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棲息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石虎棲息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佳穎寫的 鏡頭外的林佳龍:從台中下雪的那晚談起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4. 在石虎棲息地開闢車用道路所帶來的生態影響為何 ... - 題庫堂也說明:4. 在石虎棲息地開闢車用道路所帶來的生態影響為何?(A)增加動物與環境的親和性(B)增加此棲息地的邊緣效應(C)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李素馨所指導 羅雅竹的 以農村生態與文化景觀探討里山精神–以苗栗縣苑裡鎮蕉埔社區為例 (2017),提出石虎棲息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里山倡議、水利設施、農村社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闕雅文所指導 賴意勤的 石虎棲地保育效益之評估--石虎棲地居民與非棲地居民/孩子的未來或成人的現在 (2014),提出因為有 國民信託、石虎、條件評估法、環境倫理、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虎棲息地的解答。

最後網站單元二石虎在哪裡?則補充:十七世紀以來,臺灣的地方文獻當中一直都有山貓或石虎的名稱,並記述石虎毛皮鮮艷美麗,可製做皮衣、皮袋等, ... 已確知石虎主要是以500公尺以下低海拔林地為棲息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虎棲息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鏡頭外的林佳龍:從台中下雪的那晚談起

為了解決石虎棲息地的問題,作者呂佳穎 這樣論述:

  從政以來,林佳龍似乎給人一種「模範生」般的距離感。   然而這幾年,林佳龍率領團隊,讓公車和自來水管延伸至偏鄉、點亮深山的路燈、將大安到梧棲串聯成中台灣的璀璨藍帶,立志「讓舊市區和舊縣區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台中人」;他積極招商,吸引國際大廠進駐台中,拓展城市的就業與發展機會,同時不忘「顧小的,也要顧老的」,推動「托育一條龍」和長青學苑,讓家有老小的市民,能夠無後顧之憂,真正「安居樂業」。   台中花博,林佳龍柔軟的為石虎轉彎,避開石虎棲息地,調整園區用地;面對空汙,他則堅持講求實證,針對各種汙染源進行處理,不媚俗,不妥協。   林佳龍重視軌道建設,期待透過路網,帶動經濟效益;不過開發之

餘,他也主張保留歷史建物,整治河川,倡導為城市「留白」的重要。   這些政策,無一不是源自林佳龍那份對人和土地的「疼惜心」。   他或許無法在鏡頭前熱情寒暄,但他的溫度卻透過實際的政策,具體展現。   同樣,林佳龍的溫柔,也很難說出口,總是低調又含蓄地表達。   很難想像,他曾誤以為部屬沒做好準備工作,站在街頭罵人;卻也會在同仁加班後,默默遞上親筆寫下的關懷。   他長情念舊,用了十七年的日誌本,都是同一款;他卻又求新,常常走在時代的前面,在沒人看好的2005年,便提出「大台中山手線」的構想,現在又規畫低碳、智慧與創新的「水湳智慧城」。   面對夢想,林佳龍就像個「傳教士」,具有永不放

棄的意志力與行動力。   而這背後,正是一種「要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起為了更好的未來流汗打拚」的執著與拚勁,這股熱度,持久不熄。   這是一本很「不政治人物」的政治人物書。透過作者的實際觀察,以及林佳龍身旁朋友幕僚的分享,帶你看見鏡頭外,不一樣的林佳龍。 本書特色   你印象中的林佳龍,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和藹卻不可親的模範生?一位談起政策滔滔不絕,卻很不會與人聊天的林教授?   本書透過貼身採訪與大量訪談,輕輕揭開林佳龍外面那層保鮮膜,重新看見那個原來有點木訥、有點憨,但是溫厚暖心,講起政策和願景就眼神發光、林教授上身的「台中阿龍」! 名人推薦   「我自己反而覺得

他有時候憨得可愛,像個沒有亮光漆的米色保溫盒,沒有吸引眾人聚焦的酷炫外表,也沒有煽動的詞彙色彩,但是一打開餐盒,裡面是溫的,每樣菜色都是精心規劃、全心準備的。那種憨,是種讓人放心的憨,因為不會做表面功夫。」--廖婉如,愛的推薦 作者簡介 呂佳穎   資深電視新聞記者,與麥克風相伴十八年,近年轉由文字書寫故事。   經過長年的影像訓練,文字擅以直觀的畫面呈現情境,從而延伸故事背後的訊息   期盼自己寫出來的故事簡單、易讀、不失厚度,有著恰到好處的溫度。   推薦序 謝謝讀懂我的他/廖婉如 序曲 我愛你們 第一章 藏在細節裡的溫柔 第一節 從心中最軟的那塊說起 海線

大安阿嬤的鼎邊趖 看到公車,就像看到媽祖婆 水龍頭扭開的水 一條璀璨的海線藍帶 現醃的烏魚子秀 第二節 從花博看到對地方的想望 那天他換了四條領帶 花博領帶背後的故事 從山線延伸到海線的花博 從地方走向國際的共好 第二章 深謀遠慮的行動派 第一節 積極面對空汙 從「禁用」到「管制」 當手機的Line訊息聲響起時 一款用了17年的日誌本 一場近午夜的爭執 會衝現場的他 第二節 以人為本的創新招商 宜居自有鳳來棲 有本東西跟參考書一樣厚 招商,有人踩空摔倒 大肚山腳下的傳奇 文藝復興在台中 第三節 軌道帶來的希望 再講,我就把你換掉 台灣最美的珍珠項鍊 山和海相戀的幸福滋味 第四節 幸福宜居城市

的要件 趕走「慶記」,贏來「石虎」 一早電梯裡的笑容 顧小的,也要顧老的 我每一棟都要救 一支名為川顏的筆 坐高鐵看到TAICHUNG立牌 第三章 打開就可以大快朵頤的保鮮盒 第一節 溫度不是只對熟人 梨山,我又來了! 我們想裝暖氣 深山裡最遠的那一盞燈 第二節 他為什麼有人跟? 不想讓老闆難堪的部屬 他會跟往生者講話 他曾經站在街頭罵人 第三節 從沒放棄過任何人事物 穿西裝跑百米的市長 他很像傳教士 他為什麼會變胖 第四節 通關密語那就是愛 喜歡模仿老闆的祕書 一張用名片書寫的情人節卡 第四章 初衷的防腐劑 第一節 他的初衷是這樣感動人的 第二節 當人家朋友的初衷 持續戰鬥的堅定 體貼就

是不為難人 第三節 當人家老公的初衷 那是老婆的嫁妝 認真工作的樣子最帥 我要維持佳龍的嗅覺 第四節 當政治人物的初衷 跪著批公文 當你打電話去1999時 高傲和格之間的差距 他不會讓我違背初衷 從堅持到創造傳奇 終曲 他眼淚背後,許下的責任 後記/呂佳穎   推薦序 謝謝讀懂我的他 廖婉如   我們跟作者佳穎並不算是很熟的朋友,第一次讀這本書讓我非常驚訝,發現居然有人能僅僅透過跟局處首長們的個別訪談,就拼湊出一個外界沒機會認識,只有我們少數在身邊的人才得以看見的佳龍面向。   有一次為了確認內文,我跟佳穎通了電話,她發自內心地說,以前的她真的不能算認識佳龍,但是做完這些訪談之

後,她現在有很強的動力想把這本書寫好,希望能讓隔著距離的外界看見佳龍比較不為人知、敦厚暖心的一面。   常有人好奇問我,為什麼願意犧牲家庭生活品質,無怨無悔地支持佳龍從政。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作為老婆,我眼中的佳龍,一直都是那個佳穎新近才發現的、有點憨、有點生活白痴,但是講起政策和願景就眼神發光、林教授上身的熱血佳龍。我也一直從這些小地方來判斷他是否走鐘。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如果他走鐘了,台灣頂多是再多一個被罵政客的人,可是,對我和孩子來說,卻是失去了一個原本受我們尊敬的老公和爸爸。   其實,在台灣這種習慣看見政治人物瞬間就能跟選民稱兄道弟、天南地北聊天的社會,佳龍應該可以算是非典型政治

人物吧?如果突然讓他跟陌生人坐在一起,你可以明顯感覺得出他嘗試找話題的努力,甚至會覺得他腦袋裡好像缺乏一些可以跟人家五四三隨興聊輕鬆話題的細胞。可是,如果跟他談政策,他卻又可以滔滔不絕連講好幾個鐘頭,絲毫不減闡述理想的熱情。或許,正因為這樣的特質,所以一般大眾和草根性格較強的民意代表們會覺得他似乎太正經了、無趣、總是硬梆梆地談政策、好像跟民眾之間隔層保鮮膜。媒體也可能因此解讀為他人際關係不好。   可是,老夫老妻了,我自己反而覺得他有時候憨得可愛,像個沒有亮光漆的米色保溫盒,沒有吸引眾人聚焦的酷炫外表,也沒有煽動的詞彙色彩,但是一打開餐盒,裡面是溫的,每樣菜色都是精心規劃、全心準備的。那種憨

,是種讓人放心的憨,因為不會做表面功夫。   大家現在都說他十年磨一劍,我覺得磨得好,磨得就是這個,去保鮮膜、掀餐盒蓋的過程。林教授的語言在這十年間接了地氣、跟民眾的心連結在一起;林教授的政策理想也放進了溫度和生命感、從民眾的需求出發,看見政策對市民的影響,也謹記數字代表的是一個個生命的累積。   這些年來,林教授的確變了,成了台中阿龍,柔了些、靈活了些、接地氣了些, 也慢慢學會開口鼓勵人,學會不要求每個人都跟他一樣是拼命三郎。佳穎提到, 她發現佳龍的局處首長們雖然都異口同聲地說跟他一起做事很累、壓力很大,但是大家卻也都打從心裡真心喜歡跟他共事,敬佩他的宏觀願景,也會因為偶爾被他肯定了,而

忍不住地微笑、感動、充滿成就感和使命感。   我心中的佳龍,是位仁者。可是這樣的佳龍,一般人看不到,因為不會五四三的他,壓根不會自己講,但是佳穎居然能從局處首長們的口中拼湊出來, 這讓我感到相當驚訝。不過對讀者們而言,應該會有個掀開保鮮膜、甚至是掀開餐盒蓋的新鮮感。這本書很容易閱讀,泡壺茶、窩進沙發的角落裡,讀進去,您就知道我當初愛上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終曲】 「如果爸爸還在,現在已經八十二歲了。」 講這話時的林佳龍,眼神直直的,看著自己高鐵前方座位的椅背,儘管聲音平靜,卻依舊透露著不捨和想念。 林佳龍不捨爸爸一生辛勞,一個人要養三代人。林佳龍想念爸爸,想再看看爸爸為他量身

做西裝時的身影。 這時的林佳龍,不是什麼市長,只是一個想念爸爸的孩子。 想念爸爸的同時,他也省視自己這些年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爸爸的期待?是否像爸爸那般自律?是否一直堅持著正義?因為爸爸是雲林北上的裁縫師傅,儘管自己苦,卻願意照顧、拉拔同鄉子弟。這種想爸爸的心情,很複雜也很沉重。林佳龍很害怕過不了爸爸這一關,怕自己會辜負爸爸的期望。這樣的心情,相信每個做兒子的人都能了解和體會吧?! 原來,爸爸和兒子間,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更有精神和意念的傳承。 林佳龍的父親在2000年過世,那時才六十四歲。 「爸爸去世前兩年,我才回國,任教的中正大學又在南部,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我到台北總統府上班,才有機會

和父親短暫相處。」 那時,林佳龍的父親特意跑到他家中,幫他量身做西裝,還一口氣做了十套。 「為什麼要做那麼多套?」林佳龍不解地問。 「你以後用得到。」 原來,那時林佳龍的爸爸,已經知道自己生病了。 儘管已經過了十八年,父子倆當時的對話,卻還鮮明地烙印在林佳龍腦海中,因為沒多久爸爸就過世了。 「他生前幫我量製西服時,我很想抱抱他,但當時不知該如何表達,我們父子之間也沒這個習慣。」林佳龍緩緩說出當年的遺憾。 這樣傳統保守的父子關係,在那個年代的台灣傳統家庭裡,應該都是如此的吧? 如果爸爸還在,想跟爸爸說什麼,或是做什麼? 「我想多抱抱他,幫他多按摩。」林佳龍想都沒想就這麼回答。 時間回到十八年前的

台大醫院病房,林佳龍父親過世的前一晚。 那晚,林佳龍的父親意識清醒,林佳龍坐在床尾,幫爸爸做腳底按摩。那手勁兒,一下輕,一下重, 兩種力道交換得宜,那是兒子對爸爸的關心,那是兒子不斷地在對爸爸說:「我愛你。」 「那是我第一次幫爸爸做腳底按摩,他點頭微笑表達很滿足。」 隔天,林佳龍的爸爸就走了。 前一晚的第一次按摩,竟也是最後一次,但爸爸的點頭微笑,那欲言又止的樣子,一直留在林佳龍心底。

石虎棲息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以農村生態與文化景觀探討里山精神–以苗栗縣苑裡鎮蕉埔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石虎棲息地的問題,作者羅雅竹 這樣論述:

苗栗縣苑裡鎮的蕉埔社區,座落於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山腳下,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傳統客家人文資源,建造埤塘與擷取地下伏流水的「塭窟」,以及農田田埂和住家建築基腳使用疊石保護,形成特殊的文化景觀,是與大自然共生的聚落單元。然而隨著時代演變、經濟與產業的發展,以及人口老化、土地休耕、產業活化、傳統智慧凋零、農業水利遺址破壞等問題,社區的傳統文化逐漸流失。本研究目的為了解蕉埔社區農村聚落生態及文化景觀資源空間分布關係,以及居民社經背景對里山倡議精神認同、生態系統服務之內涵重視程度之差異,並藉由居民對生態系統服務重視集群探討與里山精神之關係。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回顧了解里山倡議精神以及生態系統服務,同時進行

環境資源調查,將社區之歷史文化景觀及特殊的水利系統設施整理及分析,並透過在地居民以及相關人士的訪談,了解社區土地對於人的回憶與意義、信仰、活動與期望,以及對於地方之生態環境及歷史文化景觀之保存態度,再以問卷調查分析蕉埔社區居民對里山精神的認同與生態系統服務內涵之重視程度。研究結果顯示,(1)居民對於傳統文化逐漸消失感到無力,年輕一代為了生活離開農村社區到城市打拼,而蕉埔社區的水池、魚池、卵石田埂不僅是重要的水利及農作生產設施,更是珍貴的文化景觀資源及田間動植物的農村生態棲地;而居民對里山精神認同以及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視程度有顯著差異,(2)越年輕與教育程度越高之社區居民,較認同透過永續管理和使用

生物資源,從而適當的維護生物多樣性之里山倡議理念,(3)並且較重視蕉埔社區生態系統服務的生物多樣性、優質的生態環境以及供給服務,其中蕉埔國小藝術發展課程強化了生態系統之美學服務功能,(4)研究發現里山精神與生態系統服務有顯著的相關性;(5)生態系統服務重視集群之社經背景不同對里山精神認同程度也有所差異,生態系統服務高重視群與環境供給重視群主要也以年輕居民組成,由此可知社區中青壯年的居民,已成為發展台灣里山社區之重要關鍵。研究建議能以生態旅遊、儀式、環境教育、技藝傳承等活動提升居民對農村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景觀保存的認同感及認知,並且藉由里山倡議之願景提出蕉埔社區規劃與保存策略,如推廣生態友善農業

、與相關機構協同經營…等,落實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生活文化三者之間的平衡,實踐以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與傳統文化資源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里山願景。

石虎棲地保育效益之評估--石虎棲地居民與非棲地居民/孩子的未來或成人的現在

為了解決石虎棲息地的問題,作者賴意勤 這樣論述:

石虎位於食物鏈的最頂端,在生態系中屬於指標物種,如果給予足夠的保護空間,一些我們看不見或尚不知道的物種就可以受到良好的保護。依據學者的調查目前石虎的數量約600隻左右,根據Shaffer提出的最小存活族群數,長期而言,族群中至少要有500隻個體,才足以保持族群的遺傳變異性。目前石虎面臨的威脅為人為開發所產生的棲息地減少與破碎化等,石虎的棲息地是否應予以開發或該加以保育?土地開發的價值與棲地保育的價值孰重孰輕?國民信託運動的主旨是為了將良好的環境傳給下一代,日本的龍貓森林、知床森林信託運動都可以看到孩子捐出零用錢只為了買下未來可以使用美好環境的夢想。如果台灣也能為保育石虎棲息地成立一座石虎森林

,透過環境信託的方式來管理與經營也許能創造當地居民、遊客及石虎三贏的局面。本研究以苗栗(石虎棲息地)及新竹(非石虎棲息地)的學童與家長為調查的對象,採用問卷的方式來取得資料,使用非市場財的評估方法--條件評估法來探討學童與家長其心中對石虎森林信託的願付價格之差異。透過建立一個假設市場,以支付卡法評估出家長與學童的願付價格。從實證結果得知,未刪除抗議出價樣本時家長每年每人的平均願付價格,苗栗地區為929.05元,新竹地區為1181.48元,全部家長為1064.94元,保育石虎棲息地一年非使用價值為199億1715萬元。在刪除抗議出價樣本後,苗栗地區為1395.70元,新竹地區為1690.47元,

全部家長為1557.91元,保育石虎棲息地一年非市場價值為291億3700萬元(29,137,004,964元)。學童部分,未刪除抗議出價樣本時學童每年每人的平均願付價格,苗栗地區為278.44元,新竹地區為409.86元,全部學童為346.07元,估計10~19歲之學童其保育石虎棲息地一年非市場價值為9億4460萬元(944,600,487.5元)。在刪除抗議出價樣本後,苗栗地區為322.37元,新竹地區為481.82元,全部學童為403.81元,估計10~19歲之學童其保育石虎棲息地一年非市場價值為11億221萬元(1,102,212,594元)。在刪除抗議出價樣本後,平均願付價格提高,顯

示若無刪除抗議出價樣本,石虎棲息地的保育效益將被低估。苗栗及新竹地區的家長與學童之願付價格,不管在未刪除抗議出價樣本與刪除抗議出價樣本的實證結果都是新竹地區高於苗栗地區。除研究與分析學童自己個人對保育石虎棲息地的願付價格外,亦探討苗栗、新竹地區的學童其心中認為全家對保育石虎棲息地的願付價格,實證結果得知學童心中認為全家對保育石虎棲息地每年每戶的平均願付價格,未刪除抗議出價樣本時苗栗地區為1683.49元,新竹地區為1927.75元;刪除抗議出價樣本時苗栗地區為1743.20元,新竹地區為2135.52元。在未刪除抗議出價樣本與刪除抗議出價樣本的實證結果都是新竹地區高於苗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