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手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稽核手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戴德和寫的 職人海鮮的料理撇步:海鮮調理實務,你一定要會的美味招數! 和陳清祥的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15堂必修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課程專區 -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人才培訓中心-首頁也說明:三資訊稽核實務 1一般電腦控制之查核 2應用系統控制之查核 3以技術為基礎之稽核手法(Technology-based audit techniques ) 四、資訊稽核工作底稿與稽核報告的撰寫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優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和經濟日報所出版 。

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蔡明志所指導 李佳育的 應用數據分析執行電腦稽核以提升稽核結果信賴度之研究 (2021),提出稽核手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據分析、電腦稽核、稽核信賴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馬鴻文所指導 徐健瑋的 國際標準化管理體系整合暨稽核實務-以電子相關產業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ISO國際標準、IMS整合性管理系統、分析層級程序法、達菲法、環境考量面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稽核手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稽核人員」找工作職缺-2022年5月|104人力銀行則補充:除傳統稽核手法外,運用電腦稽核手法,於查核前進行資料分析及取樣。 4. 與受查單位確認或討論查核發現,如有必要,需主動召開會議討論。 5. 對公司內部流程,提出改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稽核手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人海鮮的料理撇步:海鮮調理實務,你一定要會的美味招數!

為了解決稽核手法的問題,作者戴德和 這樣論述:

  ★拆分解構:國內名廚手把手「戴」你做!   透過名廚戴德和老師的巧手,教你如何解決令人頭痛的備料工程,簡單搞定麻煩的前製作業。     ★不藏私的美味撇步   本書節錄老師料理時的諄諄教誨,廚房新手也能無痛駕馭困難的海鮮料理!     ★面面俱到的調理手法,餐廳名菜也能變成家常美食   豐富配菜的變化,將58道高級名菜輕鬆擺上家宴!     四面環海的臺灣,以豐富多樣的海鮮食材廣受饕客們垂涎,本書收錄了琳朗滿目的海鮮料理與作法,絕對是喜歡品嚐美食的你不容錯過的實用料理書。     書中將提供58種完整配方,搭配簡易的料理方式,最後佐以名廚超過五十年的料理經驗,帶你輕鬆習得一手好功夫,即

使在家也能大啖海鮮美食!

應用數據分析執行電腦稽核以提升稽核結果信賴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稽核手法的問題,作者李佳育 這樣論述:

大多數公司的高層管理階層,對於內部稽核角色的定位,資訊科技之發展及重要性的討論,受到極高度的關注,傳統的稽核手法採用過去一段期間,事件軌跡的歷史回顧,值得關注的是傳統的稽核方式仰賴稽核人員人工查核,然而面對龐大的紙本表單,如何在有效時間內完成主管交待之任務,是稽核人員的一大挑戰。資訊科技的發展,無紙化成了新趨勢,資訊時代的訊息千變萬化,無紙化辦公室的好處在於工作流程全自動化,減少人為錯誤,這樣企業就能準確地取得即時資訊,迅速更新資料。然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數據時代,若稽核人員還是以傳統的稽核手法來執行稽核作業,面對龐大的數據資料將無法負荷,稽核結果的信賴度也將大打折扣。電腦稽核主要是應用電腦來

輔助並進行查核程序的檢查,目前台灣常見的電腦稽核軟體有ACL、IDEA、Arbutus等,由於授權方式及金額不斐,並非一般中小企業能夠負擔,部分查核人員習慣遵循與完整性的查核方式,但遵循與完整不一定代表事件真實、亦不一定代表現象合理。本研究希望透過數據分析的應用,來驗證及提升稽核結果之信賴度,使其稽核結果能更有效的提供給公司高階做為決策面之參考及建議,優化公司營運管理,降低重覆性支出及防止不當得利,提升稽核人員存在之價值及意義。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15堂必修課

為了解決稽核手法的問題,作者陳清祥 這樣論述:

  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意外」已成常態,外部除了有系統性風險外,組織內部的弊案、貪污也是層出不窮。如果沒有做好風險預防與管理,風險就會變成危機。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提醒:從公司治理角度來看,任何企業重大計畫或做決策前,別忘了審慎評估風險。      陳清祥,曾任勤業眾信集團總裁,30多年來精研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議題,對於近年與日俱增的舞弊案件,彙整個案資料深入探討後,發現原因不外乎包括:組織未落實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未記取先前風險事件的教訓確實改善缺失、未積極進行前瞻部署、董事會及各級主管機關缺乏持續性督導、員工缺乏風險意識……等。   為強化企業預

防與解決危機之應變能力,進而建構高韌性的營運基礎,本書分成15堂課,從新聞事件談起,結合實務經驗,從宏觀到微觀、從組織到個人,深入淺出地闡述風險管控與舞弊偵防,為企業深化公司治理、善盡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教材。        

國際標準化管理體系整合暨稽核實務-以電子相關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稽核手法的問題,作者徐健瑋 這樣論述:

近幾年重大危害環境及安全衛生之事件不斷,如工業廢油回收重製食用油、日月光公司及電鍍廢水廠商繞流偷排廢水,達欣公司、華亞科廠商偽造空污連續性監測數據、麥寮六輕VCM廠氣爆及高雄捷運氣爆、逢甲商圈氣爆等,均顯見環評法及相關環境安全衛生監督法規內有關查核機制效能不彰,雖主管機關祭出執法六大稽查裁罰教戰守則加強「深度稽查」,並依法追討違法者不法利得,惟仍流於「亡羊補牢」、「管末監管」、未作好「源頭管理」之嫌,鑒於企業違規樣態絕多數是企業自主管理不當、便宜行事造成疏忽引起,企業應建立自主管理制度,加強自主管理系統對其做好績效評核把關,讓企業負更大社會責任之聲音乃應運而生。國際環境管理標準系統系列(IS

O 14000 STD Series)的發展,乃全球ISO標準中最被廣泛引用的國際標準,其原因主要在於—此管理標準之「績效管理要求」係符合供需市場之共同利益,進而形成廣泛共識與發展趨勢及2015年的改版內容採用高階ANNEX SL架構易於與其他標準系統如EMS、QMS、SHMS、Energy MS等進行整合。本研究之中心思想旨在針對電子相關產業的環境污染及職業安全衛生之考量面特性(註:環境基本法之環境包含人為影響),期待以整合國際標準化管理體系及其整合性稽核手法,提出一個能符合整合性管理系統ISO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要求、OHSAS18001/ 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及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的建置程序及整合性稽核方法論作組織企業對組織處境風險機會作事先的、預防式的風險管控,俾對大多數電子產業最容易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如廢棄物污染 (廢塑膠類、廢電子產品、下腳料品及不良品等) 、廢污水污染、場廠內外空氣污染、化學品污染(毒化物、有機溶劑、特氣等)~ 場廠內安全衛生議題…等環境污染、安全衛生與供應鏈品質相關議題(如衝突礦產…等)能於建立整合性管理系統IMS、併良善運作後能有效管控,並幫助企業在面臨不同類別、不同程度與不同層級的問題時,能有效緊急應變降低其異常的、不確定性衝擊,落實執行環境、安全衛生暨品質整合性管理。本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成果摘要如下:一、透過蒐集彙整相關

ISO標準及以往文獻找出新舊版原理(PDCA)及標準條文間之異同。二、透過二階段專家問卷調查方式DHP法(第一階段分析層級程序法、第二階段德爾菲法)進行評估、進行權重評分計算,得出權重,加以專家評分作為企業選擇系統及整合那些系統之決策參考。三、DHP分析成果可顯示不同企業類型度對於管理系統的喜好,並將ISO標準管理系統2015年版起改版標準條文重點較不易掌握處,做重點詳細的剖析(如環境考量面評估)詮釋並提出與CSR報告書結合之作法。四、嘗試利用改版雛型之可整合、可擴張框架特性,產出整合型之查對表及可供參考之一套整合國際標準管理系統(ISO14001:2015、ISO9001:2015、OHSA

S18001/ISO45001、CSR)」的參考程序及標準稽核流程方法,完成一套運作標準作業程序(SOP),作為引導企業體第一者自主管理與內部檢查、自主對第二者外包供應鏈(物料、供應商、建教合作人才)之稽核、接受第三者驗證機構及監督機構之整合稽核的標準系統參考規範及讓輔導顧問、主管監督單位與企業體均有所依循的參考方法,使企業體於建制、自主管理完善、預先整合檢查、滿足客戶供應鏈需求、取得整合合格證書之際,尚能善盡社會責任、遵守應遵守義務避免被主管機關開罰,取得良好聲譽利於獲取國內外訂單,俾得以永續經營,結合主管機關、利害相關團體及社會大眾三者成為保護生命安全衛生與環境互助合作成長的命運共同體。