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公園石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石牌景點也說明:精挑細選9條分布在台北市近11 10 2021 · 福星公園交通.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的石牌站,前有士林、後有北投,石牌雖稱不上觀光熱點,但石牌商城卻隱藏許多美食小吃,除了 ...

國立臺北大學 民俗藝術研究所 張勝彥所指導 林芬郁的 北投地區宗教發展之研究 (2008),提出福星公園石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北投、北投區域發展、北投嗄嘮別社宗教信仰、北投漢人宗教信仰、北投日人宗教信仰、北投多族群互動、台灣宗教發展縮影。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徐榮崇所指導 侯信安的 臺北市萬華區居民居住環境品質滿意度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居住環境品質、居住環境滿意度、個人特徵的重點而找出了 福星公園石牌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投特色公園】北投福星公園恐龍共融公園遊戲場~火山滑梯 ...則補充:台北北投特色公園福星公園變身恐龍公園! · 【公車】 · 搭乘218、277、302、308、821、864在「石牌站」下車。 · 【捷運】 · 搭乘捷運淡水線在石牌站下車,由2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福星公園石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北投地區宗教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福星公園石牌的問題,作者林芬郁 這樣論述:

北投地區廣闊平原且兼具山區、農村及新﹑舊市街交錯之特色, 是台北市發展之嚆矢。因曾受西班牙、荷蘭、中國早期漢人來此開墾,之後歷經日本統治與戰後新住民之遷入等,為多族群的生活空間且歷史悠久、文化多元與宗教之多樣性,其彼此間的互動關係,與宗教信仰生活則是本論文擬研究探討之目的。北投地區之平埔族人除原有的宗教外,西班牙人曾傳入天主教,荷蘭治理北台期間曾信基督教。1712年漢人興建關渡宮,落成之日「諸番」並集,可知當時已有部分平埔族人接受漢人信仰。以北投地區嗄嘮別社之平埔族人為例, 接受漢人之神明信仰--池府王爺 (即番仔王爺), 1880年代馬偕也再傳入基督教教義。因受外來文化之影響,而在嗄嘮別社

中產生兩派信仰不同的族群。清代開墾初期,來自中國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各奉其祖籍所崇仰的鄉土神來台。居民漸定居後即立廟祭祀,以為移民之守護神。日治時期日人之宗教在殖民之優勢下傳入台灣,北投地區因淡北與新北投鐵路之興建,不僅帶動溫泉業之繁榮,間接的助於僧侶從事弘法活動。加上遠離塵囂、風景秀麗,北投地區在日治時期,除官設的北投神社外,另有日人興建的七星稻荷、鐵真院、弘法大師祠、不動明王石窟、臺灣善光寺、大慈寺。也有信仰日本佛教由台人興建之廟宇:法藏寺、淨蓮院、中和禪寺、慈航寺、安國寺。而宗教建築樣式有神社建築、石窟型、磯城神籬型、日式廟宇建築、中式廟宇建築等,使北投地區之宗教文化空間呈現多采多姿的豐富

樣貌。戰後漢人除信關渡媽祖、傳統信仰外,也信奉日、中僧侶傳入之佛教。1970年代後原居住在北投地區居民仍以佛、道教和民間信仰為主。1945年後遷台之新住民有信天主教和基督教者,但人數不多,家中雖有祭拜祖先,並未參與具有濃厚地域認同的台灣民間信仰祭祀活動。雖因社會變遷、外來人口遷入等因素影響,大多數北投居民仍屬關渡媽祖之祭祀圈。但中元普渡祭祀,祖籍漳州與泉州之後裔仍分屬原祖籍輪值團體,可見祖籍觀念至今仍牢不可破。綜觀北投地區宗教發展與台北盆地開墾和台灣歷史密不可分,或許可說是台灣各地區宗教發展之縮影。而今北投地區幸留下番仔厝之保德宮,保存平埔族之信仰神明與祭典儀式,是台北盆地凱達格蘭人之遺跡見證

,更顯彌足珍貴。

臺北市萬華區居民居住環境品質滿意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福星公園石牌的問題,作者侯信安 這樣論述:

萬華區位居臺北市的西南一隅,古稱《艋舺》,艋舺是台北市起源地及最古老的市街之一,當年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齊名,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民國九年日本人將艋舺改名為萬華,取其「萬年均能繁華」之意。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台北市行政區里調整,原龍山區、雙園區(夏安里除外)全部、城中區福星、萬壽二里、古亭區忠貞、新安、新忠、凌霄、騰雲、日祥及新和等七里合併,改稱萬華區。萬華區於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剛成立時人口共有232,934人到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的194,879人,十餘年來萬華區人口共減少了38055人,此數值代表人口移出的現象。而居住環境的完善與否往往影響著一地的社會增加率,因此,本研究主要透過文獻

,整理出七項居住環境品質的評估指標,用以瞭解萬華區居住環境品質,並討論居民個人特徵影響居住環境品質滿意度的情形。研究以萬華區11所國小及中正區的螢橋國小部分(因該國小部分學區位於萬華區)學童家長為調查對象,進行實證研究,總共得到897份有效樣本,研究發現如下:一、居住環境品質評估指標經因素分析簡化後共萃取七項因素分別命名為公園綠地休閒設施滿意度、居家外部環境滿意度、居家內部環境滿意度、醫療保健及飲食滿意度、居住安全滿意度、子女教育與文化滿意度、交通方便性滿意度。二、居住環境品質與居住滿意度之關係,居住環境品質七項因素皆與居住滿意度呈現正相關的關係,居家外部環境滿意度與居住滿意度相關性最高,其次

依序為居住安全滿意度、居家內部環境滿意度、公園綠地休閒設施滿意度、教育與文化滿意度、醫療保健及飲食滿意度、交通方便性滿意度。顯示居家外部環境滿意度對居住滿意度的影響性最大,居住安全滿意度次之;而交通方便性滿意度對居住滿意度的影響性最小,醫療保健及飲食滿意度次之。三、在萬華區的六個次分區之間居住環境品質在醫療保健及飲食滿意度方面,各次分區之間並無顯著差異,而在公園綠地休閒設施滿意度、居家外部環境滿意度、居家內部環境滿意度、居住安全滿意度、教育與文化滿意度、交通方便性滿意度方面,各行政區之間有顯著差異性存在。四、居民個人特徵會影響居住環境品質評值及居住滿意度。居民個人特徵與內部環境滿意度評值之關係

經分析後,可得知受訪者婚姻狀態、家中人數、家戶收入不同,內部環境滿意度的評值有顯著不同。居民個人特徵與居住安全滿意度評值之關係經分析後可得知受訪者職業不同,居住安全滿意度的評值有顯著不同,居民個人特徵與教育文化滿意度評值之關係經分析後,可得知受訪者年齡、婚姻狀態、家戶收入、職業不同,教育文化滿意度的評值有顯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