭、伏爾泰,由眾多哲人揭開歐陸啟蒙時代的序幕;   文豪雨果描繪19世紀人民生活的鉅作《悲慘世界》、聖修伯里在《小王子》傾訴對風沙、星辰、黑夜與愛的繾綣眷戀;   浴火後邁向修復之路的聖母院,路易十四引以為豪的凡爾賽宮鏡廳,巴黎觀光最常遇到的罷工與交通停擺……。   橫跨中南美、印度洋與南太平洋,擁有眾多海外省和海外領土,經濟海域

排名全世界第二大的法國,絕對稱得上是不下英國的海洋大國。   由專攻西洋史,且榮獲法國榮譽騎士勳章的日本學者──福井憲彥,娓娓道來法蘭西共和國的起源與變革,以及這塊土地的宗教、思想與多民族所激盪的火花與文明結晶。   ★★凡爾賽宮的建造,起因於路易十四的親身經歷?★★   法國專制王權的代表人物──路易十四,不僅興建凡爾賽宮,也率領皇室成員與近臣移居至這座宮殿。他之所以選擇將凡爾賽宮建在巴黎郊外,是因為他在孩提時期見證過城內的動亂,才會想將新宮殿建在巴黎城外。   ★★法國大革命的最初目的,其實不是推翻王權?★★   提到法國大革命,很多人從教科書得來的印象,都以為是平民百姓為了推翻專制

的國王而紛紛起義。但事實上,在革命的初期,人民依然擁戴國王,訴求在國王之下推行新的政治氣象。   ★★拿破崙登基稱帝,當的竟然不是「法國皇帝」?★★   擁有卓越軍事才能的拿破崙,大權在握,最終登基成為皇帝。然而,從頭銜來看,正確的說法是拿破崙成為「法國人的皇帝」,而不是「法國皇帝」。這兩個稱呼之間又有什麼不同?   ★★法國現在的政體第五共和,和之前的共和有什麼不同?★★   現在的法國,又稱為法蘭西第五共和,這是從1958年開始實行的政體。當然,既然是第五,在此之前自然也會有「第一共和」到「第四共和」。先前的政體和現在的第五共和,又有哪裡不一樣?   本書是為第一次思考「法國究竟是怎

麼樣的一個國家?」的讀者所寫,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淺顯易懂地介紹法蘭西的歷史。 本書特色   ◎一冊認識法國,追溯浪漫國度的起源,見證西羅馬滅亡後法國如何成為西歐歐陸的中心。   ◎全書依時間脈絡分八個章節,各章均附小專欄,介紹政治、科學、文學與時尚等法國名人。   ◎隨主題搭配生動的插圖、好懂的家譜關係,不必死背,讀歷史也能像看話劇一樣有趣!

金允植的事大保國外交(1881-1887)

為了解決甲午戰爭起因的問題,作者張元䅍 這樣論述:

「事大」為朝鮮王朝立國以來對華的往來方式,其為一種外交上自我保護的手段。但在近代以來,日本士人以「事大主義」形容朝鮮末期親華派官員,其逐漸成為一種負面詞彙。本文認為此為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大」,故以朝鮮穩健開化派的金允植為出發點,從其早年文章了解開化思想及對華觀,進而探究其於1881年至1887年間的外交活動。研究將以歷史研究法為主,從金允植個人、時任朝鮮、清朝官員等第一手資料、中日韓外交檔案為主,輔用常受忽略的美方人物記述及書信,歸納整理出金氏有關外交事件的整體脈絡。本文之所以研究此時期,一來金允植作為朝鮮晚期重要的親華派外交人物,二是正值西方列強勢力進入朝鮮。而1881年為金允植作為朝

鮮領選使團學習洋務的起點,透過梳理出使清朝期間的筆談,可了解朝鮮進入國際條約體系的困境,也因此透過「事大」來爭取朝鮮利益。至於壬午兵變與甲申政變,則作為金允植事大外交的具體應用例子,從中能推論金允植目的在於保護朝鮮高宗以及不受日本勢力侵入,即為「事大保國」。之後,將逐一檢閱金允植任職外務督辦時期的外交政策,其涵蓋俄、中、英、美等國。由不同交錯的事件,有面臨清朝與朝鮮的衝突,以及宗藩體制與條約體制的雙重外交,都是正視金允植事大政策的例證。透過各方觀點,本文嘗試另一視角看待中朝關係的更迭,並進一步呈顯朝鮮知識分子在列強環伺下,如何以「事大」謀求國家的生存之道。

影響世界歷史的50場戰爭(3版)

為了解決甲午戰爭起因的問題,作者張彩玲 這樣論述:

  ★ 解讀50場影響世界的戰爭起因、經過、結果與影響,呈現給讀者最真實的歷史場景。   ★ 讀懂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發展,解開戰爭爆發前後的種種謎團,總結出這些戰爭的特點、得失與意義。   ■    50場震撼人心的經典戰爭,50場影響世界的偉大戰爭!   本書精選歷史上最經典的、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最具特色的戰爭,對每場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有著簡單而真實的介紹。作者在分析戰爭的同時,對於戰爭的規模、戰術、心理變化等發展過程,也有相當精闢的評述!   ■    以戰爭發生的時間先後排列,讓讀者瞭解同一時代各國勢力的消長!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及查詢,本書以時間為依

據,先後排列各場戰爭,讓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對當時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有更全面的認識與瞭解;同時,戰爭發生的時間,統一以西元時間作為對照,讓讀者可以清楚的瞭解各場戰爭的情勢。   ■    戰爭,不僅是過程,而是結果;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   戰爭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話題,在每一時代、每一國家,它都會以前所未有的面孔出現,給人們帶來福音或是災難,顯示出它的睿智或愚蠢的面孔。戰爭是人類長久的話題,尤其是激烈而充滿智慧的戰爭,往往最能打動人的心靈,因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體、靈魂、生命鑄造的歷史精彩。   ■ 戰爭——最殘酷、最暴力的手段,也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辦法!   從古代

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個時代的濃縮。戰爭不僅是為了爭而戰,戰爭的意義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尋味。戰爭不僅是將士之間力量的較量,還是策劃者之間思想與智慧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